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寒假作业(十)_第1页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寒假作业(十)_第2页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寒假作业(十)_第3页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寒假作业(十)_第4页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寒假作业(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寒假作业(十)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4秋•新泰市期中)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火箭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成功发射。如图所示,火箭点火后向上加速升空时,若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中的航天员()A.向上运动 B.向下运动 C.静止 D.无法判断2.(2024秋•惠州期中)如图,枝繁叶茂的大榕树矗立在广场上,见证了一中百年辉煌的历史。相对大榕树静止的是()A.飞行的客机 B.南湖中戏水的鸭子 C.两边的教学楼 D.操场上跑步的同学3.(2024秋•高新区期中)如图所示,贾湖骨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下列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A.吹奏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发出的 B.吹奏的笛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按住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笛声的响度 D.吹奏骨笛时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4.(2024秋•聊城期中)在医院里,B超是最常见的影像诊断仪器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通过人体时,会在人体内不同组织之间产生反射波,然后通过计算这些反射波形成影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只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B.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C.超声波的响度太小,人耳听不见 D.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5.(2024秋•襄州区期中)估测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名八年级学生的身高大约175dm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00Hz D.襄州区夏季的月平均气温约为25℃6.(2024秋•临清市期中)如图中,能表示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 C. D.7.(2024•辽宁)如图,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的原因是()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折射8.(2024•广元)一只小蜜蜂悬停在平静的湖面上方,它向下看,看到下方有一个与自己相同的“同伴”,于是它飞向湖面迎接“同伴”,在此过程中()A.“同伴”向它迎来 B.“同伴”离它而去 C.“同伴”逐渐变小 D.“同伴”真实存在9.(2024秋•镇江期中)将凸透镜成像器材如图所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烛焰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6cm②根据此时的成像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③若将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左移动相同距离,光屏上可能再次成像④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远视眼镜,则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可以再次成像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0.(2024秋•南宫市期中)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央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C.当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要使光屏上仍能成像则应向右移动光屏 D.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11.(2023秋•盐山县期末)以一定质量的橡皮泥为研究对象,借助其他器材,不能完成的探究实验是()A.探究质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B.探究质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 C.探究质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D.探究质量与物体温度的关系12.(2023秋•安化县期末)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物理量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B.1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20℃ D.一个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二.填空题(共6小题)13.(2024秋•湖北期中)如图所示,东湖绿道是一个不错的跑步场所,跑步者在跑步过程中,发现道路两旁的树木在向后运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选填“跑步者自己”或“地面”),由图信息可知,此跑步者的步幅(每步距离)为m(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跑步者某次在前50m用时6s,刚跑完前50m摔倒了再爬起来用时3s,接着跑完后50m用时7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14.(2024秋•泉州期中)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瓶。若用棍子敲瓶子,则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瓶。15.(2024秋•嘉祥县期中)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1)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2)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3)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4)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以上四个发现中,物态变化名称相同的有两个,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做;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选填“内”或“外”)侧。16.(2024秋•安阳期中)如图所示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入射角大小(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反射角大小,此时光斑向移动。17.(2024秋•蓝田县月考)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甲所示为三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填字母),因为它们对光线有作用;如图乙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轴上的A点,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是透镜。18.(2023秋•富县期末)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体积与质量关系图像,则密度最大的是(选填“甲”“乙”或“丙”)物质,它的密度是kg/m3。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之比为。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9.(2024秋•新泰市期中)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2)为减小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选填“较小”或“较大”);(3)如图所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路程s2=cm,测得上半段所用时间t2=2s,则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m/s;若小车释放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出的前半段平均速度值将(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的小车通过全程s1所用时间t1=3.2s由此可知,小车在斜面上做(选填“变速”或者“匀速”)直线运动。20.(2024秋•姜堰区期中)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器材有:激光笔、平面镜、标有刻度的白色硬纸板。(1)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它的反射光在白色硬纸板上形成一个光斑,为了清楚的看到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可以在空气中喷些;(2)如图乙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将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入射。