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2019年8月28日6时,山东省气象台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目前,德州、聊城、济宁、泰安、菏泽北部和济南南部已出现能见度低于200米的强浓雾,局地能见度不足50米。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2、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B.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大气辐射减少C.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D.雾霆天气会导致白天地面辐射增强3、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

①太阳能②煤炭③水能④潮汐能⑤石油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4、2019年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法国尼斯,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下图为法国地形图。读图,法国()

A.地形类型多样,以高原、盆地为主B.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C.罗讷河下游有凌汛现象,夏季径流量大D.建运河连接河流,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5、科学家们致力于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有着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如()

①有固体表面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有昼夜更替现象④有液态水⑤距恒星较近,表面温度较高A.①③B.①⑤C.②④D.④⑤6、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

A.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B.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7、下列洋流中属于风海流的是()

①北大西洋暖流②秘鲁寒流③南赤道暖流④西澳大利亚寒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北京时间(东八区)2016年8月24日9时36分,意大利中部城市佩鲁贾附近(北纬42.82度,东经13.15度)发生6.2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地震发生时,当地区时(东一区)为()A.8月24日2时36分B.8月26日2时36分C.8月23日16时24分D.8月25日16时24分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依据大气的____、____和____,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三层。10、岩石中包含的________可以反映古地理环境和生物特征,生物总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11、地心游记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长篇科幻小说《地心游记》讲述了探险家布洛克教授同他的侄儿同克赛和向导汉思斯按照前人的指引,在地底经过整整三个月的艰辛跋涉,进行科学探险的故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放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目前人们主要靠各种间接手段了解地球内那。材料二1901年,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材料三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莫霍洛维奇和古登堡,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慢和地核三个圈层。如图为“地展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图中的短波A为____波,地震波为B改____波,不连续面D为____面,不连续面F为____面。

(2)图中地震波波速较快的是____(填字母)被,它能在____中传播。

(3)图中C为____,E为____,H为____,其中G的物质状态为____,原因是____。

(4)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A.北京B.拉萨C.成都D.上海12、土壤功能。

(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____和____的关键环节。

(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____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3)具有重要的____、____功能。

(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自然资源。13、野外观察内容:

(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

(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____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____::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

____: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③____:通气;透水性差;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3)土壤剖面构造。

①自然土壤:

森林土壤剖面构造:____层、____层、____层、____层、____层;母岩层。

耕作土壤剖面构造:____层、____层、____层。14、下图为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____,它们都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

(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____。

(4)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____。

(5)D所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在水的三态中,液态水的数量最大。(_____)A.正确B.错误16、沿海国在领海范围内享有关闭领海的权利。(_____)A.正确B.错误17、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_____)A.正确B.错误18、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大气层,产生“磁暴”现象。(_____)A.正确B.错误19、石油、煤炭、风能、水能等能源均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_____)A.正确B.错误20、太阳内部物质经核裂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_____)A.正确B.错误21、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称为岩石圈。(_____)A.正确B.错误22、泥石流发生时应往河谷下游跑,以摆脱泥石流。(_____)A.正确B.错误23、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取之不尽、稳定、廉价又无污染的特性,己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3题,共24分)24、下图是“世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分别是___和____;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

(2)C的值大约是_______;它大于B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A、B的纬度值约为37°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较大的原因是什么。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陕西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其农业主要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苹果、核桃等经济作物。“秋淋”(连续4天出现降雨,且降雨量达到20毫米及以上)是关中平原人们对秋雨的习惯叫法,该地秋雨期一般自8月中旬后开始,最晚可持续到10月上旬。特别是关中平原南部地区“秋淋”具有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而关中平原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其东西狭长,南北狭窄,像一条带子缠绕在关中北部,被称为“旱腰带”。下图为关中平原位置和该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1)分析“旱腰带”地区地表水缺乏的自然原因。

