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专题建构(共101张)_第1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专题建构(共101张)_第2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专题建构(共101张)_第3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专题建构(共101张)_第4页
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专题建构(共101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二轮复习中的专题建构张亚东2016-3-23一、再认高考(一)第Ⅰ卷选择题1.高频考点反复呈现,突出主干考查。例.宋明代经济题号试卷考查主题具体知识点252012宋代市民文化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文化领域的反映252013宋代经济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262014北宋交子北宋四川交子产生的原因262015南宋经济南宋经济重心转移的主要动力1.高频考点反复呈现,突出主干考查。例.宋明代经济2012-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013-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考查要点】宋代土地政策2014-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依据材料“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可得。2015-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重点梳理题号试卷考查主题具体知识点262012明代经济发展明代中后期江南工商业的发展262013明代经济发展明代广东区域差异与长途贸易兴盛272010明代商品经济土地买卖使用的通货2012-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013-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010-27.表2为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这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全国Ⅱ考点分布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西方史共运史世界当代史主观题20113(董仲舒、南北朝货币、明清思想)3(天国、戊戌五四、东南互保)2(62、85经济)1(雅典苏格拉底)1(巴黎公社)1(全球史)40官员选拔(古近)41西方崛起学说20126(汉豪强、宋商、明江南、心学、清内阁、整体)1.5(近代经济、共革)1.5(中苏关系、92下海)1(古罗马)0.5(苏俄革命)1(国际贸易等)40城交看转型41中近转型模式20134(黄帝、宋土、明商、清小说)3(京剧、洋务外交、抗战农土)1(初期必修课)3(雅典、美政、德现代化)1(斯大林模式)040爱因斯坦(中西)41中英建筑与政治20144(周、西晋儒、宋交子、明内阁)3(戊戌、北洋、抗战)1(53年统购统销)3(罗马、英工、美经济危机)01(冷战多极化)40东北移民41目录学与中现20154(儒、西汉吏治、唐宋经济重心、明商)3(洋务、戊戌、抗战)1(国初中苏与社会转型)1.5英国近代转型、二工1(斯大林模式)1.5(二工、两极)40中西古代比较41节日中国现代转型侧重知识的特点以及概念的理解中国古代史:

西周政治制度特点、古代中央集权演变(皇权、中央与地方关系;官僚制度;监察制度);古代农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制度、政策变化;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化过程及其作用和影响;中国近代前期各阶段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抗日战争全视角的认识中国现代史: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成就;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成就;当代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成就等选择题高频考点世界古代史:古希腊民主政治特点及主要思想家;罗马法的主要特点世界近代史:欧美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确立、发展及其特点;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的背景、起因及其影响;科技革命背景、过程及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源流、特点及其影响世界现代史: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主要表现;苏联(俄)政治经济特点;近现代科学成就及影响选择题高频考点阶段11年12年13年14年15年先秦24宗法制24黄帝文献24周雅言24儒家三代说40孟子秦汉24董学12西汉豪强与监察24《史记》25秦律25西汉地方吏治魏晋南北朝25货币商业25西晋法律隋唐26唐宋经济重心宋元13商业25土地26交子26宋经济明清26黄宗羲14明江南经济15明理学16清内阁26明商业27清小说41中英建筑政治27明内阁制27明史与商业2.选择题通史体例布局,先中后外,阶段特征明显阶段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晚晴29太平天国30戊戌变法31八国联军40官员选拔18张謇实业41中国近代转型模式28京剧脸谱29洋务外交28戊戌服饰40近代东北移民28洋务运动29戊戌思想民国上:北洋30五四41中国近代转型模式40爱因斯坦热29北洋军阀民国下:国民政府19中俄革命30抗战农村土改30抗战外交30抗战经济共和国上:毛33六二年经济20五八年中俄关系31初期必修课意识形态31五三年统购统销41目录学与现代31五二年俄文共和国下:邓34八五年工资改革21九二年下海41目录学与现代41节日与现代阶段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古代22古罗马法32古雅典32古罗马法40苏格拉底论法前工业革命35近代科技哥白尼牛顿41西方崛起33美国政体41英国近代政体与建筑32英国茶叶变化工业革命41西方崛起40交通信号灯33英国工业革命转型32英国茶叶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35爱因斯坦40交通信号灯34德国政体与现代化40爱因斯坦热33世界工业化扩展20世纪30、40年代35:1931年斯大林模式34美国经济危机34斯大林模式二战以后32全球贸易23世界贸易40交通信号灯35北约东扩35两极格局3.结构稳定,由材料情境与特定设问词构成,逆向选择、组合选择日趋减少。例.材料+“表明”2012-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013-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015-24.