当入射光线AO绕O点顺时针转动时,反射光线OB绕O点时针转动。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乙中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3)该实验小组又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让一束光斜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在入射点O放置白板并调整位置,发现白板只在某一位置才能同时呈现入射光和反射光,测得此时白板与镜面成°角,在白板上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实验表明。四.计算题(共2小题)21.(2024秋•潢川县期中)电动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如图所示是某品牌最新款的电动汽车,小丹妈妈买了一辆该款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她某天早晨的开车路线是家→学校→公司,7:30妈妈和小丹一起从家里出发,7:45妈妈把小丹送到校门口,7:55妈妈到达公司。已知小丹家距离学校12km。(1)求小丹妈妈驾车将小丹从家送到学校的平均速度。(2)假设从家到学校和从学校到公司,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相同,求汽车从学校行驶到公司的路程。(3)若小丹妈妈开车出差,在限速10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某区间测速路段长度为36km,则她最少需要在此段高速公路上行驶多长时间?22.(2023秋•垦利区期末)2023年8月3日,津潍高铁东营段首梁浇筑下线,标志着津潍高铁东营段箱梁建设施工正式开启。东营黄河公铁大桥正式进入承台施工阶段,其中某建筑工地需要400m3的沙石,为了估测沙石的密度,工人用一只质量为10kg空桶平平装满一桶沙石,测得总质量为62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和水的质量为30kg,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1)桶的容积是多少?(2)沙石的密度是多少?(3)若用一辆载重4000kg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多少车?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八年级(上)物理寒假作业(十)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CDDBCDADAC题号12答案B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4秋•新泰市期中)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火箭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成功发射。如图所示,火箭点火后向上加速升空时,若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中的航天员()A.向上运动 B.向下运动 C.静止 D.无法判断【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解:火箭点火后向上加速升空时,若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中的航天员相对于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2.(2024秋•惠州期中)如图,枝繁叶茂的大榕树矗立在广场上,见证了一中百年辉煌的历史。相对大榕树静止的是()A.飞行的客机 B.南湖中戏水的鸭子 C.两边的教学楼 D.操场上跑步的同学【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解:A.飞行的客机相对于大榕树位置在改变,飞行的客机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B.南湖中戏水的鸭子相对于大榕树位置在改变,南湖中戏水的鸭子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两边的教学楼相对于大榕树位置不变,两边的教学楼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D.操场上跑步的同学相对于大榕树位置在改变,操场上跑步的同学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3.(2024秋•高新区期中)如图所示,贾湖骨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下列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A.吹奏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发出的 B.吹奏的笛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按住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笛声的响度 D.吹奏骨笛时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分析】(1)笛子发声是利用空气柱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吹奏的笛声是由于笛子中间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按住不同的笛孔会改变空气柱的长短,则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因此笛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错误;D.吹奏骨笛时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阻断了声音的传播,因此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是声学的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要学会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4.(2024秋•聊城期中)在医院里,B超是最常见的影像诊断仪器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通过人体时,会在人体内不同组织之间产生反射波,然后通过计算这些反射波形成影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只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B.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C.超声波的响度太小,人耳听不见 D.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分析】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为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它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为20Hz以下.(1)次声波的传播距离较远.地震、台风、核爆炸、火箭起飞都能产生次声波.(2)超声波的波长比可闻声波波长短得多,它基本上沿直线传播.【解答】解:A、超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B、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快,故B错误;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人耳听不见,故C错误;D、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超声波与次声波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点。5.(2024秋•襄州区期中)估测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名八年级学生的身高大约175dm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100Hz D.襄州区夏季的月平均气温约为25℃【分析】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一名八年级学生的身高可能为1.75m=17.5dm,故A不符合实际;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符合实际;C.老师正常讲课时声音的响度约为40﹣60分贝,故C不符合实际;D.襄州区夏季的月平均气温约为30℃,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数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6.(2024秋•临清市期中)如图中,能表示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 C. D.【分析】①熔化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②凝固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凝固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凝固图象。【解答】解: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B、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C、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符合题意。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的分析,若温度有上升的趋势,则为熔化图象;若温度有下降的趋势,则为凝固图象。若温度有一段时间不变,则为晶体,若温度不断变化,则为非晶体。7.(2024•辽宁)如图,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的原因是()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折射【分析】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看水中的鱼,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解答】解:将一根筷子插入盛水的碗中,筷子在水面处看起来变折了,这是由于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选:D。