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新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考试时长:75分钟;总分:100分卷Ⅰ选择题(48分)一、单选题(共16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1.商代是青铜文明的辉煌时代,很多地区都出土过商代的青铜器。下图所示可说明()商代饕餮乳钉纹铜方鼎商兽面乳钉纹虎耳青铜方鼎(河南新郑出土)(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A.商代社会礼制已发展完善 B.江西文化受中原文化影响C.中华文明领先世界的地位 D.江西是南方文明的发源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了商兽面乳钉纹虎耳青铜方鼎,说明受到中原商代饕餮乳钉纹铜方鼎的影响,B项正确;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了商兽面乳钉纹虎耳青铜方鼎与河南新郑出土的商代饕餮乳钉纹铜方鼎无法说明商代社会礼制已发展完善,排除A项;材料没有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对比,无法得出中华文明领先世界,排除C项;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了商兽面乳钉纹虎耳青铜方鼎无法说明江西是南方文明的发源地,排除D项。故选B项。2.汉初币制混乱,且允许郡国铸钱,导致私人铸币现象严重。汉武帝时改革币制,将铸币权败归中央由中央设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这一措施()A.健全了货币体系 B.减轻了农民负担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抑制了市场活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将铸币权由地方收归到中央,统一发行五铢钱,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当时货币体系并不健全,排除A项;材料与减轻农民负担无关,排除B项;统一货币有助于市场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3.唐朝中央官制由三公九卿制度改为三省六部制度,实施集体宰辅制度,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皆为正宰相,后又临时差遣各类其他官职加封“参知政事”“参知机务”者为副宰相,对宰相进行分权这一制度的实施()A.减少了行政摩擦 B.有利于皇权的加强C.扩大了选才范围 D.确保决策科学合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三省六部制下,宰相由独相变为群相,由固定的变为临时的,体现的是相权削弱,皇权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与减少行政摩擦无关,排除A项;科举制扩大了选才范围,排除C项;在专制体制下,三省制并不能保障决策的科学合理,排除D项。故选B项。4.下表摘自《明实录》中关于明朝一段时期的财政收入情况表,该表数据变化反映了()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政府税种来源较丰富C.农业经济呈现衰退 D.赋税征收逐渐货币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和所学可知,从1430年至1621年,明朝时期的实物收入明朝下降,白银收入明显增加,这主要和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白银货币化及赋税制度改革有关,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土地兼并问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白银货币化程度提高,与税收种类无关,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农业发现出现新高度,排除C项。故选D项。5.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随后由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挑卫京师,镇守地方,并且定期更换驻地。这些举措意在()A.分散中枢机构权力 B.实施崇文抑武方针C.节约地方财政开支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随后由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挑卫京师,镇守地方,并且定期更换驻地”可知,北宋建立后,采取多种措施分化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这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权力的分散,非中枢机构,排除A项;重文轻武方针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且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北宋分化地方权力,增加财政支出,排除C项。故选D项。6.1656年,荷兰使臣携带表文和贡物来华觐见,要求“凡可泊船处,准我人民在此贸易”。顺治帝准其“八年一次来朝”,且“止令二十人到京,所携货物在馆交易,不得于广东海上私自缴卖”康熙二年(1663年),“荷兰国助剿海逆,并请贸易,奉旨,著二年贸易一次”。这表明清初()A.统治危机主要来自海上 B.海上倭寇活动猖獗C.沿用传统朝贡贸易体制 D.海外贸易繁荣昌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时期的对外贸易仍然被限制在朝贡贸易范围内,仍需要遵守贡期、贡道、人员安排等朝贡体制的规定,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清朝统治危机的来源,排除A项;荷兰人属于西方势力,与倭寇无关,排除B项;受政府政策影响,海外贸易昌盛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7.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A.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B.因循守旧阻碍革新C.清廷政府财政困难 D.君主决策随意独断【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计划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但是地方督抚势力并不认可,最终导致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说明的是因循守旧阻碍革新,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与清政府财政困难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皇帝接受地方大员的意见,非决策的随意独断,排除D项。故选B项。8.1921年8月后,中国工会组织迅速增加,全国主要铁路、矿山以及城市、工厂都建立了工会组织,各地也已开展了多处工人罢工斗争,工人运动也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的阶段。这表明当时()A.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民主革命纲领得以确立C.党的中心工作已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21年8月后,中国工会组织迅速增加,全国主要铁路、矿山以及城市、工厂都建立了工会组织”和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确立了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党的中心工作已经确立,C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后,排除A项;民主革命纲领确立是在中共二大,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是在1928年后,排除D项。故选C项。9.如表为陕甘宁地区(根据地)没收地主等阶级财产收入简况表(1936~1937年),表中数据变化()1936年1937年总额(单位:万元)65.32.3占财政收入比重55%4.41%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 B.反映了敌后战场的艰难处境C.是中共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D.