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实行乐悬规制,钟、磬等乐器要据规定摆放,歌者象征仁德,歌于堂上,舞者象征成功,舞于堂下。孔子赞其“言而履之”、“行而乐之”。乐悬规制推行A.传播了儒家的仁德思想 B.提升了西周贵族的文化素养C.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D.扩大了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配合象征仁德、成功的歌舞表演,规范各种乐器的摆放,说明乐悬规制的推行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C项正确;儒家学派直到春秋时期才创立,排除A项;规范钟、磬等乐器摆放以方便歌舞表演不能直接提升西周贵族的文化素养,排除B项;仅通过推行乐悬规制,并不能扩大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淮南子》属于文学作品,是二手史料,不足以作为历史研究的主要凭证,所以使用的时候要相谨慎,故C项正确;A只是对文学作品使用史料的介绍;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3.苏辙在《栾城三集》中指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作者在此强调了王安石变法()A.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 B.并未达到富国强兵目的C.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D.涉及而广百姓莫安其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可以看出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因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青苗法推行过程中,因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不是强调王安石变法未达到富国强兵目的,而且青苗法属于理财措施,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王安石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因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并没有涉及百姓的安居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4.如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A.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B.体现了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C.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D.受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图片中的数据分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大多分布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上,如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水利等,因此这一科技成果分布图也能反向折射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没有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作出任何描述,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A项;古代中国科技重应用,轻理论,并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C项;图表本身不能直接体现出政府的态度,D项结论无法直接从材料中获取,不是最佳答案,排除D项。故选B项。5.下表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部分进出口商品的关税变化情况。这一情况反映出()进出口货物旧税率新税率新税率较旧税率(%)(%)增(+)减(—)进口棉花24.195.56—18.63棉纱13.385.56—7.82二等白洋布32.536.95—2558六种毛织品平均45.936.95—38.98出口各种茶叶平均30.8912.87—18.02湖丝9.433.97—5.46丝织品3.114.17+1.06土布7.372.74—4.63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要求 B.英国拥有条约体系中的绝对霸权C.民众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提高 D.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答案】A【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经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一向把关税政策当作自由贸易或保护本国产业的主要手段,但鸦片战争后它们强迫中国接受不平等条约,以便于中国市场对他们开放。可见,条约通商贸易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符合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时代的发展需求,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尽管协定关税最早是在《南京条约》中英之间达成的协定,但因有片面最惠国待遇和一体均沾的条款,其他国家也拥有同英国一样的减免税的特权,排除B项;材料所述会加重对中国人民的剥削,不利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排除C项;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当太平天国将帅发现洋枪洋炮的威力后,多方求购并仿造西方武器,延揽洋人采购军火、培养将士、参予军事。英国人哈利在太平天国供职四年,为太平天国招募外国志愿军,采办军火,组织教练军。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A.得到了英国的大力支持 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C.具有进步的历史新趋向 D.尚未认清外国侵略本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多方求购并仿造西方武器,延揽洋人采购军火、培养将士、参予军事”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军事近代化的趋势,C项正确;英国人哈利不代表英国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洋务运动,排除B项;材料未提到太平天国对侵略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7.民国建立后,宋教仁指出:“以前,是秘密的组织,现在是公开的组织。以前,是旧的破坏的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的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人,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由此可知,改组后的国民党旨在A.建立强力的中央集权政府 B.以议会选举与政党活动为中心C.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D.制约袁世凯所代表的专制力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对于敌人,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和所学知识可知,改组后的国民党强调政党政治,材料所述“拿出政治的见解”是指议会斗争和争论,说明改组后的国民党旨在以议会选举与政党活动为中心,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党政治,没有强调要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通过议会与政党活动为中心进行奋斗,没有强调对民主共和制度的维护,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改组后的国民党强调政党政治,不是制约袁世凯所代表的专制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把“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的财经工作方针,转变为“边打、边稳、边建”的财经工作方针。