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选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38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提取胡萝卜素和玫瑰精油时都需要加热,但是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采用水浴加热法,而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可以用直接加热法,其原因是A.前者需要保持恒温,后者不需要恒温B.前者容易蒸发,后者不容易蒸发C.胡萝卜素不耐高温,玫瑰精油耐高温D.前者烧瓶里含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后者是水2、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A.分解尿素的细菌B.硝化细菌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D.乳酸菌3、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微生物培养基中加入牛肉膏和蛋白胨可以同时提供碳源和氮源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平板划线法C.培养基不一定都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D.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可以分离得到能分解尿素的细菌4、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温度(℃)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果汁量(mL)
3.5
4.6
8.6
10.9
12.3
11.7
10.1
5.4
3.9
4.8
5.6
A.应在50~55℃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B.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C.该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能使果胶酶失活,但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D.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5、下列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原料装坛后马上密闭,保持温度适宜6、通过样品处理和粗分离得到的血红蛋白溶液,还含有其他种类的蛋白质分子(如呼吸酶等)。怎样将杂蛋白与血红蛋白分离开来呢?常用凝胶色谱法进行纯化。以下做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色谱柱的装填过程要注意:装填前凝胶需要充分溶胀、装填要均匀、尽量紧密,降低颗粒间隙;无气泡;洗脱液洗涤平衡不能断流B.凝胶色谱分离蛋白质包括:制作色谱柱、装填色谱柱、样品加入和电泳C.样品加入和洗脱的基本过程是: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不能破坏凝胶面)→调节缓冲液面→洗脱→红色区带均匀地移动标志着成功→收集分装蛋白质。最后将纯化的样品进行电泳鉴定D.如果红色区带移动不均匀、歪斜、散乱、变宽等,其主要原因是色谱柱的装填有问题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分析图内某种洗衣液盒上的资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这种洗衣液较易清除衣服上的蛋清污渍B.在60℃以上的水中,蛋白酶会失去活性C.这种洗衣液对衣服上油渍也能较易清除D.该洗衣液不适合洗涤丝绸面料衣物8、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下列有关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中加入尿素作为唯一碳源,该培养基是鉴别培养基B.微生物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C.细菌合成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D.若上述培养基被杂菌污染,则培养基上会有多种杂菌菌落出现9、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洗涤浓度(单位体积的水中加入洗衣粉的量)的两种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力(%);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洗涤浓度。
去污力(%)
洗衣粉品种。
0.2%0.4%0.6%0.8%加酶洗衣粉甲71.578.980.079.9加酶洗衣粉乙69.580.480.680.5A.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来的,并使用了包埋法固定B.若洗涤的是相同污布,则两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相似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比普通洗衣粉好D.所有加酶洗衣粉最适洗涤浓度都为0.4%,浓度过大是不必要的10、如图是围绕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进行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类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B.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C.本研究的自变量分别是温度和洗衣粉是否加酶D.图中的纵坐标可以是污渍的残留量1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果酒和果醋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进行果醋和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相同B.该装置既可阻止空气进入,也便于发酵产生的气体排出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即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逐渐降低,密度逐渐下降12、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见图10),恰当的做法是()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B.一直打开阀b通气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D.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试验13、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合理的是()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14、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B.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C.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15、下列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等发酵条件,否则会影响菌种代谢产物的形成B.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操作会有不同C.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缓冲液、蒸馏水等在使用前不用灭菌D.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时,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浓度、分子大小无关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回答下列与生物技术有关的问题:
(1)提取玫瑰精油常用_________________法;而橘皮精油常用____________法提取。
(2)胡萝卜素是_________色结晶;易溶于___________,其提取可用萃取法,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