源于日军“以战养战”的掠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多类型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和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1937年比1936年没收地主等阶级财产收入总额及占财政收入比重均有显著下降。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为了团结一切力量进行抗日,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对地主经济政策进行调整,C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国民政府在1935年到抗战全面爆发前采取的经济政策,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A项;对地主阶级的政策调整主要是中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出的调整,不能反映出敌后战场处境艰难,排除B项;日军“以战养战”主要是指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没有涉及敌后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C项。10.1978-1983年社队企业利润分配中,“企业再投资”的比重从27.7%增长到43.3%,“以工补农建农”的比重从23.5%下降到11.6%,“农村社会福利”的比重从3.6%增加到9.8%。这表明()A.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社队企业根植于农业和农村C.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出成效 D.所有制变革推动了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198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78-1983年社队企业再投资比重虽然有所增长,但“以工补农建农”的比重和“农村社会福利”的支出比重仍然大量存在,表明社队企业仍带有突出的农村和农业色彩,B项正确;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1世纪初,排除A项;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是1984年,排除C项;改革开放的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11.12世纪,英王亨利二世进行司法改革,“在所有英格兰的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长、伯爵和男爵的同意下”,发布《克拉伦敦敕令》,主要是关于王室特使如何在各郡举行巡回审判,规定所有的自由人都要在王室法官到达该郡时出席郡的法庭,如有必要参加检举,特许权持有人也概莫能外。这一改革()A.加速了庄园法庭的崩溃 B.为王权的扩张留下更多空间C.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 D.体现了英国宗教改革的成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主要是关于王室特使如何在各郡举行巡回审判,规定所有的自由人都要在王室法官到达该郡时出席郡的法庭,如有必要参加检举,特许权持有人也概莫能外”和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措施限制了教会法庭的司法权,有利于王权的扩张,B项正确;材料是对教会法庭权力的限制,非庄园法庭,排除A项;大陆法系是在罗马法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排除C项;英国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12.香料贸易在人类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7世纪是香料贸易史上的关键时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争夺香料贸易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这场角逐中,印尼(当时被称为东印度群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舞台。英荷在印尼的角逐()A.催生了英荷东印度公司 B.导致了罪恶的奴隶贸易C.有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 D.不利于殖民地经济独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世界)。据材料可知,围绕香料贸易,英国和荷兰在印尼进行角逐,将印尼变为其殖民地,为在贸易中获利,通过垄断和控制香料贸易,迅速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殖民地经济的独立,D项正确;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与材料中描述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香料贸易,而非奴隶贸易,排除B项;英国和荷兰在印尼通过垄断和控制香料贸易,迅速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而非自由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13.杰斐逊初稿谴责奴隶交易,明确承认奴隶也是人,并攻击英王,说英王侵犯了黑奴作为人本应享有的所谓的天然的自由权利,但这些话并未出现在《独立宣言》最终定稿中。出现这一变化原因是()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奴隶贸易 B.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意见不一C.《独立宣言》否定天赋人权观念 D.杰斐逊态度改变,赞成奴隶贸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美国经济发展形态的影响,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意见不一,因此杰斐逊关于对奴隶权利的承认并未出现在《独立宣言》最终定稿中,B项正确;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奴隶贸易与工业革命有关,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独立宣言》并未否认天赋人权,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杰斐逊态度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表中内容反映了()城市绿地发展主要事件巴黎1855年,文塞纳林苑森林公园建成,与布洛尼林苑呼应,形成“巴黎绿肺”。斯德哥尔摩1866年,斯德哥尔摩市议会改革,在林德哈根新的城市规划中提出连续的公园系统。圣彼得堡1880年三市政当局筹集资金建设公共花园。伦敦1898年,霍华德田园城市基本构想提出伦敦大都会绿化带。A.工业化下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B.近代工业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C.工业革命带来的消费理念革新 D.政府在公共设施与服务上需要立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期间,欧洲主要城市提出建设绿化带、公共花园、森林公园等主张,目的是改善城市环境,从侧面说明当时的城市环境的恶化,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城市污染的影响,而非城乡一体化发展,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环境问题,而非消费理念问题,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信息,与立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1921年,苏俄政府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苏俄的这些措施()A.适应了国内战争的需要 B.降低了生产的积极性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 D.