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一个“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的总和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答案】A〖祥解〗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二、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三、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详析】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细胞是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但它们本身没有生命现象,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B错误;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区域内的群落与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C错误;D、不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系统层次,如植物、单细胞生物没有系统层次,D错误。故选A。2.细胞是生命的单位,生命是物质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氧元素在人体中所占比重最大,是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B.蔗糖、葡萄糖等还原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C.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合成的果胶可参与细胞壁的构建D.大肠杆菌的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答案】C〖祥解〗由于组成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骨架,因此碳元素是最基本元素,被科学家称为“生命的核心元素”,而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详析】A、氧元素含量最多,但是氧不是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C才是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A错误;B、蔗糖不是还原糖,B错误;C、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故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合成的果胶可参与细胞壁的构建,C正确;D、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没有核孔,D错误。故选C。3.下图表示细胞中常见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称为脱水缩合B.甲分子的R基为—CH3C.脱去的水中的氢来自乙的氨基D.化合物丙的名称是二肽【答案】C〖祥解〗图示为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详析】图示为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图中甲的R基-CH3,脱去的水中的氢来自甲的羧基和乙的氨基,ABD正确,C错误。故选C。4.如图表示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B为葡萄糖,则C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乳糖B.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为C、H、O、NC.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B可能为氨基酸D.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C〖祥解〗图中A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化学元素,B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C是生物大分子。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详析】A、若B为葡萄糖,则C为多糖,在动物细胞中的多糖可能为糖原,乳糖属于二糖,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B、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为C、H、O、N、P,B错误;C、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C可能为蛋白质,此时B为氨基酸,C正确;D、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为DNA,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故选C。5.将鼠的肝细胞磨碎,进行差速离心(即将细胞匀浆放在离心管中,先进行低速离心,使较大颗粒形成沉淀P1;再用高速离心沉淀上清液中的小颗粒物质,从而将细胞不同的结构逐级分开),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P1 B.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分布于S1、P2、S2、S3、P4中C.P4中有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 D.图中含有线粒体的组分只有P2【答案】D〖祥解〗据图分析分析各个部分中所含有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由图可知,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P1为细胞核、细胞骨架;P2含有棒状颗粒线粒体;P4含有粒状小体核糖体。【详析】A、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即P1中,A正确;B、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核糖体分布于S1、S2、S3、P4中,B正确;C、P4中有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是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C正确;D、图中含有线粒体的组分是P2和S1,D错误。故选D。6.水稻在广东栽培历史悠久。在水稻处于高Na+环境下时,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SOS1可借助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将Na+排到细胞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SOS1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通道蛋白B.Na+排到细胞外属于主动运输C.SOS1转运H+和Na+,不具专一性D.细胞质基质中NADH来源于丙酮酸和水【答案】B〖祥解〗当水稻处于高Na+环境时,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SOS1可借助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将Na+排到细胞外。【详析】A、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Na+的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SOS1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A错误;B、在水稻处于高Na+环境下时,细胞内Na+低于外界浓度,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C、SOS1转运H+和Na+,但不能转运其他物质,仍具有专一性,C错误;D、线粒体基质中NADH来源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和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产生,D错误。故选B。7.细胞中各种物质的合成量受到严格的调控,如图所示为细胞在酶促反应水平上对产物A合成进行反馈调控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可能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增加底物的浓度能使产物A和产物B的合成速度明显加快D.通过图示调节机制可以保证细胞中有足量又不至于过多的产物A【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时,将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产物A和底物3在酶2的作用下合成产物B;当产物B浓度过高时,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使得酶1失去活性。