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014-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西汉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三纲五常”确立为封建统治秩序,父为子纲,西晋沿袭。2014-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解析】D项干扰性最大。依条件1内阁为顾问性质、严防权臣,条件2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综合两个条件考虑,君主集权加强。严、张权力再大,仅为首辅,均在君主控制的范围内。2013-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考查要点】清代小说与世俗文化例.材料+“体现”2010-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015-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例.材料+“反映”题号内容设问要求难度2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反映本质0.41525唐代儒家思想地位反映本质0.24126宋代理学内容认为概念0.23427明清时期经济表明特点0.188281853年中国经济反映本质0.71229戊戌变法时代背景表明本质0.729302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状况说明原因0.33631一五计划时期社会情况实行作用0.49632雅典民主制度反映实质0.33633独立宣言原则是内容0.3734苏联新经济政策反映实质0.48235欧元作用表现作用0.62总计主干知识为主7个反映0.43题号内容设问要求难度24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影响是作用0.6525汉代政治制度背景是提取0.1726宋代南方社会经济发展反映本质0.4827唐至清经济发展的影响反映本质0.48281852年外资在中国的现状反映本质0.3529北洋军阀的统治出现在时期0.6301933-1937上半年国内政治状况反映本质0.4531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推知原因0.2832罗马法原则原则是现象0.733318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现状表明原因0.834罗斯福新政内容是内容0.73351968-1981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是因为原因0.61总计主干知识5个反映了0.5962014年Ι2015年Ι全国Ⅱ卷选择设问词使用频率统计2010—2015全国Ⅱ卷选择设问词使用频率72题表明14反映21体现10说明9目的4表明——比较确切地指出(汉语词典)

对历史现象表达最清楚的解释(历史学科)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汉语词典)

揭示历史现象的实质、本质问题(历史学科)说明——运用事实证明、解释(汉语词典)

能充分支持材料关键信息的合理论断(历史学科)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的具体表现(汉语词典)

