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2014-2021学年高中生物拓展演练:第4章-种群和群落-本章测试3(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课堂设计】2014-2021学年高中生物拓展演练:第4章-种群和群落-本章测试3(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课堂设计】2014-2021学年高中生物拓展演练:第4章-种群和群落-本章测试3(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课堂设计】2014-2021学年高中生物拓展演练:第4章-种群和群落-本章测试3(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种群和群落本章测试3(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共55分)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肯定能保持稳定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转变,但可转变演替速度答案:C2.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假如当时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A.ⅠB.ⅢC.ⅣD.Ⅴ答案:A3.种群在抱负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右图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右图乙)。下列有关种群曲线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曲线增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中消灭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必需在c点时进行D.若该图表示密闭环境中微生物生长曲线,e点之后微生物的数量稳定不变解析: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和微生物的生长曲线。“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交叉阴影部分是环境阻力的影响,所以环境阻力应当消灭在c点之后。防治害虫越早越好,c点时是蝗虫繁殖速率最快的时候,这个时候防治效果甚微,应当在b点之前防治。在密闭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最终会下降。答案:A4.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峻的是()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①马尾松林马尾松200000m21000m②淡水湖泊鲫鱼10000kg353500kg③山地甘草1000kg20300kg④滩涂沙蚕10000kg30500kgA.①B.②C.③D.④解析:依据题意可知马尾松的年增加量为4000m3,而年采收量为1000m3,年采收量小于增加量;鲫鱼的年增加量为3500kg,年采收量与增长量持平;甘草的年增长量为200kg,而年采收量为300kg,远大于年增长量;沙蚕的年增长量为3000kg,而年采收量为答案:C5.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演替是群落的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消灭群落的演替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进展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始终存在着,它贯穿着整个群落进展的始终答案:B6.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cd段波动主要是诞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可能会使生态系统进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假如仅杀死一半老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D.自然界中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只能在肯定范围内波动,不会被突破解析:cd段种群数量曲线围绕最大值K上下波动,是诞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假如捕杀老鼠后,其数量在K/2四周,老鼠反而会大量增长。在一个特定环境中K值基本是稳定的,但是假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K值也会被突破,并且会随着环境资源量的转变而转变。如建立大熊猫自然爱护区,改善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其环境容纳量。答案:D7.为争辩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两组试验。试验一:在培育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试验二:在培育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甲乙据试验推断,正确的是()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育液为上述生态系统供应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解析: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加入沉渣,栉毛虫的种群数量下降;从甲图中可以看出,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栉毛虫以大草履虫为食;本生态系统中无生产者,能量来源于培育液中的有机物。答案:C8.如图所示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三点中b点种群增长率最大,种内斗争也最激烈B.c点种群增长率明显减小只是由种内斗争引起的C.处理好这种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K值的大小D.当这种生物与环境达到协调与平衡后,K值将固定不变解析: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曲线中a、b、c三点中b点种群增长率最大,但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c点。c点种群增长率明显减小是由食物、空间、生存条件、天敌等多方面引起的。当这种生物与环境达到协调平衡后,K值将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固定不变。答案:C9.2009年春季,牧民在呼伦贝尔草原引种了一年生的优质牧草—墨西哥玉米草,其茎秆粗大,枝叶繁茂,质地松脆,味甜。如图是墨西哥玉米草的放牧量与墨西哥玉米草种群增长率的关系,据图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B点以前的曲线段说明在肯定的范围内,随着放牧量增加,墨西哥玉米草种群增长率渐渐增加B.草原最适放牧量为B点的放牧量C.草原放牧量超过B点之后,墨西哥玉米草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D.假如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维持在D点,造成的后果将是草原退化解析:本题横坐标为放牧量,纵坐标为墨西哥玉米草种群增长率,据图可知B点以前的曲线段,随着放牧量增加,墨西哥玉米草种群增长率渐渐增加;B点时,墨西哥玉米草种群增长率最大,最有利于墨西哥玉米草的恢复,所以B点为草原的最适放牧量;B~C段,墨西哥玉米草种群增长率>0,数量仍在增加;C点时,墨西哥玉米草种群增长率为0,数量会相对稳定,C点以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数量将削减。假如长期维持在C点以后,该草原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答案:C10.(多选)某争辩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B.田鼠在被捕获过一次后更难捕获,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状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统计土壤中蚯蚓的数量解析: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计数时,则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125只/hm2,田鼠被捕获过一次后更难捕获,而使上述公式中分母变小,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大,综合两次捕获状况雌雄比为3∶2。此方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答案:AC11.(多选)科学家在一池塘内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中所占比例如下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鱼种1单养0.420.120.010.45混养0.050.350.050.55鱼种2单养0.430.230.010.33混养0.400.120.040.44A.混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池底B.单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植丛中C.两种鱼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D.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解析:某食物在胃中所占比例越高,说明该鱼种对该食物的摄入量越多,反映其生活与栖息的场所,故鱼种1、鱼种2单养时均多出没在植丛中。栖息与活动场所的相像,意味着两鱼种之间可能为竞争关系。由混养数据中可见,鱼种1与鱼种2食物比值的最高值分开,说明混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答案:BCD二、简答题(共45分)12.(20分)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的统计,试依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1953年1973年1984年1996年叶面积指数(cm2/cm2)2.486.6111.2817.76光能截获率(%)20.342.388.995.9有机物积累量(t/hm2·a-11.5014.5223.8826.00(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3)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接受样方法识别并记录各物种的名称来测定群落的________,同时留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状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4)下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化规律是________。解析:由题表看出,整个演替所经受的时间比较短,属于次生演替。在肯定范围内,随叶面积指数增大,光能截获率增大。对群落结构进行调查,识别并记录各物种的名称,可测定群落的丰富度。从坐标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答案:(1)整个演替所经受的时间比较短(2)在肯定范围内,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上升(或在肯定范围内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3)丰富度空间上的分布(或不同高度上的配置或分层)(4)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13.(25分)某校生物争辩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后,发觉除有树木、杂草外,还有食草昆虫、兔、狼等动物。请依据所学学问分析回答:(1)争辩小组要估算该森林中松树的种群密度,应接受________法;取样时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2)如图表示某物种数量与样方面积的关系。①图中显示在肯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据图分析,调查该森林物种数量最合适的样方面积是________。②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该森林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株/m2。(3)此森林中迁入了一种野兔,甲图为与这种野兔种群数量相关的诞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该种群在C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缘由是___________。甲(4)请依据甲图在下面坐标系中画出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将B、D标在纵坐标合适的位置上)(5)下表所示为该森林中甲、乙两种树木种群密度的数据:第一年其次年第五年第八年甲种群456042807711乙种群012032804600①甲、乙种群之间存在的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②甲种群渐渐削减,甚至可能灭亡,这种状况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接受样方法。取样,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精确     性。(2)由图可以看出,在肯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增大,物种数目增多,最终达到一稳定值,调查该森林的最适合样方面积是S0,种群密度应计算平均值。(3)在一个种群中,当种群数量在C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缘由有生活资源和空间的有限或天敌数目增多或种内斗争加剧等。(4)依据甲图,可知该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甲图中B、D分别为种群增长曲线的K/2值与K值。(5)甲、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此消彼长呈现竞争关系。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可能还有寄生、种内斗争以及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