【详析】A、酶1与产物B结合影响了酶的空间结构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A正确;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决定蛋白多样性的原因之一,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可能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B正确;CD、增加底物的浓度能使产物A和产物B有所增加,当产物B增加后会抑制酶1的活性,又会导致产物B合成减少,这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这保证了细胞中有足量又不至于过多的产物A,C错误,D正确。故选C。8.如图为细胞核、染色体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②有关B.核膜可与高尔基体膜直接相连,有助于物质运输C.①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如DNA能通过①进入细胞质中D.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缩短变粗为染色体有助于平均分配遗传物质【答案】A〖祥解〗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详析】A、图中的②是核仁,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原核生物没有核仁,但有核糖体,说明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②有关,A正确;B、核膜不与高尔基体直接相连,核膜的外膜与内质网膜连连,B错误;C、图中的①是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如RNA和蛋白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细胞核中的DNA不会离开细胞核,C错误;D、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丝状的染色质会缩短变粗变为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这有助于平均分配遗传物质,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质缩短变粗为染色体,D错误。故选A。9.已知小鼠体毛的灰色(A)与褐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A基因的表达受P序列的调控,如图所示:P序列在形成精子时会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形成卵细胞时会甲基化,传给子代不能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小鼠种群中的褐色鼠杂交,子代一定为褐色鼠B.P序列甲基化后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基因正常表达C.基因型为Aa的小鼠杂交,子代为褐色鼠的概率为1/4D.小鼠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会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答案】D〖祥解〗表观遗传是指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其中DNA的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由图可知基因A上游的P序列没有甲基化,则其可正常表达,一般P序列被甲基化则其无法表达。【详析】A、若褐色雌鼠(aa)与褐色雄鼠(Aa,其中A基因来自母方)杂交,雄鼠的精子正常,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雌鼠生长发育均正常,故子代小鼠不一定是褐色鼠,A错误;BD、分析题图可知基因A上游的P序列没有甲基化,则其可正常表达,一般P序列被甲基化则其无法表达,由此可知,小鼠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会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B错误、D正确;C、P序列在形成卵细胞时会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参与),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在精子中是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基因型为Aa的雄鼠,可以产生A:a=1:1的精子,A基因能控制灰色性状,a基因控制褐色性状,因此子代为褐色鼠的概率为1/2,C错误。故选D。10.人类隐性遗传病M的致病基因用a表示。图1是某患病家族的系谱图,图2是该家族部分个体相关基因的电泳条带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种类和数目的不同B.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若7号个体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代患M病的概率为1/8D.调查M病的发病率需对多个患者家族进行调查【答案】C〖祥解〗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析】A、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A错误;B、据图2可知,2号个体只有a基因,是患病个体,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1号个体只有A基因,2号个体只有a基因,他们的后代4号个体只含有A基因,说明该病不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B错误;C、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据图2可知,5号个体基因型为XAXa,6号个体基因型为XAY,因此7号个体基因型为1/2XAXA、1/2XAXa,与一个正常男性(XAY)结婚,后代患M病(XaY)的概率为1/4×1/2=1/8,C正确;D、调查M病的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调查遗传方式才需对多个患者家族进行调查,D错误。故选C。11.已知四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四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四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a与C、c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B、B与C、c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测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1:1:1:1D.基因型为DdCc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9:3:3:1【答案】C〖祥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析】A、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a和C/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B、B与C、c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据图所示,A/a和D/d连锁,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D:ad=1:1,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A_D_和aadd,比例是1∶1,C错误;D、Dd和Cc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DdCc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9:3:3:1,D正确。故选C。12.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跟踪STR的亲本来源可用于亲缘关系鉴定。分析下图家系中常染色体上的STR(D18S51)和X染色体上的STR(DXS10134,Y染色体上没有)的传递,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Ⅲ-1与Ⅱ-1得到I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B.Ⅲ-1与II-1得到I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3/4C.Ⅲ-1与Ⅱ-4得到I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D.Ⅲ-1与Ⅱ-4得到I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0【答案】C〖祥解〗由题意可知,STR(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STR(DXS10134)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详析】A、STR(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II-1从其母方II-2得到D18S51的概率为1/2,I-2的该D18S51来自其亲本I代某个体的概率也为1/2;同理,II-1得到I代某个体的D18S51的概率为1/2。综合考虑,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4×1/2×1/2×1/2=1/2,A正确;B、TR(DXS10134)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1和Ⅱ-2一定含有父方的一条X染色体和母方的一条X染色体,Ⅲ-1得到Ⅱ-2的一条X染色体,这条X染色体来自Ⅰ代父方的概率为1/2,来自Ⅰ代母方中的一条的概率为1/4,由此可知,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1/2+1/4=3/4,B正确;C、STR(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同A的分析,因此Ⅲ-1与Ⅱ-4得到Ⅰ-4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4×1/2×1/2×1/2=1/2,C错误;D、STR(DXS10134)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Ⅲ-1的X染色体来自Ⅱ-2,Ⅱ-4的