揭示表现材料关键信息、历史现象的特征(历史学科)(二)第ǁ卷主观题1.主观题大题材料来源相对集中,与国家命题组成员稳定构成有关。排名姓名高考试卷引用的学术著作引用次数1白寿彝《中国通史》12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83钱乘旦《英国通史》、《世界现代化进程》等64费正清《剑桥晚清史》、《剑桥民国史》等45R.R.帕尔默《近现代世界史》36马克垚《世界文明史》37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28吴国盛《科学的历程》29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210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22.部分高考命题专家(参考其他资料,记不得出处啦)曹大为北京师范教授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社会史;是岳麓版高中新教材主编,中国长城研究会副理事长,代表作有《长城:碰撞与融合的界碑》等。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著名长城专家,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中国大通史》主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文化史、社会史研究。他注意把社会与文化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侧重研究传统社会的结构,社会运行与变迁、社会控制及其效应、影响。剖析传统文化的成因、特点、类型,文化精神与民族性格,以及在诸方面的具体表现。勾划传统文化的渊源流变,评价其社会效应与历史影响,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与新文化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未来走向与命运。朱汉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主编新课程高中历史教科书(共9册,人民出版社出版)。代表性著作有《中国政党制度史》、《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中华民国史》。是新课标、新教材的著名专家,在高考历史界有重大影响。赵世瑜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Ⅰ)》分册主编。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赵世瑜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社会史、民间文化史及史学理论研究。代表性著作:《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全传》、《腐朽与神奇:清代城市生活长卷》、《吏与中国传统社会》、《中国文化地理概说》、《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的早期发展,1918-1937》、《狂欢与日常——明清时期的庙会与民间文化》等。主要论文有《寺庙宫观与明清中西文化冲突》、《社会史: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等。马世力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专长世界近代史、欧美近代化问题的研究。主要论著有《历史理论基本问题》、《世界近代史》、《世界史纲》(上、下册)主编、《世界经济史》等。主要论文有《李斯特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化》、《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探源》《也谈“欧洲中心论”》、《李斯特与德国近代铁路建设》、《李斯特与德国商业资本的发展》、《从巴西民族独立看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几个理论问题》、《评李斯特的工农业政策》、《论科学技术在的代欧洲崛起中的历史地位》、《社会保障体制与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评19世纪下半叶英国政府的重大政策失误》。此外,马世力还是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修订专家组组长,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人民出版社)副主编,在中学历史教学和高考历史命题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王斯德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理事等。主要著作:《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国际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论集》、《第二次世界大战事件人物》等。主要论文:《论太平洋战争前美国远东战略及其演变》。《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等。他撰写的《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历史经验》、《苏联党内斗争和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僵化》等论文比较系统地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背景、特征、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借鉴意义的见解。现正主编《世界通史》、《二十世纪世界史通论》和《社会主义和当代世界》,从宏观的角度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作综合性的思考和反省,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杨玉圣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术专长美国史和西方法律史。主要著作有《美国历史散论》、《中国人的美国观》、《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史学评论》等。主要论文有《从“外国法制史”到“世界法律通史”》、《对美国的立体研究——<资中筠集>述评》、《前车之鉴:晚近十大学案警示录》、《中国人眼中的美国——从大选说起》、《让学术回归学术》、《厚积薄发历久弥新——读杨生茂著<探径集>》等。李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论著有《刘师培与中西学术》、《中国学术:古典与现代之间》、《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清学史著述之研究》、《清代理学史》(中卷)等。主要论文有《李大钊与民粹主义》、《晚年毛泽东与中国传统史学》、《论刘师培学术史研究的地位与特色》、《中国古典学术向现代的迈进:严复、刘师培吸纳西学之比较》、《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的若干思考》、《西方近代民族观念和“华夷之辨”的交汇》、《古今中西交汇处的近代学术》等。3.40、41题高扬“能力立意”“史料研读”大旗,源于课外,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命题形式:小切口、大视野材料类型:联通中外、纵贯古今试题结构:一般两问考查目的:不追求知识覆盖面,考查学生多角度、多元化分析论证问题。设问结构:稳定求稳、按固定模式发问题号2012年全国高考Ⅱ卷历史2013年全国高考Ⅱ卷历史考查主题知识点考查主题知识点40以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切入考查科技革命及人类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历程(1)城市交通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爱因斯坦热在东西方的兴起(1)爱因斯坦热在东西方兴起的原因(8分)(2)简述影响20世纪城市交通信号灯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即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10分)(2)指出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评析(17分)(3)科技进步在那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4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思想解放潮流西方冲击引起近代中国巨变,评析“冲击——反应”模式(12分)中英政治文明比较提取材料信息,从建筑与政治关系角度进行中英比较题号2014年全国高考Ⅱ卷历史2015年全国高考Ⅱ卷历史考查主题知识点考查主题知识点40清朝东北移民问题(1)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古代中西方法制观念(1)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2)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41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比较两份目录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社会生活变迁指出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2分)(1)答题依据类型来源与所学知识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与所学知识背景、补充根据材料材料大背景或相关性差无依据,直接要求根据题意选择上述两种根据题意确定(2)答题条件——限定

时间、地点、范围、人物、方面、角度、类型等年份必答类型统计2012历史背景;主要科技成果;哪些方面改善成果:12013原因;态度并评析(ǁ)特点;主要变化和启示(Ι)态度认识评价等:62014过程特点;历史作用(ǁ)特点及背景;不同原因(Ι)变化、发展:52015观念;社会背景及共同历史价值(ǁ)学说不同之处;哪些方面发展;认识的共通之处;态度(Ι)异同:2(3)求答内容——要素;概念12分题强调“提取”“比较”“论证”(4)答题要求(行为动词)类型统计2012指出;简述;说明评析:12013说明;指出;评析(ǁ)概括指出;分析指出(Ι)概括:72014概括;简析(ǁ)指出;分析指出(Ι)简述:12015概括;说明(ǁ)指出;概括;指出;什么样(Ι)什么样:1

