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测试卷总分:100分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选项实验现象分子的性质A一块蔗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分子是有质量的B气体能被压缩,但不能无限压缩分子有体积C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分子之间有间隙D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答案】A【解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空隙。由于分子间引力的作用,使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体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所以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分析】本题需要学生针对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和生活现象之间进行联系,难度不大。【详解】A、蔗糖溶于水,是因为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与“分子是否有质量”无关,故A错误;气体可以被压缩但不能被无限压缩,表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也表明分子是有体积的,故B正确;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C正确;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有关,故D正确。故选:A2.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真金不怕火炼B.玉不琢不成器C.百炼方能成钢D.纸里包不住火【答案】B【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分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详解】A、真金不怕火炼说的是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A错;B、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雕刻琢磨,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正确;C、百炼方能成钢是利用碳与氧气反应,除掉过量的碳,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错;D、纸里包不住火是利用纸张易燃烧,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故选:B3.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A.水的比热容较大B.水的凝固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水的汽化【答案】B【解析】水的凝固点是0℃,但水要凝固除了温度要达到凝固点外还需要继续放热,如果没有继续放热,水只能保持在0℃而不能凝固。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与常温矿泉水之间有很大的温差,冰吸热升温,水放热降温,冰块附近的水凝固成冰,冰块就会“粘”到一起。【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凝固过程需要放热,当物体间有温度差时才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详解】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0℃,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0℃时,冰的温度还低于0℃;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故B正确。故选:B4.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答案】B【解析】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分析】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类型及其吸放热的判断,是中考热学基本题型的考查,掌握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详解】A、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放热.此选项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放热.此选项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放热.此选项错误;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放热.此选项错误;故选:B5.喝开水时,人们常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这是由于......(▲)A.向水面吹的是冷气,因此水温降低B.吹气使热水下沉而冷水留在上面C.吹气加快水面汽化,使水面温度降低D.吹气使水面流动,使水面温度降低【答案】C【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本题首先要判断是什么因素使蒸发加快,其次要知道水变凉的原因。【分析】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详解】吹气使水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加快,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吸收水的热,使水面温度降低,这样喝起来就不会太烫,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6.在足球比赛中常常见到,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的作用。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A.12℃B.40℃C.60℃D.100℃【答案】A【解析】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现象,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分析】本题考查汽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详解】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且沸点低于人体正常体温37℃。故选:A7.下列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度B.糖在水里的溶解速度C.酒精的蒸发速度D.酒精的沸点【答案】D【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和液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运动和沸点与气压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详解】A.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水的温度越高,糖在水里的溶解速度越快,故B不符合题意。C.酒精的温度越高,酒精蒸发越快,故C不符合题意。D.沸点与气压有关,沸点随气压的增加而升高,沸点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D符合题意。故选:D8.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空心铜球、铁球和铝球(ρ铜>ρ铁>p铝),其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A.铜球B.铁球C.铝球D.一样大【答案】A【解析】假设三个球都是实心的,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可比较出三种球实际体积的关系,再根据三种球的体积相等即可得出三个球空心部分的体积关系。【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从公式可直接看出三种实心球的体积大小,从而判断出空心部分的体积;同时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详解】假设三个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ρ=∴球的体积为V=∵ρ铜>ρ铁>ρ铝,∴V铜<V铁<V铝,又∵三个球的体积相等,∴铜球的空心部分体积最大。故选:A9.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保温杯是绝热的,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A.冰的质量增大B.水的质量增大C.水的温度降低D.冰的比热容增大【答案】A【解析】(1)冰的熔化条件:温度达到0℃,并且不断吸热;(2)水的凝固条件:温度达到0℃,并且不断放热;(3)物体吸热和放热的条件是:存在着温度差异。【分析】本题考查了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详解】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冰的温度很低,放到装适量0℃的水的保温杯中,冰块从保温杯水中吸热,保温杯是绝热的,与外界没有热交换;通过热传递杯内水的温度肯定低于0℃,因此会有水结成冰,而冰不能熔化成水,使冰的质量增大。故选:A10.冬天,小乐到哈尔滨游玩时发现了以下现象,以下对现象解释错误的是......(▲)A.在室外,人说话时口中冒“白气”,“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B.