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与元的统一(原卷版)_第1页
专题03-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与元的统一(原卷版)_第2页
专题03-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与元的统一(原卷版)_第3页
专题03-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与元的统一(原卷版)_第4页
专题03-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与元的统一(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33页专题03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与元的统一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北宋时期,可考的87位参知政事的平均任期只有30个月,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为9年5个月,任职时间最短的只有1个月。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 B.官僚机构行政效率显著提升C.中枢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D.通过人事任免皇权得到加强2.与唐代官员受门第的控制不同,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宋代这种“士”从“民”来的人数激增。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制度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衰落C.商品经济的繁荣 D.中央集权的加强3.北宋中期以前,历代中原王朝与周边各国并未形成清晰的国界线,只是把两国自然形成的交界地域作为两属地带而放任不管。北宋中期,政府与周边政权商定划界,明确了双方的疆界线,并建立了相应的疆界纠纷处理机制和疆界文案保存制度。这反映了北宋A.对外策略向妥协退让转变 B.纲常观念影响边疆政策C.正视周边政权的政治地位 D.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4.恩荫制度是古代政府依官员职阶高低授给其家族子弟或宗族以官衔官职的制度,是独立于科举制度之外的选官制度。从秦朝恩荫制度萌芽开始直到北宋时期,恩荫的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大,人数不断增加。恩荫制度之所以一直保留并不断发展,是因为这一制度A.适应了宗法制度不断强化的需要 B.维护了王朝的统治基础C.消除了威胁皇权统治的潜在因素 D.有利于官僚队伍的管理5.在与外族的对抗中,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该时期与下列形势图匹配的是A. B.C. D.6.用“经济重心南移、绍兴和议、临安”等名词可以描述的王朝是A.孙吴 B.唐朝 C.南宋 D.明朝7.下表是对宋初政治的不同认识,据此分析,这些认识记述出处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警,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A.拓宽了宋朝政治史研究的角度 B.表明历史叙述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C.因为互相矛盾而导致不足为信 D.说明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8.苏辙《栾城集》写道:“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当时的这一状况得益于A.民族融合 B.公主和亲 C.绍兴和议 D.澶渊之盟9.《元史.地理志》载:“汉梗于北,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靡之州(“羁縻”意为松散的管辖),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说明元代①天下一统疆域空前辽阔②实行民族差别对待政策③延续羁縻实行民族平等④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女真人自然崇孝,金政权建立后逐步确立了为祖先上尊谥、上庙号以及建太庙崇祀祖先制度,并大力倡导孝道,视“忠臣犹孝子”,忠孝合一。这表明金A.奉行以孝立国 B.倡导家国一体C.认同中华文化 D.推行移风易俗11.从唐朝到宋朝,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书院由13个增加到19个,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五省书院由26个增加到564个,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君主专制的加强 B.经济格局的变化C.科举制度的改革 D.儒学地位的强化12.元文宗在位时,权臣铁木迭儿提出应由官府“发舟十纲,专营市舶”,但其建议未被采纳。元代采取“听海商贸易,归征其税”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这表明元代A.贸易政策相对开放 B.没有正式的海关制度C.重视传统朝贡体系 D.对地方的控制力不足13.北宋东京因袭后周,从开始即没有封闭的里坊。以坊巷为骨架的城市面貌颇具特色,皇城正南的御路两旁有御廊,允许商人交易,州桥以东、以西和御街店铺林立,潘楼街亦然。这反映了A.商业区奢靡之风盛行 B.市已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主要街道成为繁华商业街 D.市开始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14.北宋军队数量巨大且不断递增,庞大的常备军规模前所未有,军需物资消耗持续膨胀,“河北岁费刍粮千二十万,其赋入支十之三,陕西岁费千五百万,其赋入支十之五。”北方农业生产难以支撑,这就不得不仰仗南方—特别是东南六路的物资供给。这种现象客观上A.反映了冗兵造成财政困难 B.推动了长途贩运的发展C.说明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 D.反映养兵政策存在弊端15.下表是唐宋时期制墨业传承简表,该表格能够反映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制墨业技术传承简表地区创始者继承者传承关系易州(今河北省易县)李鼐李超父子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陈瞻董仲渊、张顺女婿胡德外孙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市)潘衡有女居庐陵,传其业。后传孙秉彝父女,母子阆中(今四川省南充市)蒲大韶文子安女婿渠州(今四川省渠县)梁杲梁思、梁温父子闽中(今福建省莆田市)叶世英叶世杰兄弟A.官营手工业制墨技术更高超 B.工匠技术只传男不传女C.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 D.工匠技术大多家内传承16.综合下表信息,推断合理的是史料一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载:“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史料二蜀地楮纸耐磨而绵软,是制作交子的原料。方回《忆我》诗云:“朝廷易楮币,百姓骈叹吁。”史料三蜀刻本开版弘朗,字体遒劲,纸张洁白,校勘精当,有“宋时蜀刻甲于天下”之美誉。A.蜀地印刷业发展得益于造纸业发达B.宋代杭州印刷品质地最为上乘C.经济重心南移带动文化重心的南移D.重文风气推动宋代印刷业繁荣17.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了“主静”的修养方法,在《通书》中则进一步指出“主静”的关键在于寡欲,强调“一”与“无欲”的主体修养,提出了“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养论。由此可见,周敦颐A.为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B.使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深受陆九渊心学影响18.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这说明元曲A.