(2)分析关中平原南部地区“秋淋”具有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成因。

(3)分析关中平原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详解】

白天最重要的光源和热源是太阳;大雾具有类似云层的作用,对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使得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影响能见度,B对。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与能见度降低没太大关系;大雾是一种天气现象,不能改变太阳辐射的波长;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主要是在夜间,且该现象与白天大气能见度低关联不大。据此分析选B。

【点睛】

大气的热力作用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其中,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指大气逆辐射,当天空有云或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大时,大气逆辐射会增强。近地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与水源。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近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增加大气逆辐射,加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详解】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A错误。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大气辐射增加,B错误。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C正确。雾霆天气会导致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D错误。故选C。3、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水能、潮汐能都属于可以循环再生的可再生能源,①③④正确;煤炭和石油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化石能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属于非可再生能源,②⑤错误。故选B。4、D【分析】【分析】

【详解】

图中显示;法国地形类型多样,以平原和高原为主,A错误;法国大部分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但法国东南部临近地中海,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B错误;读图可知,罗讷河注入地中海,则罗讷河下游应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气温高于0℃,无结冰期,且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不可能出现凌汛现象,下游夏季炎热干燥,雨水补给少,因此夏季径流量大的可能性不大,C错误;图中显示,有运河连接地中海与注入大西洋的河流,从而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D正确。故选D。

【点睛】

法国南运河位于法国南部,1667年开始修建,1681年竣工,长240公里,航运水道网络360公里,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其上有328个建筑物,是欧洲近代最重要的土木工程之一,也是目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两大运河之一。5、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可以推测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天体应距恒星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⑤错误;有液态水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④正确;固体表面和昼夜交替现象不是生命存在必须的条件,①③错误。故选C。

【点睛】6、A【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流相关知识和提取图示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再结合选项体现的季节选出正确答案。

【详解】

读图可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

A.地中海碧海晴空;是因为夏季炎热干燥,故A正确;

B.内蒙古北风吹雪;为北半球的冬季,故B错误;

C.南非高原位于南半球;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草木葱茏为北半球的冬季,故C错误;

D.南极大陆此时为极夜现象;紫外线较弱,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气压带风带发生了北移,从而推测北半球的季节。7、B【分析】【详解】

风海流指由风在海面产生的切向力作用引起的大规模水体流动,其中北大西洋暖流由北半球的西风吹拂形成,南赤道暖流由东南信风吹拂形成,两者都属于风海流,①③正确;秘鲁寒流和西澳大利亚寒流都属于补偿流,②④错误。故选B。8、A【分析】【详解】

北京时间(东八区)2016年8月24日9时36分发生6.2级左右地震,东一区比东八区晚7小时,因此其时间是2时36分,A正确,选A。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温度密度运动状况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石低级高级简单复杂11、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地心游记》及地震学家的故事为材料设置问题;下设4个小题,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相关知识掌握及运用能力。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地震波传递速度较快的为纵波;较慢的为横波,依据距离地表深度50千米处为莫霍界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处的为古登堡面。故图中,A为横波;B为纵波;D为莫霍界面;F为古登堡面。

(2)地震波传递速度较快的为纵波;较慢的为横波,纵波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故图中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快的为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材料;在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内为地核,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故图中C为地壳;E为地幔;H为内核;G为外核,物质状态为液态,原因是横波不能在该圈层中传播。

(4)地震波的传播时间会因为地壳的厚度增加而延长;地壳厚度越大的地方在地球表面表现为海拔越高,ACD都处于平原地区,海拔较低,地壳厚度较薄,因此排除ACD;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地壳厚度较大,B正确。故选B。

【点睛】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解析】(1)横波纵波莫霍界面古登堡面。

(2)B固体;液体和气体。

(3)地壳地幔内核液态横波不能在该圈层传播。

(4)B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有机界无机界扎根立足蓄水保水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矿物质砂土壤土黏土有机腐殖质淋溶淀积母质耕作犁底自然14、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自然带判断;自然带分布、自然带成因、自然带分异规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详解】

