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1页
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2页
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3页
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4页
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黄金卷01(本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一、选择题(48分)1.张荫麟、吕思勉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由此可知()1.【答案】D【解析】由材料“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可知材料强调以血缘宗法构建政权组织,故选D;材料没有讲分封制和中央集权,排除A、C;家国一体强调的是家事和国事一体化,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A.封建社会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上B.家国一体的国家治理模式C.先秦政权尚未实现中央集权D.以血缘宗法构建政权组织2.莫高窟中北魏时期的佛像面型长圆,神情肃穆庄严,身穿袒露右肩的袈袋;西魏时期的佛像体型修长,面像清瘦,袈装变成了中国式肥大的衣袍。壁画以佛教题材为主,有的洞窟顶部还画有伏羲、女娲、西王母等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以及瑞兽等。这反映出当时()A.政权更迭政局动荡B.中外文化交流交融C.三教并行政策盛行D.儒学正统地位动摇2.【答案】B【解析】据材料“北魏时期的佛像面型长圆,神情肃穆庄严,身穿袒露右肩的袈袋”说明当时的佛像依然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原始的印度风格,“西魏时期的佛像体型修长,面像清瘦,袈装变成了中国式肥大的衣袍”说明西魏时期的佛像受到了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二者都体现了当时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故选B项;材料主要从文化融合的角度分析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像的变化,无法体现当时政局变化对佛像的影响,排除A项;隋唐时期统治者盛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排除C项;“西魏时期的佛像体型修长,面像清瘦,袈装变成了中国式肥大的衣袍”说明西魏时期佛像的造型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儒学价值信仰的影响,说明当时儒学对社会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儒学依然处于正统地位,排除D项。3.1258年蒙古南侵,南宋财政亏空加大,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胀恶化。为解决以上问题,贾似道推行公田法(低价购买民间,尤其是官员手中超限的部分土地),结果激起民怨,加剧恶性通胀循环。1262年面对拜占庭帝国的军事进攻,为解决财政压力,威尼斯授权政府发行国债(以税收作为定期利息),被称为13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战争催生了金融创新B.反映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差异C.政府垄断破坏金融秩序D.金融稳定是政权巩固的重要因素3.【答案】B【解析】材料南宋滥发纸币导致通胀恶化,推行公田法激起民怨加剧恶性通胀循环,不是金融创新,排除A;南宋和威尼斯政府的金融措施从根本上是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差异,故选B;威尼斯授权政府发行国债是金融创新稳定了金融秩序,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金融稳定是政权巩固的重要因素,排除D。4.某学者认为,与西方的新航路开辟不同,明代郑和出使西洋使团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贸易使团,远航持续近30年,开通了海上贸易通道,在给区域带来和平与秩序的同时,也导向区域经济发展。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亚洲国际贸易网,繁盛地存在了一个世纪左右。该学者意在说明明代郑和使团()A.实现了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共赢B.彰显了东方独特的国际交往模式C.保持了中国传统经济世界领先地位D.突出了经济对于航海的推动作用4.【答案】B【解析】紧扣题干“与西方的新航路开辟不同”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进行欺诈性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其发展建立在对亚非拉等掠夺、压榨之上,而郑和使团“在给区域带来和平与秩序的同时,也导向区域经济发展”,故选B项;“共赢”与纲要上册第78页所学“郑和下西洋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相悖,排除A项;“世界领先地位”不合史实,此时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西欧逐步引领世界,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后,古代中国无大规模的出海,排除D项。5.光绪帝1898年颁布上谕称:“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法。……着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酌核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此上谕()A.意在以自主开放来应对侵略B.意在全面推行维新变法C.力行改革来推进中国近代化D.表明帝后两党矛盾激化5.【答案】A【解析】题干提及面对“海禁洞开,强邻环伺”,光绪帝主张“惟有广开口岸之法”以“商务流通,隐杜觊觎”,但是“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可知光绪帝希望主动开放口岸来挽救民族危机,故选A项;这份上谕颁布于1898年8月,维新变法全面展开于1898年6月11日的“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排除B项;“推进中国近代化”与题干中“均利益而保事权”相悖,排除C项;帝后矛盾激化于光绪帝将礼部两名尚书和四名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人担任军机章京,办理新政事宜,题干所述也有利于后党的利益,排除D项。6.下图为创办于1907年的天津《醒俗画报》刊登的漫画。立宪“利君利民”的大门紧闭不开,贿赂“利官”的门却大开,金钱自由进入。该漫画旨在()A.批判官场黑暗腐败B.倡导实施君主立宪C.纠正国民不良习俗D.关注时政扩大销路6.【答案】B【解析】据材料“立宪‘利君利民’的大门紧闭不开”可知,漫画通过贿赂“利官”的现象反衬立宪大门紧闭,说明作者强调的是君主立宪“利君利民”,故倡导实施君主立宪,故选B项;A项只看到了官场的黑暗腐败,不能完全概况材料信息,排除A项;习俗是指社会生活习俗,漫画中的“贿赂”行为并不能看作社会习俗,排除C项;扩大销路是指希望更多的人来购买,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7.