行为动词既承担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又提供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历史学科是很强的理性思维学科……历史思维的工具有概括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考证的方法等……如果没有这些思维工具,教材内容是死的,不会活。这种方法贯穿在整个试卷中。二、专题建构1.高考强化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和依据史料及所学知识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一)感悟2.高考命题以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要考查载体,侧重考查阶段特征、时代背景、重大历史问题的影响与评价。不追求历史知识考查层面的全面性,更关注学生看待问题的深度与广度。3.高中课程的模块设计与专题教学确实令考生答题时产生史空错位的尴尬。课标设计的专题化与考纲安排的通史性造成现行高考历史的“教考分离”。4.高考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也不刻意考查社会热点,而是在原汁原味的学科知识和社会热点之间找结合点,体现“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现实问题的历史借鉴”。5.一轮通史复习贵在夯实基础、贯通古今,二轮专题与热点、常考点有机整合,贵在联通中外,拓宽视野,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6.现行“史料当家”的命题环境下,二轮专题复习旨在重整教材料模块体例,避免“炒冷饭”的无奈,以材料情境整合基础知识,融入问题教学与真题训练,渴求以二轮专题复习压住高考等于“与虎谋皮”。

高考信息潜藏在考试大纲里,散落于考试说明的字里行间,更体现在历年的高考真题中。

网络评析各说皆有理,精典教辅更多的是“剪刀浆糊”,真正的命题者总躲在拐角之处,默默无语……

——摘自《试题研究·文综》2015.第二期

通史体例与能力培养是高三复习的重任,在现行专题模块的课程体系下,对历史基础与主干知识的重组目的在于查缺、补漏、培能,融入热点与现实问题不过是让关注新情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摘自《历史教学》2016.1-2

(二)现行专题体例(18个专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历程)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民族奋起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当今政治格局的演变政治文明历程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兴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成长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国古代文艺人文主义到科学理性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艺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文化发展历程(三)融入现实热点与高频考点的二轮专题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的演进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3.社会史观下的家庭文化、婚姻习俗与人口问题4.世界视野背景的古代中国贸易5.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节点6.现代中国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7.东方大国地位的重建8.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法治建设(三)融入现实热点与高频考点的二轮专题9.探寻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思想文化渊源10.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运行机制12.各国经济体制探索与供给侧改革13.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14.科技革命与人类文化的共享目的:转换思维、更组主干、精练考点三、实践案例例1.多个角度看问题——中国史中的“近代化意识”

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近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地方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近代化”趋势。——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近代化”的内涵。(10分)【材料情境】史实: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秦统一六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取代西周分散地方管理模式。

“近代化”内涵: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体系化一、“近代化意识”:政治建设的合理化程度经济生活的商品化程度思想成就的理性突破中国古代史“近代化意识”:(先秦——前清)中国近现代史“近代化意识”:(后清——当今)近代化史观或现代化史观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科学化、理性化社会:城市化、世俗化【辩析】【点拨】1.古代史的“近代意识”指科学合理的重大建树2.近现代史的“近代意识”指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3.典型的“近代化”分类原发型:西欧和北美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典例代表——英国传导型:亚非拉国家靠外部刺激,回应和学习。典例代表——中国、日本二、秦汉唐“大一统帝国”中的政治理性设计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君臣朝议制对贵族血缘政治的否定:郡县制、官吏任命制秦朝【辩析】官僚体制内部监督与净化:御史大夫、监御史加强官僚系统监督:刺史制加强皇权与中央机构牵制:内外朝制两汉君主专制走向理论设计: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支柱选官制度由秦朝“政绩得失”转向“道德标准”:察举孝廉(2)察举选官“权操于上”

——后期形成士族门阀,并演变为魏晋“九品中正制”