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据材料“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是1921年,苏俄面对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苏俄政府决定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以取代之前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稳定政治形势,D项正确;适应国内战争需要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且到1921年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鼓励私人经济,允许自由贸易,是提高了生产积极性而不是“降低了”,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稳定政治形势,排除C项。故选D项。16.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英国撒切尔政府把与社会福利有关的部分资产,如医院等出售给私人或私营部门,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这些措施表明()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已解决 B.英国“福利国家”制度已取消C.英国注重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社会效率与公平达成新的平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陷入“滞涨危机”,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下,西方国家纷纷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如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改革,因此西方国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表明西方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注重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C项正确;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下不可能解决,排除A项;英国只是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不是取消“福利国家”制度,排除B项;西方国家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是为了寻求社会效率与公平间的平衡,不能说明达成平衡,排除D项。故选C项。卷Ⅱ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国民族政策发展历史的新篇章。新中国将历史遗留下的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称谓、地名等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和收管。通过派慰问团,组织参观团和访问团,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等形式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组成、类型、区域界线、行政地名、名称等问题都作了具体规定,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颁布有关法律,增加一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1990年,新设少数民族教育补助专款,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1992年,我国实行沿边开放战略,国务院将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列为沿边开放城市。——摘编自王铁志《新中国民族政策发展微历史轨迹制时代特点》材料二美国是移民构成的国家,建国初美国明确了不同民族(种族)潴居、不设专门区域政策。内战后,联邦政府不惜动用军队和国民警备队来强制执行种族平等、取消隔离的法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通过三次《民权法案》,给予黑人和其他种族(民族)平等的选举权、教育权、就业权、婚姻权、公共设施使用权等。20世纪80—90年代美国英语推广组织促成了19个州宣布英语为官方语言。为应对不同民族(种族)语言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和需求,截至2001年,美国全国开设了150多种语言的课程……随着移民数量的持续上升,亨延领认为,盎格鲁—新教传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墨西哥移民,他们缺乏融入美国社会的兴趣且规模巨大,使美国分化成为“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摘编自楚树龙、李扬《美国的民族、种族政策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答案】(1)表现:从名称等方面消除民族隔阂,疏通民族关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法律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给予政策倾斜;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2)特点:通过混居、统一语言、立法实现公民平等等方式维护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通过强制同化政策实现美利坚民族融合目标;鼓励各民族混居促进交流交融;反分裂、反种族歧视;通过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措施,维护文化多样性。问题:多元文化冲突、种族歧视、印第安人问题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表现:根据材料“新中国将历史遗留下的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称谓、地名等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和收管”可知,从名称等方面消除民族隔阂,疏通民族关系;根据材料“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全面推行”可知,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颁布有关法律,增加一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可知,颁布法律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和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给予政策倾斜;根据材料“1992年,我国实行沿边开放战略,国务院将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列为沿边开放城市”可知,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美国。特点:根据材料“20世纪80—90年代美国英语推广组织促成了19个州宣布英语为官方语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通过三次《民权法案》”和所学可知,通过混居、统一语言、立法实现公民平等等方式维护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根据材料“联邦政府不惜动用军队和国民警备队来强制执行种族平等、取消隔离的法律”可知,通过强制同化政策实现美利坚民族融合目标和反分裂、反种族歧视;根据材料“美国全国开设了150多种语言的课程”可知,通过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措施,维护文化多样性及鼓励各民族混居促进交流交融。问题:根据材料“盎格鲁—新教传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墨西哥移民,他们缺乏融入美国社会的兴趣且规模巨大,使美国分化成为‘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和所学可知,多元文化冲突、种族歧视、印第安人问题等。18.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也是人类重要的经济单元、居住之所和权力空间。