染色体来自Ⅰ-3,Ⅲ-1与Ⅱ-4得到Ⅰ-3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0,D正确。故选C。13.人体血液中,O₂以氧合血红蛋白((Hb)O2)形式运输,大部分CO2以HCO3的形式运输,O2通过影响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来调节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表达,EPO作用于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生成。具体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O2、O2等物质能参与细胞代谢,红细胞呼吸产生CO2有利于O2释放B.CO2进入红细胞后消耗水分子,同时Cl⁻进入细胞,使细胞内渗透压低于血浆C.H⁺与氧合血红蛋白结合,引起氧合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促进O2释放D.缺氧时,HIF-1α结合到DNA上,催化EPO基因转录,红细胞数目增加【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进入红细胞后与水形成H+和HCO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到组织液中,另外Cl-进入红细胞。【详析】A、CO2进入红细胞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H2CO3,H2CO3分解形成H+和HCO3-;H+与血红蛋白结构促进O2释放并扩散进入血浆,当氧气充足时,O2进入细胞促进HIF-1α羟基化,HIF-1α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O2可参与细胞有氧呼吸,但是参与运输O2的红细胞已成熟,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法有氧呼吸产生CO2,A错误;B、由图可知,CO2进入红细胞后,水分子被消耗和Cl-的进入,同时H2O也进入细胞,细胞渗透压变化不大,细胞内渗透压与血浆基本持平,B错误;C、H+与氧合血红蛋白结合,导致氧合血红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至血浆,进而进入组织液,C正确;D、缺氧时,HIF-1α与ARNT结合到DNA上,调节基因表达生成EPO,而不是催化作用,D错误。故选C。14.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进行胞吞过程中,可能需要胞外的信号分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特异受体结合,会导致Na+内流和K+外流C.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属于第一信使,源自突触小泡释放的为第二信使D.不同个体的不同种类细胞表面的膜受体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A〖祥解〗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信使即细胞外信号,根据胞外信号的特点及作用方式,化学信号分子可分为激素、神经递质和局部化学介质这三种类型。【详析】A、细胞进行胞吞过程中,可能需要胞外的信号分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传递信息,A正确;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特异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Na⁺内流,B错误;C、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属于第一信使,源自突触小泡释放的为第一信使,C错误;D、不同个体的不同种类细胞表面的膜受体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不同,D错误。故选A。15.胃肠道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原因是胃肠道中存在着一套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内在神经系统。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在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依然可以独立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递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能称为反射D.自主神经属于传入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答案】C〖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析】A、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但会引起胃肠蠕动加强,消化吸收速率提高,A错误;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膜外正电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外负电位),膜内则相反,B错误;C、反射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和完整的反射弧结构,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符合反射的条件,C正确;D、自主神经包括内脏传入与内脏传出神经,但通常仅指内脏传出神经,而不包括内脏传入神经,通常自主神经包括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两部分,D错误。故选C。16.在遭遇病原体感染期间,造血系统会由正常模式切换到紧急模式。研究发现,去泛素化酶基因(USP22)敲除小鼠在紧急造血模式下比正常小鼠更能抵抗病原体感染,组蛋白(H2B)泛素化水平升高可增强细胞的紧急造血和免疫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推测紧急造血模式有利于机体及时补充感染期间消耗的免疫细胞B.推测USP22基因敲除小鼠体内的H2B泛素化水平低于正常小鼠C.增强USP22基因表达有助于提高小鼠对病原体的免疫防御能力D.H2B泛素化水平降低可能是免疫系统进入高度防御状态的信号【答案】A〖祥解〗由题干分析可知:去泛素化酶基因(USP22)
敲除小鼠在紧急造血模式下比正常小鼠更能抵抗病原体感染,说明去泛素化酶基因(USP22)
敲除后有利于及时补充免疫细胞,增强免疫能力,组蛋白(H2B)
泛素化水平升高可增强细胞的紧急造血和免疫能力,去泛素化酶会降低组蛋白(H2B)
泛素化水平。【详析】A、紧急造血模式下比正常小鼠更能抵抗病原体感染,推测紧急造血模式有利于机体及时补充感染期间消耗的免疫细胞,A正确;B、USP22
基因敲除小鼠比正常小鼠更能抵抗病原体感染,免疫能力更强,而组蛋白(H2B)
泛素化水平升高可增强细胞的紧急造血和免疫能力,因此USP22
基因敲除小鼠的组蛋白(H2B)
泛素化水平比正常小鼠更高,B错误;C、增强USP22
基因表达会导致组蛋白(H2B)
泛素化水平降低,不利于提高免疫防御能力,C错误;D、组蛋白(H2B)
泛素化水平升高可增强免疫能力,H2B
泛素化水平升高可能是免疫系统进入高度防御状态的信号,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都必须作答。17.图中甲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图乙是图甲的局部放大,请回答问题([
]中填写图中数字):(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图甲中囊泡X由[