注重发挥娱乐教化功能 B.追求艺术创作的真情实感C.有力鞭挞当时社会现实 D.能够彰显作者的个性风格19.与唐代相比,宋代话本的题材实现了由才子佳人的唯美爱情向民间主动大胆的自由恋爱转变,由仕途不得志的苦闷压抑向享受生活、注重自我的小市民心态转变,由想象中的神鬼志怪向现实的理性判断转变。这些转变反映出宋代A.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B.市民价值观念变化C.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D.专制制度日益衰落20.有学者指出,宋代造物设计更加强调器物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理性美,且更加讲究器物造型上的简洁美,因此宋人所设计制造的器物不会出现大面积装饰,特别是在家具设计上多流行单色漆的运用。由此可知,宋代造物设计A.体现了器物形态的变化 B.推动了务实精神的出现C.蕴含了理学价值的追求 D.丰富了日常家具的风格21.宋代之前,弥勒佛造像严格遵循经论中的造像仪轨,如“眉如初生月”“面净如满月”“身不曲”等;两宋时期弥勒却出现了笑容可掬、大腹便便的形象。弥勒佛造像的变化A.反映了社会审美的畸变 B.深受理学发展的影响C.体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 D.适应了世俗文化需求22.元朝时期,忽必烈下诏,命郭守敬组织天文测量。这次测量在全国设27个观测点,历经4年,取得了精确的数据。郭守敬亲临观测,编制出新历法。忽必烈按“敬授民时“的古语将其命名为《授时历》,在全国正式颁行。《授时历》的编制与颁行①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②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③推动了全国统一局面形成④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指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3.北宋危亡之际,画家李唐创作《晋文公重耳复国图》,描绘东周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遭流放,辗转流亡数国,最终重返晋国,当上晋国国君,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故事。李唐创作此画意在劝诫宋朝统治者A.积极改革、扫除弊政 B.重用贤臣、选拔人才C.卧薪尝胆、实现复兴 D.吸取教训、富国强兵24.宋朝监司是地方高层政区的统领机构。御史台、谏院为中央专门监察机构,对监司等地方各级官员有按察权力,同时还掌管监司的考课、复核工作。这一体制A.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B.开启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有利于加强地方吏治建设 D.铲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25.与内地武人节度使不同,边将权力极大。如宋太祖派遣士兵前往郭进(某边将)驻地时,总不忘警告他们:“汝辈当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这反映了宋初A.崇文抑武并未施行 B.中央集权严重削弱C.武将尚有政治空间 D.武人干政目无法纪26.宋史专家邓小楠先生指出,宋代“祖宗之法”的基本原则是“事为之制,曲为之防”,稳定至上是宋代政治的核心目标。宋代政治在实践中最能体现其基本原则的举措是A.中央机构进行职能化分工 B.对士人和官员以怀柔为主C.通过科举大规模选拔官员 D.全面推行“内轻外重"政策27.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继位仅两个月,就亲自操持科举考试,录取500多人,规模空前。他还大规模重建昭文馆、集贤院和史馆,亲赐名为“崇文院”,以示“崇文”的决心。据此判断,宋太宗此举()A.完善了科举考试的程序 B.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C.确立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D.消除了武将擅权的现象28.2020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向公众开放。如图分别为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它们所起的共同历史作用是A.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物资供应 B.促进了关中与江南的交流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减轻了南方人民赋税负担29.北宋时,私营作坊使用雇佣工匠,雇值多少因不同时期、不同部门而异;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也有从民间雇佣来的雇匠,即使是列入匠籍的工匠,也可从政府领取一定的“雇值”。这从本质上说明北宋时期()A.工匠制度仍然存在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C.经济政策不断调整 D.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明显30.南宋时,随着大批北方人口的南移,麦的需求量激增,促使南方麦的种植逐渐普遍。据庄绰《鸡肋编》卷上记载,江、浙、湖、湘、广地区,所种春小麦,“不减准北”;植棉区已从两广、福建逐渐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棉花的“诸种艺制作之法,骏骏北来;江、淮川蜀,即获其利”。材料反映了南宋时期A.南方开始种植小麦 B.已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C.南北农业交流频繁 D.南方农业获得较大发展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驿站是元代官办的交通设施。管理驿站的中央机构,原来是诸站都统领使司,后来改名为通政院。各驿站设置提领、副使、百户等站官,管领站务。按照官方的统计,在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和河南、辽阳、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云南、甘肃行省共设基犬全于件都立了1400处驿站,通往岭北行省的三条主要站道共设置驿站119处,宣政院管辖的吐蕃地区设置了27处驿站。驿站为官方来往人员提供交通工具、休息场所和饮食服务,“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交通有陆路和水路,驿站因此分为陆站和水站两大类,无论是陆站还是水站,都有专门的“站舍”,或者称为“馆舍”,为来往人员提供住处,并设有“厩舍”或船坞。——摘编自史卫民《中国大通史·元(下册)》(1)根据材料,概括元朝驿站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的影响。三、论述题32.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以下是宋元和明清时期部分科技成就:宋元明清印刷术北宋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元朝王祯发明木活字印刷和转轮排字盘;火药北宋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元朝出现铜铸火统(铜将军)明代火器大发展,军队普遍装备火器:指南针宋代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农业宋朝陈勇编撰《农书》,是第一部记载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书籍;元朝王祯编撰《农书)、政府编撰《农桑辑要》明代徐光启编撰《农政全书》;清代鄂尔泰编撰《授时通考);天文历法宋朝杨忠辅制定《统天历》,其中的回归年长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数值;元朝制造了简仪等天文仪器十几种;元朝郭守敬制定《授时历),比格里高利历早300年;明朝建立观象台,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台;明代制定《崇祯历书》;清朝汤若望主持编订《时究历》,在康熙五年被废;医学宋代王举正校订《素问)《难经》;宋代钱乙著《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