城市化率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汉代至清代,中国的城市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以推行与农业经济直接有关的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包括教育、刑名、教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薛风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材料二年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万人)城市化中(%)194954167576510.641960662071307519.7519636917211648.5616.8419789625917249.6117.92199211717132374.3527.63200012674345906.3136.22201113473569078.6351.27——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等(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说明1978年后城市化率增长的原因。【答案】(1)特点:中国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城市居民以行政人员和文化教育人士为主;城市管理主要是服务于农业和民生领域;宋代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成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农耕文明时代,城市工商业发展水平低;城市缺乏自治传统;儒家思想影响。(2)趋势:总体上升,中间有波动。原因:改革开放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的发展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中国的城市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可知,中国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根据材料“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可知,城市居民以行政人员和文化教育人士为主;根据材料“以推行与农业经济直接有关的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包括教育、刑名、教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可知,城市管理主要是服务于农业和民生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成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城市工商业发展水平低、城市缺乏自治传统及儒家思想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趋势:从材料中的数据变化来看,总体上升,中间有波动。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可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19.在历史进程中,法制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从《法经》到《唐律疏议》,再至《大清律例》,一脉相承,沿革清晰。除律外令,格、式、典、敕等也是国家制定法的重要形式,这些法律形式虽名称不一,但在法的效力训练上基本相同。都是由皇帝和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发布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为了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政治控制,侵犯皇权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是重点打击对象。因而以想患为目的的刑法被特别强调,刑法体系既发达又严密。对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不大白民事行为。统治者则不够重视,因此国家制定的法律中涉及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较少。——摘编自王谋寅《论中国古代法律秩序的特征》材料二在西方社会,“法”这个东西是个很庄严神圣的东西,甚至经常会与上帝制定的某些神圣白法则密切相关。这种法则对人的约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西方法律制度下,不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勇法系,传统上都是注重审判轻视调解,这和他们“追求精确、不怕对抗”的思维习惯是一致的。凡是纠纷就一定要弄出个准准确确的“对”和“错”来!只是到了最近30年,诉前调解也开始逐渐增多。西方文明作为微观文明,首先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建立了一套独立于自然界,完全约束人类的规则,这就是法律。另一方面,西方文明注重精确,因此设计了大量的精细的法律条文,并且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这就形成所谓的“契约精神”,可以说,西方人是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非常精确地生活在世界上的。——摘编自《文明的差异之道德与法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近代西方法律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法律和近代西方法律不同特点的形成原因。【答案】(1)中国法律特点:忽视个体,家国一体;突出国家意志;君权至上;德主刑辅;以公法为主等。西方法律特点:强调个人本位;强调自由开放和人文主义;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私法为主。(2)原因:因为地理位置、经济和历史发展的差异,导致东西方形成不同的文明,深刻地影响着各自的法律习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思维习惯的影响。【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中国法律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忽视个体,家国一体;根据材料“都是由皇帝和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发布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可知,突出国家意志;根据材料“为了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可知,君权至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主刑辅;根据材料“因而以想患为目的的刑法被特别强调,刑法体系既发达又严密”可知,以公法为主等。西方法律特点:根据材料“这种法则对人的约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知,强调个人本位和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根据材料“首先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建立了一套独立于自然界,完全约束人类的规则,这就是法律”和所学可知,强调自由开放和人文主义;根据材料“西方文明注重精确,因此设计了大量的精细的法律条文,并且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可知,以私法为主。【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和历史发展的差异,导致东西方形成不同的文明,深刻地影响着各自的法律习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思维习惯的影响。20.茶叶成为世界性饮品过程,也是茶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传播过程。材料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英学,是中国文化符号之一。最初茶主要在中国周边地区传播,比如朝鲜、日本。