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13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叙述中未涉及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功能的是()A.草原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B.兔子能够依据狼的气味躲避捕猎C.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D.通过控制日照时间可以控制开花的时间2、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科研人员调查了内蒙古某沙漠地区飞机播种羊柴(半灌木豆科植物)后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总盖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总盖度的增加表明群落演替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增加B.群落演替过程中木本植物的优势地位会被草本植物取代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会逐渐下降D.人类飞机播种羊柴不影响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违背了系统整体性原理B.设计试管婴儿性别虽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调,但不违背伦理道德C.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但禁止生殖性克隆人D.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旱、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运用生态工程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共建文明美好的家园。下列关于基因工程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应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B.“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少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D.“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要考虑树种的多样性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5、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6、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与“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相同种间关系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一山不容二虎7、如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B.图1中5-15年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D.图2曲线Y中C点的值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8、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9、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立体养殖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若海带养殖太多,可能导致牡蛎减产C.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8%D.该生态养殖工程体现了再生原理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如图表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B.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种群的数量各不相同C.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对湿度对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D.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32℃、90%时,对该昆虫种群生存比较有利11、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某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丰富度增加12、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物种丰富度比阶段Ⅱ的物种丰富度高13、下列属于森林生物群落特点的是()A.温度、土壤等条件适宜,降雨量充沛B.动植物多具有抗干旱的能力C.树栖和攀缘类动物种类特别多D.和草原生物群落、荒漠生物群落相比物种种类最少14、塞罕坝林场位于中国河北省北部。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在半个多世纪时间里,三代造林人持续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目前,这片山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塞罕坝林场从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这一过程发生了初生演替B.某些退化的生态环境是可以被恢复的C.修复生态环境是一项有意义的投资D.人类活动不会改变塞罕坝林区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15、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ⅠⅡⅢⅣⅤⅥ海拔(m)<100010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真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B.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16、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B.该生态塘内若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会增加水体中的N、P含量C.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D.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17、某实验小组对戴胜(独居物种)独处时与和斑鸫鹛种群(社会性物种)共处时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可以判断出戴胜在和斑鸫鹛共处时获得的食物量比独处时多B.斑鸫鹛可能会与戴胜争夺树上食物C.据图可以得出戴胜的觅食效率与是否独处存在一定关联D.据图可以得出戴胜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在树上18、下表为某研究院收集到的某自然湖泊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捕食者被捕食者绿藻螺蛳水草鲫鱼轮虫轮虫螺蛳√√鲫鱼√√√√轮虫√
A.该生态系统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鲫鱼共占2个营养级B.上述几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网就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C.一般来说,生产者数量增加,食物网中其他物种数量均会增加D.该湖泊的食物网越复杂,则该湖泊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可能就越强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9、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20、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其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1、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_______的关系,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即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22、种群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23、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24分)24、黄顶菊是繁殖能力极强的生态入侵植物;可造成本地植物减产,严重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1)黄顶菊入侵地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黄顶菊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在同一实验基地的相同土壤条件下进行种植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处理土壤全磷g/kg土壤磷酸酶活性mg/(g·h)(该酶可参与有机磷降解)A空白组0.850.23B本地植物0.750.32C轻度入侵0.730.39D重度入侵0.640.54①上述实验中A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研究者用上述种植实验代替野外实地检测;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等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②据表可知黄顶菊入侵后;土壤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该变化可使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的___________中占据明显优势。