在街边,树枝上挂满了针状“雾凇”,针状“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在松花江里,江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冰是水凝固而成的D.在玻璃窗上,出现了美丽的“窗花”,“窗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答案】D【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详解】A、冬天在室外,人说话时口中冒“白气”,“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的解释是正确的;树枝上挂满了针状“雾淞”,针状“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的解释是正确的;C、江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冰是水凝固而成的;故C的解释是正确的;玻璃窗上,出现了美丽的“窗花”,“窗花”是室内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内表面凝华而成的;故D的解释是错误的;故选:D11.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甲容器中的酒精消失了,乙容器中的水减少了许多。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A.酒精和水都会蒸发B.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C.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D.以上结论都能得出【答案】A【解析】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以及液体的种类;据此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详解】根据题中条件可知两种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而液体的种类和表面积不同,因此导致蒸发的快慢不同的因素是液体的种类和液态表面积的大小,所以该实验可以说明A、酒精和水都会蒸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B.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答案】C【解析】根据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扩散表明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的运动进行解答。【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定义的理解和掌握,扩散现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详解】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而不是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故A错误;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而不是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故B错误;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故C正确;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还会继续向上或向下运动,故D错误.故选:C13.如图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用相同热源同时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B.甲、乙两物质熔点相同C.在固态时升高相等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D.甲物质的熔点比乙物质的熔点低【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同一热源加热,加热时间用来比较吸热的多少读图可知,甲熔化持续的时间与乙熔化持续的时间不相同,即加热时间不同,说明吸收热量不相同。故A错误;图像中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为物质熔点。读图可知,乙图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高,即乙的熔点高,故B错误;从图可以看出,甲乙均为固体时,升高相同的温度,乙加热时间长,说明乙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故C错误;图像中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为物质熔点。从图可以看出,甲熔点低。故D正确。故选:D14.一个能装500克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750克,用该瓶装密度是0.8克/厘米3的酒精,则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为......(▲)A.650克B.750克C.850克D.875克【答案】A【解析】(1)瓶子的容积不变,装满水的体积和装满酒精的体积相同,液体的体积V=,据此列方程求出装满的酒精的质量;(2)求出瓶子的质量,进而可求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分析】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瓶子装满不同液体的体积相同,都等于瓶子的容积。【详解】(1)由于玻璃瓶的容积不变,所以装满水的体积和装满酒精的体积相同,由ρ=可得:V=,酒精的质量:m酒精==400g;瓶的质量:m瓶=m总1-m水=750g-500g=250g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m总2=m酒精+m瓶=400g+250g=650g;故选:D15.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将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一个10克砝码,而该同学得到的读数为10.8克,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是......(▲)A.11.6克B.10.8克C.10克D.9.2克【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如果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物体的质量为:m物=m砝码+m游码示数,如果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m物=m砝码-m游码示数,已知:该同学在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将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读出的物体的质量为10.8g,而砝码的质量为10g,则游码的示数为0.8g,所以物体的实际质量为:m实=m砝码-m游码示数=10g-0.8g=9.2g故选:D16.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装入不同的液体,放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左右两个托盘上,天平平衡后,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答案】C【解析】(1)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据此分析左右两个盘中物体的质量大小即可;(2)据瓶中液体的体积,结合密度公式分析即可判断。【分析】知道并理解天平的原理及密度公式的定性分析是解决该题的关键。【详解】AB、此时的游码归零,即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物态的质量,所以两个瓶中物体的质量相等,故AB错误;CD、据图可知,右盘中瓶中的液体体积少一些,所以据ρ=可知,质量相同,但乙瓶液体体积小,所以乙瓶液体的密度较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C17.浙江大学制造出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超轻物质,其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故名“碳海绵”。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处理时,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过挤压,将碳海绵内的原油进行回收,此过程没有应用到下列碳海绵性质中的......(▲)A.保温性能好B.易被压缩C.能吸油但不吸水D.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答案】A【解析】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结合各个选项中“碳海绵”性质,利用排除法分析判断。【分析】此题考查物质的基本属性,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好题。【详解】根据碳海绵“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可知其易被压缩;根据碳海绵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超轻物质,其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等,可知其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根据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亊件,处理时,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过挤压,将碳海绵内的原油进行回收.