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科学家比对了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的相应DNA序列;得出如下四种生物之间的进化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黑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B.生殖隔离是上述四种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决定性因素C.分析上述生物的相应氨基酸种类以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D.该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2、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农药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为防止菜青虫抗药性出现,可同时使用多种农药彻底消灭3、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甲组用含冬虫夏草提取物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小鼠肝癌细胞,乙组用含鬼臼类木脂素的细胞培养液培养小鼠肝癌细胞;丙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一段时间后,测量细胞培养液中各种物质含量和肝癌细胞数目,结果如表所示。已知Bcl2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细胞培养液中物质的相对含量肝癌细胞数目Bcl2蛋白相对含量胸腺嘧啶尿嘧啶葡萄糖葡萄糖甲+++++++++++乙++++++++++++++丙+++++++++++++
注:+的数量越多,表示物质的相对含量越大。A.据实验结果分析,Bcl2蛋白是一种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B.小鼠肝癌细胞与衰老细胞相比,细胞膜上糖蛋白数量较少,但线粒体数量较多C.据实验结果分析,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阻断癌细胞摄取葡萄糖D.据实验结果分析,鬼臼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癌细胞合成DNA和RNA4、黄色圆粒(YyRr)豌豆与另一个体杂交,其子代中黄色圆粒豌豆占3/8,则另一亲本的基因型是()A.YyRrB.YyrrC.yyRrD.Yyrr或yyRr5、如图表示某些细菌合成精氨酸的途径,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若产生中间产物Ⅰ依赖型突变细菌,则可能是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B.这三种酶基因有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这些细菌的精氨酸的合成是由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D.若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不表达,则控制酶2合成的基因和控制酶3合成的基因也不表达6、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基因的基本单位和组成DNA的基本单位相同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不同、排列顺序不同是基因多样性的原因D.基因是碱基对随机排列成的DNA片段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的遗传图解:
P_____(高茎)_____dd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F1_____
↓
__________(高茎)____________dd_______比例约_____8、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_____。在生物的_____中,控制_____的遗传因子_____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分别进入_____中,随_____遗传给后代。9、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10、DNA的复制条件:_____。11、中性突变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__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__的逐渐积累,而不是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______)A.正确B.错误13、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______)A.正确B.错误14、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______)A.正确B.错误15、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______A.正确B.错误16、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A.正确B.错误1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保持该物种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A.正确B.错误18、若一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一定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错误19、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B.错误20、孟德尔在实验选材时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且豌豆的花冠形状又非常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4题,共32分)21、鹦鹉中控制绿色和黄色、条纹和无纹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已知绿色条纹鹦鹉与黄色无纹鹦鹉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其比例为1∶1。当F1中绿色无纹鹦鹉彼此交配时,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则:
(1)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这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的绿色无纹鹦鹉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其后代的比例为___________,F2中绿色无纹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22、家蚕有斑纹(A)对无斑纹(a)为显性,A和a所在的常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即为A0,a0(如图),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可育,而精子和受精卵可育。家蚕正常体壁(B)对体壁透明(b)为显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请回答:
(1)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A0,a0的染色体在变异类型上属于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雌蚕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W染色体的数量是__________条。如果发现雄蚕生殖腺中一个处在该时期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ZZ,假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出错一次,则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