这一变化A.促进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 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答案】A【解析】新中国初期,中共中央把财经工作方针从“国防第一”,调整为国防、市场和建设并重,有利于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A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与财经方针的具体变化不符,排除B项;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才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柏拉图认为,古希腊理想社会中的法律要由具有最高知识水平的公民制定,而这些公民当然应该是哲学家。该观点A.旨在提高哲学家的政治地位 B.体现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征C.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D.针对雅典民主政治弊端而提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雅典的直接民主存在着弊端,而柏拉图提出“哲学王”的主张,就是针对直接抽签选举的弊端,故D项正确;AB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10.1848年,德意志爆发了争取自由与统一的革命。1849年,谋求以民主方式统一德国的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选举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皇帝,但遭到其拒绝。这一做法表明,威廉四世A.坚持以武力统一德意志 B.拒绝承认议会的权威C.试图与奥地利分享政权 D.致力于谋求共和政体【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威廉四世拒绝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选举其为皇帝。结合所学可知,威廉四世拒绝的主要原因在于,如果他接受国民议会选举的皇帝尊号,就等于承认了议会权力高于专制王权,所以威廉四世的做法意在拒绝承认议会的权威,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坚持以武力统一德意志和试图与奥地利分享政权的愿望,排除AC两项;致力于谋求共和政体,不符合普鲁士的历史传统和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11.“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委员会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之后,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此次武装起义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C.促成了列宁主义诞生D.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信息可判断应该是十月革命,而“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都与二月革命有关,故A、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主义诞生,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列宁回国后,领导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故D项正确。12.如图为罗马条约签订后法国漫画《共同市场》∶戴着象征第四共和国小红帽的法国民众走近投票箱,箱子突然弹出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头像,连接头像的弹簧是法语单词"共同市场"。该漫画意在A.表达民众对联邦德国崛起的担忧B.唤起法国民众对二战的深层反思C.质疑欧洲一体化法德联合的必要D.批判冷战形势下人们的猜忌心理【答案】A【解析】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条约包括《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由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署。材料漫画是罗马条约签订后出现的,当法国民众走近箱子,联邦德国总统弹出,惊吓了法国民众,结合史实可知民众对联邦德国崛起的担忧,故A正确;材料与二战无关,故B排除;材料没有质疑欧洲一体化联合的必要性,故C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批判冷战,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汉时期,中国封建王朝的强盛和繁荣,科技文化的先进对世界各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对外活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汉武帝时期,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叩开了通往西部世界的大门,汉朝的势力向西大大拓展。陆路上,从长安出发,越过葱岭,可到达中亚、西亚。海路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当罗马帝国臻于鼎盛之时,汉王朝也极力主动地想要打通与罗马帝国的联系,甘英出使大秦,虽未完成使命,但加深了东汉对罗马的了解。——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等材料二汉朝外交决策与执行基本上是一致的,魏音南北朝时期,外交决策与执行的分合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但总的来说向着两者分离的方向发展,这是外交制度成熟的表现。至隋唐时期,二者的分离已经制度化,这促进了外交机构更加专业化,出现了专职的外交机构。汉代外交权力有过分集中之缺陷,及至隋唐,由于皇权政治的发育成熟,在外交管理方面,集权中包含着分权,在分权中贯穿着集权,这既提高了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提高了外交的实际功效。外交管理体制的成熟与完善促使了隋唐与外国之间交流活跃,对外关系空前发展,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活跃在中外交流的舞台上。——摘编自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等材料三中国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首先是对自己的新定位,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是新型大国的外交,事实上,中国正以一个新型大国的面目出现、活跃在地区与世界事务舞台上,在应对危机、维护和平、推动发展上,中国已处在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和推动新机制和新规则的制定。当前,以G20和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为核心的全球治理结构仍为国际经济体系的主要支柱。但与此同时,新的治理机制和新规则体系也开始兴起,以补充或规避原有体系中的不足或缺陷、应对新兴领域出现的问题。其中,中国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最大贡献。——摘自人民网《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时期对外交往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汉武带时期通过一系列努力,叩开了通往西部世界的大门。(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外交管理体制成熟与完善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隋唐通过海路进行对外交流的著名历史人物各一例。(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作为“新型大国”在当前世界事务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并举例说明中国在“新的治理机制和新规则体系”的兴起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答案】(1)特点:规模大(或范围广);海陆并举;积极主动;以和平交往为主。