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6~8节测试卷(原卷版)_第1页
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6~8节测试卷(原卷版)_第2页
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6~8节测试卷(原卷版)_第3页
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6~8节测试卷(原卷版)_第4页
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6~8节测试卷(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6~8节测试卷总分:100分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2.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水蒸发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自行车轮胎充气过多爆炸D.节日燃放烟花4.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6.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7.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8.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9.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量D.以上说法都正确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第4分钟时,水开始沸腾B.在第6分钟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C.在第4∽6分钟的过程中,水不吸热D.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11.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12.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ABCD13.下列能成为“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证据的是......(▲)A.燃烧时发光B.燃烧时放热C.燃烧时有黑烟D.燃烧时有蜡液流下14.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苹果,常看到苹果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蒸发B.先蒸发后汽化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15.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表格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继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物质沸点/℃酒精78水100煤油150A.水B.酒精C.煤油D.水或酒精16.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下列关于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A.液态二氧化碳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液化的B.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迅速汽化放热,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C.液态二氧化碳如果喷洒在人的手上,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冻伤D.气态二氧化碳压缩成液态二氧化碳时会放出大量热1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干冰用作制冷剂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8.下列叙述中,表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将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B.长期露置在室外的钢材很容易生锈C.用好的酒精灯要盖好灯帽,因为酒精易挥发D.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19.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酒精,乙试管盛有水,则甲、乙两试管......(▲)A.都会沸腾B.都不会沸腾C.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D.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20.小明在家中用电热壶烧水,第一次烧了半壶水直到沸腾,第二次仍用该壶烧了一壶水直到沸腾。则两次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标准大气压下)......(▲)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21.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是一种绿色能源;⑨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是▲,你作出判断的依据是▲。22.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热量;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填“升高”或“降低”)23.小李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当温度达到▲℃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填“会”或“不会”)升高,当▲,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24.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25.如图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2)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26.在标准大气压下,将热水倒入如图所示的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在盛有沸水并正在不断加热的烧杯中。试管中的热水的最终温度将▲(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试管中热水▲(填“会”或“不会”)沸腾;若试管中装的是酒精,则酒精▲(填“会”或“不会”)沸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三、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27.小明、小华和小红在课堂上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结果小明、小华测得的水的沸点都是100℃,唯有小红误将盐水倒入烧杯中加热,她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分012345678温度/℃88909497100103103103103(1)小红烧杯中的盐水沸腾时,其沸点为▲℃,科学老师认为小红的实验很有意义,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2)下列图像中,能反映小红的实验中盐水从加热到沸腾过程的是▲(填字母)。(3)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可能的原因是▲。28.某小组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如图),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温度/℃8084889296989898(1)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分析数据可知: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填“升高”“不变”或“降低”)。(2)请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3)三个小组的同学使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a、b、c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图甲、乙、丙是使用这三套实验装置实验后作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图,用c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图。四、分析说明题(共10分)29.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小柯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要放出热量。对此,小柯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①将一定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