(3)如果仅在Z染色体上出现隐性致死基因,这种变异对雌、雄性别比例的影响是__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
(4)基因型为A0a的雌雄蚕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基因型为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家蚕杂交,得到F1,F1将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有斑纹正常体壁雌性个体占____________。23、遗传学家对燕麦的籽粒颜色遗传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若干个红色籽粒与白色籽粒的纯合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
结合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判断的理由是_____。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判断燕麦籽粒性状至少由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第Ⅱ组中F1可能的基因组成有_____种。
(3)第Ⅲ组中F1的基因组成为______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用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B/b表示;若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B/b、C/c表示;若由四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B/b、C/c、D/d表示以此类推),该F1测交后代的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为_____。24、某二倍体生物性别由XY染色体决定;同时受一对等基因(A;a)影响。当A基因不存在时,Y染色体会与X染色体结合成X—Y复合染色体(如图),只有含独立Y染色体的才表现为雄性,无论有无性染色体的配子都能正常完成受精,且后代正常存活。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若Aa存在于常染色体上;aaX—Y的个体将表现为_____________性,该个体产生的配子为__________。
(2)—对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杂合雌雄性个体杂交;产生子一代中雌性:雄性=_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Aa基因的位置;可选择a基因纯合的雌性个体与A基因纯合显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并根据子一代性别表现及比例判断:
a.若子一代雌:雄=_____________;则证明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子一代雌:雄=_____________,则证明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12分)25、农作物的籽粒成熟后大部分掉落的特性称为落粒性;落粒性给水稻收获带来较大的困难。科研人员做了如图1所示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落粒性的基因位于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F2代不落粒水稻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
(2)杂合不落粒水稻自交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_____(是或否,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说明理由:________。
(3)野生稻多表现落粒,请说明其生物学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稻的紫粒和白粒是1对等位基因控制,利用SSR技术可以进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重复单位不同(如CA重复或GT重复),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重复次数不同(如CACACA或CACACACA),因此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研究者将纯种紫粒和白粒水稻杂交,F1全为紫粒,F1自交后提取F2中结白色籽粒的50株单株的叶肉细胞DMA;利用4号和8号染色体上特异的SSR进行PCR扩增,结果如下图。
图2①“小生”同学据图2判断,控制籽粒颜色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依据是“F2白粒植株4号染色体的SSR扩增结果多数与白粒水稻亲本4号染色体的SSR扩增结果基本一致”。
请对该判断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如果该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SSR扩增结果的类型是______,可能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
②2号和47号单株出现特殊的扩增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常见的黄体雄蝴蝶与一些罕见的白体雌蝴蝶(一般是某个基因发生突变产生)杂交,F1全为黄体。F1互相交配,F2所有雄蝴蝶都是黄体;而雌蝴蝶中一半为白体,一半为黄体。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等位基因用A;a表示):
(1)请以遗传图解形式解释上述杂交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不小心将几只亲本黄体雄蝴蝶与F1雄蝴蝶混在一起,你用什么办法将它们区分?请写出实验思路、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27、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甲。
红二×黄多。
红二。
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
红多×黄二。
红二。
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
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
乙。
圆单×长复。
圆单。
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
圆复×长单。
圆单。
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
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28、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大来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_____。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以发生以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也可以发生以________为单位的变异。
(3)可遗传变异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育种中。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杆(易倒伏)和感病矮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杆对矮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的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3题,共12分)29、下图一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2n=4);图二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细胞内染色体数最多的是________;