可知其能吸油但不吸水。综上分析可知,此过程没有应用到“碳海绵”保温性能好的性质.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故选:A18.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实验中不属于该方法的是......(▲)【答案】B【解析】模拟实验是科学探究中的一种方法,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中的某些条件来做实验。结合实验的特点可做出判断。【分析】理解“模拟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含义,并能结合具体的实验形式进行辨别是解答的关键。【详解】ACD、研究泥石流成因实验、研究地球板块碰撞实验及研究分子有间隔实验均为模型实验,实验中运用了物理模型,并模仿实验中的某些条件,不合题意;海波熔化特点实验是为了研究晶体熔化时的普遍规律,不需要利用模型进行实验,符合题意。故选:B19.甲、乙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A.这个实心球是甲,金属的密度是2g/cm3B.这个实心球是甲,金属的密度是5g/cm3C.这个实心球是乙,金属的密度是2g/cm3D.这个实心球是乙,金属的密度是5g/cm3【答案】D【解析】先根据图象,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各自的密度,再进行比较,密度大的为实心,密度小的为空心。【分析】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利用密度来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这也是鉴别物质的一种方法。【详解】甲的密度ρ甲==2g/cm3,乙的密度ρ乙==5g/cm3,ρ乙>ρ甲,所以实心球是乙,制作这两个球的材料密度是5g/cm3。故选:D20.某种矿砂质量为m,倒入量筒中,使矿砂上表面水平,刻度显示的读数为V1,再将体积为V2的足量的水倒入盛有矿砂的量筒内,充分搅拌后,水面显示读数为V3,则矿砂密度为......(▲)A.B.C.D.【答案】B【解析】知道矿砂的质量,再找到矿砂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矿砂的密度。【分析】本题记录矿砂的上表面对应的刻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水要填补矿砂的缝隙。【详解】矿砂放入量筒中,并倒入水V2,矿砂的体积与水的体积之和为V3,所以矿砂的体积为:V=V3-V2,矿砂的密度为:ρ==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1.“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夜间温度▲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雪后天晴,由于雪▲而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答案】降低凝华熔化吸收【解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分析】多积累生活中的热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是学习热现象一章很好的学习方法。【详解】霜的形成是凝华过程,凝华要放热,只有气温足够低,才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而雪后要么熔化,要么升华,都是吸热过程故答案为:降低凝华熔化吸收22.有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其内表面要压接一层薄铝片,工程师们先将铝片装在钢罐内,让铝片紧贴钢罐内表面,然后将罐注满水,水结冰时,体积▲,在冰的挤压下,铝片向钢罐充分靠近,当它们表面的分子间的距离变得极小时,在分子间▲(填“引”或“斥”)力的作用下,铝片和钢罐就被接在一起了。【答案】变大引【解析】组成物质的分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水结冰时,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分析答题。【分析】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水结冰前后质量不变,但由于密度改变导致体积变化。【详解】当水变成冰时,质量m不变,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V=可知,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铝片向钢罐充分靠近,当它们表面的分子间的距离变得极小时,在分子间引力的作用下,铝片和钢罐就被接在一起了。故答案为:变大引23.一体积为0.25dm3,质量为2kg的铜球(ρ铜=8.9×103kg/m3),则判断它是▲的。(填“实心”或“空心”)【答案】空心【解析】在已知铜球质量,体积,以及铜的密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求解铜球密度与铜的密度是进行比较,从而右角确定球的空心是否。注意假设设铜球空心,则根密度公式ρ=可知,体积偏大,密度会偏小,也可以在设铜球为实心的情况计算,铜球实心情况下的质量或铜的体积与已知质量进行比较后确定。【分析】【详解】由题意可知V球=0.25dm3=0.25×10-3m3,铜球质量m球=2kg,则铜球的密度ρ球==0.8×103kg/m3,故铜球是空心的。故答案为:空心24.只要留心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科学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的缘故;通常情况下炒菜比腌菜咸得快,这一现象表明▲。【答案】水蒸发吸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解析】手上沾水与不沾水,是造成拿热馒头感觉不同的原因,就要从沾水与不沾水会发生哪些不同的变化入手分析。菜变咸,说明盐进入菜内,这是一种扩散现象。变咸的快慢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由此入手分析。【分析】从生活中拿热馒头、炒菜等现象,联系到物理知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详解】手上沾水后,手遇到热的馒头,手上的水会蒸发,蒸发吸热,从而降低了手的温度,使手不至感到太热。炒菜时菜的温度要比腌菜时菜的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所以菜变咸得越快。故答案为:水蒸发吸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5.同学们学习过密度后,想知道一张质量是14.4kg的课桌的体积。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14.4g,体积为20cm3,则样本的密度为▲g/cm3;课桌的体积为▲m3。【答案】(1)样本的密度为0.72g/cm3(2)课桌的体积为:0.2m3【解析】(1)已知样品质量与体积,应用密度公式可以求出样本的密度。(2)应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课桌的体积。【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详解】(1)已知样本木料的质量和体积,样本的密度:ρ==0.72g/cm3=0.72×103kg/m3;(2)样本与课桌材质相同,所以密度相同,由ρ=可知,所以课桌的体积:V′==0.02m3;故答案为:(1)样本的密度为0.72g/cm3(2)课桌的体积为:0.2m326.氯气有下列性质:①呈黄绿色;②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③密度比空气大;④红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⑤氯气能和消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根据这些叙述可归纳出:(填序号)(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2)氯气的化学性质有▲。【答案】(1)①②③(2)④⑤【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氯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详解】(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①呈黄绿色;②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③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①②③;氯气的化学性质有:④红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⑤氯气和消石灰反应制取漂白粉;故答案为:④⑤;故答案为:(1)①②③(2)④⑤27.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1)从图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2)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答案】(1)97小于(2)不变液化【解析】(1)要掌握沸点的概念,知道液体沸腾时温度叫做沸点.同时要掌握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知道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2)掌握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掌握液化的概念:由气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此过程需要放热。