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历史 试卷(含答案)_第1页
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历史 试卷(含答案)_第2页
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历史 试卷(含答案)_第3页
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历史 试卷(含答案)_第4页
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历史 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7届高一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历史学科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2006年5月至2007年1月,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沿河县境内小河口遗址进行发掘,获得了一批陶器、骨器和200余件磨制石器。这些磨制石器有锛、斧、刀、凿、石网坠,纺轮和石饰品等。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A.该地先民处于早期国家阶段B.该地先民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C.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地D.该遗址具有新石器时代的特征2.《诗经·文王篇》云:“文王孙子,本支百世”;郑玄注云:“王之同姓之适(嫡)子也”;《礼记》言:“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孝经》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上述记载与哪一制度有关A.宗法制 B.禅让制 C.井田制 D.王位世袭制3.1923年在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国君大墓中出土了春秋莲鹤方壶,它可以说是春秋时期的经典“遗物”。其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既有接近于以晋地器物为代表的中原色调,又有接近于楚地器物的飘逸风韵。最引人注目的是盖顶一鸟耸立,踌躇满志,睥睨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之飞翔,仿佛冲破了商周时期青铜世界的厚重威严。这反映了A.春秋大变革时期的社会风貌B.郑国青铜文化深受他国的影响C.春秋时期青铜制造技术的进步D.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的世俗化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顺应历史的发展,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多次变法改革,其中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无疑是一个耀眼的光辉。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体现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废分封,“集小都乡邑聚为县” B.“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C.“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D.“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5.2014年9月,以“世界相遇,和平之波”为主题的世界和平峰会在韩国首尔举行。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这一精神最接近的是A.荀子 B.墨子C.老子 D.韩非子6.1975-1976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内史杂》中有一规定:有事情必须以书面形式请假,不许口头或别人代请。这说明A.该规定的执行有利于秦朝长治久安B.秦朝的文书制度有利于巩固统一C.该规定会造成君主独裁政治黑暗D.秦朝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统治7.汉武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在政治体制上开设中、外朝,形成两个官僚系统:一个是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是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A.根源于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B.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C.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皇权加强D.导致了古代丞相制度的终结8.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这一评说指出了哪一制度的弊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9.西汉初年,承秦末之弊,战乱导致国家财用不足、人民饥馑。到汉武帝初,“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府库余财”。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绩 B.实行盐铁官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王国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D.汉初政府推行“休养生息”政策10.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对》中用五行的道理来说明人事,他认为土为五行之主,土德忠诚,是最为尊贵的,强调忠臣孝子应该效法土德,并由此说明了“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一主张意在A.维护“君权神授”思想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D.确立儒学正统地位11.东汉时期豪强势力迅猛发展,正如《后汉书》中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据此可推知这一现象A.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B.推动了商业贸易的繁荣C.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中央集权 D.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12.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B.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华佗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D.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传播13.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以江南为立国根本。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这体现了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南方经济得到开发C.南方经济远超北方D.激化南方人地矛盾14.(魏晋时期)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祖先的行为,并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削弱旧氏贵族的势力B.塑造正统地位巩固统治C.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D.增强对华夏文化的认同15.贞观年间,商旅野外停留,没有盗贼之忧,监狱常常空置;马牛遍布田野,连年获得丰收,斗米三四钱;往来旅客从山东到沧海,不用自带干粮,可以取给于路。该记载A.说明贞观年间百姓生活富足 B.客观反映了贞观之治的全貌C.体现唐代商业繁荣到达顶峰 D.反映了唐初社会的稳定发展16.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这体现了唐太宗A.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B.已经实现各民族平等C.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D.消除了民族间的矛盾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2分)17.(14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与统治者的治国政策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邦建国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材料二虽然秦朝二世而亡……但秦朝所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却为后世所遵奉……(西汉初年)汉高祖采用的是混合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尾大不掉”的态势,严重威胁到中央的统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原因。说明秦朝重新建构的制度有哪些?(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哪一地方行政制度?指出汉武帝解决“尾大不掉”之势的措施?(6分)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曰:“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孟、荀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思想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控制方面有何异同?(6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朔方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材料二

在服饰方面,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重视的是使用功能……服饰是民族的标识,自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以来,华夷之辨的重要辨识点就是服饰制度,要想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进而统一天下,没有与之配套的章服礼仪是不成体统的。迁都的同年(494年),孝文帝下诏禁胡服,服装一律依汉制,通过衣冠礼乐的改革进行汉化改制。——摘编自李晶《北魏“孝文改制”中的服饰“改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实行服饰改革的原因,并分析其历史影响。(10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大一统”的理念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其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天下一统,即国家领土的完整。第二,政治一统,即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主。第三,思想统一。有了统一的思想,才能保证法制号令、规章制度的畅通无阻,人民的行为才能有明确的规范,国家才有可能长治久安。第四,民族统一。无论是华夏还是周边少数民族,人人都可以接受周礼,都可以成为“中国之人”。因此,华夏族应当通过加强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交往,实现民族交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大一统”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7届高一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历史学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345678DAABBBCB910111213141516DCCABBD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2分)17.(共14分)(1)原因:①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②分封制、宗法制瓦解;③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各国追求富国强兵。(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建构:皇帝制度;官僚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2)郡国并行制。(2分)措施:①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②刺史制度,监察地方:③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消除地方分裂的物质基础。(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18.(共14分)(1)主张:仁政;爱民。(任答一点得2分)(2)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任答一点得2分)影响:①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②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③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3)不同点:①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儒家的正统地位。(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相同点:两者均属于思想专制政策;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服务。(任答一点得2分)19.(共12分)(1)举措:①开拓疆土,并设立郡县进行管理;②移民实边,实行军民屯田制度;③开通丝绸之路,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保护。(每点1分,任答2点得2分)(2)原因:①巩固统治的需要:孝文帝希望通过汉化改革来加强北魏政权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基础;②民族交融的趋势:北魏统一北方,民族隔阂和民族交融并存;③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礼仪制度,服饰作为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制有助于提升北魏政权的正统性和文化认同感;④迁都洛阳。(任答2点得4分)影响:积极:①促进少数民族汉化,促进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②巩固了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③有利于增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④促进民族交融;⑤促进儒家思想传播和中华文化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消极:①短期内激化了内部矛盾;②鲜卑族尚武精神遭到了消磨。(任答1点得2分)20.(共12分)示例一:观点:政治一统有利于天下一统(3分)论述: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实现了政治上的天下大一统。在这一基础之上,秦始皇得以调动足够的人力、物力、兵力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在北方,击退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收复河套地区,并在原有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南方,征服了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唐高祖李渊起兵反抗,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完成了大一统。在唐代统一基础上,各代君主励精图治,唐王朝开创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繁荣局面,并强化与少数民族的联系,通过战争、会盟、和亲、设置机构进行管理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的治理和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8分)结论:综上所述,政治上的大一统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创造和平稳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