]_____经“出芽”形成,到达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中一部分。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_____系统。(2)囊泡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3)若图甲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该细胞分泌的抗体,抗体从合成到被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器依次是_____;在抗体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能量,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_____。【答案】(1)①.磷脂和蛋白质②.③内质网③.生物膜(2)溶酶体(3)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②.线粒体〖祥解〗题图分析:图甲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基质,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溶酶体;图乙是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小问1详析】囊泡膜来源于生物膜,故它的主要成分与生物膜相同,是磷脂和蛋白质。图甲中囊泡X由③内质网经“出芽”形成,到达④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中一部分,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小问2详析】如果囊泡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溶酶体,其内的水解酶可以分解进入细胞的物质。【小问3详析】若图甲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该细胞分泌的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作为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过程为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被利用,然后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达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故抗体从合成到被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在抗体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能量,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线粒体。18.果蝇的眼色有紫色、红色、白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其中A、a位于常染色体上。果蝇在基因a纯合时表现为白眼,同时具有基因A、B时表现为紫眼,其他基因型均表现为红眼,研究小组以4个纯系果蝇为亲本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具有_____等优点(至少写两点),常被作为遗传学实验的材料,摩尔根等人运用_____法通过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得出了“基因在_____上”的结论。(2)根据实验结果可推知,等位基因B、b位于_____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眼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上遵循_____定律。(3)根据上述信息推测,果蝇群体中红眼个体基因型最多有_____种。【答案】(1)①.易饲养、繁殖快(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染色体数目少,易于观察等)②.假说—演绎法③.染色体(2)①.X②.(基因的)自由组合(3)4/四〖祥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析】果蝇作为遗传学上的实验材料具备优点包括:果蝇体型小,易饲养和管理;果蝇繁殖周期短;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只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便于分析和观察;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小问2详析】实验一中纯合白眼雌性和紫眼雄性杂交,子一代雌性都是紫眼,雄性都是红眼,说明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又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控制果蝇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定律。【小问3详析】根据上述信息推测,果蝇在基因a纯合时表现为白眼,同时具有基因A、B时表现为紫眼,其他基因型均表现为红眼,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果蝇群体中红眼个体基因型最多有4种(AAXbXb、AAXbY、AaXbXb、AaXbY)。19.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GF)是一种罕见的口腔遗传病,严重影响咀嚼、语音、美观及心理健康。2022年,我国科学家对某一典型的HGF家系(如图)进行了研究,发现ZNF862基因突变导致HGF发生。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HGF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_____。假设该致病基因的频率为1/100,根据最可能的遗传方式,Ⅳ2与一名患者婚配并生育一个正常子代的概率为_____。(2)为探究ZNF862基因的功能,以正常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为材料设计实验,简要写出设计思路:_____。为从个体水平验证ZNF862基因突变导致HGF,可制备携带该突变的转基因小鼠,然后比较_____的差异。【答案】(1)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1/398(2)①.将正常细胞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敲除ZNF862基因,观察甲乙两组细胞表型从而探究该基因的功能
②.转基因小鼠和正常小鼠牙龈〖祥解〗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小问1详析】据图可知,图中的III4和III5异常,IV4正常,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又因为患者的女儿正常,说明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即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是A/a,图中的III1正常,基因型是aa,Ⅳ2基因型是Aa(配子是1/2A、1/2a),该致病基因的频率为1/100,患者中AA的概率是1/199,Aa的概率是198/199(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100/199A、99/199a),两者婚配,生育一个正常子代的概率为1/2a×99/199a=1/398。【小问2详析】为探究
ZNF862
基因的功能,以正常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为材料设计实验,可从细胞水平分析,培养该细胞,敲除ZNF862基因,观察细胞表型等变化,通过比较含有该基因时的细胞表型从而探究该基因的功能,设计思路为:将正常细胞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敲除ZNF862基因,观察甲乙两组细胞表型从而探究该基因的功能;从个体水平分析,通过比较转基因小鼠和正常小鼠牙龈差异可得出该基因的功能。20.脊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也有传出神经。在给予脊神经适宜电刺激后,会检测到相应肌肉电位变化(先出现M波,再出现H反射波),如图甲;图乙为图甲中②处结构放大示意图。(1)图甲中③结构为_____;神经冲动在③处的传导形式为_____;兴奋在②处的信号转化为_____;当电刺激脊神经后兴奋先通过_____(填序号)传导至肌肉,出现M波。(2)图乙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填“A”“C”或“E”)。当兴奋传至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释放到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与_____结合后,引发后膜产生_____。【答案】(1)①.传入神经②.电信号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④.①(2)①.C②.胞吐③.突触间隙④.特异性受体/相关受体⑤.电位变化〖祥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小问1详析】据图可知,图甲中③上含有神经节,因此③表示传入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②表示突触,图中结构②突触处能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M波是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反应,当电刺激脊神经后兴奋先通过①传出神经传导至肌肉,出现M波;【小问2详析】根据图乙所示,A-C释放到突触间隙后,很快被分解成A和C,其中C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可知C能循环利用。