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插秧歌(备作业)(解析版)_第1页
第13课-插秧歌(备作业)(解析版)_第2页
第13课-插秧歌(备作业)(解析版)_第3页
第13课-插秧歌(备作业)(解析版)_第4页
第13课-插秧歌(备作业)(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插秧歌【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李蟠番薯蕃滋幡然悔悟B.阿谀膏腴.须臾.遍插茱萸.C.拘泥焗油锔锅鞠躬尽瘁D.贻误饴糖怡悦春风骀荡【答案】B【解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蟠pán,蕃fán,余读fān;B项,全读yú;C.焗jú,余读jū;D项,骀dài,余读y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枕藉 推诿 哗众取宠 青春永驻B.荏苒 脉搏 交插学科 望风披靡C.孝悌 怠慢 贻人口实 迫不急待D.惭祚 斡旋 沽名钓誉 进退维谷【答案】A【解析】B项,插—叉;C项,急—及;D项,祚—怍。3.下列对《插秧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A.诗的开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时的繁忙景象。B.“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C.第三、四句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而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D.第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B项,“‘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错,不是夸张,是比喻,把“笠”比作“兜鍪”,把“蓑”比作“甲”。故选B。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歌体制,“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C.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D.“诚斋体”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歌风格的特称,杨万里号“诚斋”,故得名。其诗以语言通俗明快、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而自成一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B项,“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没有《乐》。“六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乐》。故选B。5.下列人物与别号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香山居士(白居易)B.六一居士(欧阳修)C.柳泉居士(蒲松龄)D.易安居士(杨万里)【答案】D【解析】该题考核文学常识。易安居士应为李清照。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关于论文抄袭屡禁不绝的原因,人们有很多解释,诸如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学术道德的沦丧,量化的科研评价机制等都是重要原因。B.为了掌握修理国产和进口家用电器的技术,他钻研了几十万字的学习资料,并四处拜师求教。C.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一周年之际,我国迎来了首个“全民健身日”,全国各地开展了环城跑、扭秧歌、太极拳比赛、武术比赛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D.对于每一个文学品种和每一个作家、文学评论家应该加强史的观念和线索,注意其发展和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常见病句的识别能力A项,杂糅和句式不一致,后一个“原因”改为“因素”;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沦丧的学术道德,量化的科研;C项,逻辑关系混乱,太极拳比赛是武术比赛中的一种,不能并列;D项,介词使用不当,“对于”改为“对”。【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②,照管鹅儿与雏鸭。”注:①兜鍪(móu):古代战士戴的头盔。②莳(shì):移栽,指插秧。匝:遍;满。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暗示分工精细明确。B.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战斗。C.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抢插的紧张程度不言而喻。D.尾联写田夫对送饭的人的回答:抢插还未结束,稻苗还未栽稳,体现了农夫的吃苦耐劳。2.这首《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B2.①用语活泼有趣:全诗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口语化语言,给紧张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极富生活的情趣,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②设喻别出心裁: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用语新鲜活泼,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战斗。③构思新颖精巧:模拟问答,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以及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B项,“以‘兜鍪’和‘甲’借代”错误。本句手法应是比喻,不是借代。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故选B。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这首《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努力用自己的眼和手,将“活泼泼”的自然风景和生活场景捕捉到笔底来加以表现。诗的首联,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虽直白通俗却极为传神,描画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诗的颔联,第三句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用语新鲜活泼,暗示出农家儿女全副武装与天斗,与地斗,与雨斗。第四句“雨从头上湿到胛”写雨势之猛,明白如话,勾勒出农人冒大雨抢农时插秧的场景。前四句诗人以朴素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紧张插秧劳动的图画。诗的颈联,是诗人巧妙插入的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用早餐小憩片刻,可是农夫依然低头弯腰劳作。“只不答”,不是说农夫一声不吭,而是写他争分夺秒手脚不停。一“唤”一“答”,生动活泼,描画出农人田间劳作紧张辛苦的场景。诗的尾联,是农夫岔开农妇的答话,说秧苗刚种下,尚未挺拔,秧苗也没有种完,我怎么能歇得下?然后话题一转嘱咐妻子要管好小鹅小鸭,免得它们到田里糟蹋庄稼。诗人选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吃苦耐劳的农人形象,描画出农人田间劳作虽紧张辛苦却富有生活情趣的场景。后四句诗,通过描写农家夫妇的对话及对话时的情态,进一步表现了农家的勤劳和农事的紧张。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1.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2.“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3.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答案】1.全家参与,冒雨进行,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2.比喻。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3.“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第四联是提醒田妇看管好家里的鹅鸭,提防它们到田里糟蹋。【解析】1.此题考查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很简单,把诗中相关语句翻译出来并加以概括即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都是具体表现。2.“笠是兜鍪蓑是甲”本句很明显诗歌比喻句,一个“是”字,表明了是暗喻:兜鍪与甲都是战斗工具,可见这个插秧也是个战斗;表达效果,应从战斗的艰辛方面加以考虑。3.首先要考虑“唤渠朝餐歇半霎”这句话中的“唤”是“喊”义,而“渠”在古义中指“他”;同时,要结合诗下注释加以分析作答。【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南溪早春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1.诗题中的“早春”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试简要分析。2.这首诗被刻在杨万里家乡湴塘廊桥的墙壁上,请结本诗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原因。【答案】(1)①颔联描写景物细腻人微:柳枝从下垂的枝条末梢开始返绿,桃花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开放,照应题目“早春”。②尾联写“更入新年”点“早春”,“新雨”指初春的雨,点出“早春”。(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早春景色的热爱和赞美,对百姓生活的关切。被刻在墙壁上,目的是教育湴塘的子子孙孙,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同时也表现了乡亲们对诗人永远的怀念。【解析】1.先审题,题目问诗题中的“早春”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那就要先读懂全诗,看诗中哪些词句写了早春,如何表达早春的。然后分点整理。诗歌颔联通过柳枝柳叶返青、桃花始放来具体表现早春;尾联的“入新年”“新雨”也点出“早春”的特点。2.题目要求从诗歌表达的情感角度分析这首诗被刻在家乡廊桥墙壁上的原因。先读诗歌,理解情感,前三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早春景色的热爱和赞美,最后一联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被刻在”说明不是本人刻,应是乡人所刻,原因自然是乡人以此来表达对他的怀念,同时借他的诗来教育后代子孙要爱自己的家乡。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好事近(宋)杨万里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①。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注:“万花川谷”是杨万里书斋“诚斋”前花园的名字。1.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2.本词主要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月色?试简要分析。【答案】1.一个饱读诗书、志趣高洁、热爱自然(生活)的词人形象。饱读诗书:词人在月光朗照下的花园、修竹和书斋中悠闲读书。志趣高洁:词人用芬芳的花、正直的竹及书斋象征自己的博学,又用月色和美玉透露出自己高贵而雅洁的审美趣味。热爱自然(生活):词人徜徉月下,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2.①侧面描写(衬托)。上片用月光下的花园及书斋窗前掩映的竹林,侧面烘托出月光的宁美好。②比喻。用“玉”比喻“月色”,突出月光的温润莹洁。③虚写(想象)。词人通过眼前十三月亮的描绘出对十五、十六的月亮的神往:十三的月色已是如此美好;到了十五、十六,那月色又该是何等的美好啊。【解析】1.注意从“饱读诗书”“志趣高洁”“热爱自然”的角度作答。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的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如此题注意从“饱读诗书”“志趣高洁”“热爱自然”的角度作答。2.注意答出“衬托”“比喻”“虚写”的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具体解释,再答出艺术效果。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案】1.B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2.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