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灵洲、非洲和龙洋洲等地区。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空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咙”。获国签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任炫耀的方式。荷兰许多窑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摘编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根据上述材料,围绕“茶与世界”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中国茶文化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消晰,史论结合)【答案】论点:海上茶路与茶叶的传播阐释:中国茶叶海上向外传播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在这个长期过程中,中国茶传播到世界各地多为商业行为,而海上茶路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其向东由海路传播至朝鲜和日本;向南传至中南半岛,是以明朝郑和下西洋为肇始,开辟了与亚、非、欧、美各国的海上茶叶贸易之路,使华茶能够在世界诸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茶叶在向世界传播的同时,也传播了种茶和制茶技术,促进了各地茶文化的发展。早期茶叶的外销,茶叶像是中华文化的代表,茶叶的传播也是一种文化交流。茶叶贸易开展后,对世界许多国家地区产生了影响,就如同丝绸、瓷器一样,茶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作用。【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古代中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茶叶的传播路径和题干要求,可拟定论点为海上茶路与茶叶的传播。关于阐释可从海上茶路的传播时间、传播路径、传播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如:中国茶叶海上向外传播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在这个长期过程中,中国茶传播到世界各地多为商业行为,而海上茶路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其向东由海路传播至朝鲜和日本;向南传至中南半岛,是以明朝郑和下西洋为肇始,开辟了与亚、非、欧、美各国的海上茶叶贸易之路,使华茶能够在世界诸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茶叶在向世界传播的同时,也传播了种茶和制茶技术,促进了各地茶文化的发展。早期茶叶的外销,茶叶像是中华文化的代表,茶叶的传播也是一种文化交流。茶叶贸易开展后,对世界许多国家地区产生了影响,就如同丝绸、瓷器一样,茶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作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江西省新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考试时长:75分钟;总分:100分卷Ⅰ选择题(48分)一、单选题(共16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1.商代是青铜文明的辉煌时代,很多地区都出土过商代的青铜器。下图所示可说明()商代饕餮乳钉纹铜方鼎商兽面乳钉纹虎耳青铜方鼎(河南新郑出土)(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A.商代社会礼制已发展完善 B.江西文化受中原文化影响C.中华文明领先世界的地位 D.江西是南方文明的发源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了商兽面乳钉纹虎耳青铜方鼎,说明受到中原商代饕餮乳钉纹铜方鼎的影响,B项正确;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了商兽面乳钉纹虎耳青铜方鼎与河南新郑出土的商代饕餮乳钉纹铜方鼎无法说明商代社会礼制已发展完善,排除A项;材料没有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对比,无法得出中华文明领先世界,排除C项;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了商兽面乳钉纹虎耳青铜方鼎无法说明江西是南方文明的发源地,排除D项。故选B项。2.汉初币制混乱,且允许郡国铸钱,导致私人铸币现象严重。汉武帝时改革币制,将铸币权败归中央由中央设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这一措施()A.健全了货币体系 B.减轻了农民负担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抑制了市场活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将铸币权由地方收归到中央,统一发行五铢钱,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当时货币体系并不健全,排除A项;材料与减轻农民负担无关,排除B项;统一货币有助于市场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3.唐朝中央官制由三公九卿制度改为三省六部制度,实施集体宰辅制度,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皆为正宰相,后又临时差遣各类其他官职加封“参知政事”“参知机务”者为副宰相,对宰相进行分权这一制度的实施()A.减少了行政摩擦 B.有利于皇权的加强C.扩大了选才范围 D.确保决策科学合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三省六部制下,宰相由独相变为群相,由固定的变为临时的,体现的是相权削弱,皇权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与减少行政摩擦无关,排除A项;科举制扩大了选才范围,排除C项;在专制体制下,三省制并不能保障决策的科学合理,排除D项。故选B项。4.下表摘自《明实录》中关于明朝一段时期的财政收入情况表,该表数据变化反映了()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政府税种来源较丰富C.农业经济呈现衰退 D.赋税征收逐渐货币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和所学可知,从1430年至1621年,明朝时期的实物收入明朝下降,白银收入明显增加,这主要和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白银货币化及赋税制度改革有关,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土地兼并问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白银货币化程度提高,与税收种类无关,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农业发现出现新高度,排除C项。故选D项。5.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随后由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挑卫京师,镇守地方,并且定期更换驻地。这些举措意在()A.分散中枢机构权力 B.实施崇文抑武方针C.节约地方财政开支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随后由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挑卫京师,镇守地方,并且定期更换驻地”可知,北宋建立后,采取多种措施分化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这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权力的分散,非中枢机构,排除A项;重文轻武方针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且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北宋分化地方权力,增加财政支出,排除C项。故选D项。6.1656年,荷兰使臣携带表文和贡物来华觐见,要求“凡可泊船处,准我人民在此贸易”。顺治帝准其“八年一次来朝”,且“止令二十人到京,所携货物在馆交易,不得于广东海上私自缴卖”康熙二年(1663年),“荷兰国助剿海逆,并请贸易,奉旨,著二年贸易一次”。