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乙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以扩散的方式再到达突触后膜,再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即产生兴奋。21.下图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方框内部表示人体内的某组织或器官,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①处是血液流入方向,②处是血液流出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和_____(名称)构成人体体液。f表示_____系统。(2)若方框内表示器官是肝脏,则饭后三小时并进行剧烈运动后,胰高血糖素的含量①处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处。CO2不能从细胞外液进入肝细胞内液的原因是_____。(3)能作用于e系统中肾脏的激素有_____(答出2个即可)。【答案】(1)①.细胞内液②.呼吸(2)①.大于②.组织液中的CO2浓度比肝细胞内液中的低(3)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等〖祥解〗分析题图:a为组织液、b为淋巴液、c为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为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的内环境。【小问1详析】图中的b存在于有盲端的组织中,因此为淋巴液,a为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c为毛细血管内的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血浆和细胞内液构成人体体液。f能进行气体交换,是呼吸系统。【小问2详析】饭后,血糖含量升高,肝脏可以将血糖转变为肝糖原储存在肝细胞中,故如果方框内表示的器官是肝脏,则饭后三小时并进行剧烈运动后,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升高血糖的激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分泌后,随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因此①处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比②处高。CO2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所以CO2不能从细胞外液进入肝细胞内液的原因是组织液中的CO2浓度比肝细胞内液中的低。【小问3详析】图中e表示泌尿系统,能作用于泌尿系统中肾脏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等。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肾脏细胞的新陈代谢,胰岛素可以促进肾脏细胞摄取葡萄糖,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保钠排钾。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一个“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的总和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答案】A〖祥解〗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二、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三、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详析】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细胞是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但它们本身没有生命现象,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B错误;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区域内的群落与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C错误;D、不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系统层次,如植物、单细胞生物没有系统层次,D错误。故选A。2.细胞是生命的单位,生命是物质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氧元素在人体中所占比重最大,是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B.蔗糖、葡萄糖等还原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C.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合成的果胶可参与细胞壁的构建D.大肠杆菌的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答案】C〖祥解〗由于组成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均以碳链为骨架,因此碳元素是最基本元素,被科学家称为“生命的核心元素”,而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详析】A、氧元素含量最多,但是氧不是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C才是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A错误;B、蔗糖不是还原糖,B错误;C、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故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合成的果胶可参与细胞壁的构建,C正确;D、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没有核孔,D错误。故选C。3.下图表示细胞中常见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称为脱水缩合B.甲分子的R基为—CH3C.脱去的水中的氢来自乙的氨基D.化合物丙的名称是二肽【答案】C〖祥解〗图示为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详析】图示为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图中甲的R基-CH3,脱去的水中的氢来自甲的羧基和乙的氨基,ABD正确,C错误。故选C。4.如图表示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B为葡萄糖,则C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乳糖B.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为C、H、O、NC.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B可能为氨基酸D.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答案】C〖祥解〗图中A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化学元素,B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C是生物大分子。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详析】A、若B为葡萄糖,则C为多糖,在动物细胞中的多糖可能为糖原,乳糖属于二糖,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B、若C为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为C、H、O、N、P,B错误;C、若C具有信息传递、运输、催化等功能,则C可能为蛋白质,此时B为氨基酸,C正确;D、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为DNA,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故选C。5.将鼠的肝细胞磨碎,进行差速离心(即将细胞匀浆放在离心管中,先进行低速离心,使较大颗粒形成沉淀P1;再用高速离心沉淀上清液中的小颗粒物质,从而将细胞不同的结构逐级分开),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P1 B.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分布于S1、P2、S2、S3、P4中C.P4中有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 D.图中含有线粒体的组分只有P2【答案】D〖祥解〗据图分析分析各个部分中所含有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由图可知,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P1为细胞核、细胞骨架;P2含有棒状颗粒线粒体;P4含有粒状小体核糖体。