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地理(浙江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貌与内外力作用_第1页
三年高考地理(浙江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貌与内外力作用_第2页
三年高考地理(浙江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貌与内外力作用_第3页
三年高考地理(浙江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貌与内外力作用_第4页
三年高考地理(浙江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貌与内外力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三年高考地理(浙江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貌与内外力作用一.选择题(共12小题)如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该区域内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完成1~2题。1.造成图中地形崎岖不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如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完成17~18题。2.该溪流()A.流向为自南向北 B.侵蚀地表,形成断层 C.晚于白垩纪形成 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如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完成17~18题。3.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4.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喷出作用5.(2022•浙江)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1、2题。6.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新疆东部某雅丹地貌区,环境恶劣,被视为“畏途”。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摄了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照片(如图所示)。完成3~4题。7.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A.沉积搬运 B.搬运风化 C.风化侵蚀 D.侵蚀沉积8.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是()①空气稀薄②风沙强劲③气候极度干旱④滑坡分布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据此完成3~4题。9.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A.砂砾岩 B.石灰岩 C.石英岩 D.花岗岩10.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A.冷湿 B.暖湿 C.冷干 D.暖干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始终在不断变化。1996年黄河经人工改汉朝东北方向入海。图为1996~2020年黄河河口区汛期陆地面积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3~14题。11.下列遥感影像,能正确反映不同年份河口区汛期陆地形态变化先后顺序的是()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12.1996年后,造成老河口陆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运动的作用 B.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 C.上游水库的冲淤 D.汛期流域降水的变化

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地貌与内外力作用(浙江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如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该区域内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完成1~2题。1.造成图中地形崎岖不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考点】外力作用;流水作用与地貌;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运动与地貌.【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黄土高原由于夏季多暴雨,降水量大且集中,易形成地表径流,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使得黄土高原产生崎岖不平的景观,黄土高原崎岖不平主要是受到外力侵蚀作用,B正确。当地无冰川分布,受到冰川侵蚀影响不大,C错误。与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无关,A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黄土高原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如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完成17~18题。2.该溪流()A.流向为自南向北 B.侵蚀地表,形成断层 C.晚于白垩纪形成 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考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据图示等高线的数值信息可知,该地区东南低,西北高;据材料信息“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可知,东侧地势高,西侧地势低。【解答】解:河流的产生与断层有关,据图例信息可知,该地白垩纪岩石形成最晚,白垩纪岩层有明显断层,说明白垩纪岩层形成早于断层,也早于溪流,即溪流形成晚于白垩纪,C正确。该地形图等高线数值自西北向东南递减,河流流向东南流,A错误。河流只会侵蚀地表,而断层的形成与内力作用有关,B错误。河流东西岸等高线疏密程度接近,两岸地势接近,D错误。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地质构造有关知识和等高线地形的判读。仔细阅读图文材料信息,找到有效信息判断选项即可。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如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完成17~18题。3.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考点】外力作用;流水作用与地貌;风化作用与地貌;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运动与地貌.【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解:由图及图例可知,甲地位于沙漠地区,降水量小于丙地,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A错误。甲为沙漠地区,风力沉积作用强,B错误。甲地因降水少生物量小,因此生物风化作用较弱,C正确。甲地流水侵蚀作用弱,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土壤的形成与岩石的形成,题目简单。4.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喷出作用【考点】外力作用;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运动与地貌;岩浆活动与地貌;变质作用与地貌.【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解:由材料“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可知,侵入岩为岩浆活动的结果,与岩浆接触带的岩石会因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土壤的形成与岩石的形成,题目简单。5.(2022•浙江)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与地貌;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运动与地貌.【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解答】解:读图可知,①是角峰,刃脊,是冰川侵蚀地貌,故①错。②是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故②对。③是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故③错。④是岩石裂隙,风化作用形成的,故④对。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景观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1、2题。6.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考点】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与地貌;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②为U型谷,因此为冰川侵蚀地貌,故②正确。①为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故①错误。③为峰林,为喀斯特地貌,故③错误。④为雅丹地貌,应为风力侵蚀造成的,故④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地貌的特征,难度中等,注意分析即可。新疆东部某雅丹地貌区,环境恶劣,被视为“畏途”。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摄了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照片(如图所示)。完成3~4题。7.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A.沉积搬运 B.搬运风化 C.风化侵蚀 D.侵蚀沉积【考点】外力作用;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地貌是在河湖相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上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为先由流水沉积形成水平岩层,再经过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再由风力沿着裂隙侵蚀形成。【解答】解:雅丹地貌为典型的风蚀地貌,岩壁形态的形成主要是风化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外力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8.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是()①空气稀薄②风沙强劲③气候极度干旱④滑坡分布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考点】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可以从风沙活动、气候条件等不利条件的角度分析。【解答】解:雅丹地貌往往位于干旱的沙漠或隔壁,气候干旱,风沙强劲,②③正确。空气稀薄主要在我国地势较高的青藏高原地区,①错误。滑坡灾害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④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据此完成3~4题。9.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A.砂砾岩 B.石灰岩 C.石英岩 D.花岗岩【考点】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地理关联图;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解:根据材料“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分析可知,图中岩石有颗粒度较大的砾石夹杂在砂岩当中,属于砂砾岩,A正确。石灰岩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形成典型喀斯特地貌,与题意不符,B错误。景观地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塑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0.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A.冷湿 B.暖湿 C.冷干 D.暖干【考点】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成因.【专题】地理关联图;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解:根据材料“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可知,该时期气温较高,所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暖湿,B正确,A错误。根据材料“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可知,图中地貌的沙砾岩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由此推断,当时气候湿润,流水作用强烈,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塑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始终在不断变化。1996年黄河经人工改汉朝东北方向入海。图为1996~2020年黄河河口区汛期陆地面积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3~14题。11.下列遥感影像,能正确反映不同年份河口区汛期陆地形态变化先后顺序的是()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考点】流水作用与地貌.【专题】地理关联图;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据材料信息,改道方向为东北方向,黄河下游为河流的堆积地貌,说明在东北方向上的泥沙含量会增加,直观体现在河口三角洲的面积上。【解答】解:由材料可知,1996年黄河经人工改道朝向东北方向入海,说明东北河口在改道前,面积较小,随着1996年黄河河口改道,东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积逐渐增加,而东南方向河口三角洲受到海水的侵蚀,陆地面积不断减少;由图可知,图②中东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积最小,东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积最大,应是最早年份河口陆地形态;图①中东北方向三角洲面积最大,东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积最小,形成的时间最晚;图③④相比,图③中东北方向三角洲面积较小,东南方向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由此判断,图③形成时间早于图④,能正确反映不同年份河口区汛期陆地形态变化先后顺序的是②③④①。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2.1996年后,造成老河口陆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运动的作用 B.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 C.上游水库的冲淤 D.汛期流域降水的变化【考点】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地理关联图;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形平坦,加之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较缓,河流自上游携带的泥沙堆积于河口,形成三角洲。【解答】解:根据材料“1996年黄河经人工改汉朝东北方向入海“分析可知,黄河改道是因为泥沙淤积严重,所以改道后,老河口泥沙堆积作用减弱,海水侵蚀作用增强,使得老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减小,A正确。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与上游水库的冲淤会减少下游泥沙淤积,但不是造成老河口陆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与题意无关,BC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老河口陆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改道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