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7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轮船在20°N航行,当太阳位于头顶时,北京时间是10时,此时该船位于A.75°E附近B.94°E附近C.150°E附近D.165°E附近2、2020年3月18日,美国犹他州发生5.7级地震,和该地震发生有关联的板块是()A.大西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太平洋板块3、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在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而平坦之地;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③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④便于搬迁和居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完成问题。有关图中所示地区的地质地貌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为向斜谷B.②处为背斜山C.③处适宜修建隧道D.从①到②的公路线多呈“之”字形分布5、林线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度大B.纬度低,气温高C.来自印度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D.高原地形阻挡来自北部的寒冷气流6、河道形态与地形;地质、流量、含沙量等因素有关。下图为某河道和河谷示意图;图中沙洲的位置和形态易发生变化。读下图,回答第下题。

图中A.甲乙两处受侵蚀作用明显B.河道的位置较稳定C.河流流量变化大,含沙量大D.地貌多见于峡谷地区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意义:海—气相互作用维持地球上________的平衡。8、自转速度。

(1)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均为____。

(2)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9、读“某月的亚洲季风图”(左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______季节,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气压中心的名称)切断了______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左图所示的季节,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对应右图中的_____(填E或F或G序号)位置,此季节环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3)左图所示季节,B处盛行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半年后,A处盛行_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_。10、读“某月的亚洲季风图”(左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______季节,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气压中心的名称)切断了_______(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2)左图所示的季节,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对应右图中的_____(填E或F或G序号)位置,此季节环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3)左图所示季节,B处盛行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半年后,A处盛行_____季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_。11、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丁为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甲为____________。

(2)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主要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地质作用类型),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________。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___________(地质构造类型)有关。

(4)如果该图的陆地地处欧亚板块、东部的海洋地处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_地貌。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_____)A.正确B.错误13、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会因为某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而变化。(_____)A.正确B.错误14、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________。(判断对错)A.正确B.错误15、河漫滩平原发育于山前地带。____A.正确B.错误16、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4题,共36分)17、读下图(某月4-10日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这次天气过程可能是由何种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

(2)在右上侧图框内绘制影响此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示意图。

(3)下图中哪幅图能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A.B.C.D.18、下图为国际性河流尼日尔河上游区域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处年输沙量约为100万吨,乙处年输沙量约为177万吨。

(1)说明甲处年输沙量小于乙处的主要原因。图示区域不同时段降水量与径流深的统计数据(单位: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深1951~1966年745.4115.61967~1992年613.970.91993~2012年637.981.0注:径流深是反映径流总量的指标之一。

(2)绘制统计图;并指出该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径流深的对应关系。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以及降水量不断减少,尼日尔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3)简述该流域应对水资源短缺可采取的有效措施。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下图为“弱水流域简图”。

(1)在自然状态下;分析弱水自A点以下河段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2)甲;乙两湖原本属于同一湖泊;后因种种原因“一分为二”。说明造成湖泊“一分为二”的原因。

(3)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湖泊萎缩、消失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地形图。

材料二:下表为甲盆地中乙地气候统计数据。。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1.9

0.9

8.4

16.4

21.7

26.2

27.2

24.7

19.6

12.8

6

0.7

降雨量(mm)

26

33

37

28

21

8

6

2

4

26

22

25

描述乙地气候特征,并分析地形对该地气候的主要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详解】

太阳位于头顶,判断当地时间为12时,而北京时间为10时,说明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早2个小时,即当地经度位于120°E东侧30°,故判断当地经度为150°E。故选C。2、D【分析】【详解】

美国犹他州处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和该地震发生有关联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D正确。故选D。3、B【分析】【分析】

【详解】

分布在河流两岸平坦之处便于利用河漫滩平坦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壤等优势区位条件发展种植业;临近河流利于发展渔业,故③正确;布局在高处是避开汛期水位上涨对聚落的影响,故①正确;雨热同期气候优越为气候条件,与布局在河流两岸无关,②错误;布局在河流两岸高而平坦之地对搬迁影响不大,④错误;综上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河漫滩肥沃且平坦的土地是是古代种植业的优势区位条件。4、D【分析】【分析】

【详解】

图中显示;①处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构造,应为背斜谷,不是向斜谷,A错误;图中显示,②处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山,B错误;图中显示,③处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为断层构造,地质不稳,不适宜修建隧道,C错误;图中显示,从①到②坡度较陡,为了降低道路坡度,修建的公路线多呈“之”字形分布,D正确。故选D。

【点睛】5、C【分析】【分析】

【详解】

F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有来自印度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增温增湿使得林线更高,C正确。F地位于谷地,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周围的高原,排除A。在F地东南方向有纬度更低的山地,但林线高度却小于F地,说明纬度并非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整个青藏高原几乎都不受北方寒冷气流影响,但林线高度却小于F地,排除D。故选C。