(3)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要经过样品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纯度鉴定四个步骤。分离血红蛋白时用_________法。17、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的活性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酶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18、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基之前,可以通过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___________,以确保能够_____________。19、以____________的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________中,观察液滴在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的情形。20、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_____________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21、以血液为实验材料时,每100mL血液需要加入3g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32分)22、中学印刷试卷多数使用蜡纸;蜡纸的主要成分是棉花纤维和石油蜡。蜡纸成本低,但在自然环境由于透水性差而难以降解。某课题小组尝试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分解石油蜡的微生物,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几个地方的土壤样品中最可能筛选出目的菌()。
A.农田里B.炼油厂附近C.食品加工厂附近D.化肥工厂附近。
(2)培养基在配制时应该以石油蜡为唯一________,培养瓶和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在成分上的差异是前者缺少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希望通过培养皿中的分解圈来筛选分解能力最强的微生物,结果发现其中每个圈子几乎交错一起,还有很多菌落紧挨在一起,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提出,将培养瓶中的石油蜡换为蜡纸碎屑,希望筛选出能够同时分解油蜡和棉花纤维的微生物,这种方法是否可行?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配制含琼脂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后,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当培养基温度下降到50℃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按下表处理将处理后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2~3天,观察每个培养皿中的菌落特征和数目。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处理A组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0.3米处暴露15分钟B组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0.6米处暴露15分钟C组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0.9米处暴露15分钟D组打开培养皿盖,距地面1.2米处暴露15分钟E组不打开培养皿盖
①上述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饮水机由于容易滋生细菌需要定期清洗。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随机选取教室中正在使用的饮水机;研究其放出水的污染情况。请分析回答:
(1)水样采集:先用酒精对饮水机的冷热出水口和采集人员的手进行_________,然后打开出水口放掉一部分水,再用经__________处理后的锥形瓶分别从出水口取不同温度的水各10mL。
(2)制作平板:用移液管直接取0.1mL的水样,用方法接种在培养基表面,每个水样制作3个平板,然后与1个空白培养基一起倒置于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每组培养基菌落数的平均数如下表:。培养基种类菌落数空白培养基0开水98℃0热水60℃30常温水25℃180
(3)实验分析:
①实验操作中将培养基倒置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若取60℃的热水放凉后饮用,将饮入__________个/升的微生物,且由于计数菌落时会存在__________的情况;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实际活菌数目低,因此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建议师生取开水放凉后饮用。
③为鉴别水样中含有的细菌类型,同学们在该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指示剂,若出现深紫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说明水样中含有大肠杆菌。24、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分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请你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中的问题:
(1)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将果胶分解为_________;从而提高______________,也可以加入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可以采用_________方法。
(2)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探究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最适pH”的课题研究。本课题的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试管中分别注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面两种操作:
第一种: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5、610。
第二种:将试管中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①请问哪一种操作更科学?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当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时,实验的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分析图中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所获得的最适pH=m,请你在所选的曲线图中标出“m”点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25、如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请分析回答:
(1)制作果酒与果醋的菌种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有_____,后者应将温度控制在_____℃
(2)甲装置中,A液体是_____,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_____一次。
(3)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这是因为___________
(4)果酒制作是否成功,需发酵后取样鉴定,可用_____试剂检验。
(5)醋酸菌可以利用果酒进行发酵,请写出相应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分析】
1;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原理是胡萝卜素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且化学性质稳定,将干燥、粉碎的胡萝卜用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浸泡,使胡萝卜素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出有机溶剂而获得胡萝卜素。