(3)土壤磷酸酶主要来自于微生物。研究人员推测:黄顶菊入侵后可能使得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他们利用上述实验中A;D两组的土壤盆栽本地植物旱稻,实验处理及结果见图。从图中找出支持此推测的证据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黄顶菊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使其根系周围大量聚集可分泌高效磷酸酶的耐寒短杆菌。综合上述研究,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入侵植物导致本地植物减产的原因。
A.土壤磷酸酶等酶活性改变B.入侵植物分泌化学物质。
C.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D.土壤营养成分发生变化。
外来植物入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侵植物在竞争中占优势→本地植物减产。25、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试验,实验组放置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色柱是__________(填“实验组”或“对照组”)的测定结果;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能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除了利用信息素诱杀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天敌等方式来提高________________以降低三化螟的种群数量。防治过程中应将三化螟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6、外来种福寿螺畜牧食量大与繁绒速度快;对树木信息地水植物的现成威胁。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常用于浅水富营养化水体治疗。为研究福寿螺对上述两种沉水植物的养养饮食情况,科研人员在株培轮叶黑藻和花狐尾藻的水槽中放入福寿螺,测得两种植物的生物量变化化如图所示。
(1)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N;P等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污染。引入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能够得到控制,该治理摘施随顺的生态学基础原理主要有_________,引入的轮叶黑藻、花狐尾藻应该具备的条件有_________(至少回答出两条)。
(2)福寿螺对藻类群密度的影响属于_________(填写“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数据分析;福寿螺偏好取食_________,福寿螺对两种沉水植物间的竞争关系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
(3)大蒜种植物区中;福寿螺存在于逃逸现象,研究发现大蒜分流的大蒜素可以有效杀灭福寿螺,为进一步研究大蒜素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处理福寿螺,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经验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24分)27、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的碳流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大气中CO2的来源除图1所示还包括______________;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1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2中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成能量流经D种群的情况。_________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给某一农田生态系统除草捉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28、农民在种植一块玉米田时;需要定期除虫除草,浇水施肥。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田中的玉米长势整齐;该群落玉米田_______(“是”或“否”)存在垂直分层现象?为什么?____________。
(2)在弃耕形成杂草地的过程中;该区域群落的丰富度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农民定期除虫除草的意义是________。
(4)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往返循环。但农民仍然需要定期给玉米田施肥以补充土壤矿质离子,原因是___________。29、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是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该方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
(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详解】
A;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种颜色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兔子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通过气味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
C;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属于植物激素的应用;C错误;
D;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利用植物的这一特点,创造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可以使植物提前或延后开花,此信息属于物理信息,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只要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2、A【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的特点:
①演替概念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这里的“代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优势的取代。
②演替的趋势:生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增强。
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详解】
A;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在该群落演替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总盖度的增加表明植物地上部分所占的比例增加,意味着群落演替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增加,A正确;
B;群落演替的本质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上更有优势,因此在演替的过程中草本植物的优势地位会被木本植物取代,B错误;
C;图中显示演替过程中盖度增加;据此可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会逐渐上升,C错误;
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据此可推测飞机播种羊柴会影响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错误。
故选A。3、C【分析】【分析】
1;细胞工程应用:粮食和蔬菜生产(缩短育种年限);园林花卉(微繁殖和去病毒);临床医学和药物(单克隆抗体、抗生素、干扰素);繁育优良品种(改造卵细胞、干细胞建立)。
2;基因工程应用:转基因生物、基因治疗疾病、生态保护(转基因微生物处理污染)。
3;胚胎工程应用:定向培育人造组织器官、治疗组织损伤等。
4;生态工程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共生原理。
【详解】
A项,系统整体性原理即“1+1>2”;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没有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相互协调的原理,故A错误。
B项;由于试管婴儿可以选择婴儿的性别,而选择婴儿性别是违法的,故B错误。
C项;中国政府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但是严令禁止生殖性克隆人,故C正确。
D项,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还不完全清楚,不排除转基因技术会破坏生殖隔离,故D错误。4、C【分析】【分析】
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详解】
A;根据生态工程的定义可知;生态工程应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A正确;
B;“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正确;
C;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体系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C错误;
D;“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要考虑树种的多样性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D正确。
故选C。5、D【分析】【分析】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0~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
【详解】
A;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A正确;
B;当达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值;即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的增长速率为零,B正确;
C;当种群自身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影响种群的增长,C正确;
