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鲁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鲁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鲁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鲁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鲁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鲁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月考试卷22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有误的一项是()A.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B.杖汉节牧羊杖:名词作状语,用木杖拄着C.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豪壮D.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父母者,人之本也上官大夫与之同列B.信而见疑举世混浊而我独清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举贤以自佐D.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会论虞常论:判罪B.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备子为父死,亡所恨恨:怨恨C.自分已死久矣分:职责恐前语发发:暴露,泄露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定罪,治罪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王怒而疏屈平楚怀王贪而信张仪B.秦,虎狼之国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C.故内惑于郑袖明于治乱D.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公司日前宣布;将在亚洲市场推出一款能够减少手机辐射对人体影响的电池,该电池目前已正式在新加坡___________。

②您在努力让个人资产增值的同时;是否注意到家庭财产会在自己的___________选择中不知不觉地流失?

③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就市场内活禽交易的相关制度;日常管理、消毒检疫、自身保护、活禽屠宰等情况询问了市场商户;并对现场进行了___________。

④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___________礼尚往来,他仍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他家致谢。A.面市草率考查因为B.面世草率考察因为C.面市轻率考察出于D.面世轻率考查出于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欲因此时降武B.始以强壮出空以身膏草野C.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于是赵王乃戒五日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夏衍的报告文学是比较讲究艺术结构的,他改变了过去通讯、报道、速写单纯的结构方式,多做线性叙述,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如《包身工》巧妙地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纵线,收放自如地勾连横向事件,使全篇宛如一条斑斓的彩带缀上一串闪光的珍珠,显得玲珑剔透.严谨精美。在人物刻画和场景的描写上,他善于选择富有特色的典型的生活片段和细节,做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和可感性。比如包身工早晨喝粥的情景就描绘得相当细腻、逼真。那对粥的描写,使你仿佛立即看到了猪食;女工们用舌头舔着淋漓在碗边外面的粥汁,蹲在路上和门口就食的情景,使你仿佛听到了她们的饥肠辘辘;至于老板娘用锅焦、残粥搅拌清水来给女工充饥的镜头,把包身工猪狗不如的生活揭示得入木三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满腔悲愤!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都是作者带着自己的观点、感情来写的。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对故事和人物进行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诉诸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客观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他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融于一体,交错运用,并且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包身工》是抒情的,在关键处常常直抒胸臆,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爱憎情感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有时,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B.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C.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D.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评卷人得分二、其他(共5题,共10分)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置币遗单于币:___________________

(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假: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惠语以让单于让:___________________

(4)扶攀下除除:___________________

(5)虞常果引张胜引:___________________

(6)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赂:___________________9、妇女们商量去探望丈夫时说的话,各具特色,细心体会妇女们的话,然后选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各自反映的个性特征。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④“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⑤“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因:

①君因我降。

②因厚赂单于。

③王者必因前王之礼。

坐:

①副有罪,当相坐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

③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11、辨析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指出判断的标志。

梁;吾仇也。

此三者,吾遗恨也。12、被动句。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适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6分)14、古诗文默写。

(1)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世人皆浊,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现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10分)15、下面这首小诗在网络上被许多人转发、推荐。请品读该诗,说明其被推荐的理由。要求:写3点理由,字数60字左右。一碗油盐饭佚名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评卷人得分六、语言表达(共4题,共12分)16、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艺术评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现象评论、文化评论。②它不仅需要切实的创作实践,甚至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③否则艺术评论便很难入情入理。④倘若没有任何艺术实践经历和艺术创作领悟能力,⑤便无法真正发现和理解创作中的种种感受体验。⑥所以对于艺术评论,确实需要一定的艺术实践,⑦否则极有可能出现误读、误判等情况发生,进而误人误己。17、诗歌常运用即事感怀;小中见大的写法来抒情言志。请运用这种写法,从下列“物语”中任选一则,用问句的形式写一首思索人生的小诗,4~8行。

