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元《王祯农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包孕着古今罕见的歌咏各种农器的系列诗作与插图,描摹了各种农田器物的样态,晕染出一代农学家身体力行于科技救民;科技助农的真切形象。下列诗句和下图相符的是。

A.牛磨人俱转,车旋水即流。争如霖雨足,所至息人牛。B.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C.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D.从来激浪转筒轮,却恨翻车智来仁。谁识人机盗天巧,因凭水力贷疲民2、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说明了A.社会财富的数量不断增加B.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C.当时已经进入阶级社会D.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高3、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A.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B.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C.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D.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4、如今,以地铁为主导的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准时、高效的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出现在A.英国伦敦B.法国巴黎C.美国纽约D.德国柏林5、方圆百里,城内石桥有一万二千座,大船可在桥下自由行走。城内有湖,方圆三十里。周围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城内有大街一百六十条”。《马可波罗行记》中所描述的当时“世界上最富丽名贵的城市”位于()

A.①B.②C.③D.④6、下面为罗马城布局图。图中的布局()

A.体现了鲜明的等级意识B.反映了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C.突出了公民的主体地位D.表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很突出7、1873年,为防止霍乱、鼠疫、天花等传入沿海口岸,上海与厦门的海关当局先后制定了检疫章程,并任命卫生官员,仿效西方国家实施检疫措施。这一时期的检疫,因由海关办理,通称“海关检疫”,海关医官绝大多数由教会医院的医生兼任。这表明A.国外传染病现象十分严重B.中国近代卫生事业得到发展C.通商口岸有利于西学传播D.中国近代海关殖民现象严重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8、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3分)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上表反映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2题,共1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之路。

。短期内。

美元将继续作为唯一核心货币支撑起单极体系。

中期内。

欧元等主流货币将日益分担世界货币的责任;国际货币体系将向简单的多极缓慢发展。

长期内。

具有内在约束力和外部协调性的多层次“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将逐渐建立起来。

——摘编自程实《国际货币体系:单极还是多极?多极还是多元?》根据材料表格中有关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布局。

图2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比较图1和图2,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20分)13、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4、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详解】

由图可知是高转筒车,C用的是自然力,根据“居高还复倾”可见是高转筒车,符合题意;A是牛转翻车,排除;B用的是人力也是翻车,排除;B错误。D是水转翻车,“人机盗天巧”一句看出劳动人民凭借智慧让翻车凭借水力省了人力,排除。故选C。2、B【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可知,这种现象说明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3、C【分析】【详解】

先秦时期由于粮食加工方式简单,人们以粒食为主;随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加工工具的进步,面食品种更加丰富,说明农业发展推动粮食加工的发展,而粮食加工的进步又推进了饮食进步,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粮食加工的进步,由粒食为主到石磨的广泛使用,面食品种的增加,但并没有涉及农作物种类的增加,A项错误;生产工具在先秦并没有发生根本变革,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先秦时期,民众的温饱问题并没有得以解决,同时材料没有涉及,D项错误。4、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第一条)地铁是英国伦敦的大都会地铁,建于1863年,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5、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城内石桥有一万二千座,大船可在桥下自由行走”“城内有湖”“周围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城内有大街一百六十条”“世界上最富丽名贵的城市”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城市河流较多,商品经济繁荣,描述的应该是江南地区的城市,位于④,D项正确;①②③处于中国北方,地理环境不符合材料描述,也不符合“世界上最富丽名贵的城市”的要求,排除ABC项。故选D项。6、C【分析】【详解】

从图中来看,广场、浴场、马戏场、竞技场、引水道等设施都是服务于公民的,体现了罗马城服务于公民的特点,即突出了公民的主体地位,C项正确;图中多是公共设施,体现不出鲜明的等级意识,排除A项;罗马城中浴场、广场等分布比较科学,并非杂乱无章,排除B项;图中的广场、神庙等与经济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7、B【分析】【详解】

材料讲述的是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制定检疫章程,严格检疫,这促进了中国近代卫生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海关检疫主要是起到预防的作用,不能据此认为国外传染病严重,排除A;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8、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9、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3分)10、略

【分析】试题分析:趋势1;据材料中“中国城镇人口所占百分比”从“112”到“194”得出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不断提高,据材料从“197”到“174”得出1960—1970年发生逆转;理由,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国际等角度回答。

趋势2;据材料中“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百分比”从“288”到“382”得出1950—1980年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水平不断提高;理由,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回答。