(答出3点即可)努力:发动三次对匈奴的战争;设立河西四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2)表现:外交决策与执行的分离;专职外交机构的出现(外交机构的专业化);外交管理中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代表人物:隋朝常骏;唐朝鉴真。(3)角色: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立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成立新开发银行;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简称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任答其中4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特点:据材料一“中国对外活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可到达中亚、西亚”“到印度南部”可以得出规模大(或范围广);据材料一“陆路上”“海路”可以得出海陆并举;据材料一“汉王朝也极力主动地想要打通与罗马帝国的联系”可以得出积极主动;据材料一“甘英出使大秦”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以和平交往为主。努力: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通过发动三次对匈奴的战争、设立河西四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叩开了通往西部世界的大门。【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中国。表现:据材料二“至隋唐时期,二者的分离已经制度化”可以得出外交决策与执行的分离;据材料二“外交机构更加专业化,出现了专职的外交机构”可以得出专职外交机构的出现(外交机构的专业化);据材料二“在外交管理方面,集权中包含着分权,在分权中贯穿着集权”可以得出外交管理中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代表人物:结合所学可知,隋唐通过海路进行对外交流的著名历史人物有隋朝的常骏和唐朝的鉴真。【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和世界。角色:据材料三“在应对危机、维护和平、推动发展上,中国已处在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中国的角色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金砖国家峰会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是金砖国家争取合作共赢的平台,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另外中国政府已率先身体力行,通过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具体措施,使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由此可见中国在“新的治理机制和新规则体系”的兴起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论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抗战历时1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时最长的战场。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抗战,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中国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也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综上所述,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是消灭日本法西斯军队主要力量,对彻底战胜田本法西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二战时期(中国和世界)。据图示,结合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得出论题: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论述:首先,说明局部抗战的特点,得出中国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抗战历时1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时最长的战场。其次,说明全面抗战的作用,得出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抗战,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中国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也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最后总结,得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是消灭日本法西斯军队的主要力量,对彻底战胜田本法西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大观元年(1107)正月,蔡京“复拜左仆射”开始着手整顿崇宁五年(1106)以来被荒废的各项货币政策,“复广、患、康、贺州旧铸夹锡钱监”,恢复夹锡钱的铸造和通行,国内货币市场内流通的夹锡钱数量再度迎来铸币高峰。同时蔡京也对小钞的定位做了调整,“勘会外路当十钱诏不行使路分,民间私有当十、当五、当三钱并限今来指挥颁到日,限一月纳换,除官铸钱以小钞给还外,其私铸钱计小平钱三文足,或愿依中卖铜价者听,并以小钞给之;给限满不纳入官,或限内私相交易者,依私铸钱法施行。”即以一当三,若超过兑换时间仍持有私铸当十钱,就以罪论。这是蔡京逐步淡化小钞吸收当十钱的重要举措。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民间流通的当十钱必然不可能尽数交纳,但是实际上宋廷给予百姓的补贴也是比较适配大钱实际价值的,也能够吸引百姓前往兑换。所以这条诏令的实际意义就在于否定民间对当十钱的私铸,同时肯定了官方当十钱的再次流通,这对打击民间盗铸行为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摘编自齐德舜《蔡京货币改革与陕西路金融体系的崩溃》(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蔡京货币改革内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蔡京货币改革的影响。【答案】(1)内容:(答出三点给满分)①整顿被荒废的各项货币改革政策;②恢复铸造和通行夹锡钱,并加强监督;③重新定位小钞,强令流通官家大额当十钱等钱币;④禁止民间盗铸,凡私铸的钱币限期兑换;(2)影响:(答出四点给满分)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内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②铸币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③短期内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北宋军国之需。④发行大额当十钱等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影响民生。⑤大额货币的流通,刺激民间盗铸歪风,冲击了改革效果。【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开始着手整顿崇宁五年(1106)以来被荒废的各项货币政策”可知①整顿被荒废的各项货币改革政策;根据材料“恢复夹锡钱的铸造和通行,国内货币市场内流通的夹锡钱数量再度迎来铸币高峰”可知②恢复铸造和通行夹锡钱,并加强监督;根据材料“同时蔡京也对小钞的定位做了调整”可知③重新定位小钞,强令流通官家大额当十钱等钱币;根据材料“勘会外路当十钱诏不行使路分,民间私有当十、当五、当三钱并限今来指挥颁到日,限一月纳换”可知④禁止民间盗铸,凡私铸的钱币限期兑换。【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民间流通的当十钱必然不可能尽数交纳,但是实际上宋廷给予百姓的补贴也是比较适配大钱实际价值的,也能够吸引百姓前往兑换”可知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内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材料“肯定了官方当十钱的再次流通,这对打击民间盗铸行为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知②铸币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③短期内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北宋军国之需。