D;在种群的“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降低,D错误。
故选D。6、A【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1)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使得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捕食的种间关系。
【详解】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捕食的种间关系,A正确;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竞争的种间关系,B错误;
C、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体现了寄生的种间关系,C错误;
D、一山不容二虎,体现了竞争的种间关系,D错误。
故选A。7、C【分析】【分析】
受食物和空间资源以及天敌的限制;大多数种群的增长为S形,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K值,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详解】
A;图1中;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在这2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A错误;
B;图1中5-10年之间λ大于1;年龄结构为增长型,10-15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B错误;
C;据图1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五年的种群的λ值不变,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形增长,而图2中的曲线X表示种群数量的“J”形增长曲线,因此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C正确;
D;曲线Y中C点的值为环境容纳量;当条件发生改变时,环境容纳量会改变,D错误。
故选C。8、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详解】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CD错误,B正确。
故选B。9、C【分析】【分析】
图中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6553kJ/(m2•a)的能量,传递给M3281kJ/(m2•a),遗体残骸6561kJ/(m2•a),M同化的能量3281+2826=6008kJ/(m2•a),其中有3619kJ/(m2•a)用于呼吸作用,传递至下一营养级386kJ/(m2•a),遗体残骸2102kJ/(m2•a)。
【详解】
A;海水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
B;牡蛎以浮游植物为食;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所以产量降低,B正确;
C;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6÷(3281+2826)×100%=6.3%;C错误;
D;该系统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再生原理,D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A:C:D【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图表示的是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自变量是温度和相对湿度,因变量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中温度32.5°C;相对湿度为90%时,该昆虫种群数量最大。
【详解】
A;由图可知;该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A正确;
B;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曲线纵坐标数值有时会相同,即种群的数量有时会相同,B错误;
C;同种相对湿度条件下;不同温度对应的种群数量不同,故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对湿度对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C正确;
D;由图可知;图中温度为32.5°C、相对湿度为90%时,该昆虫种群数量最大,该条件下对该昆虫种群生存比较有利,D正确。
故选ACD。11、A:B:C:D【分析】【分析】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详解】
A;分析题意可知;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上从无植被覆盖到植被茂盛,该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
B;人类活动会影响该岛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正确;
C;该岛屿处于太平洋深处;与世隔绝,故调查岛上某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C正确;
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丰富度增加,D正确。
故选ABCD。
【点睛】12、B:C【分析】【分析】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详解】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
C;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是完全不相同,C错误;
D;阶段Ⅲ为森林阶段;物种丰富度比阶段Ⅱ的物种丰富度高,D正确。
故选BC。
【点睛】13、A:C【分析】【分析】
(1)荒漠生物群落: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2)草原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草原上以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草原上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3)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森林中的植物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森林中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
【详解】
A;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温度、土壤等条件适宜,降雨量充沛,A正确;
B;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动植物多具有抗干旱的能力,B错误;
C;森林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所以营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C正确;
D;和草原生物群落、荒漠生物群落相比;森林生物群落物种种类最多,D错误。
故选AC。14、A:D【分析】【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主要标志为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
【详解】
A;贫瘠沙地具备一定的生物和土壤条件;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的过程发生了次生演替,A错误;
B;题干中的恢复过程就说明了某些退化的生态环境是可以被恢复的;B正确;
C;修复生态环境是一项有意义的投资;可以改善环境等,C正确;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错误。
故选AD。15、A:C:D【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表格表示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植被类型发生差异,蝶类种类数目也逐渐减少。
【详解】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受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等影响;A正确;
B;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B错误;
C;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垂直结构;所以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C正确;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如光照、温度)有关;D正确。
故选ACD。16、A:D【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实质是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2;恢复力稳定性实质是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详解】
A、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高,A正确;
B;水生植物、滤食动物会净化水体;吸收水体中N、P,降低N、P含量,B错误;
C、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O2;导致水体中鱼虾等动物死亡,进一步加剧了污染,这种调节方式称为正反馈调节,C错误;
D;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等无机盐含量容易升高;则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会大量繁殖,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D正确。
故选AD。17、B:C:D【分析】【分析】
根据图1可知;独处时,戴胜的觅食时间所占比例小于和斑鸫鹛种群共处时。分析图2可知,独处时戴胜的觅食效率高于和斑鸫鹛种群共处时;分析图3可知,独处时戴胜在树上的觅食时间比例接近1,说明戴胜的食物主要分布在树上。
【详解】
A;戴胜独处时觅食时间比例较少;而和斑鸫鹛种群共处时其觅食时间大大增加,但觅食效率降低,不能说明其食物量一定增多,A错误;
B;戴胜和斑鸫鹛共处时;在树上觅食时间减少,可能是斑鸫鹛与其竞争树上食物有关,B正确;
C;戴胜独处时觅食效率较高;而和斑鸫鹛种群共处时其觅食效率大大降低,说明戴胜的觅食效率与是否独处存在一定关联,C正确;