(2)甲细细胞含有____个染色体组,图乙含有____________染色体组。
(3)图二数学模型中bc段可以表示图一中________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30、铁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元素,但细胞内过量的Fe3+会诱发自由基反应,对细胞产生损伤。转铁蛋白受体(TR)参与细胞对Fe3+的吸收。下图是细胞中Fe3+含量对转铁蛋白受体mRNA(TfR-mRNA)稳定性的调节过程《图中铁反应元件是TfR-mRNA上一段富含碱基A、U的序列),当细胞中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不能与铁反应元件结合;导致TfR-mRNA易水解,反之,TfR-mRNA难水解。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肝脏细胞中TR-mRNA是由TfR基因经_________(过程)合成的,这一过程需要______(酶)催化。
(2)图中结构a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3’→5’或5’→3’),一个mRNA分子上同时结合多个结构a,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TR-mRNA中铁反应元件能形成茎环结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这种茎环结构__________(能或不能)影响TfR的氨基酸序列,理由是__________。
(4)若TfR基因中某碱基对发生缺失,导致合成的肽链变短,其原因是___________。
(5)据图可知,当细胞中Fe3+不足时,TFR-mRNA将_______________,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31、飞燕草的花色多样;但缺少红花类型。科研人员以下面三种植物为材料,培育红花飞燕草。请回答问题:
。植物种类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数花色高山飞燕草432白色深红翠雀草216朱红色裸茎翠雀草216橙黄色(1)深红翠雀草和高山飞燕草在自然状态下无法杂交产生可育后代,这是由于两种植物间存在______。
(2)为了获得红花飞燕草,科研人员选定的杂交方案是:用裸茎翠雀草和深红翠雀草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________;获得可育的杂种植株。
(3)将上述杂种植株与高山飞燕草杂交,获得了红花飞燕草植株,该植株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有_____条染色体,获得该植株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
(4)上述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在于保护生物的__________多样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DNA序列方面;人类与黑猩猩有98.2%相似;与大猩猩97.7%相似、与猩猩96.3%相似,说明人与它们的亲缘关系不一样,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详解】
A;相应DNA序列相似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相应DNA序列相似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显然,图中显示的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因为两者相应DNA序列为98.2%,在三类灵长类动物中数值最高,A错误;
B;不同的自然选择决定四种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
C;分析人类与灵长类之间的亲缘关系时;可作为研究材料的生物大分子有DNA、蛋白质等。而不同蛋白质中可能含有相同种类的氨基酸,因此分析上述生物的相应氨基酸种类不能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C错误;
D;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则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因此该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D正确。
故选D。2、C【分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抗药性变异在使用农药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农药只能对抗药性进行定向选择,A错误;
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错误;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不抗药的个体不断被淘汰,C正确;
D;同时使用多种农药;菜青虫也会产生抗药性,也不能将菜青虫彻底消灭,D错误。
故选C。
【点睛】3、A【分析】【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因变量是培养液中胸腺嘧啶;尿嘧啶、葡萄糖等物质的相对量及肝腹水癌细胞数目和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分析评价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合理推理、获取结论。
【详解】
A;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A组、B组实验癌细胞数目少,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少,C组癌细胞数量多,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多,这说明Bcl-2蛋白是一种抗细胞凋亡的蛋白质,A错误;
B;细胞发生癌变后容易扩散和转移;细胞膜上糖蛋白数量较少,但线粒体数量较多,B正确;
C;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三组实验中,甲组实验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最高,说明冬虫夏草提取物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葡萄糖,导致癌细胞能源物质供应不足而死亡,C正确;
D;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三组实验中,乙组培养液中的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含量最高,说明鬼臼类木脂素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影响DNA和RNA的合成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癌细胞增殖,D正确。
故选A。
【点睛】4、D【分析】【详解】
黄色圆粒(YyRr)豌豆与另一个体杂交,其子代中黄色圆粒豌豆(Y_R_)占3/8,而3/8=3/4×1/2,据此可推知:若将双亲的两对基因拆开来考虑,则有一对基因相当于杂合子自交,另一对基因相当于测交,进而推知另一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或yyRr,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5、A【分析】【分析】
如图;该细菌利用原料Ⅰ和原料Ⅱ,通过酶1;酶2、酶3的催化作用,一步步生成精氨酸,而精氨酸产生量增加后,又反馈调节酶1、酶2、酶3的基因的转录,从而减少酶的合成,抑制反应的进行。
【详解】
A;中间产物Ⅰ依赖型突变细菌;自身不能中间产物Ⅰ,说明可能是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A正确;
B;从题意中无法判断这三种酶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
C;这些细菌的精氨酸的合成至少由3种酶影响。但不能判断;这三种酶是否就是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C错误;
D;从题意中无法看出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是否表达;与控制酶2或酶3合成的基因是否表达有无关联,D错误。