结合货币改革局限性可知④发行大额当十钱等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影响民生。结合货币改革对民间盗铸行为的有限作用可知⑤大额货币的流通,刺激民间盗铸歪风,冲击了改革效果。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等国同时执行“先欧后亚”战略。日本乘势南下,占领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并积极策划控制缅甸,已达到完全封锁中国的目的。为缓解缅北紧张形势,英国要求蒋介石派兵入缅作战。1941年12月3日,中英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以“支援英军确保缅甸国际补给线”为目的,赴缅作战。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和中美混合部队从印度率先反攻,揭开了滇西、缅北反攻战的序幕。中国远征军1944年5月正式发动反攻,强渡怒江,直到1945年1月,把日军完全赶出国土,3年的滇缅抗战以胜利宣告结束。——摘编自王学明《跨越国境线的抗日战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意义。【答案】(1)原因:我国海上通道被日本完全封锁;英国维护其在缅甸的利益;中国战区设立。
(2)意义:增强了中国抗战的信心和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助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小问1】原因:根据材料中的“日本乘势南下,占领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并积极策划控制缅甸,已达到完全封锁中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已经将我国的海上通道完全封锁,中国为了保卫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滇缅公路;根据材料中的“为缓解缅北紧张形势,英国要求蒋介石派兵入缅作战。”可得出英国维护其在缅甸的利益;根据材料中的“11941年12月3日,中英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结合所学知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根据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中国战区设立,中英双方签订协议成立军事同盟,中国远征军正式诞生。
【小问2】意义:根据材料中的“中国远征军1944年5月正式发动反攻,强渡怒江,直到1945年1月,把日军完全赶出国土,3年的滇缅抗战以胜利宣告结束。”可得出增强了中国抗战的信心和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助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乌兰夫(1906—1988年),蒙古族。1925年9月入党。九一八事变之后,内蒙古东部盟旗相继沦陷,西部盟旗危在旦夕。中共西蒙工委密切关注局势,1936年2月,由乌兰夫领导,发起了百灵庙暴动。百灵庙暴动被毛泽东盛赞为“草原抗日第一枪”。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内蒙古东西部统一于乌兰夫为主席的自治运动联合会之下。1947年5月1日,乌兰夫宣布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诞生。其后几年,乌兰夫在的领导和关怀下,持续不断地、创造性地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经验,被中央誉为民族区域自治的“良好榜样”,内蒙古的经验在全国推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摘编自吴向廷《乌兰夫:民族团结统一的典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乌兰夫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乌兰夫能够作出历史贡献原因。【答案】(1)历史贡献:发动百灵庙暴动,打响了“草原扰日第一枪”推动内蒙古东西部统一;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树立了我国少数民族自治的榜样;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经验,被中央誉为民族区域自治的“良好榜样”。(2)原因:坚决服从领导;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坚定民族团结、民族自治的信念;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团结和依靠广大内蒙古人民。【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历史贡献:根据材料“1936年2月,由乌兰夫领导,发起了百灵庙暴动。”“百灵庙暴动被毛泽东盛赞为‘草原抗日第一枪’”可推出发动百灵庙暴动,打响了“草原扰日第一枪”,推动内蒙古东西部统一;根据材料“1947年5月1日,乌兰夫宣布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诞生”可推出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树立了我国少数民族自治的榜样;根据材料“其后几年,乌兰夫在的领导和关怀下,持续不断地、创造性地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经验,被中央誉为民族区域自治的‘良好榜样’,内蒙古的经验在全国推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可推出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经验,被中央誉为民族区域自治的“良好榜样”。【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原因:根据材料“中共西蒙工委密切关注局势”并结合所学可推出,坚决服从领导;根据材料“百灵庙暴动被毛泽东盛赞为‘草原抗日第一枪’”可推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根据材料“1947年5月1日,乌兰夫宣布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诞生”可推出坚定民族团结、民族自治的信念;并结合所学可知,乌兰夫能够作出历史贡献的原因有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以及团结和依靠广大内蒙古人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实行乐悬规制,钟、磬等乐器要据规定摆放,歌者象征仁德,歌于堂上,舞者象征成功,舞于堂下。孔子赞其“言而履之”、“行而乐之”。乐悬规制推行A.传播了儒家的仁德思想 B.提升了西周贵族的文化素养C.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D.扩大了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配合象征仁德、成功的歌舞表演,规范各种乐器的摆放,说明乐悬规制的推行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C项正确;儒家学派直到春秋时期才创立,排除A项;规范钟、磬等乐器摆放以方便歌舞表演不能直接提升西周贵族的文化素养,排除B项;仅通过推行乐悬规制,并不能扩大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淮南子》属于文学作品,是二手史料,不足以作为历史研究的主要凭证,所以使用的时候要相谨慎,故C项正确;A只是对文学作品使用史料的介绍;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3.苏辙在《栾城三集》中指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作者在此强调了王安石变法()A.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 B.并未达到富国强兵目的C.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D.