(1)汉高祖“郡国并行制”——地方王侯割据,威胁中央集权解决方案:汉武帝实行“推恩令”、“附益之法”两汉政治构建中的三大败笔:(3)十三州刺史——初期强化监察,地方管理由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后期形成东汉末年州牧军阀割据,群雄并起。二、秦汉唐“大一统帝国”中的政治理性设计封建官僚选拔的制度化与公正化:科举制以考试成绩选官中央管理的制度化设计——延续并发展三省六部制唐朝唐朝政治最大败笔:唐玄宗后期地方设“节度使”总揽政军经大权,形成“藩镇割据”,引发五代十国大分裂。材料二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近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近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我们也可以称这些变动为“两宋新气象”。——罗兹·墨菲《东亚史》(2)概括宋朝带有“近代”特征的“变动”。(12分)【材料情境】三、两宋与众不同的新气象:“二府三司”使相权三分,相互制衡政治【辩析】市民阶层兴起与扩大儒学重建,理学与心学使儒家思想走向大众思想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运用于航海;火药大量用于军事经济“市”突破时空限制,纸币出现;海运发展,贸易税增加;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社会科技材料三为什么一个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前路漫漫?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看法,立论各不相同。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内因论”对明清时期中国发展的“停滞”进行简要阐释。(8分)【材料情境】四、运用“内因论”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发展的“停滞性”:

政治: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和宗法制社会阻碍了市民社会建构;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居统治地位;

思想:三纲五常、天朝上国观念阻碍思想革新;科技:日益僵化的科举制度和官僚制度,导致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缺失。重农抑商,朝贡贸易制度与闭关锁国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辩析】材料四

17—18世纪东西方在经济与思想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有人认为明清时代中国衰败,这可能太片面。可以说,同时代的东西方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走向“近代化”,尽管中国很缓慢。——摘编李言启《中国的另一种现代化》(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17—18世纪中西方正走向“近代化”。(8分)换个角度看明清五、17—18世纪中西方“近代化”因素:【辩析】类别中国欧洲政治内阁的票拟机制、军机处条陈议事经济外贸顺差,白银成为主要货币长途贸易发达,商帮与会馆出现美洲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明末清初早期民主思想五、17—18世纪中西方“近代化”因素:【辩析】类别中国欧洲政治内阁的票拟机制、军机处条陈议事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揭开人类政治民主化的新模式经济外贸顺差,白银成为主要货币长途贸易发达,商帮与会馆出现美洲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方殖民掠夺扩大资本积累;重商主义、自由主义盛行;工业革命正在进行;思想明末清初早期民主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材料五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它揭开了中国真正意义上“近代化”。——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5)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6分)【材料情境】六、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评价:【辩析】经济:引进西方科技、大机器生产,打开了中国工业化的阐门;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思想:以“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冲击了重农抑商、天朝上国观念

外交:总理衙门专管外交,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辩”和朝贡外交体制。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冲击了传统官学与儒家思想,促进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军事:建设近代海军,树立海防观念,揭开国防近代化;政治:以西方科技工业包装封建政治制度注定失败

材料六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6)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9分)【材料情境】七、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贡献:特点:利用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

身披儒家思想进行资产阶级改革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启蒙三者合一【辩析】宣传西方政治学说与近代论,促进了思想解放;力图建立君主立宪制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改革实现国家振兴,挽救民族危机,具有爱国性。材料七

清朝末年,由于义和团运动等野蛮的排外暴乱事件造成列强大举入侵,酿成弥天大祸。加上列强的政治压力,要求清政府迅速改变当前的无能状态。当时的清政府和军队已经无法应付当时的政治局势,财政上也出现了严重的亏空,这使清朝统治者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经开始动摇。因此,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成为统治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于是,1901年,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实行“新政”。——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7)根据材料七,概括清末新政的背景。【材料情境】八、清末新政A.背景:民族危机与统治危机加深;适应西方列强“以华治华”的需要;

材料七

【点练】1901年9月12日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1903年12月4日设立练兵处,任庆亲王奕隆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铁良襄同办理。1906年11月7日,清政府改兵部为陆军部,将练兵处并入其中,铁良为尚书,统一指挥全国“新军”。1902年起,在通商口岸征收印花税,在湖广征收房捐、铺捐;1903年征收烧窑捐、车辆捐;在其他地方征收牛捐、马捐、盐商捐、绅富捐,还有户口税、丁税等。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1902年2月13日公布推广学堂办法。1901年8月15日颁布《钦定学堂章程》。1905年9月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材料七

