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考】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练习册: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1页
【学练考】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练习册: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2页
【学练考】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练习册: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在2008年3月的记者会上,温家宝同志引用了“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诗句。该诗句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道家思想2.某位中国古代思想家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又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位思想家应当是()A.庄子B.孔子C.墨子D.韩非3.古语云:“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其中关于“刚柔”的观点符合()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4.亚洲很多国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韩国等国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特殊重视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等方面的训练。其体现的思想是()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5.韩非主见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心集权国家,这一主见的特点是()A.法、术、势相结合B.“礼法并施”C.“尚力”D.“无为而治”6.“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这一思想主见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分)、足兵(军事力气充分),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孟子·尽心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1)三则材料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当怎样做。(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依据这一观点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做。(4)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8.“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该材料思想的核心来源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9.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曾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下列主见与上述言论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道可道,格外道。名可名,格外名。无名,天地之始;出名,万物之母”B.“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敬重之心,人皆有之”C.“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D.“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10.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主见“制天命而用之”。对荀子上述主见生疏错误的是()A.其主见具有朴实唯物主义颜色B.“天”的含义是指“神”或“上帝”C.“天行有常”指自然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D.荀子主见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1.人类文明进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老子、韩非B.墨子、孔子C.庄子、孔子D.孟子、荀子12.“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冲突的儒家思想C.消退等级、主见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13.唐太宗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下列关于《孙子兵法》的描述,错误的是()A.揭示了兵贵神速、出其不意等军事规律B.在我国影响深远,被奉为兵学圣典C.该兵法因与拿破仑结缘而扬名西方D.《孙子兵法》继承并进展了《孙膑兵法》14.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回答问题。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1)以上言论都围围着什么中心问题?每则材料所提出的主见的核心是什么?(2)为什么对待同一问题,在当时会消灭各种不同的主见?(3)上面的哪种主见在当时的影响最大?缘由是什么?上面的哪种主见对后世影响最大?15.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从各自的立场动身,提出各种主见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幻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开放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才智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领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节选自《中国梦的方位》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学问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气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宏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学问》材料三“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孔子的“中国梦”是什么。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当时孔子的幻想“偏离历史方位”的缘由。(2)结合所学学问,对材料二中的三个观点进行说明。(3)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材料三中“庄周梦蝶”故事的作者要表达的基本主见。简要分析这种思想与当时社会变革的关系。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B[解析]这段话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2.A[解析]材料大意是:不尊贤者虚名,民众就不会攀比相争;不去特意哄抬贵重物品,民众就不会生出盗窃占有之心;不去挑拨欲望,民众之心便不会乱。真实可信的话不秀丽,秀丽的话不真实。和善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和善。真正有学问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学问。这反映了朴实的辩证法思想,属于庄子的思想。3.C[解析]道家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冲突对立的两个方面,冲突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比如“刚柔”,故选C项。4.C[解析]“修己爱人、诚信谦和”属于儒家的思想主见。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再现学问的力量。B项是荀子的主见,C项是墨子的观点,D项是老子的观点。6.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依据材料信息分析,材料强调了“爱人”,体现了墨家思想中“兼爱”的理念。7.[答案](1)民本思想。(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怀疼惜百姓。(3)“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4)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生疏到人民力气的巨大。唐太宗以此为鉴,消灭了“贞观之治”。8.B[解析]从材料中的“尊长”“德”“仁”等信息可知,这是儒家思想的内容。9.B[解析]从题干供应的材料“克己复礼为仁”推断,这属于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主见。A项是道家的主见,C项是墨家的主见,D项是法家主见。B项是孟子的“性善说”,故选B项。10.B[解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自然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因宏大人物的存亡而转变;我们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把握这种规律,然后利用它(造福人类)。这种思想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辉。据此分析,A、C、D三项正确,排解;B项含义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11.C[解析]庄子提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需顺应自然。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是“仁”,他主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12.A[解析]从材料供应的信息分析,该言论把人民与国家对立起来,强调要“弱民”“愚民”等。A项符合上述分析,故选A项。13.D[解析]依据所学学问推断,A、B、C三项正确;D项说法因果倒置,《孙膑兵法》继承并进展了《孙子兵法》。故选D项。14.[答案](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见用“德”和“礼”;材料二主见尚贤;材料三主见无为;材料四主见重罚。(2)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了不同的主见。(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见在当时影响最大。由于它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材料一的主见对后世影响最大。15.[答案](1)孔子的“中国梦”:恢复礼治,恢复西周的政治(礼乐)制度。缘由: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孔子的“幻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倒退,“偏离历史方位”,必定是一种空想。(2)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孟子继承并进展了孔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