物语示例:(1)竹每攀登一小步,都做一次小结。过分地谦虚,终究不能成为栋梁。(2)浮萍紧密地生活在一起,是因为具有团结精神。每移动一步,都是随波逐流。(3)蝉每一次演唱,都充满了激情。过分地追求声势,终究不能登上舞台。(4)牛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过分地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18、某中学开展辩论赛,假如你是反方参赛队员,请针对下面正方的说法,写两个反问句,把反方的话补充完整。正方: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那么请问:难道出身卑微,行事多有违德之处,但最终一统天下的刘邦不是英雄吗?难道为夺皇位,不惜杀死同胞兄弟,却察纳雅言,勤政爱民,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不是英雄吗?反方:如果以成败论英雄,那么请问:19、筛选下面文段的关键信息;给“包身工”下个定义。(不超过45个字)

这样说着;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可不必说,就是她们的父母,也会怨恨自己没有跟去享福的福分了。于是,在预备好了的“包身契”上画一个十字,包身费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三年之内,由带工的供给住食,介绍工作,赚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包洋十元,人银两交,“恐后无凭,立此包身契据是实!”

包身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B项;“杖”应为“名词作动词,拄着”。句意是:他拄着汉朝的符节牧羊。

故选B。2、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

A项;前句为助词“的”;后句为代词“他”;

B项;前后句皆为表转折的连词;

C项;前句为介词,用;后句为表目的的连词,来;

D项;前句为介词“被”;后句为语气词。

故选B。3、A【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B项;恨:遗憾。

C项;分:动词,料想;断定。

D项;当:判处。

故选A。4、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均为连词,表顺承。

B项;“虎狼之国”,助词,的;“覆之”,代词,代指楚国。

C项;“内惑于郑袖”,介词,表被动;“明于治乱”,介词,对于。

D项;“以其”,介词,让,把;“以劝”,介词,因为,由于。

故选A。5、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①面市:(产品)开始供应市场。面世:指作品;产品与世人见面;问世。此处的语境是该电池在新加坡供应市场;故应选“面市”。

②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此处的语境是自己不慎重的选择导致财产流失,故应选“轻率”。

③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此处的语境是进行了实地观察调查;故应选“考察”。

④因为: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出于:(事物)从某处出现;产生;(言行)从某一角度、方面出发。此处的语境是从礼尚往来的角度出发,故应选“出于”。

故选C。6、D【分析】【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介词,经由;通过;介词,趁,趁机。

B项;介词,在的时候;介词,用。

C项;介词,在;介词,到。

D项;副词,于是,就。

故选D。7、A【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巧妙地采用纵横交错结构方法的文章比喻成缀上了一串闪光珍珠的斑斓彩带。

A.“芦柴棒”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铁门比作“红砖罐头的盖子”,将女工比作“鸡鸭”。

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女工住的房屋比作“鸽子笼”。

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女工的手脚比作“芦柴棒”,将女工的身体比作“弓”。

故选A。二、其他(共5题,共10分)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币”;结合“遗单于”分析,把置办好的礼物送给单于。译为用作礼物的车;马、皮、帛、玉器等。

“假”;修饰“吏”,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译为临时委任的。

“让”;结合“语”“单于”分析,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译为责备。

“除”;结合“扶”“下”分析,译为是门与屏之间的通道。

“引”;结合“张胜”分析,果然供出了张胜。译为牵扯。;

“赂”,结合“答其善意”分析,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译为赠送礼物。【解析】泛指用作礼物的车、马、皮、帛、玉器等。临时委任的。责备。是门与屏(今所谓照壁)之间的通道。牵扯。赠送礼物。9、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语言的能力。

五个句子是《荷花淀》中五位妇女的对话,都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示人物形象。①②句,为了能去看望自己的丈夫,她们以送衣服过去或者有话要传达为借口,表现了她们机敏多智、质朴憨厚、直爽开朗的性格特征。③句,水生的女人想问题比较全面,表现出她的稳重谨慎的特点。④句,表现了这位女人的心急口快,想见自己丈夫的急切心情。⑤句,表现了这位女人明明自己想去见丈夫,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的忸怩羞涩的性格特点。【解析】①机敏多智;②直爽开朗;③稳重谨慎;④心急口快;⑤忸怩羞涩而又十分可爱。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第一题是对“因”的考查。