【点练】1901年7月24日,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新成立的机构还有学部、民政部、度支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海军部、军咨府、资政院、审计院、巡警部。1903年起,《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法官考试细则》、《集会结社律》等先后出台。此外还有《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民律草案》,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中国法律的现代化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虽因辛亥革命爆发,《民律》已来不及审议颁布施行,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政府无不继承这三个大法。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有权颁行法律、黜陟百司、设官制禄、宣战议和、解散议院、统帅海陆军、总揽司法权等。1909年3月下诏重申预备立宪,命各省当年内成立谘议局。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军机处等机构,组成新内阁,由庆亲王奕劻任总理大臣。在13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4名,蒙古旗人1名,满族8名,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讥为皇族内阁。至此,清政府借预备立宪欺骗国人。(8)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的内容并简析其影响。(15分)【点练】B.内容评价积极作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促进清朝政权机构迈入近代。新军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促进西方资产阶级某些思想得到传播中国法律现代化由此起步筹措军饷,训练新兵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废除科举,育才兴学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制定宪法,预备立宪消极作用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崛起加剧列强的经济侵略

,为帝国主义输出资本创造了方便条件。强化了封建专政的国家机器,有利于清政府对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镇压。预备立宪以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不可能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三、实践案例例2.融入热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材料一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把全世界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的过程。它至少经历500年的发展,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各国、各地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1.经济全球化进程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战后,美国为主的“一体三柱”——世界经济迈入体制化和自由化20世纪初—1945年,一战、经济危机、二战——人类争夺世界市场、实行贸易保护,大打关税壁垒战20世纪90年代,WTO的出现——世界经济进入制度化、法制化时代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克黄金;其他国家货币实行固定的汇率与美元挂钩,如1944年英美汇率为1英镑=4.03美元。(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表现。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GATT体系化自由化2.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美国发动侵越战争,财政赤字庞大,不得不依靠发行货币来弥补,造成通货膨胀。加上两次石油危机,石油提价而增加支出。197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没有充分的黄金储备作基础,严重地动摇了美元的信誉。

1973年3月,西欧又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至此,战后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这宣告了布雷顿森林制度的最终解体。(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美国发动越南战争财政赤字扩大;中东提高油价加大经济发展成本;凯恩斯主义失灵,美国经济滞胀;七十年代西欧、日本高速形成压力。

材料四世界银行于1945年12月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6月开始办理业务。该行的成员国必须是IMF的成员国,但IMF的成员国不一定都参加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任务是向成员国提供解决国际收支暂时不平衡的短期外汇资金,以消除外汇管制,促进汇率稳定和国际贸易的扩大。IMF以认缴的资金多少决定投票权的份额。世界银行则主要负责经济的复兴和发展,向各成员国提供发展经济的中长期贷款。

材料五中国在2014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中国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中国出资50%,为最大股东。亚投行主要业务是援助亚太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面投入运营后,亚投行运用一系列支持方式为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包括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以振兴包括交通、能源、电信、农业和城市发展在内的各个行业投资。亚投行虽然办公楼还未建成,但第一个项目已经有了着落。亚投行成立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投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其中一项就是从北京到巴格达的铁路建设。(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WB、IMF与亚投行的区别。名称WBIMFAIIB建立时间194519452014主导国美国美国中国宗旨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稳定国际汇兑,确保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亚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特点长期货款、救穷短期货款、救急区域性的金融机构3.WB、IMF与亚投行:材料六(6)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区域化组织的特点。名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建立时间199319941989成员国间差异性欧洲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亚太国家、差异明显合作领域全方位贸易伙伴论坛性有无超越国家的权力机构欧洲议会欧洲央行无无4.区域化组织的特点:名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特点合作程度最高涉及领域全面谋求政治经济一体化第一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组织只是贸易伙伴关系美国主导最大的区性合作组织论坛性(以成员国首脑会议协调经济发展问题)关贸总协定大楼世界贸易组织总部目标是打破关税壁垒,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临时性的国际贸易协定世界贸易自由化、法制化,建立世界贸易的规范体系,长期的国际组织5.WTO的由来、特点、影响对世界双刃剑利:吸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