2;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原理是:玫瑰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能同水一同蒸馏,玫瑰油被蒸馏水提携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然后分离出油层,除去油层中的水分获得玫瑰油。
【详解】
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用到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具有沸点和燃点都低的特点,因此加热促进胡萝卜素溶解时要水浴加热;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是用高温形成的水蒸气将玫瑰油提携出来,因此加热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应该直接加热。
故选D。2、C【分析】【分析】
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详解】
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的复合物,而在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由于缺少纤维素而出现透明圈,可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故选C。3、B【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考查对培养基成分;类型、灭菌方法、接种方法的理解和识记。可在熟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各选项是否正确。
【详解】
牛肉膏和蛋白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有碳;氮元素,可以为微生物同时提供碳源和氮源,A项正确;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项错误;培养基一般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也可以采用微孔滤膜过滤除菌,C项正确;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只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D项正确。
【点睛】
两种纯化细菌方法的比较。
。项目。
优点。
缺点。
平板划线法。
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不能计数。
稀释涂布平板法。
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
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
4、A【分析】【分析】
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该同学以温度为变量设置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多组对照实验。
【详解】
分析数据;在50℃时果汁量最大,所以果胶酶的最适温度应在50℃左右,要在45~55℃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控制单一变量,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B正确;高温可以使酶失活,由表格数据温度超过70℃后果汁量增多可以看出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C正确;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以保证反应温度为设定的温度,D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5、D【分析】【分析】
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泡菜制作的原理:
(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
【详解】
A;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后下降,A错误;
B;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乳酸菌的分解作用使有机物的含量减少,种类增多,B错误;
C;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蔬菜保持脆嫩而不软化腐败,C错误;
D;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要隔绝空气,原料装坛后马上密闭,并保持适宜温度,D正确。
故选D。6、B【分析】【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低速短时间离心);②血红蛋白的释放(需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③分离血红蛋白(中速长时间离心);(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详解】
A;色谱柱的装填过程要注意:装填前凝胶需要充分溶胀、装填要均匀、尽量紧密;降低颗粒间隙;无气泡,如果有气泡,会扰乱洗脱的次序;洗脱液洗涤平衡不能断流,颗粒不能露出洗脱液,A正确;
B;凝胶色谱分离蛋白质包括:制作色谱柱、装填色谱柱、样品加入和洗脱;电泳属于纯度鉴定,B错误;
C;样品加入和洗脱的基本过程是:调节缓冲液面(缓冲液面和色谱柱凝胶齐平)→加入蛋白质样品(不能破坏凝胶面)→调节缓冲液面(让样品进入凝胶柱中)→洗脱→红色区带均匀地移动标志着成功→收集分装蛋白质。最后将纯化的样品进行电泳鉴定;C正确;
D;如果红色区带移动不均匀、歪斜、散乱、变宽等;其主要原因是色谱柱的装填有问题,需要重新装填色谱柱,D正确。
故选B。
【点睛】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A:B:D【分析】【分析】
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详解】
A;蛋清污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该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因此这种洗衣粉较易清除衣服上的蛋清污渍,A正确;
B;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使用该洗衣粉时不能用60℃以上的水,说明在60℃以上的水中,蛋白酶会失去活性,B正确;
C;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可知;蛋白酶能够水解蛋白质污渍,但是不能水解油渍,C错误;
D;该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因此不能洗涤毛料、丝绸等富含蛋白质的衣料,D正确。
故选ABD。8、B:C【分析】【分析】
本题是对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培养液中的成分、常用的接种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培养液中的成分、常用的接种方法的具体操作和目的,然后结合问题进行解答。
【详解】
A;培养基中加入尿素作为唯一碳源;该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A错误;
B;微生物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B正确;
C;细菌合成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可加入酚红指示剂进行检测,C正确;
D;由于培养基中加入尿素作为唯一碳源;其他不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不能生长,故不会有多种杂菌长出来,D错误。
故选BC。9、A: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和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酶;不同洗涤浓度对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是洗涤效果,洗涤的温度、洗涤时间、洗涤方式、洗涤材料和污物的种类及污染程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
【详解】