(1)自然带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但自然带类型与气候类型并不一定一一对应,有些气候类型可以形成多个自然带,有些自然带具有多种气候类型。温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相似。温带大陆东岸往往形成温带季风气候或较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西岸往往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也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

(2)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东岸往往形成季风环流,形成季风气候影响,但因纬度不同,气温有明显差异,纬度较低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较高的为温带季风气候。

(3)自然带D;C、B、A处于不同纬度;位于不同的温度带,它们之间的更替方向为南北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4)自然带D;E、F离海洋远近不同;水分条件有明显差异,分别形成森林、草原、荒漠,它们之间的更替方向为由沿海向内陆,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水分条件。

(5)D自然带位于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该地处于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地区,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因为冬季温和,形成常绿林,为了适应夏季火热干燥的气候,当地常绿林的叶片上覆盖着一层腊质物质,形成硬叶林。【解析】C、H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G、H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5、√【分析】【分析】

【详解】

地球上的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等地区,因此此说法正确。

【点睛】16、×【分析】【分析】

【详解】

领海范围内其他国家有无害通航权;不得随意关闭。所以本题答案为错误。

【点睛】17、√【分析】【分析】

【详解】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如岩石的性质、岩层的构造等)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本题说法正确。

【点睛】18、×【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扰乱大气层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本题说法错误。19、√【分析】【分析】

【详解】

石油、煤炭是历史时期生物体固定太阳能;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水能是水的落差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动能,来自于太阳能。太阳辐射是维持大气和水体运动的动力,题目说法正确。20、×【分析】【分析】

【详解】

太阳内部的物质经过核聚变产生大量的能量;而不是核裂变。

【点睛】

太阳核聚变过程: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过程中释放出能量。21、×【分析】【分析】

【详解】

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称为岩石圈,故错误。

【点睛】22、×【分析】【分析】

【详解】

泥石流发生时会沿河谷向下游流动;速度较快,向河谷下游跑,极易被泥石流掩埋。应向沟谷两侧高处跑。故材料说法错误。

【点睛】23、√【分析】【详解】

在目前人类普遍使用石油和煤作为能源能源使用;这些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太阳能能量大,清洁;无污染的特点是优质的清洁能源,因此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点睛】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在大约50至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四、综合题(共3题,共24分)24、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影响因素及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

(1)太阳辐射的强弱与纬度高低;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地势的高低等因素有关。①位于青藏高原上;由于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②位于撒哈拉沙漠上,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

(2)根据等值线规律分析;C的值为160-180,大于B处的太阳辐射是因为该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3)城市的太阳辐射量低于郊区是因为城市受热岛效应影响;多上升气流,多云雾天气,加上城市大气污染较严重,大气能见度低,因此城市的太阳辐射一般比郊区弱。

(4)结合图示的海陆位置判断,A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少雨,故夏季不仅太阳高度角大,其多晴天,太阳辐射强,而冬季温和多雨,不仅太阳高度角小,其多阴雨天气,故太阳辐射弱,所以太阳辐射强度的季节变化大。【解析】(1)青藏高原撒哈拉沙漠(西亚和北非)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2)160~180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3)城市的雨岛效应;多雾;大气尘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4)A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受西风带影响,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25、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陕西渭河平原为背景区域;考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区域降水形成的原因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五方面进行,还要注意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及成因。读图,“旱腰带”地区位于渭河北部,黄土高原的边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且蒸发量大,因此,春旱很严重。地形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秋季;大陆气团势力增强,南下的冷空气与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加上地形(秦岭)的阻挡,使锋面滞留而产生连续性阴雨天气。华西秋雨不利于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收获和小麦播种,以致减产。

(3)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从“经济的可持续;生态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三方面入手。根据图2分析,从经济可持续角度,农业结构调整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国内外市场;从社会可持续角度,发展经济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从生态可持续角度,提高林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