【详析】A、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即P1中,A正确;B、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核糖体分布于S1、S2、S3、P4中,B正确;C、P4中有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是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C正确;D、图中含有线粒体的组分是P2和S1,D错误。故选D。6.水稻在广东栽培历史悠久。在水稻处于高Na+环境下时,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SOS1可借助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将Na+排到细胞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SOS1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通道蛋白B.Na+排到细胞外属于主动运输C.SOS1转运H+和Na+,不具专一性D.细胞质基质中NADH来源于丙酮酸和水【答案】B〖祥解〗当水稻处于高Na+环境时,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SOS1可借助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将Na+排到细胞外。【详析】A、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Na+的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SOS1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A错误;B、在水稻处于高Na+环境下时,细胞内Na+低于外界浓度,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C、SOS1转运H+和Na+,但不能转运其他物质,仍具有专一性,C错误;D、线粒体基质中NADH来源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和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产生,D错误。故选B。7.细胞中各种物质的合成量受到严格的调控,如图所示为细胞在酶促反应水平上对产物A合成进行反馈调控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可能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增加底物的浓度能使产物A和产物B的合成速度明显加快D.通过图示调节机制可以保证细胞中有足量又不至于过多的产物A【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时,将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产物A和底物3在酶2的作用下合成产物B;当产物B浓度过高时,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使得酶1失去活性。【详析】A、酶1与产物B结合影响了酶的空间结构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A正确;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决定蛋白多样性的原因之一,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可能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B正确;CD、增加底物的浓度能使产物A和产物B有所增加,当产物B增加后会抑制酶1的活性,又会导致产物B合成减少,这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这保证了细胞中有足量又不至于过多的产物A,C错误,D正确。故选C。8.如图为细胞核、染色体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②有关B.核膜可与高尔基体膜直接相连,有助于物质运输C.①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如DNA能通过①进入细胞质中D.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缩短变粗为染色体有助于平均分配遗传物质【答案】A〖祥解〗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详析】A、图中的②是核仁,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原核生物没有核仁,但有核糖体,说明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②有关,A正确;B、核膜不与高尔基体直接相连,核膜的外膜与内质网膜连连,B错误;C、图中的①是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如RNA和蛋白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细胞核中的DNA不会离开细胞核,C错误;D、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丝状的染色质会缩短变粗变为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这有助于平均分配遗传物质,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质缩短变粗为染色体,D错误。故选A。9.已知小鼠体毛的灰色(A)与褐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A基因的表达受P序列的调控,如图所示:P序列在形成精子时会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形成卵细胞时会甲基化,传给子代不能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小鼠种群中的褐色鼠杂交,子代一定为褐色鼠B.P序列甲基化后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基因正常表达C.基因型为Aa的小鼠杂交,子代为褐色鼠的概率为1/4D.小鼠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会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答案】D〖祥解〗表观遗传是指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其中DNA的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由图可知基因A上游的P序列没有甲基化,则其可正常表达,一般P序列被甲基化则其无法表达。【详析】A、若褐色雌鼠(aa)与褐色雄鼠(Aa,其中A基因来自母方)杂交,雄鼠的精子正常,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雌鼠生长发育均正常,故子代小鼠不一定是褐色鼠,A错误;BD、分析题图可知基因A上游的P序列没有甲基化,则其可正常表达,一般P序列被甲基化则其无法表达,由此可知,小鼠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会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B错误、D正确;C、P序列在形成卵细胞时会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参与),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在精子中是去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基因型为Aa的雄鼠,可以产生A:a=1:1的精子,A基因能控制灰色性状,a基因控制褐色性状,因此子代为褐色鼠的概率为1/2,C错误。故选D。10.人类隐性遗传病M的致病基因用a表示。图1是某患病家族的系谱图,图2是该家族部分个体相关基因的电泳条带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种类和数目的不同B.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若7号个体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代患M病的概率为1/8D.调查M病的发病率需对多个患者家族进行调查【答案】C〖祥解〗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析】A、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A错误;B、据图2可知,2号个体只有a基因,是患病个体,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1号个体只有A基因,2号个体只有a基因,他们的后代4号个体只含有A基因,说明该病不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B错误;C、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据图2可知,5号个体基因型为XAXa,6号个体基因型为XAY,因此7号个体基因型为1/2XAXA、1/2XAXa,与一个正常男性(XAY)结婚,后代患M病(XaY)的概率为1/4×1/2=1/8,C正确;D、调查M病的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调查遗传方式才需对多个患者家族进行调查,D错误。故选C。11.