故选A。6、D【分析】【分析】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详解】
由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基因的组成单位与DNA的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脱氧核苷酸,A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不同基因具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而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所以基因具有多样性,C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中的碱基对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D错误。
【点睛】
关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由于DNA是由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组成,所以基因也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且不同的基因具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特定的基因具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所以基因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略
【解析】①.DD②.×③.矮茎④.配子⑤.D⑥.d⑦.Dd(高茎)⑧.F2⑨.DD⑩.Dd⑪.高茎⑫.矮茎⑬.1:2:18、略
【解析】①.分离定律②.体细胞③.同一性状④.成对⑤.分离⑥.不同的配子⑦.配子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石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模板、原料、酶、能量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中性的中性突变自然选择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2、A【分析】【详解】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但这种适应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正确。13、B【分析】【详解】
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的碱基序列;
故错误。14、A【分析】【详解】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故正确。15、A【分析】【详解】
人类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正确。16、A【分析】略17、A【分析】略18、B【分析】略19、B【分析】【详解】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而不同位置上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故非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的位置,而不是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故错误。20、A【分析】略四、非选择题(共4题,共32分)21、略
【分析】【分析】
根据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可以说明绿色是显性,无纹是显性,用A、a代表绿色与黄色基因,用B、b代表有纹与无纹基因;F2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说明绿色显性纯合致死,据此答题。
【详解】
(1)根据题中F2的性状分离比可知,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是发生了个体致死;根据F1中绿色无纹鹦鹉彼此交配,后代出现黄色和条纹个体可知,绿色为显性,无纹为显性;由F1的绿色无纹鹦鹉彼此交配,F2出现6∶3∶2∶1的比例可知AA纯合致死,由此说明F1的绿色无纹鹦鹉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一定为Aabb×aaBB。
(2)因为是AA纯合致死,所以F2中致死基因型有1AABB(绿色无纹)、2AABb(绿色无纹)、1AAbb(绿色条纹),共占后代的1/4;F2中绿色无纹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
【点睛】
本题以生物遗传中的显性遗传因子纯合致死为题材,实质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首先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判断出显隐性关系;再根据F2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判断出绿色显性纯合致死。【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绿色和无纹Aabb×aaBBAABB、AABb、AAbb1/4AaBB、AaBb22、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家蚕斑纹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可育,但是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和受精卵是可育的;控制家蚕体壁的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0、a0的染色体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雌蚕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ZW相互分离,所以次级卵母细胞中W的数目为0或1个;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W的数目可能是0或2个;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雄蚕生殖腺中一个处在该时期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ZZ,即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结果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ZZ。
(3)根据题意分析;假设d为隐性致死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由于家蚕在含有一个致病基因的情况下,雌性(ZW)死亡,而雄性(ZZ)家蚕不会死亡,所以雌;雄性别比例将下降。
(4)由于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所以基因型为A0a的蚕中,雌性个体只能产生a一种卵细胞,而雄性个体能产生A0、a两种精子,比例为1:1,因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有斑纹:无斑纹=1:1。有斑纹体壁透明雌蚕(A0aZbW)产生的卵细胞为aZb和aW,有斑纹体壁正常雄蚕(A0aZBZB)产生的精子为A0ZB和aZB,则杂交所得F1中有斑纹个体的基因型为A0aZBZb和A0aZBW;因此,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有斑纹体壁正常雌性个体(A0aZBW)占1/4×1/2=1/8。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组组合定律、伴X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明确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与XY性别决定方式是不同的,并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基因型为A0a的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情况。