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明确提出“铲除武人政治和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奋斗目标为在中国建立一切生产工具收归公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这反映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A.以经济斗争为最终目标B.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探索工农联合全新道路D.坚持无产阶级革命方向7.【答案】D【解析】据材料“斗目标为在中国建立一切生产工具收归公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可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将反对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方向,故选D项;“奋斗目标为在中国建立一切生产工具收归公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说明人类社会形态的根本改变才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最终目标,排除A项;“铲除武人政治和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说明反帝反封建只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实现目标的手段,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从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分析革命的奋斗目标,与农民阶级无关,排除C项。8.据伪满皇帝溥仪后来回忆说,他的日本近臣在1942年曾特地介绍了对付八路军的“铁壁合围”、“梳篦扫荡”等战法,溥仪当时不解地问:“共产军小小的,何犯上用这许多新奇战术?”近臣马上说:“共产军和国民军不一样,军民不分,这样的军队越打越多,将来不得了。”材料所述现象是由于中共()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B.建立了联合政府C.善于组织游击战争D.分田分地给农户8.【答案】A【解析】据材料“共产军和国民军不一样,军民不分,这样的军队越打越多,将来不得了”和所学减租减息相关知识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减租减息政策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获得民众的支持利于抗日,故选A项;B项建立联合政府是在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的民主党派面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局面所提的诉求,且这一诉求并没有实现,排除B项;C项所述组织游击战争是指战术层面,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D项所述是指在土地革命阶段,打土豪、分田地的相关内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9.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借助“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开启了当时举步维艰的中日关系;审时度势,通过“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关系走上正常化;通过“互通有无”促进了与西欧国家官方外交的建立;提供经济援助,“细水长流,稳步前进”拉近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上述材料表明中国()A.积极完善全球治理机制B.不断丰富多边外交的内涵C.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9.【答案】B【解析】据材料“开启了当时举步维艰的中日关系”“推动了中美关系走上正常化”“促进了与西欧国家官方外交的建立”“拉近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可知建国以来我国通过各种方式推进与美日、西欧和亚非拉国家关系的发展,体现了多元外交内涵的不断丰富发展,故选B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提倡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促进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排除A项;美国、西欧和拉美、非洲国家与中国不属于睦邻友好的范畴,排除C项;国际政治新秩序主要体现为反对殖民主义与霸权主义,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10.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陈云把搞活经济比喻成鸟,把国家计划比喻成笼,他指出:“笼子大小要适当,该多大就多大……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可以跨省跨地区……也可以跨国跨洲。另外笼子本身也要经常调整。”陈云提出“鸟笼经济”理论的实质是()A.强调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B.确立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目标C.引导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D.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早期进程。陈云的“鸟笼经济”理论涉及市场和计划关系的调整,1982年我国经济主要还是计划经济,所以强调的是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故选A;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目标的提出是1992年,故排除B;国企改革是1984年才全面开始,故排除C;“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在1978年就已经被冲破了,故排除D。11.《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当时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说明阿拉伯帝国的建立()A.推动了欧亚非文化统一B.贯通了陆上海上丝绸之路C.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汇D.使其成为文化最发达地区11.【答案】C【解析】据材料“来自当时阿拉伯帝国境内的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对疆域内各地文明的交流和发展持开放的态度,有利于不同地区多元文明的交汇,故选C项;欧亚非各地的文化发展具有多元性的特点,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只是路上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在阿拉伯帝国建立之前已经贯通,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只是相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相比世界的发展难以达到文化最发达的水平,排除D项。