已知四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四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四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a与C、c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B、B与C、c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测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1:1:1:1D.基因型为DdCc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9:3:3:1【答案】C〖祥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析】A、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a和C/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B、B与C、c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据图所示,A/a和D/d连锁,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D:ad=1:1,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A_D_和aadd,比例是1∶1,C错误;D、Dd和Cc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DdCc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9:3:3:1,D正确。故选C。12.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跟踪STR的亲本来源可用于亲缘关系鉴定。分析下图家系中常染色体上的STR(D18S51)和X染色体上的STR(DXS10134,Y染色体上没有)的传递,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Ⅲ-1与Ⅱ-1得到I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B.Ⅲ-1与II-1得到I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3/4C.Ⅲ-1与Ⅱ-4得到I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D.Ⅲ-1与Ⅱ-4得到I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0【答案】C〖祥解〗由题意可知,STR(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STR(DXS10134)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详析】A、STR(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II-1从其母方II-2得到D18S51的概率为1/2,I-2的该D18S51来自其亲本I代某个体的概率也为1/2;同理,II-1得到I代某个体的D18S51的概率为1/2。综合考虑,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4×1/2×1/2×1/2=1/2,A正确;B、TR(DXS10134)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1和Ⅱ-2一定含有父方的一条X染色体和母方的一条X染色体,Ⅲ-1得到Ⅱ-2的一条X染色体,这条X染色体来自Ⅰ代父方的概率为1/2,来自Ⅰ代母方中的一条的概率为1/4,由此可知,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1/2+1/4=3/4,B正确;C、STR(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同A的分析,因此Ⅲ-1与Ⅱ-4得到Ⅰ-4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4×1/2×1/2×1/2=1/2,C错误;D、STR(DXS10134)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Ⅲ-1的X染色体来自Ⅱ-2,Ⅱ-4的
染色体来自Ⅰ-3,Ⅲ-1与Ⅱ-4得到Ⅰ-3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0,D正确。故选C。13.人体血液中,O₂以氧合血红蛋白((Hb)O2)形式运输,大部分CO2以HCO3的形式运输,O2通过影响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来调节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表达,EPO作用于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生成。具体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O2、O2等物质能参与细胞代谢,红细胞呼吸产生CO2有利于O2释放B.CO2进入红细胞后消耗水分子,同时Cl⁻进入细胞,使细胞内渗透压低于血浆C.H⁺与氧合血红蛋白结合,引起氧合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促进O2释放D.缺氧时,HIF-1α结合到DNA上,催化EPO基因转录,红细胞数目增加【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进入红细胞后与水形成H+和HCO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到组织液中,另外Cl-进入红细胞。【详析】A、CO2进入红细胞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H2CO3,H2CO3分解形成H+和HCO3-;H+与血红蛋白结构促进O2释放并扩散进入血浆,当氧气充足时,O2进入细胞促进HIF-1α羟基化,HIF-1α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O2可参与细胞有氧呼吸,但是参与运输O2的红细胞已成熟,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法有氧呼吸产生CO2,A错误;B、由图可知,CO2进入红细胞后,水分子被消耗和Cl-的进入,同时H2O也进入细胞,细胞渗透压变化不大,细胞内渗透压与血浆基本持平,B错误;C、H+与氧合血红蛋白结合,导致氧合血红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至血浆,进而进入组织液,C正确;D、缺氧时,HIF-1α与ARNT结合到DNA上,调节基因表达生成EPO,而不是催化作用,D错误。故选C。14.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进行胞吞过程中,可能需要胞外的信号分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特异受体结合,会导致Na+内流和K+外流C.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属于第一信使,源自突触小泡释放的为第二信使D.不同个体的不同种类细胞表面的膜受体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A〖祥解〗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信使即细胞外信号,根据胞外信号的特点及作用方式,化学信号分子可分为激素、神经递质和局部化学介质这三种类型。【详析】A、细胞进行胞吞过程中,可能需要胞外的信号分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传递信息,A正确;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特异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Na⁺内流,B错误;C、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属于第一信使,源自突触小泡释放的为第一信使,C错误;D、不同个体的不同种类细胞表面的膜受体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不同,D错误。故选A。15.胃肠道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原因是胃肠道中存在着一套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内在神经系统。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在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依然可以独立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递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能称为反射D.自主神经属于传入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答案】C〖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析】A、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但会引起胃肠蠕动加强,消化吸收速率提高,A错误;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膜外正电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外负电位),膜内则相反,B错误;C、反射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和完整的反射弧结构,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符合反射的条件,C正确;D、自主神经包括内脏传入与内脏传出神经,但通常仅指内脏传出神经,而不包括内脏传入神经,通常自主神经包括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两部分,D错误。故选C。16.在遭遇病原体感染期间,造血系统会由正常模式切换到紧急模式。研究发现,去泛素化酶基因(USP22)敲除小鼠在紧急造血模式下比正常小鼠更能抵抗病原体感染,组蛋白(H2B)泛素化水平升高可增强细胞的紧急造血和免疫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推测紧急造血模式有利于机体及时补充感染期间消耗的免疫细胞B.推测USP22基因敲除小鼠体内的H2B泛素化水平低于正常小鼠C.增强USP22基因表达有助于提高小鼠对病原体的免疫防御能力D.H2B泛素化水平降低可能是免疫系统进入高度防御状态的信号【答案】A〖祥解〗由题干分析可知:去泛素化酶基因(USP22)