【解析】基因自由组合染色体(结构)变异0或2ZZ下降家蚕在含有一个致病基因的情况下,雌性(ZW)死亡,而雄性(ZZ)家蚕不会死亡有斑纹:无斑纹=1:1A0aZbWA0aZBZB1/823、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亲本有红粒和白粒,而F1都是红粒,说明红粒性状为显性性状;又第Ⅲ组中,F2的红粒:白粒=63:1,说明小麦和燕麦的籽粒颜色由三对能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故隐性纯合体为白粒;设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分别为A和a、B和b、C和c,则白粒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第Ⅰ组杂交组合中,红粒亲本只有1对显性基因,其基因型可能有3种(AAbbcc、aaBBcc、aabbCC),因此F1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三种,自交后代都为3:1;第Ⅱ组杂交组合中,红粒亲本有2对显性基因,其基因型可能有3种(AABBcc、aaBBCC、AAbbCC),因此F1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三种,自交后代都为15:1;第Ⅲ组杂交组合中,红粒亲本有3对显性基因,其基因型只有1种(AABBCC),因此F1的基因型也只有AaBbCc一种;自交后代都为63:1,据此分析。
【详解】
(1)据分析可知,亲本红粒和白粒杂交,F1都是红粒;故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判断,燕麦籽粒性状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据分析可知,第Ⅱ组中F1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三种。
(3)第Ⅲ组中F1的基因组成为AaBbCc;若F1测交即AaBbCc×aabbcc,产生的后代中白粒aabbcc占1/8;其他均为红粒,故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为7:1。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显性亲本红粒和白粒杂交,F1都是红粒(或F1红粒自交出现性状分离,或F1红粒自交后代有红有白)33AaBbCc7∶124、略
【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雄性的基因和染色体组成为A_XY,雌性的基因和染色体组成为aaXY;aaXX、A_XX。
(1)aaX—Y的个体由于没有A基因或独立的Y染色体而表现为雌性;其X-Y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减数分裂产生a;aX-Y两种配子。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对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杂合雌雄性个体的基因和染色体组成为AaXX;AaXY,后代中只有AaXY表现为雄性,比例为3/4×1/2=3/8,其余都表现为雌性,因此子一代中雌性:雄性=5:3。
(3)若要探究Aa基因的位置;可选择a基因纯合的雌性个体与A基因纯合的雄性个体杂交:
a.若子一代雌:雄=1:1;则证明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子一代全为雌性;则证明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雌雄性个体可能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明确只有AaXY的个体表现为雄性,其余都是雌性,结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析答题。【解析】雌aX—Y、a5:31:1全为雌性(或1:0)五、实验题(共4题,共12分)25、略
【分析】【分析】
1、据题意和图解可知,落粒与不落粒杂交后代全为落粒,则落粒为显性,F1自交后代落粒:不落粒=9:7,为9:3:3:1的变形,说明该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假设该性状由基因A、a和B、b表示;根据自交结果说明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落粒,其他均表现为不落粒。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水稻该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以上分析,F2代不落粒水稻植株共计7份;其中中纯合子占3份,其比例为3/7。
(2)据以上分析可知,不落粒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则杂合不落粒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其自交后都表现为不落粒,没有发生性状分离。
(3)野生稻多表现落粒;落粒后遇到适宜的环境利于萌发产生后代,因此利于水稻种群的繁衍。
(4)①依据是“F2白粒植株4号染色体的SSR扩增结果多数与白粒水稻亲本4号染色体的SSR扩增结果基本一致”;得出控制籽粒颜色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判断正确,白粒基因和白粒亲本4号染色体SSR连锁,才会出现图2结果。如果该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SSR扩增结果的类型是3种,如都为紫色亲本,或者都为白色亲本,或者既有紫色亲本又有白色亲本,可能的比例是:1:2:1。
②2号和47号单株出现特殊的扩增结果,原因是Fl形成配子过程中;籽粒颜色基因与SSR标记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形成了同时含白色基因和紫粒水稻亲本SSR标记的配子。
【点睛】
注意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分离比,如两对基因双杂合,自交后代,表现型的比值为9:7、9:6:1或者15:1等,比值的和为16就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解析】23/7否落粒水稻需要含有2种显性基因:非落粒水稻其含有1种显性基困,其自交后不可能出现含2种显性基因的个体成熟后落粒利于种子的传播和萌发,利于水稻种群的繁衍①判断正确白粒基因和白粒亲本4号染色体SSR连锁,才会出现图2结果。3种1:2:1②Fl形成配子过程中,籽粒颜色基因与SSR标记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形成了同时含白色基因和紫粒水稻亲本SSR标记的配子26、略
【分析】【分析】
①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之一是: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是否一致判定基因位置:若后代中同一性状的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同一性状的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③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性别决定为ZW型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将Z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雄性个体,将W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雌性个体。据此依据题意呈现的亲本、F1的表现型和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相关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显隐性及有关个体的基因型。
【详解】
(1)黄体雄蝴蝶与一些罕见的白体雌蝴蝶杂交,F1全为黄体,说明黄体对白体为显性。F1互相交配,F2所有雄蝴蝶都是黄体,而雌蝴蝶中黄体∶白体=1∶1,说明体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进而推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黄体雄蝴蝶与白体雌蝴蝶基因型分别为ZAZA、ZaW,F1雄蝴蝶与雌蝴蝶的基因型分别为ZAZa、ZAW,F2雄蝴蝶的基因型为ZAZA、ZAZa,F2雌蝴蝶的基因型为ZAW、ZaW。在以遗传图解形式解释上述杂交过程时,要注意写清楚亲代、F1和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相关的过程需用箭头连接。
