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2014-2021学年高中地理每课一练:2.1.3-大气环流(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课堂设计】2014-2021学年高中地理每课一练:2.1.3-大气环流(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课堂设计】2014-2021学年高中地理每课一练:2.1.3-大气环流(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时大气环流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③太阳辐射对凹凸纬的加热不均④地转偏向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3.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最主要的缘由是()A.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B.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C.海陆分布的状况不同D.地形起伏状况不同4.南亚季风气候形成的缘由是()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不同纬度之间热力差异③南北之间的地形差异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从大气环流方面考虑,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6.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假如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④假如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下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9.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A.酷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存干燥D.温存潮湿读下图,完成10~11题。10.四地气候类型的推断,正确的是()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11.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仅分布在北半球B.②主要分布在赤道四周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二、综合题12.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2)A气压中心形成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气候以________为主要特征。13.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此时是________月,推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处此时受______________气压带把握,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时B处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时,A、D两地气候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V表示A点空气匀速运动方向,此图是______(南、北)半球气压分布图。(2)F1是__________力,与等压线_______,且由__________气压区指向________气压区。(3)F2是__________力,它与风向V________,对风速大小________影响。(4)F3是________力,它与风向V方向________。(5)F1、F2、F3三种力的合力为________。(6)A处与C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7)画出B、C两点风向。1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左侧添画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4)极锋是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风带气流交汇而成的。(5)此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节)。此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________(气压)切断,只保留在__________上,而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___状分布。消灭这种差异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假如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向将变为________。答案1.B[三圈环流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2.D[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侧是西风带,南侧是东北信风带。]3.C[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确定优势,故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而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所切断,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所切断。]4.D[南亚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缘由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此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是南亚季风形成的缘由之一。]5.B[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都受西风带把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把握,温带季风气候受海洋陆地热力性质差异而导致的季风环流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把握,冬季受西风带把握。]6.C[晚上陆地冷却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气温高,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假如地球不自转,影响风的因素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近地面的风会由极地吹向赤道。]7.C[依据题干信息提示,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依据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可推断此题的正确答案。A项气压带北移,B项气压带南移,但风向不正确,应为西北风,D项气压带没有发生移动。]8.B[由图中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低纬的风向左偏转(留意应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始终推断左偏或右偏),表明此半球应为南半球,a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应为南半球西风带,故为西北风。]9.A[b处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把握下的大陆中部(澳大利亚中部地区),形成了酷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10.C11.A[解答本组题的关键是对图中气候资料的分析和对各种气候类型特点的精确     把握。与传统的气候资料图有所不同,本题图中的曲线代表降水,柱状图代表气温,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最低月均温度在0℃以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②地最低月均温在15℃以上,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③地最低月均温在0℃12.(1)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2)冬季大陆气温低副极地低气压带(3)西北东北寒冷干燥解析由题目图示可以猎取以下主要信息:①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②A为亚欧大陆,B为太平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正确推断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上的气压分布差异。第(1)题,1月份亚欧大陆上由于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形成高压区,为亚洲高压。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为低压,即阿留申低压。第(2)题,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快速降温,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成为寒冷中心,大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强冷高压,将该纬度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第(3)题,图中C点位于东亚,盛行西北风;D位于南亚,此时受东北季风把握。我国在寒冷的冬季风影响下,气候以寒冷干燥为主。13.(1)1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把握(2)副热带高酷热干燥(3)寒冷干燥受西北季风的影响(4)温存多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1)从图示的大气环流形势中可看出,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受西风把握,而该地区受西风把握时为冬季(1月份)。(2)此时,C处受副热带高气压把握,盛行下沉气流,酷热干燥。(3)此时B处受冬季风把握,寒冷干燥。(4)A、D两地此时受西风带把握,温存多雨。14.(1)南(2)水平气压梯度垂直高低(3)地转偏向垂直无(4)摩擦相反(5)0(6)C(7)略。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近地面风的三个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摩擦力始终与风向方向相反。风力大小与等压距和等压线的疏密有关。等压距越大,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形成风的三个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的理解。15.(1)如下图(2)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3)见上图(4)西极地东(5)冬季亚洲高压海洋带南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