敲除小鼠在紧急造血模式下比正常小鼠更能抵抗病原体感染,说明去泛素化酶基因(USP22)
敲除后有利于及时补充免疫细胞,增强免疫能力,组蛋白(H2B)
泛素化水平升高可增强细胞的紧急造血和免疫能力,去泛素化酶会降低组蛋白(H2B)
泛素化水平。【详析】A、紧急造血模式下比正常小鼠更能抵抗病原体感染,推测紧急造血模式有利于机体及时补充感染期间消耗的免疫细胞,A正确;B、USP22
基因敲除小鼠比正常小鼠更能抵抗病原体感染,免疫能力更强,而组蛋白(H2B)
泛素化水平升高可增强细胞的紧急造血和免疫能力,因此USP22
基因敲除小鼠的组蛋白(H2B)
泛素化水平比正常小鼠更高,B错误;C、增强USP22
基因表达会导致组蛋白(H2B)
泛素化水平降低,不利于提高免疫防御能力,C错误;D、组蛋白(H2B)
泛素化水平升高可增强免疫能力,H2B
泛素化水平升高可能是免疫系统进入高度防御状态的信号,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都必须作答。17.图中甲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图乙是图甲的局部放大,请回答问题([
]中填写图中数字):(1)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图甲中囊泡X由[
]_____经“出芽”形成,到达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中一部分。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_____系统。(2)囊泡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3)若图甲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该细胞分泌的抗体,抗体从合成到被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器依次是_____;在抗体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能量,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_____。【答案】(1)①.磷脂和蛋白质②.③内质网③.生物膜(2)溶酶体(3)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②.线粒体〖祥解〗题图分析:图甲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基质,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溶酶体;图乙是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小问1详析】囊泡膜来源于生物膜,故它的主要成分与生物膜相同,是磷脂和蛋白质。图甲中囊泡X由③内质网经“出芽”形成,到达④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中一部分,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小问2详析】如果囊泡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溶酶体,其内的水解酶可以分解进入细胞的物质。【小问3详析】若图甲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该细胞分泌的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作为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过程为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被利用,然后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达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故抗体从合成到被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在抗体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能量,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线粒体。18.果蝇的眼色有紫色、红色、白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其中A、a位于常染色体上。果蝇在基因a纯合时表现为白眼,同时具有基因A、B时表现为紫眼,其他基因型均表现为红眼,研究小组以4个纯系果蝇为亲本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具有_____等优点(至少写两点),常被作为遗传学实验的材料,摩尔根等人运用_____法通过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得出了“基因在_____上”的结论。(2)根据实验结果可推知,等位基因B、b位于_____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眼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上遵循_____定律。(3)根据上述信息推测,果蝇群体中红眼个体基因型最多有_____种。【答案】(1)①.易饲养、繁殖快(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染色体数目少,易于观察等)②.假说—演绎法③.染色体(2)①.X②.(基因的)自由组合(3)4/四〖祥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析】果蝇作为遗传学上的实验材料具备优点包括:果蝇体型小,易饲养和管理;果蝇繁殖周期短;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只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便于分析和观察;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小问2详析】实验一中纯合白眼雌性和紫眼雄性杂交,子一代雌性都是紫眼,雄性都是红眼,说明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又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控制果蝇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定律。【小问3详析】根据上述信息推测,果蝇在基因a纯合时表现为白眼,同时具有基因A、B时表现为紫眼,其他基因型均表现为红眼,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果蝇群体中红眼个体基因型最多有4种(AAXbXb、AAXbY、AaXbXb、AaXbY)。19.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GF)是一种罕见的口腔遗传病,严重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安庆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能源行业新能源开发会议议程
- 湖南省邵阳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后作业((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正规居民小区分户供气管理合同范本二零二四3篇
- 2024版幼儿园安全防护措施合作合同一
- 2024版商业协议续签指导性文本版B版
- 2024年01月11042国际经济法期末试题答案
- 高中生物课件
- 物业年会讲话稿范文
- TCUWA40055-2023排水管道工程自密实回填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级)及答案解析
- 公众号年终总结个人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绩效考核制度
- 初三生活学习总结模板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语文 试卷
- 单位内部发生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事件的报告制度
- 2023年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