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一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核心知识通关】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___________明显下降。自然增长率②前景。a.特点:___________,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b.目标:实现人口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协调发展。人口基数大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加。②_________被大量消耗。③_________加剧。自然资源环境污染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列举环境问题:水资源臭氧层荒漠化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特别提醒】(1)无机污染:由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水中称为赤潮。(2)有机污染:由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异养型生物大量繁殖,使水质变黑发臭。(3)生物富集:由重金属、农药等在食物链中聚集造成的污染,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浓度越高。【思维拓展】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的异同(1)相同点: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会决定人口密度大小。年龄组成可预测人口密度变化,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密度等。(2)不同点: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高考模拟精练】1.(2016·合肥模拟)粮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当前国际粮价上涨,有的国家出现缺粮的现象。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开荒种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③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产作物品种⑤多用农药、化肥提高作物产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解析】选B。开荒种地,围湖造田,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故②不可行;化肥会造成江河及地下水源污染,破坏土壤结构和影响人类健康,农药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对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生物有杀伤作用,而且使害虫抗药性增强,故⑤不可行。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产作物品种等,故①③④可行。2.(2016·南昌模拟)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B.藻类刚爆发时,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甲组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将有利于修复【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解析】选B。本题考查水体富营养化的相关知识。A项正确,由于藻类爆发,浮在水面上遮挡了阳光,导致沉水植物缺少阳光而死亡;B项错误,藻类刚爆发时,因经过一天光合作用,水中的CO2浓度下午较早晨低,故水体pH在早晨较低;C项正确,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项正确,投放的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可通过捕食限制藻类数量,大型挺水植物可通过竞争阳光等资源抑制藻类爆发。【延伸探究】题目中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大量的藻类由于遮挡阳光造成水草死亡,从而使水中氧气含量减少,最终浮游动物和鱼类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死亡。【加固训练】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B.人口数量的变动只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C.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由于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人类对环境没有破坏【解析】选A。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会逐渐增大,将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人口数量的变动主要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人类对于环境始终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2.(2015·秦皇岛模拟)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水B.“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D.西部耕地的治虫可以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解析】选D。由于西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所以要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水资源问题;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荒漠化使植被继续减少,物种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治虫的方法一般用生物防治代替农药防治,如生物杀虫剂、转基因抗虫棉等,否则会造成环境污染。3.(2015·广东高考)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pH值5.8(对照)4.03.02.0桃树2.20(100)2.19(99.55)2.13(96.82)1.83(83.18)腊梅3.65(100)3.58(98.08)3.44(94.25)2.95(80.82)木樨1.07(100)1.07(100)1.05(98.13)0.96(89.72)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______________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______色,酸雨中的S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__________,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2)由表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指南】(1)表格信息:植物叶绿素的含量与酸碱度有关,与对照组接近的则叶绿素含量多。(2)关键知识:叶绿素层析分离结果分析、叶绿素含量与酸碱度的关系、酸雨的危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叶绿素含量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1)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研磨,提取得到的色素经层析分离,可得到不同的色素带;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距离远,反之距离近,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由远及近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可利用光能将水分解生成[H]和O2,同时产生ATP。[H]和ATP参与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光反应受阻导致暗反应也降低,从而使光合产物的生成量减少。(2)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当pH值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三种植物叶绿素的含量均明显下降,受影响程度与pH值的下降程度呈正相关。在未受到影响时三种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不同;结合表中的相对百分比可看出三种植物中受酸雨影响最小的是木樨,受影响最大的是腊梅。(3)长期的酸雨会使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生物种类数量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使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答案:(1)类囊体薄膜黄绿[H]和ATP

C3的还原(2)增大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不同酸雨对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同,腊梅受影响最大,木樨受影响最小(3)抵抗力酸雨使物种的多样性下降(或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考点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核心知识通关】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1)构成。①范围:_______。②组成: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_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_。生物圈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全部基因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基因染色体变异物种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实例(连线):3.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___________以及风景名胜区等。(2)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___________,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3)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自然保护区从原地迁出4.可持续发展:(1)内涵: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实现措施。①保护___________。②保护___________。③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自然、经济、社会生物多样性环境和资源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特别提醒】(1)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2)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典题技法归纳】(2015·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解题指南】关键知识: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价值和保护措施。【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方法。物种多样性依赖于生态系统多样性,故A项正确;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故B项错误;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很可能引起生态危机,破坏生物多样性,故C项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可以吸引更多的捕食性鸟类和其他天敌物种,不易被病虫害毁灭,故D项错误。【母题变式】(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混合树种的天然林与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相比,物种丰富度___,恢复力稳定性___。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高低【方法规律】分析“多样性”的方法(1)从DNA分子方面分析,每个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这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2)从蛋白质方面分析,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②肽链的空间结构多样,这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3)从细胞方面分析,生物多样性是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4)从物种方面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5)从生态系统方面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考模拟精练】1.(2016·武汉模拟)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的掠夺式采伐和对环境的破坏,资源日趋枯竭,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龙血树对人类具有直接价值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D.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禁止人类对龙血树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利用【解析】选D。龙血树产生的树脂可加工成名贵中药,这是它的直接价值,A项正确;人类的掠夺式采伐和对环境的破坏造成龙血树大量减少,B项正确;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C项正确;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并不是绝对禁止人类对龙血树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利用,D项错误。2.(2016·烟台模拟)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理解:【解析】选D。A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生物圈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项错误,间接价值是指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项错误,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易地保护;D项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人们可根据不同种群的增长规律,合理、适时、适量地利用自然资源。【易错提醒】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两点提示(1)生物多样性强调的是物种多样性,而不是种群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有不同的解释,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3.(2015·山东高考)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________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________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_____________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____保护。【解析】(1)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说明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调查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2)已知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分析曲线图可知,甲曲线上的A、B、C三点分别表示Nt+1=Nt、Nt+1>Nt、Nt+1<Nt,所以在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B点。乙曲线上D、E、F三点分别表示Nt+1>Nt、Nt+1>Nt、Nt+1=Nt,所以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F点。Nt小于a时,甲曲线中Nt+1<Nt,乙曲线中Nt+1>Nt,所以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因此,当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生物种类贫乏时,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