12.17世纪初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于要与西班牙和葡萄牙抢占殖民地,需要国家保护,公司的职员具有政府官员的色彩。17世纪中期成立的法国东印度公司,“政府不仅习以为常地参与组建乃至创建公司,而且由政府招募人员、任命管理人员、积累所需资本(至少募集大部分)”。这些做法()A.展拓了“价格革命”的范围B.实现了重商主义政策的全球认同C.促进了“商业革命”的兴起D.适应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2.【答案】D【解析】题干提及荷兰东印度公司大肆“抢占殖民地”、法国东印度公司积极“任命管理人员、积累所需资本”,与选必二第44页所学“东印度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吻合,故选D项;“价格革命”发生于欧洲,“展拓了‘价格革命’的范围”不合题意,排除A项;“全球认同”不合史实,重商主义政策在15—17世纪的欧洲盛行,排除B项;“兴起”不合时空,“‘商业革命’的兴起”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C项。13.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议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这一变化反映了()A.质询专业化制度化的发展趋势B.议会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C.分权制衡保障民主与决策科学D.议会成权力中心掌握国家实权13.【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议会从1721年至1835年对行政权的监督与制约不断制度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一般是对事物的本质的考查,故选B项;A项是题干中的现象,故排除:制衡是双向的,题干中没有体现彼此制衡,排除C项;题干也无从体现“议会成权力中心掌握国家实权”,材料只是体现议会对行政权的监督,排除D项。14.1813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品德的形成》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工人阶级”一词。到1817年—1818年,“工人阶级”一词被欧文不断阐释,并作为同“上等阶级”“中等阶级”相对立的概念。以后,工人的刊物广泛地接受和使用了“工人阶级”一词,这一现象表明()A.欧文的理论观点有利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B.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斗争理论C.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工人阶级接受了科学理论的指导14.【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欧文创立的“工人阶级”作为同“上等阶级”“中等阶级”相对立的概念被广泛接受和使用,说明工业化伴随着尖锐的阶级矛盾,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理论来源,故选A项;空想社会主义不主张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阶级斗争的根源、实质、地位、作用和规律,创立了科学的阶级斗争理论,排除B项;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排除C项;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不能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只是将无产阶级取得解放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的良心发现上,不是科学理论,排除D项。15.随着英国棉布进入伊朗市场,19世纪末,伊朗城市伊斯法罕的税吏在报告中写道,“以往,伊斯法罕盛产各种优质的纺织品。近年来,伊朗人却放弃了自己的肉体和灵魂,购买艳丽而低廉的欧洲产品”,“这座城市原来有许多织工,现在仅存不足五分之一”。对上述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伊朗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B.英国确立了在伊朗的殖民统治C.伊朗产业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D.英国造成伊朗单一的经济结构15.【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伊朗人却放弃了自己的肉体和灵魂,购买艳丽而低廉的欧洲产品”、“原来有许多织工,现在仅存不足五分之一”等信息可知,英国的棉布在伊朗城市倾销,机器生产的棉布物美价廉,竞争力更强,使得伊朗的手工棉纺织业受到严重冲击,故选A项;19世纪末,伊朗成为英国的半殖民地,但是题干显示的不是政治上的殖民统治,而是经济侵略,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B项;题干提到的是伊朗传统的手工棉纺织工人失业大大增加,而没有关于产业工人队伍的信息,排除C项;题干信息仅体现了英国棉布倾销给伊朗带来的冲击,并未对伊朗的经济结构进行分析,排除D项。16.1921年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列宁旨在()A.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农村经济B.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1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材料揭示的是列宁主张在农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农村经济,间接地向共产主义过渡,故选A项;此时苏俄尚未建立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除B项;材料也未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和农业集体化问题,排除C项、D项。二、非选择题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郝郝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元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摘编自邹容《<革命军>绪论》材料二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从技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问题层层递进,达到了“吾人最后之觉悟”;从鸦片战争时期少数先驱者个体觉醒,到甲午战败后士大夫阶层“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再发展到五四时期实现“全面觉醒”,从近代初期少数先驱者的被动惊醒,发展到五四时期对民族命运的自觉反省与对唤醒民众使命的自觉承担。