【点评】此题利用光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的光现象,考查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道好题。8.(2024•广元)一只小蜜蜂悬停在平静的湖面上方,它向下看,看到下方有一个与自己相同的“同伴”,于是它飞向湖面迎接“同伴”,在此过程中()A.“同伴”向它迎来 B.“同伴”离它而去 C.“同伴”逐渐变小 D.“同伴”真实存在【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解答】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小蜜蜂看到下方有一个与自己相同的“同伴”,实际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同伴”实质是小蜜蜂的虚像;它飞向湖面迎接“同伴”时,物距减小,像距也会随着减小,所以“同伴”向它迎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它飞向湖面迎接“同伴”时,“同伴”的大小不变,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题。9.(2024秋•镇江期中)将凸透镜成像器材如图所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烛焰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6cm②根据此时的成像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③若将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左移动相同距离,光屏上可能再次成像④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远视眼镜,则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可以再次成像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分析】(1)(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此时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距在2倍焦距以外,据此分析;(3)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进行分析。(4)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光线会聚提早成像。【解答】解:由图可知,光屏上呈现清晰的烛焰像,此时物距u为15.0cm,像距v为30.0cm,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此时的成像规律可知制成投影仪,故②正确;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v>2f,则:f<15.0cm<2f、30.0cm>2f,解得:7.5cm<f<15cm,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为6cm,故①错误;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当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左移动15cm,此时物距为30cm,像距为15cm,在光屏上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③正确;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放上一个远视眼镜,则折射光线会提前会聚,像会成在光屏的左侧,则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可以再次成像,故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10.(2024秋•南宫市期中)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央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C.当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要使光屏上仍能成像则应向右移动光屏 D.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分析】(1)(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分析回答;(4)根据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解答】解:AB、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B错误、A正确;C、当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使光屏上仍能成像则应向左移动光屏,故C错误;D、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50cm﹣45cm=5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11.(2023秋•盐山县期末)以一定质量的橡皮泥为研究对象,借助其他器材,不能完成的探究实验是()A.探究质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B.探究质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 C.探究质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D.探究质量与物体温度的关系【分析】(1)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2)物理意义: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这一特征。【解答】解:A、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用天平测出橡皮泥的质量,来探究质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改变橡皮泥的状态,用天平测出橡皮泥的质量,来探究质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物体的密度是物体的属性,与质量无关,密度无法直接改变,因此无法探究质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D、改变橡皮泥的温度,用天平测出橡皮泥的质量,来探究质量与物体温度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的物理意义,属于基础题。12.(2023秋•安化县期末)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物理量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B.1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20℃ D.一个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解答】解:A.教室的高度约3.5m,故A不符合实际;B.1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B符合实际;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且变化幅度不大,故C不符合实际;D.一个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时间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二.填空题(共6小题)13.(2024秋•湖北期中)如图所示,东湖绿道是一个不错的跑步场所,跑步者在跑步过程中,发现道路两旁的树木在向后运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跑步者自己(选填“跑步者自己”或“地面”),由图信息可知,此跑步者的步幅(每步距离)为0.6m(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跑步者某次在前50m用时6s,刚跑完前50m摔倒了再爬起来用时3s,接着跑完后50m用时7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6.25m/s。【分析】跑步者以自己为参照物,道路两旁的树木与他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树木是运动的;由图知,跑步者2.2km跑了3632步,据此得出跑步者的步幅;跑步者100m共用时间16s,利用速度公式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跑步者以自己为参照物,道路两旁的树木与他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树木是运动的,所以他会看到看到道路两旁的树木在向后运动。由图知,跑步者2.2km跑了3632步,则跑步者的步幅(每步距离)为l步跑步者100m共用时间16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故答案为:跑步者自己;0.6;6.25。【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14.(2024秋•泉州期中)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丁瓶。若用棍子敲瓶子,则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丙瓶。【分析】用嘴向瓶内吹气发声,靠的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的质量大,其振动频率就低,音调就低,质量小其振动频率就高,音调就高。【解答】解: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因此音调最高的是丁;用棒敲击试管,振动是试管和管内水振动发声的,水越多,音调越低。故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丁、甲、乙、丙。故答案为:丁;丙。【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难点和易混点是弄清究竟是哪一部分在振动发声。可联系装水的烧杯进行实验探究,经过对比可增强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15.