①君因我降:你是因为我才投降的;所以“因”是“因为”“通过”的意思。

②因厚赂单于:趁机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所以“因”是“趁机”的意思。

③王者必因前王之礼:帝王一定要沿袭前代帝王的礼;所以“因”是“沿袭”的意思。

第二题是对“坐”的考查。

①副有罪;当相坐:副官有罪,主官要受连坐之罪,所以“坐”的意思是“治罪”。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所以“坐”的意思是“因为”。

③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所以“坐”的意思是“座位”。【解析】因:①通过②趁机③沿袭。

坐:①治罪②因为③座位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第一句;“,也”表判断。在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在句末只用“也”收尾,表示判断。主语的后面,或有停顿(逗号标点),或无停顿(不加标点)。翻译:梁国,是我的仇敌。

第二句,“者,也”表判断。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翻译时不必管“者”“也”,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翻译: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解析】梁;吾仇也。(“,也”表判断)

此三者,吾遗恨也。(“者,也”表判断)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特殊句式之被动句的能力。

“死”,被杀死;“为”,介词,表被动。句意:导致其身死国灭,被天下的人们所讥笑。

“于”,介词,表被动。句意: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解析】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死”“灭”本身暗含被动,“为”表被动)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于”表被动)三、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2分)13、略

【分析】【详解】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景象及作用。立足文本前两联;首联既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也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艰难之状,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仕途丝毫看不懂前景,感到无可奈何。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颈联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诗人看到时局混乱、阴暗,良臣进阶无路,因此失分失望、愤懑,想到了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作的故事。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解析】(1)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交代了时间、地点;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

(2)①对此次出塞找不到安边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②归家有望的喜悦。③暂且归隐,等待时机报效朝廷的愿望。四、句子默写(共1题,共6分)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这是一道直接对应的默写题,学生只需在背诵的基础上一一对应即可。但是要注意难写字如“臆、淈、啜、醨、坳、蠡”等的写法;要注意音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6中的“舒”误写为“抒”,不可将答题空7中的“覆”误写为“复”,不可将答题空10中的“衡”误写为“横”;还要注意形近字的写法,不可将答题空4中的“哺”误写为“浦”,不可将答题空10中的“浦”误写为“哺”。【解析】①.一鞭残照里②.遍人间烦恼填胸臆③.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④.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⑤.退而论书策⑥.以舒其愤⑦.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⑧.水浅而舟大也⑨.响穷彭蠡之滨⑩.声断衡阳之浦五、现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10分)15、略

【分析】【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本诗是一首现代诗;共有3个诗节,10行,却能被许多人转发;推荐。从内容上,诗歌叙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母亲在世时,每天为我炒“一碗油盐饭”,母亲去世后,就没有了这碗“油盐饭”,我懂事后,想念母亲,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母亲的坟前。时间前后相承,“前天”“昨天”“今天”,内容层层铺垫,感情逐层深入。从表现手法上,这首小诗,语言朴素,都是日常口语;意象单纯,“一碗油盐饭”;但意蕴丰富,把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表现得生动可感。同时,这首诗,诗行整齐,结构匀称,具有视觉美感。

【点睛】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③分析运用的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解析】①简单的叙事,再现日常生活的细节,真挚感人。②时间前后相承,内容层层铺垫,感情逐层深入。③语言朴素,意象单纯,内涵丰富。④诗行整齐,结构匀称,具有视觉美感。六、语言表达(共4题,共12分)1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第二句;语序不当,“不仅”“甚至”是递进关系,应为“它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甚至需要切实的创作实践”;第五句,“发现种种感受体验”搭配不当,故删除“发现和”;第六句,“对于”多余,导致没有主语,故删除;第七句,“极有可能出现误读;误判等情况发生”句式杂糅,保留一个,可改为“极有可能误读、误判”或“极有可能出现误读、误判等情况”。

【点睛】

语言表达的准确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解析】②它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甚至需要切实的创作实践;⑤便无法真正理解创作中的种种感受体验。⑥所以艺术评论确实需要一定的艺术实践;⑦否则极有可能误读、误判,进而误人误己。(或者改为:否则极有可能出现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