时人对“觉悟”的定义包括:启蒙者的主动“自觉”与启蒙者唤起工农的“人人觉悟”、“科学(学术)觉悟”、“政治的觉悟”与“伦理的觉悟”,对外不许列强侵害主权的民族主义觉悟与对内不许军阀把持政权的民主主义觉悟、个体意识的觉悟与群体意识的觉悟,从一般倡导“国民觉悟";到重点启发“阶级觉悟”,通过创办报刊进行启蒙宣传是五四思想家非常重视的传播渠道、觉悟途径,如《民国日报·觉悟》等报刊在实现“第一次全面觉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开启——五四启蒙运动中的“觉悟”话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蓬勃兴起的时代思想内涵及其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开启中华民族觉醒的特点。(6分)17.【答案】(14分)(1)内涵:以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背景: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维新变法运动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推翻清政府;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创办刊物、编印小册子、组织团体等方式传播革命思想。(6分,答出三点即可)(2)由表及里,不断深入;实现全面觉醒;从被动接受到自觉反省;民族意识觉醒和民主意识觉醒相结合;以报刊宣传为重要觉醒途径;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或历史)舞台。(6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内涵,据材料一“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邹容《<革命军>绪论》”等,并结合所学得出以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小问背景,紧扣上一小问内涵的答案,并结合所学,从历史、政治、经济、革命者等方面来分析,从而得出历史原因——材料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维新变法运动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政治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经济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推翻清政府;革命者——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创办刊物、编印小册子、组织团体等方式传播革命思想。(2)据材料二“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从技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问题层层递进,达到了‘吾人最后之觉悟’”等得出由表及里,不断深入;据材料二“再发展到五四时期实现‘全面觉醒’”实现全面觉醒;据材料二“从近代初期少数先驱者的被动惊醒,发展到五四时期对民族命运的自觉反省与对唤醒民众使命的自觉承担”等得出从被动接受到自觉反省;据材料二“对外不许列强侵害主权的民族主义觉悟与对内不许军阀把持政权的民主主义觉悟”得出民族意识觉醒和民主意识觉醒相结合;据材料二“通过创办报刊进行启蒙宣传是五四思想家非常重视的传播渠道、觉悟途径”得出以报刊宣传为重要觉醒途径;据材料二“五四运动之后”“五四启蒙运动中的‘觉悟’话语”等得出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或历史)舞台。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太宗雍熙年间对海外贸易征税的措施是“大抵海舶至,十先征其一”。……宋代市舶征税的基本标准就是粗色和细色。细色是名贵香料、宝石等奢侈品,粗色是纺织品、木材、药材、食品等价格较为低廉的日用品。……宋元时期是对舶货进行物抽分,如日用品、选购品、特殊品和奢侈品等;并按照货物的数量按比例抽分,如宋太宗雍熙年间市舶征税的标准是“十先征其一”,“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摘编自贾洁蕊《中国古代市舶征税向海关税的变迁及其财政意义》材料二明王朝所处之14世纪至17世纪,正是世界面貌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隆庆帝即位后,他接受了“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教训,“隆庆改元(1567),福建巡抚都御使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与此相适应,向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征税的制度渐趋完善。据《东西洋考·饷税考》记载,当时的税收种类有:(一)引税。海商出海贸易,首先要到督饷馆领取文引,这就要交纳引税,实际上就是许可证税。这种税出自船主。起初每引税银3两,后来将原额提高一倍。(二)水饷。这是一种船税,按船的大小向船商征收。往贩西洋的船只宽1丈6尺以上者,征银5两。这实际上是征收的一种出口税。(三)陆饷。这实际上是商品进口税。商船回港后,按船上货物多少计值征税,“以货多寡,计值征输。”例如,万历十七年(1589)每百斤胡椒征银2钱5分。——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关税制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宋元到明朝市舶征税向海关税变迁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18.【答案】(12分)(1)由单一的进口税变为进出口税相互配合的税制体系(进出口税制渐趋完备);由简单的抽分变为多税种配合的复杂税种结构(税种结构更为清晰和缜密);从实物税到货币税;征收方式由从量征收变为从量和从价相结合。(任意3点,6分)(2)新航路广泛开辟,中西方贸易进一步发展;国家政治形势影响(开海禁);私人出海贸易合法化;明朝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大量白银流入,银本位制度逐渐确立。(任意3点,6分)【解析】(1)据材料一“‘大抵海舶至,十先征其一’”“征税的制度渐趋完善”可知,由单一的进口税变为进出口税相互配合的税制体系或进出口税制渐趋完备;据材料一“宋元时期是对舶货进行物抽分”和材料二“税收种类有:(一)引税。……,(二)水饷。……,(三)陆饷。……”可知,由简单的抽分变为多税种配合的复杂税种结构或税种结构更为清晰和缜密;据材料一进行“抽分”和材料二“每引税银3两”“征银5两”“每百斤胡椒征银2钱5分”可知,从实物税到货币税;据材料一“按照货物的数量按比例抽分”和材料二“按船上货物多少计值征税”可知,征收方式由从量征收变为从量和从价相结合。(2)据材料二“14世纪至17世纪,正是世界面貌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可知,新航路广泛开辟,中西方贸易进一步发展;据材料二“隆庆帝即位后,他接受了‘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教训”“福建巡抚都御使涂泽民请开海禁”可知,国家政治形势影响或开海禁;据材料二“海商出海贸易,首先要到督饷馆领取文引,这就要交纳引税,实际上就是许可证税”可知,私人出海贸易合法化;据所学明清经济相关知识可知,明朝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据所学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知识可知,大量白银流入,银本位制度逐渐确立。19.(14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5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3分)19.【答案】(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