这表明清初()A.统治危机主要来自海上 B.海上倭寇活动猖獗C.沿用传统朝贡贸易体制 D.海外贸易繁荣昌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时期的对外贸易仍然被限制在朝贡贸易范围内,仍需要遵守贡期、贡道、人员安排等朝贡体制的规定,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清朝统治危机的来源,排除A项;荷兰人属于西方势力,与倭寇无关,排除B项;受政府政策影响,海外贸易昌盛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7.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A.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B.因循守旧阻碍革新C.清廷政府财政困难 D.君主决策随意独断【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计划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但是地方督抚势力并不认可,最终导致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说明的是因循守旧阻碍革新,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与清政府财政困难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皇帝接受地方大员的意见,非决策的随意独断,排除D项。故选B项。8.1921年8月后,中国工会组织迅速增加,全国主要铁路、矿山以及城市、工厂都建立了工会组织,各地也已开展了多处工人罢工斗争,工人运动也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的阶段。这表明当时()A.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民主革命纲领得以确立C.党的中心工作已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21年8月后,中国工会组织迅速增加,全国主要铁路、矿山以及城市、工厂都建立了工会组织”和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确立了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党的中心工作已经确立,C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后,排除A项;民主革命纲领确立是在中共二大,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是在1928年后,排除D项。故选C项。9.如表为陕甘宁地区(根据地)没收地主等阶级财产收入简况表(1936~1937年),表中数据变化()1936年1937年总额(单位:万元)65.32.3占财政收入比重55%4.41%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效 B.反映了敌后战场的艰难处境C.是中共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D.源于日军“以战养战”的掠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多类型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和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1937年比1936年没收地主等阶级财产收入总额及占财政收入比重均有显著下降。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为了团结一切力量进行抗日,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对地主经济政策进行调整,C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国民政府在1935年到抗战全面爆发前采取的经济政策,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A项;对地主阶级的政策调整主要是中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出的调整,不能反映出敌后战场处境艰难,排除B项;日军“以战养战”主要是指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没有涉及敌后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C项。10.1978-1983年社队企业利润分配中,“企业再投资”的比重从27.7%增长到43.3%,“以工补农建农”的比重从23.5%下降到11.6%,“农村社会福利”的比重从3.6%增加到9.8%。这表明()A.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社队企业根植于农业和农村C.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出成效 D.所有制变革推动了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198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78-1983年社队企业再投资比重虽然有所增长,但“以工补农建农”的比重和“农村社会福利”的支出比重仍然大量存在,表明社队企业仍带有突出的农村和农业色彩,B项正确;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1世纪初,排除A项;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是1984年,排除C项;改革开放的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11.12世纪,英王亨利二世进行司法改革,“在所有英格兰的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长、伯爵和男爵的同意下”,发布《克拉伦敦敕令》,主要是关于王室特使如何在各郡举行巡回审判,规定所有的自由人都要在王室法官到达该郡时出席郡的法庭,如有必要参加检举,特许权持有人也概莫能外。这一改革()A.加速了庄园法庭的崩溃 B.为王权的扩张留下更多空间C.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 D.体现了英国宗教改革的成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主要是关于王室特使如何在各郡举行巡回审判,规定所有的自由人都要在王室法官到达该郡时出席郡的法庭,如有必要参加检举,特许权持有人也概莫能外”和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措施限制了教会法庭的司法权,有利于王权的扩张,B项正确;材料是对教会法庭权力的限制,非庄园法庭,排除A项;大陆法系是在罗马法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排除C项;英国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12.香料贸易在人类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7世纪是香料贸易史上的关键时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争夺香料贸易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这场角逐中,印尼(当时被称为东印度群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舞台。英荷在印尼的角逐()A.催生了英荷东印度公司 B.导致了罪恶的奴隶贸易C.有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 D.不利于殖民地经济独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世界)。据材料可知,围绕香料贸易,英国和荷兰在印尼进行角逐,将印尼变为其殖民地,为在贸易中获利,通过垄断和控制香料贸易,迅速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殖民地经济的独立,D项正确;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与材料中描述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香料贸易,而非奴隶贸易,排除B项;英国和荷兰在印尼通过垄断和控制香料贸易,迅速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而非自由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13.