涉及而广百姓莫安其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可以看出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因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青苗法推行过程中,因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不是强调王安石变法未达到富国强兵目的,而且青苗法属于理财措施,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王安石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因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并没有涉及百姓的安居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4.如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A.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B.体现了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C.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D.受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图片中的数据分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大多分布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上,如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水利等,因此这一科技成果分布图也能反向折射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没有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作出任何描述,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A项;古代中国科技重应用,轻理论,并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C项;图表本身不能直接体现出政府的态度,D项结论无法直接从材料中获取,不是最佳答案,排除D项。故选B项。5.下表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部分进出口商品的关税变化情况。这一情况反映出()进出口货物旧税率新税率新税率较旧税率(%)(%)增(+)减(—)进口棉花24.195.56—18.63棉纱13.385.56—7.82二等白洋布32.536.95—2558六种毛织品平均45.936.95—38.98出口各种茶叶平均30.8912.87—18.02湖丝9.433.97—5.46丝织品3.114.17+1.06土布7.372.74—4.63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要求 B.英国拥有条约体系中的绝对霸权C.民众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提高 D.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答案】A【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经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一向把关税政策当作自由贸易或保护本国产业的主要手段,但鸦片战争后它们强迫中国接受不平等条约,以便于中国市场对他们开放。可见,条约通商贸易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符合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时代的发展需求,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尽管协定关税最早是在《南京条约》中英之间达成的协定,但因有片面最惠国待遇和一体均沾的条款,其他国家也拥有同英国一样的减免税的特权,排除B项;材料所述会加重对中国人民的剥削,不利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排除C项;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当太平天国将帅发现洋枪洋炮的威力后,多方求购并仿造西方武器,延揽洋人采购军火、培养将士、参予军事。英国人哈利在太平天国供职四年,为太平天国招募外国志愿军,采办军火,组织教练军。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A.得到了英国的大力支持 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C.具有进步的历史新趋向 D.尚未认清外国侵略本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多方求购并仿造西方武器,延揽洋人采购军火、培养将士、参予军事”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军事近代化的趋势,C项正确;英国人哈利不代表英国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洋务运动,排除B项;材料未提到太平天国对侵略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7.民国建立后,宋教仁指出:“以前,是秘密的组织,现在是公开的组织。以前,是旧的破坏的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的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人,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由此可知,改组后的国民党旨在A.建立强力的中央集权政府 B.以议会选举与政党活动为中心C.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D.制约袁世凯所代表的专制力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对于敌人,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和所学知识可知,改组后的国民党强调政党政治,材料所述“拿出政治的见解”是指议会斗争和争论,说明改组后的国民党旨在以议会选举与政党活动为中心,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党政治,没有强调要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通过议会与政党活动为中心进行奋斗,没有强调对民主共和制度的维护,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改组后的国民党强调政党政治,不是制约袁世凯所代表的专制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把“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的财经工作方针,转变为“边打、边稳、边建”的财经工作方针。这一变化A.促进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 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答案】A【解析】新中国初期,中共中央把财经工作方针从“国防第一”,调整为国防、市场和建设并重,有利于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A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与财经方针的具体变化不符,排除B项;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才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柏拉图认为,古希腊理想社会中的法律要由具有最高知识水平的公民制定,而这些公民当然应该是哲学家。该观点A.旨在提高哲学家的政治地位 B.体现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征C.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D.针对雅典民主政治弊端而提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雅典的直接民主存在着弊端,而柏拉图提出“哲学王”的主张,就是针对直接抽签选举的弊端,故D项正确;AB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10.1848年,德意志爆发了争取自由与统一的革命。1849年,谋求以民主方式统一德国的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选举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皇帝,但遭到其拒绝。这一做法表明,威廉四世A.坚持以武力统一德意志 B.拒绝承认议会的权威C.试图与奥地利分享政权 D.