D;戴胜独处时在树上觅食时间比例很大;几乎为100%;而和斑鸫鹛种群共处时其在树上觅食时间比例为70%,这表明戴胜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在树上,D正确。
故选BCD。18、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
A;由表中信息可以写出5条食物链:根据表中信息可写出5条食物链;即绿藻→螺蛳→鲫鱼、绿藻→鲫鱼、绿藻→轮虫→鲫鱼、水草→螺蛳→鲫鱼、水草→鲫鱼,鲫鱼占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B错误;
C;一般来说;生产者数量增加,捕食者的食物来源丰富,食物网中其他物种数量均会增加,C正确;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一般就越强,D正确。
故选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9、略
【分析】【分析】
物种的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详解】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物种丰富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睛】【解析】丰富度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可持续发展自然、经济、社会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人与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盲目地、掠夺式地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同种生物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四、实验题(共3题,共24分)24、略
【分析】【分析】
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包括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和蓝藻、化能合成细菌等。
【详解】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命成分共同组成群落;加上非生物部分就是生态系统。黄顶菊是植物,故属于生产者。
(2)①空白对照组不种植任何植物。②野外实地因地理条件和周围环境影响;土壤内物质含量必然有差异。用上述种植实验代替野外实地检测,目的是排除外界环境等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②据表可知黄顶菊入侵后;土壤发生的变化是含磷量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大。该变化可使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的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
(3)D组植物灭菌后植株高度明显高于未灭菌的;A组则相反,说明入侵后土壤菌落不适合植物生长,D组与A组对比可见,未灭菌时D组植物高度低于A组,说明入侵后土壤菌落结构发生改变。
(4)由题意可知;黄顶菊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B),在根周围聚集可分泌高效磷酸酶的细菌(C),这些细菌分泌磷酸酶(A)使土壤全磷量降低(D),本地植物可利用的磷被黄顶菊侵占,使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的竞争中占优势,最终导致本地植物减产,即B→C→A→D。
【点睛】
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要做到相同且适宜。【解析】群落生产者不种植任何植物外界环境含磷量降低,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大竞争黄顶菊入侵后,未灭菌状态下旱稻株高明显低于未入侵时,说明黄顶菊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BCAD25、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学生熟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特征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三化螟是水稻害虫;会导致水稻减产,据此可判断图中白色柱是对照组的测定结果;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三化螟属于生物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在水稻的叶片上;但产卵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三化螟虫卵不能移动,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
(3)在稻田引入三化螟的天敌,增加了三化螟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控制种群数量低于K/2既防止种群增长过快又使种群数量较低。【解析】对照组信息素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使种群密度降低生物种群的繁衍样方法环境阻力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种群数量低于K/2既防止种群增长过快又使种群数量较低26、略
【分析】【分析】
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豆科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3;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例如,兔和草类、狼和兔等都是捕食关系。
4;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5;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
【详解】
(1)引入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能够得到控制;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主要有自生,协调原理。引入的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的吸收N,P元素能力强、对当地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影响、与本地植物生态位存在差异能够共存,才能起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同时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2)有些因素的作用强度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福寿螺牧食藻类,所以福寿螺对藻类种群密度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加入福寿螺以后轮叶黑藻的生物量明显下降,但是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下降不明显,说明福寿螺偏好取食轮叶黑藻。福寿螺引入之前轮叶黑藻占优势,福寿螺引入后轮叶黑藻明显下降,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超过轮叶黑藻,导致穗花狐尾藻会占优势。
(3)由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大蒜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为福寿螺的死亡率。据图分析,与蒸馏水组(对照组)相比,大蒜素可有效杀死福寿螺,且大蒜素的浓度越大,福寿螺的死亡率越大。【解析】(1)自生;协调吸收N,P元素能力强;对当地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影响、与本地植物生态位存在差异能够共存。
(2)密度轮叶黑藻福寿螺引入之前轮叶黑藻占优势;福寿螺引入后穗花狐尾藻会占优势。
(3)大蒜素可有效杀死福寿螺,且随着大蒜素浓度增加,福寿螺死亡加快五、综合题(共3题,共24分)27、略
【分析】【分析】
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粪便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4;题图分析: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由图中A、B、C、D四种动物包含的能量值可知;A是植食性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B和C应该都是次级消费者,都属于第三营养级,D是三级消费者,属于第四营养级。
【详解】
(1)由分析可知:丙是该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培训》课件
- 《种酿酒白葡萄》课件
- 《诊断原则》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全【人员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选集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员工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合集【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汇编【员工管理】十篇
- 七年级英语SpringFestival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员工管理篇】
- (八省联考)河南省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 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
-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知识培训
-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
- 《外盘期货介绍》课件
- 2024年07月11396药事管理与法规(本)期末试题答案
- 《PMC培训资料》课件
- 2025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企业发展培训
-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抽测试题 化学 含答案
- 红蓝光谱治疗仪
- 四川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设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