趋势3;据材料“中国城镇人口所占百分比”“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百分比”数据得出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理由,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等角度回答。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爆发战争【解析】答案示例1趋势: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不断提高;1960—1970年发生逆转。理由:(提高因素)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最终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国策;计划经济的执行;工业化进程加速;“三线”建设的促进;(逆转因素)经济上“左”倾错误;文革初期的严重冲击;国际环境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政策。

答案示例2趋势:1950—1980年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水平不断提高。

理由: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发达经济体和苏联早已实现工业化;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普遍开启本国工业化;现代化模式多样化;美苏冷战下的相对和平稳定局面;科技革命推动;二战后机制化;制度化的国际经济体系影响;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答案示例3趋势: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理由:中国工业化起点低;全国范围内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政府控制严密、计划性强;忽略市场导向;错误经济政策影响;政局不稳定因素;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大陆乡村都市化模式的缺陷。五、论述题(共2题,共10分)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依据材料表格的信息提取主题,然后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对于提取的主题进行阐释。比如本题可以依据材料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或者“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等提取主题。阐述对于前者可以依据材料表格的信息从短期内,二战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中期内,欧元日益成为世界货币;长期内,人民币的逐渐国际化分析回答。对于后者观点的阐释结合所学从世界货币体系发展中的短期内、中期内及长期内的渐进过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以及国际货币组织等分析回答。【解析】主题1: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阐述:就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渐进过程而言。短期内;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单极世界货币体系;中期内,由于欧盟在经济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欧元日益成为世界货币,促进国际货币从单极向多极发展;长期内,由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一带一路”战略及亚投行的运作,人民币的作用日益明显,使国际货币从多极向多元发展。(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酌情赋分)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

主题2: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阐述:世界货币体系发展中的短期内;中期内及长期内的渐进过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就短期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就中期而言,欧元有利于削弱和减少美元动荡的负面效应,缓和美元汇率浮动的影响,有利于国际货币汇率的稳定,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长期而言,人民币的逐渐国际化,有利于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在应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等方面,人民币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主题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必然趋势。

阐述:世界货币体系发展中的短期内、中期内及长期内的渐进过程,说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大势所趋。就短期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就中期而言,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中的强权政治;就长期而言,以人民币为代表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由此可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材料主要描述的是中国古代、近代的城市布局和城市化进程。因此在阅读材料后可对二者进行比较得出中国古代城市与近代城市功能不同这一观点。论述时可概括得出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功能,图1主要有衙署、武庙、军营、城墙、护城河等。近代城市主要是经济生活功能,图2主要有工业居住混合区、商埠区与居民生活的老城区和新市区。最后得出结论: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近代城市的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它观点言之有理亦可。【解析】示例一。

观点:中国古代城市与近代城市功能不同。

说明:①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功能;图1主要有衙署;武庙、军营、城墙、护城河等。②近代城市主要是经济生活功能,图2主要有工业居住混合区、商埠区与居民生活的老城区和新市区。

结论: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近代城市的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示例二。

观点:中国古代城市与近代城市城建思想不同。

说明:①古代城市主要体现统治(镇压)性与秩序性。图1主要有官署;武庙、军营、城墙与护城河;体现了统治力与镇压性;而官府居中,布局方正,街巷井然,则体现了秩序性。②近代城市主要体现商业化与世俗化。图2有很大的商埠区,有主要是市民居住并包含商业中心的老城区与新市区,以及向城外延伸的工业居住混合区,主要体现了城市浓郁的近代商业气息和市民世俗生活特点。

结论: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近代城建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示例三。

观点:中国古代城市和近代城市的文化元素不同。

说明:①古代城市文化体现单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图1设有城墙;体现出集权政治下保守封闭的“围墙”文化;建有神庙,体现神权与皇权的结合;深沟高墙,布兵重重,注重防卫,体现专制政治的镇压力。皆为单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②近代城市体现中西混合的文化元素,且西方文化元素越来越强化。图2既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老城区,又有引入西方工业的工业居住混合区,建有西式新中心的商埠区,并修有西式铁路,大量地引入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文化中西交融,多元并举。

结论: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近代城市文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示例四。

观点:中国古代城市和近代城市的交通条件不同。

说明:①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低,交通依赖自然条件,城市主要依靠河运与陆上驿道(官道)。②进入近代,由于西方科技和工业文明引入,城市交通除传统的河运外,越来越依靠走电车;汽车的马路与走火车的铁路。

结论:随着历史的发展,古近代城市交通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六、简答题(共2题,共20分)13、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