致力于谋求共和政体【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威廉四世拒绝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选举其为皇帝。结合所学可知,威廉四世拒绝的主要原因在于,如果他接受国民议会选举的皇帝尊号,就等于承认了议会权力高于专制王权,所以威廉四世的做法意在拒绝承认议会的权威,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坚持以武力统一德意志和试图与奥地利分享政权的愿望,排除AC两项;致力于谋求共和政体,不符合普鲁士的历史传统和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11.“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委员会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之后,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此次武装起义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C.促成了列宁主义诞生D.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信息可判断应该是十月革命,而“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都与二月革命有关,故A、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主义诞生,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列宁回国后,领导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故D项正确。12.如图为罗马条约签订后法国漫画《共同市场》∶戴着象征第四共和国小红帽的法国民众走近投票箱,箱子突然弹出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头像,连接头像的弹簧是法语单词"共同市场"。该漫画意在A.表达民众对联邦德国崛起的担忧B.唤起法国民众对二战的深层反思C.质疑欧洲一体化法德联合的必要D.批判冷战形势下人们的猜忌心理【答案】A【解析】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条约包括《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由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署。材料漫画是罗马条约签订后出现的,当法国民众走近箱子,联邦德国总统弹出,惊吓了法国民众,结合史实可知民众对联邦德国崛起的担忧,故A正确;材料与二战无关,故B排除;材料没有质疑欧洲一体化联合的必要性,故C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批判冷战,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汉时期,中国封建王朝的强盛和繁荣,科技文化的先进对世界各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对外活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汉武帝时期,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叩开了通往西部世界的大门,汉朝的势力向西大大拓展。陆路上,从长安出发,越过葱岭,可到达中亚、西亚。海路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当罗马帝国臻于鼎盛之时,汉王朝也极力主动地想要打通与罗马帝国的联系,甘英出使大秦,虽未完成使命,但加深了东汉对罗马的了解。——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等材料二汉朝外交决策与执行基本上是一致的,魏音南北朝时期,外交决策与执行的分合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但总的来说向着两者分离的方向发展,这是外交制度成熟的表现。至隋唐时期,二者的分离已经制度化,这促进了外交机构更加专业化,出现了专职的外交机构。汉代外交权力有过分集中之缺陷,及至隋唐,由于皇权政治的发育成熟,在外交管理方面,集权中包含着分权,在分权中贯穿着集权,这既提高了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提高了外交的实际功效。外交管理体制的成熟与完善促使了隋唐与外国之间交流活跃,对外关系空前发展,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活跃在中外交流的舞台上。——摘编自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等材料三中国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首先是对自己的新定位,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是新型大国的外交,事实上,中国正以一个新型大国的面目出现、活跃在地区与世界事务舞台上,在应对危机、维护和平、推动发展上,中国已处在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和推动新机制和新规则的制定。当前,以G20和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为核心的全球治理结构仍为国际经济体系的主要支柱。但与此同时,新的治理机制和新规则体系也开始兴起,以补充或规避原有体系中的不足或缺陷、应对新兴领域出现的问题。其中,中国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最大贡献。——摘自人民网《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时期对外交往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汉武带时期通过一系列努力,叩开了通往西部世界的大门。(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外交管理体制成熟与完善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隋唐通过海路进行对外交流的著名历史人物各一例。(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作为“新型大国”在当前世界事务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并举例说明中国在“新的治理机制和新规则体系”的兴起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答案】(1)特点:规模大(或范围广);海陆并举;积极主动;以和平交往为主。(答出3点即可)努力:发动三次对匈奴的战争;设立河西四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2)表现:外交决策与执行的分离;专职外交机构的出现(外交机构的专业化);外交管理中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代表人物:隋朝常骏;唐朝鉴真。(3)角色: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立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成立新开发银行;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简称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任答其中4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特点:据材料一“中国对外活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可到达中亚、西亚”“到印度南部”可以得出规模大(或范围广);据材料一“陆路上”“海路”可以得出海陆并举;据材料一“汉王朝也极力主动地想要打通与罗马帝国的联系”可以得出积极主动;据材料一“甘英出使大秦”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以和平交往为主。努力: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通过发动三次对匈奴的战争、设立河西四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叩开了通往西部世界的大门。【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中国。表现:据材料二“至隋唐时期,二者的分离已经制度化”可以得出外交决策与执行的分离;据材料二“外交机构更加专业化,出现了专职的外交机构”可以得出专职外交机构的出现(外交机构的专业化);据材料二“在外交管理方面,集权中包含着分权,在分权中贯穿着集权”可以得出外交管理中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代表人物:结合所学可知,隋唐通过海路进行对外交流的著名历史人物有隋朝的常骏和唐朝的鉴真。