(2024秋•嘉祥县期中)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1)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2)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3)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4)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以上四个发现中,物态变化名称相同的有两个,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做液化;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内(选填“内”或“外”)侧。【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解答】解:(1)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凝华放热。(2)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3)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是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杯壁,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4)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综上分析可知,物态变化名称相同的有(2)和(3),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做液化。冬季,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答案为:液化;内。【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6.(2024秋•安阳期中)如图所示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入射角大小变大(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反射角大小变大,此时光斑向右移动。【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力压桌面,桌面发生形变,使得镜面转动,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平面镜顺时针旋转,则入射角变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变大;入射角和反射角都变大,反射光线顺时针旋转,此时光斑向右移动。故答案为:变大;变大;右。【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属于中档题。17.(2024秋•蓝田县月考)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甲所示为三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a、c(填字母),因为它们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图乙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轴上的A点,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是凹透镜。【分析】(1)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解:如图所示,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ac,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答案为:a、c;会聚;凹。【点评】本题考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难度不大。18.(2023秋•富县期末)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体积与质量关系图像,则密度最大的是丙(选填“甲”“乙”或“丙”)物质,它的密度是2×103kg/m3。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分析】根据图像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体积相同时它们对应的质量关系,根据ρ=m【解答】解:由图像可知,当甲、乙、丙的体积均为2cm3时,甲、乙、丙的质量分别为1g、2g、4g,由ρ=mV可知,三者体积相同,其密度为ρ丙=m丙V丙=4g2cm由图像可知,甲和乙的体积相同为2cm3时,甲的质量为1g,乙的质量为2g,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m甲故答案为:丙;2×103;1:2。【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9.(2024秋•新泰市期中)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为减小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选填“较小”或“较大”);(3)如图所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路程s2=40.0cm,测得上半段所用时间t2=2s,则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0.2m/s;若小车释放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出的前半段平均速度值将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的小车通过全程s1所用时间t1=3.2s由此可知,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选填“变速”或者“匀速”)直线运动。【分析】(1)该实验是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2)坡度较大,小车下滑速度较快,所用时间较短,不容易准确测量时间;(3)由图求出前半段的路程,运用公式v=s若小车释放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时间偏小,根据v=s(4)上半段与下半段小车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不同,据此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解答】解:(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2)斜面的倾角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增长,便于在做实验时测量时间;(3)由图可知小车运动距离s2=80.0cm﹣40.0cm=40.0cm,t2=2s,小车在s2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v2=s2t2若小车释放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根据v=s(4)芳芳测得的全程时间3.2s,上半段的时间为2s,下半段的时间为t=3.2s﹣2s=1.2s,由此可知小车运动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在减小,小车做加速运动。故答案为:(1)v=st;(2)较小;(3)40.0;0.2;偏大;(【点评】本题为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探究实验,考查实验原理、平均速度的计算、误差分析等,为易错题。20.(2024秋•姜堰区期中)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器材有:激光笔、平面镜、标有刻度的白色硬纸板。(1)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它的反射光在白色硬纸板上形成一个光斑,为了清楚的看到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可以在空气中喷些烟雾;(2)如图乙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将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入射。当入射光线AO绕O点顺时针转动时,反射光线OB绕O点逆时针转动。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乙中OA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该实验小组又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让一束光斜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在入射点O放置白板并调整位置,发现白板只在某一位置才能同时呈现入射光和反射光,测得此时白板与镜面成90°角,在白板上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实验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分析】(1)为了清楚的看到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可以在空气中喷些烟雾;(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解答】解:(1)为了清楚的看到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可以在空气中喷些烟雾,当光照到烟雾颗粒上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2)当入射光线AO绕O点顺时针转动时,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入射角变小,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变小,所以反射光线将靠近法线,反射光线OB绕O点逆时针转动;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乙中OA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只有当白板与平面垂直时,法线才在该白板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才能同时呈现在白板上,即白板与镜面成90°角时,白板上才能同时呈现入射光和反射光,实验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