A;加酶洗衣粉是将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酶通过特殊物质层层包裹;与洗衣粉的其他成分隔离,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并没有运用到固定化酶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A错误;
B;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相同浓度条件下,两种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若洗涤的是相同污布,两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相似,B正确;
C;pH会影响酶的活性;pH过高或过低时都会使酶变性失活,因此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一定好于普通洗衣粉,C错误;
D;该表格显示甲、乙两种洗衣粉的最适洗涤浓度相同;都为0.6%左右,但是不能说明所有加酶洗衣粉最适洗涤浓度都相同,D错误。
故选ACD。
【点睛】10、B:C:D【分析】【分析】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2;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有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料、大小及浸泡时间和洗涤的时间等。在这些因素中,水温是要研究的对象,而其他因素应在实验中保持不变。
3;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洗衣粉的种类;因变量是洗衣粉的去污效果。
【详解】
A、加酶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而普通洗衣粉在t1时的洗涤效果没有t2时好;A错误;
B、由于温度过高,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由图可知,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B正确;
C;图中曲线显示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和洗衣粉的种类;即洗衣粉是否加酶,C正确;
D;本实验研究的因变量可能是污渍的残留量或污渍消失所需的时间长短等;D正确。
故选BCD。
【点睛】11、B:D【分析】【分析】
果酒制作的原理:先通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后密封,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嗜温菌,也是嗜氧菌,因此其进行果醋发酵时需要不间断的供氧。
【详解】
A;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是18~25℃;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是30~35℃,错误;
B;果酒发酵需要无氧环境;该装置鹅颈中的水可以隔绝空气,创造无氧环境,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装置便于二氧化碳的排除,正确。
C;醋酸菌是嗜氧菌;即使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也不能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呼吸所需的氧气,错误;
D;果酒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分解变成酒精,因此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同时pH会逐渐降低,呈酸性,正确。
故选BD。12、A:C【分析】【详解】
制作果酒依赖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以应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应控制无氧环境和适宜的温度,每隔一定时间应释放产生的二氧化碳,避免抑制无氧呼吸,所以应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故选AC。13、A:B:C【分析】【分析】
果酒、果醋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菌种
来源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酵母菌
变酸酒表面的菌膜
发酵
过程
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
氧气、糖源充足时:
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
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
C2H5OH+O2CH3COOH+H2O
温度
一般酒精发酵18~25℃,
繁殖最适为20℃左右
最适为30~35℃
气体
前期:需氧,后期:无氧
需要充足的氧气
【详解】
果酒发酵后期;酵母菌活动逐渐减弱,产生的二氧化碳逐渐降低,放气时间间隔可延长,A正确。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B正确。果酒发酵过程中因为营养物质的消耗,有氧呼吸过程中也有水的产生,故发酵液的密度减小,C正确。制作腐乳时是逐层加盐,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以减小被杂菌污染的可能性,D错误。故选:ABC。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的理解应用。14、C:D【分析】【分析】
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
A;加盐主要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A错误;
B;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会导致豆腐含水量过高,不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B错误;
C;加盐腌制时;为防止污染,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C正确;
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可能灭菌不彻底;不宜直接食用,D正确。
故选CD。15、A:B【分析】【分析】
1;DNA粗提取和鉴定过程中破碎动植物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区别: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例如,提取洋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
2;影响DNA在琼脂糖凝胶中迁移速率的因素很多;包括DNA分子大小和构型、琼脂糖浓度、所加电压、电泳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等。
【详解】
A;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代谢产物的形成,A正确;
B;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其实验操作步骤不完全相同,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破碎细胞时需要研磨并加入食盐和洗涤剂,B正确;
C;为避免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反应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缓冲液以及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C错误;
D;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时;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琼脂糖的浓度、DNA分子大小及构型等因素有关,D错误。
故选AB。
【点睛】
本题考查发酵技术、DNA和蛋白质技术等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需要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略
【分析】【分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
(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是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植物芳香油的蒸馏提取过程:浸泡;加热蒸馏、乳浊液的分离。