【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和世界。角色:据材料三“在应对危机、维护和平、推动发展上,中国已处在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中国的角色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金砖国家峰会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是金砖国家争取合作共赢的平台,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另外中国政府已率先身体力行,通过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具体措施,使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由此可见中国在“新的治理机制和新规则体系”的兴起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论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抗战历时1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时最长的战场。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抗战,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中国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也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综上所述,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是消灭日本法西斯军队主要力量,对彻底战胜田本法西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二战时期(中国和世界)。据图示,结合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得出论题: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论述:首先,说明局部抗战的特点,得出中国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抗战历时1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时最长的战场。其次,说明全面抗战的作用,得出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抗战,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中国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也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最后总结,得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是消灭日本法西斯军队的主要力量,对彻底战胜田本法西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大观元年(1107)正月,蔡京“复拜左仆射”开始着手整顿崇宁五年(1106)以来被荒废的各项货币政策,“复广、患、康、贺州旧铸夹锡钱监”,恢复夹锡钱的铸造和通行,国内货币市场内流通的夹锡钱数量再度迎来铸币高峰。同时蔡京也对小钞的定位做了调整,“勘会外路当十钱诏不行使路分,民间私有当十、当五、当三钱并限今来指挥颁到日,限一月纳换,除官铸钱以小钞给还外,其私铸钱计小平钱三文足,或愿依中卖铜价者听,并以小钞给之;给限满不纳入官,或限内私相交易者,依私铸钱法施行。”即以一当三,若超过兑换时间仍持有私铸当十钱,就以罪论。这是蔡京逐步淡化小钞吸收当十钱的重要举措。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民间流通的当十钱必然不可能尽数交纳,但是实际上宋廷给予百姓的补贴也是比较适配大钱实际价值的,也能够吸引百姓前往兑换。所以这条诏令的实际意义就在于否定民间对当十钱的私铸,同时肯定了官方当十钱的再次流通,这对打击民间盗铸行为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摘编自齐德舜《蔡京货币改革与陕西路金融体系的崩溃》(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蔡京货币改革内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蔡京货币改革的影响。【答案】(1)内容:(答出三点给满分)①整顿被荒废的各项货币改革政策;②恢复铸造和通行夹锡钱,并加强监督;③重新定位小钞,强令流通官家大额当十钱等钱币;④禁止民间盗铸,凡私铸的钱币限期兑换;(2)影响:(答出四点给满分)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内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②铸币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③短期内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北宋军国之需。④发行大额当十钱等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影响民生。⑤大额货币的流通,刺激民间盗铸歪风,冲击了改革效果。【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开始着手整顿崇宁五年(1106)以来被荒废的各项货币政策”可知①整顿被荒废的各项货币改革政策;根据材料“恢复夹锡钱的铸造和通行,国内货币市场内流通的夹锡钱数量再度迎来铸币高峰”可知②恢复铸造和通行夹锡钱,并加强监督;根据材料“同时蔡京也对小钞的定位做了调整”可知③重新定位小钞,强令流通官家大额当十钱等钱币;根据材料“勘会外路当十钱诏不行使路分,民间私有当十、当五、当三钱并限今来指挥颁到日,限一月纳换”可知④禁止民间盗铸,凡私铸的钱币限期兑换。【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民间流通的当十钱必然不可能尽数交纳,但是实际上宋廷给予百姓的补贴也是比较适配大钱实际价值的,也能够吸引百姓前往兑换”可知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内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个性化一对一投资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年籽仁类产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计量标准器具:化学计量标准器具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放射性污染防治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刮墨刀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硬泡聚醚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变频器柜体系统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洁磁剂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陶瓷分离膜及功能隔膜项目合作计划书
- DB43T-稻-再-油生产技术规程
-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
- 课件:《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 DB36∕T 1720-2022 牧草裹包青贮技术规程
-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用与探讨
-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系统故障恢复与优化方法研究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营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学
-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原卷版)
- VR游戏中心:虚拟现实的娱乐新趋势
- 四川省德阳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模拟((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生物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