(2)亲本黄体雄蝴蝶与F1雄蝴蝶的基因型分别为ZAZA、ZAZa。假如不小心将几只亲本黄体雄蝴蝶与F1雄蝴蝶混在一起,则可以采取测交方案将它们区分,其实验思路为:将亲本黄体雄蝴蝶与F1雄蝴蝶分别与白体雌蝴蝶(ZaW)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ZAZA与ZaW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ZAZa、ZAW,全部都是黄体蝴蝶;ZAZa与ZaW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ZAZa、ZaZa、ZAW、ZaW,黄体蝴蝶与白体蝴蝶均有。可见实验结果及结论是:如果子代全部都是黄体蝴蝶,则是亲本黄体雄蝴蝶;如果子代出现黄体蝴蝶和白体蝴蝶,则是F1雄蝴蝶。
【点睛】
ZW型性别决定和基因在染色体位置及显隐性的判断。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出现新的性状,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性状与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跟性别没有关系则位于常染色体上。
本题的难点与关键点在于:①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是否一致判定基因位置: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②【解析】将亲本黄体雄蝴蝶与F1雄蝴蝶分别与白体雌蝴蝶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如果子代全部都是黄体蝴蝶,则是亲本黄体雄蝴蝶;如果子代出现有黄体和白体,则是F1雄蝴蝶。27、略
【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本题涉及四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分析,可以根据表中F1及F2的表现型及数量;推出控制四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
【详解】(1)因题干说明是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故杂交的品种均为纯合子,根据表中甲的数据,可知F1的红果、二室均为显性性状,甲的两组F2的表现型之比均接近9:3:3:1,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的F1的圆果、单一花序均为显性性状,F2中第一组:圆:长=(660+90):(90+160)=3:1;单:复=(660+90):(90+160)=3:1;第二组:圆:长=(510+240):(240+10)=3:1、单:复=(510+240):(240+10)=3:1;但两组的四种表现型之比均不是9:3:3:1;说明控制每一对性状的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根据表中乙组的杂交实验得到的F1均为双显性杂合子,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不是1:1:1:1,所以用两个F1分别与“长复”双隐性个体测交;就不会出现1:1:1:1的比例。
【点睛】本题要运用分解组合法分析两组杂交的F2的性状分离比,是否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3:1和自由组合定律的9:3:3:1,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解析】非同源染色体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一对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1∶1∶1∶128、略
【分析】【分析】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又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由于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和染色体组成倍的增减。
【详解】
(1)基因突变是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变化;不会引起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变化,而染色体变异涉及的碱基对数目变化多,会引起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变化,所以基因突变涉及到的碱基对数目比染色体变异少。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化。
(3)根据题意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其测交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两对相对性状都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测交实验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即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可遗传变异的种类以及各种变异的相关知识点,掌握和识记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和测交实验,分析测交实验的优点及其需要满足的条件。【解析】少染色体组高杆与矮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六、综合题(共3题,共12分)29、略
【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图一中,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题图二是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ab段染色体数目是n;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n,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染色体数目加倍,为2n,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f段染色体数目为n,是末期,染色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
【详解】
(1)图1中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也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甲和乙。甲细胞和丙细胞都含有4条染色体,乙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因此含有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乙细胞。
(2)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乙为有丝分裂后期,其中的染色体暂时加倍含有4染色体组。
(3)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退休返聘终止协议书
- 电路租赁合同协议版
- 工地铲车租赁协议书模板
- 夫妻房产协议书合同
- 高校老师协议和合同
- 塑胶模具合伙合同协议
- 防震减灾科学教育课件
- 蛋糕店经营管理系统:提升烘焙店运营效率的智能解决方案
- 农家乐 领略原生态美食风情
- 针灸推拿学对头痛问题的缓解
- 短视频平台对独立音乐人的影响研究-全面剖析
- 2024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真题
- 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探索与研究
-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 水磨钻专项方水磨钻专项方案
- 我爱刷牙幼儿课件
- 职高英语高一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年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表
- 3.1《百合花》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 会展营销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