【详解】
(1)由于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且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因此常用蒸馏法提取;而橘皮精油常用压榨法提取,这是由于加热会造成原料焦糊;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水解。
(2)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易溶于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
(3)蛋内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要经过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以及纯度鉴定四个步骤。分离血红蛋白时用凝胶色谱法。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以及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考生对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过程的识记是解题的关键。【解析】蒸馏压榨橘黄有机溶剂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粗分离纯化凝胶色谱法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应速度反应物的减少量产物的增加量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浓度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恒定CaCl2溶液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青霉、酵母、曲霉、毛霉毛霉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四、实验题(共4题,共32分)22、略
【分析】【分析】
培养基的营养构成:①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②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成分的主要区别是固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
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距地面的高度;因变量为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详解】
(1)根据题意可知;该课题小组尝试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分解石油蜡的微生物,因此实验用的土壤样品应选择炼油厂附近来筛选出目的菌,故选B。
(2)实验筛选的目的菌为能够分解石油蜡的微生物;因此培养基在配制时应该以石油蜡为唯一碳源,培养瓶中的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它们在成分上的差异是前者缺少琼脂。
(3)研究者希望通过培养皿中的分解圈来筛选分解能力最强的微生物;结果发现其中每个圈子几乎交错一起,还有很多菌落紧挨在一起,这是由于培养液浓度过高,细菌紧挨在一起,此时应该将培养液稀释后再进行接种或者缩短培养时间。
(4)由于只能分解石油蜡和只能分解棉花纤维的微生物也能生长;因此将培养瓶中的石油蜡换为蜡纸碎屑,不能筛选出能够同时分解油蜡和棉花纤维的微生物。
(5)①根据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距离地面的高度,因此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②“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的目的有使培养基凝固,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接种在其上的微生物。
【点睛】
注意:分析本题(5)小题中实验关键要抓住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的目的,进而厘清实验的设计思路,这样才能得出合理的实验结果和准确的实验结论。【解析】B碳源琼脂将培养液稀释后再进行接种或者缩短培养时间不行只能分解石油蜡和只能分解棉花纤维的微生物也能生长探究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使培养基凝固和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接种在其上的微生物23、略
【分析】【分析】
伊红美蓝培养基是种鉴别培养基;可用来鉴别大肠杆菌,当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细菌带正电荷被染成红色再与伊红美蓝结合形成黑色菌落,并带有金属光泽;倒平板法需要固体培养基通过添加琼脂作为凝固剂来将液体培养基转化为固体培养基。
【详解】
(1)本题考查无菌操作;涉及消毒和灭菌,由于灭菌采用的是剧烈的理化因素,对实验人员的手只能是消毒,锥形瓶是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皿,所以应当采用干热灭菌法。
(2)由于饮水机中微生物数量较少;可以不进行稀释直接接种,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而本题需要统计菌落数目,所以接种的方法不能采用平板划线法,而是采用涂布平板法。
(3)①培养基倒置培养的原因是防止培养基的水分蒸发过快,同时防止皿盖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②表格显示,60℃热水取0.1mL,接种后长出的菌落数为30个,表明0.1mL水样中有30个微生物。1升等于1000毫升,故每升水当中,有30×10×103=3×105个微生物。同时,由于计数菌落时会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粘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的情况,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实际活菌数目低。③鉴别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应在该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指示剂,若出现深紫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说明水样中含有大肠杆菌。【解析】(1)消毒干热灭菌。
(2)涂布平板法。
(3)防止培养基的水分过快蒸发,防止皿盖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3×105两个或多个细菌粘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伊红美蓝24、略
【分析】【分析】
果胶酶是能够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能够分解果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内绿色施工政策解读与落实
- JAVA社交媒体应用开发中的编程技巧试题及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2025年春《形势与政策》形考任务1-5和大作业参考答案
-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与答案
- JAVA与IoT设备互联的编程考察试题及答案
- 地下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改革实施方案
- 经济法基础考前必做题目及答案
- 物联网应用-卡口式视频监控服务平台技术方案Ver210126
- 大理石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数学二检试卷
- 《拥抱健康拒绝烟草》课件
- 鼻咽癌口腔炎护理查房
- 创业扶持政策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试题及答案
- 疗休养协议格式合同
- 2025航天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人工智能技术在混合式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 郑州电子商务职业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建安杯信息通信建设行业安全竞赛题库(试题含答案1-464题)
- 基于动态势能奖励机制的双足机器人稳定行走控制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