杰斐逊初稿谴责奴隶交易,明确承认奴隶也是人,并攻击英王,说英王侵犯了黑奴作为人本应享有的所谓的天然的自由权利,但这些话并未出现在《独立宣言》最终定稿中。出现这一变化原因是()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奴隶贸易 B.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意见不一C.《独立宣言》否定天赋人权观念 D.杰斐逊态度改变,赞成奴隶贸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美国经济发展形态的影响,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意见不一,因此杰斐逊关于对奴隶权利的承认并未出现在《独立宣言》最终定稿中,B项正确;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奴隶贸易与工业革命有关,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独立宣言》并未否认天赋人权,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杰斐逊态度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表中内容反映了()城市绿地发展主要事件巴黎1855年,文塞纳林苑森林公园建成,与布洛尼林苑呼应,形成“巴黎绿肺”。斯德哥尔摩1866年,斯德哥尔摩市议会改革,在林德哈根新的城市规划中提出连续的公园系统。圣彼得堡1880年三市政当局筹集资金建设公共花园。伦敦1898年,霍华德田园城市基本构想提出伦敦大都会绿化带。A.工业化下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B.近代工业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C.工业革命带来的消费理念革新 D.政府在公共设施与服务上需要立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期间,欧洲主要城市提出建设绿化带、公共花园、森林公园等主张,目的是改善城市环境,从侧面说明当时的城市环境的恶化,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城市污染的影响,而非城乡一体化发展,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环境问题,而非消费理念问题,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信息,与立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1921年,苏俄政府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苏俄的这些措施()A.适应了国内战争的需要 B.降低了生产的积极性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 D.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据材料“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是1921年,苏俄面对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苏俄政府决定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以取代之前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稳定政治形势,D项正确;适应国内战争需要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且到1921年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鼓励私人经济,允许自由贸易,是提高了生产积极性而不是“降低了”,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稳定政治形势,排除C项。故选D项。16.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英国撒切尔政府把与社会福利有关的部分资产,如医院等出售给私人或私营部门,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这些措施表明()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已解决 B.英国“福利国家”制度已取消C.英国注重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社会效率与公平达成新的平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陷入“滞涨危机”,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下,西方国家纷纷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如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改革,因此西方国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表明西方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注重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C项正确;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下不可能解决,排除A项;英国只是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不是取消“福利国家”制度,排除B项;西方国家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是为了寻求社会效率与公平间的平衡,不能说明达成平衡,排除D项。故选C项。卷Ⅱ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国民族政策发展历史的新篇章。新中国将历史遗留下的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称谓、地名等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和收管。通过派慰问团,组织参观团和访问团,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等形式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组成、类型、区域界线、行政地名、名称等问题都作了具体规定,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颁布有关法律,增加一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1990年,新设少数民族教育补助专款,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1992年,我国实行沿边开放战略,国务院将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列为沿边开放城市。——摘编自王铁志《新中国民族政策发展微历史轨迹制时代特点》材料二美国是移民构成的国家,建国初美国明确了不同民族(种族)潴居、不设专门区域政策。内战后,联邦政府不惜动用军队和国民警备队来强制执行种族平等、取消隔离的法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通过三次《民权法案》,给予黑人和其他种族(民族)平等的选举权、教育权、就业权、婚姻权、公共设施使用权等。20世纪80—90年代美国英语推广组织促成了19个州宣布英语为官方语言。为应对不同民族(种族)语言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和需求,截至2001年,美国全国开设了150多种语言的课程……随着移民数量的持续上升,亨延领认为,盎格鲁—新教传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墨西哥移民,他们缺乏融入美国社会的兴趣且规模巨大,使美国分化成为“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摘编自楚树龙、李扬《美国的民族、种族政策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答案】(1)表现:从名称等方面消除民族隔阂,疏通民族关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法律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给予政策倾斜;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2)特点:通过混居、统一语言、立法实现公民平等等方式维护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通过强制同化政策实现美利坚民族融合目标;鼓励各民族混居促进交流交融;反分裂、反种族歧视;通过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措施,维护文化多样性。