【点睛】

林线影响因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热量和水分条件好,林线就高;热量和水分条件差,林线就低。此外,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还有风、土壤。海拔高度不影响林线理论高度。6、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读图分析可知;甲处为两河道的交汇处,甲处位置为沙坝,主要表现为河流的沉积,A错误;由于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泥沙沉积,容易导致河流改道,B错误;由图分析可知,该河网密布,沙洲较多,而且沙洲是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而成,说明该河的流量变化大,河流的含沙量较大,C正确;峡谷流速较快,多为侵蚀地貌,该地貌多为沉积地貌,D错误。故答案选C项。

点睛: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1)地貌对河流的影响。

①地势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水能的多少等。

②地貌影响水系特点和流域范围:形成山地型河流;平原型河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水能丰富。但易造成水土流失。流经平原区,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水量丰富,易造成洪涝灾害。

(2)河流对地貌的影响。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水分和热量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5°每时9、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季风气候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图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图示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上陆地升温快形成印度低压(或者是亚洲低压),它割断了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夏季风。

(2)

根据上题可知;该季节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看图对比发现E图的气压带和风带靠北位置,所以对应E。北半球夏季时,环地中海气候区的气候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

(3)

从图中风向和上题已知季节判断;B处盛行西南季风,成因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半年后,即北半球冬季,A处盛行西北季风,是因为冬半年亚欧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所以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点睛】【解析】(1)夏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E高温少雨。

(3)西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0、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季风气候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图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图示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应是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上陆地升温快形成印度低压(或者是亚洲低压),它割断了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夏季风。

(2)

根据上题可知;该季节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看图对比发现E图的气压带和风带靠北位置,所以对应E。北半球夏季时,环地中海气候区的气候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

(3)

从图中风向和上题已知季节判断;B处盛行西南季风,成因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半年后,即北半球冬季,A处盛行西北季风,是因为冬半年亚欧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所以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点睛】【解析】(1)夏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E高温少雨。

(3)西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西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1、略

【分析】【详解】

(1)从地质构造看;丁岩层上拱,是背斜;从地貌类型看,甲为山岭。

(2)乙处位于出山口;乙处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主要形成原因为流水的堆积作用。由于物质的粗细不同,河流的搬运能力不同,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断层有关。

(4)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在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处常形成岛弧链、海沟地貌。【解析】背斜山岭冲积扇(或洪积扇)流水堆积作用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断层岛弧链海沟(注意是交界处的地貌)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故正确。

【点睛】13、×【分析】【分析】

【详解】

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错误。

【点睛】14、×【分析】【分析】

【详解】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则是因为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导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而形成的。因此题目中的表述是错误的。

【点睛】15、×【分析】【详解】

河漫滩平原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枯水期,河漫滩露出水面,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发育在山前地带的流水沉积地貌是冲积扇,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就形成广阔的山前冲积平原。据此分析可知,本题的结论是错误。16、√【分析】【详解】

当挟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三角洲。随着沉积物质的增加,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据此可知,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故本题结论是正确的。四、综合题(共4题,共36分)17、略

【分析】【分析】

(1)

据图分析这次天气过程从4日到10日;气温先升后降;气温总体下降,天气由晴朗变为多云、阴天再转晴,这次天气过程应该是冷锋过境造成的。

(2)

此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是冷锋;示意图如下:

(3)

冷锋过境后原来的暖气团被冷气团代替;冷锋过境后一般气压是上升的;气温是下降的,A图符合题意。A正确。B图是气旋过境气压变化,C图是暖锋过境气压变化,D是反气旋过境气压变化,BCD错误。故选A。

【点睛】【解析】(1)冷锋。

(2)

(3)A18、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陆地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甲处位于乙处下游,乙处河流上游支流众多,上游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甲;乙两处之间地势低洼,河流流速慢,甲处降水量减少,河流流量减少,携带泥沙能力减弱,泥沙易在此段沉积。因此甲处年输沙量小于乙处。

(2)

依据表中数据绘出统计图如下:

由表中和统计图数据可知;1951~1966年多年平均降水量745.4mm,而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15.6,1967~199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13.9mm,降水量减少,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0.9,也减少,1993~201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37.9mm,降水量有增加,多年平均径流深81.0,也增加,由此可知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径流深呈正相关。

(3)

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可以采用开源和节流的途径,尼日尔河是国际性河流,因此要加强国际使用,全流域统筹管理水资源,合理分配上下游水资源;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配问题,加强宣传教育,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等。【解析】(1)甲处位于乙处下游;甲;乙两处之间地势低洼,河流流速慢,泥沙易在此段沉积。

(2)绘图如下: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径流深呈正相关。

(3)节约用水,全流域统筹管理水资源,修建水利工程,加强国际合作等。19、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流河的径流量变化特点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详解】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弱水是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内流河,河水来源为冰川融水补给,其他补给水源极少。该流域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沙漠地区下渗量大,再加上沿岸生产生活用水,导致河流越往下游径流量越小,并导致乙湖彻底干枯。

(2)根据材料分析;甲;乙两湖原本属于同一湖泊,说明当时湖泊面积较大;湖泊“一分为二”说明湖水减少,两湖中间部分湖底裸露出来,这与湖底地势中间高两侧低有关;湖水减少主要从河流沿岸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和补给量减少等方面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