问题:多元文化冲突、种族歧视、印第安人问题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表现:根据材料“新中国将历史遗留下的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称谓、地名等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和收管”可知,从名称等方面消除民族隔阂,疏通民族关系;根据材料“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全面推行”可知,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颁布有关法律,增加一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可知,颁布法律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和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给予政策倾斜;根据材料“1992年,我国实行沿边开放战略,国务院将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列为沿边开放城市”可知,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美国。特点:根据材料“20世纪80—90年代美国英语推广组织促成了19个州宣布英语为官方语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通过三次《民权法案》”和所学可知,通过混居、统一语言、立法实现公民平等等方式维护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根据材料“联邦政府不惜动用军队和国民警备队来强制执行种族平等、取消隔离的法律”可知,通过强制同化政策实现美利坚民族融合目标和反分裂、反种族歧视;根据材料“美国全国开设了150多种语言的课程”可知,通过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措施,维护文化多样性及鼓励各民族混居促进交流交融。问题:根据材料“盎格鲁—新教传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墨西哥移民,他们缺乏融入美国社会的兴趣且规模巨大,使美国分化成为‘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和所学可知,多元文化冲突、种族歧视、印第安人问题等。18.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也是人类重要的经济单元、居住之所和权力空间。城市化率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汉代至清代,中国的城市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以推行与农业经济直接有关的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包括教育、刑名、教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薛风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材料二年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万人)城市化中(%)194954167576510.641960662071307519.7519636917211648.5616.8419789625917249.6117.92199211717132374.3527.63200012674345906.3136.22201113473569078.6351.27——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等(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说明1978年后城市化率增长的原因。【答案】(1)特点:中国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城市居民以行政人员和文化教育人士为主;城市管理主要是服务于农业和民生领域;宋代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成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农耕文明时代,城市工商业发展水平低;城市缺乏自治传统;儒家思想影响。(2)趋势:总体上升,中间有波动。原因:改革开放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的发展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中国的城市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可知,中国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根据材料“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可知,城市居民以行政人员和文化教育人士为主;根据材料“以推行与农业经济直接有关的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包括教育、刑名、教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可知,城市管理主要是服务于农业和民生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成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城市工商业发展水平低、城市缺乏自治传统及儒家思想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趋势:从材料中的数据变化来看,总体上升,中间有波动。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可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19.在历史进程中,法制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变更抚养权与子女生活费用及教育费用支付协议3篇
- 2024年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及相关费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产业融资保证合同书3篇
- 2024年豆制品质量提升技术协议3篇
- 2024版党支部党建联建结对共创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IT行业云计算服务产品区域独家代理协议3篇
- 2025版茶饮连锁店加盟经营授权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合同
- 2024年物流配送居间合同
- 2024年车辆租赁与购买一体化协议模板版
- 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施工方案
-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 二次元作业指导书
- GB/T 15180-2010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 GB 19504-2004原产地域产品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 公路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件
- 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课件
- 高一数学必修2《事件的关系和运算》课件
-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范文(通用5篇)
- 封条模板A4直接打印版
- 电解铜箔制造工艺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