【分析】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主要考查了沸点的概念、沸点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要熟记1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掌握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详解】(1)由图知,当水的温度达到97℃时,温度不再变化,说明此时是水的沸腾过程,沸点是97℃。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所以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2)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我们看到的“白气”是由大量小水珠组成的,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故答案为:(1)97小于(2)不变液化28.生活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1)用图甲所示的炖盅炖汤,锅盖周围有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填“空气”或“炖盅”)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炖汤的过程中,能闻到汤的香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2)大煲内的水沸腾后,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填“同时沸腾”或“不会沸腾”)。(3)图乙和图丙所示的粒子模型表示沸腾的是▲(填“图乙”或“图丙”)。【答案】(1)炖盅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热运动)(2)不会沸腾(3)图丙【解析】【分析】【详解】略三、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29.小贝想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药液的密度,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移动。调好天平后,她称得药液和药液瓶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药液倒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将药液瓶放在天平上称剩余的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药液的质量是▲g,量筒中药液的体积是▲cm3,这种药液的密度是▲kg/m3。【答案】左31.4103.14×103【解析】本题目是测定密度的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天平、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基本计算。天平使用前的注意事项做到放、拨、调,称量前指针指在刻度盘偏右调螺母,称量时指针指在刻度盘偏右说明右盘质量大。读取量筒体积时,视线与液面(凹液面的底部)相平。【分析】天平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之一,放、调、称、读等都是基本的知识要求,必须掌握扎实牢固。量筒读数要视线与液体凹面平行。【详解】(1)天平使用前首先将天平放到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调节螺母使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平衡调节原则: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先快后慢。如图所示,指针右偏,应左调平衡螺母。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药液瓶和剩余药液的质量是砝码20g+5g,游码刻度3.6g,共20+5+3.6=28.6g;根据题意,倒入量筒里液体的质量是:60g-28.6g=31.4g。读取量筒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与液面(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据图知量筒中药液的体积是10mL,即10cm3。(3)根据密度公式得:ρ==3.14g/cm3=3.14×103kg/m3故答案为:左31.4103.14×10330.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水6020645食用油6020668(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答案】(1)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等)水大于(3)比热容【解析】(1)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液体温度的变化来研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2)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加热时间多,放出的热量就多,相应受热物质吸收的热量就多。(3)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比热容来描述。【分析】此题考查了我们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考查了对比热容这一物理量的理解,我们要能够根据相关的实验数据得出我们需要的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活。【详解】(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等)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因为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加热时间长的吸收的热量多。即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此实验中,水的吸热能力强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物质的这种特性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来描述。故答案为:(1)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等)水大于(3)比热容31.有一金属块,请你测出它的密度。现提供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溢水杯、烧杯、水、细线。(1)实验步骤:a.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b.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如图甲、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是▲g。c.用天平测量出▲,并将水注满溢水杯,用细线系好金属块放入溢水杯中,使溢出的水流入烧杯,用天平测出▲。(2)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是▲。【答案】(1)26空烧杯质量m1溢出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2)ρ水【解析】(1)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而要准确读出游码所对刻度,必须明确标尺的分度值及以游码左端所对刻度为准。如图本标尺的分度值是0.1g。因为题目中缺少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所以应利用现有器材间接测量并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这里就需要辅助材料--已知密度的水。具体方法是,用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并将水注入溢水杯至满,用细线系好金属块放入溢水杯中,使溢出的水流入烧杯,此时烧杯水的体积V水=V金,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m水=m1-m,根据密度公式,可以求出V水,即能求出金属块的体积V金。(2)根据密度公式ρ=,把已知物理量代入公式,就可得到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分析】本题是密度的特殊测量:测量中天平缺少砝码或缺少量筒时,一般需要的辅助材料是已知密度的水。①缺少砝码时,关键是如何求得被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与被测物体等质量的水的体积。②缺少量筒时,关键是如何求得被测物体的体积。用天平称出与被测物体等体积的水的质量。结合压强、浮力知识,密度将有更多的测量方法。【详解】(1)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必须明确标尺的分度值及以游码左端所对刻度为准,如图所示,本天平的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1g;即:m金=砝码质量+游码对应刻度值=20g+5g+1g=26g;故答案为:26;题目中缺少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用已知密度的水间接测量出金属块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V金=V水=要求m水应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水注入溢水杯至满,用细线系好金属块放入溢水杯中,使溢出的水流入烧杯,测量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则:m水=m1-m故答案为:空烧杯质量m1溢出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2)根据密度公式ρ=,已知金属块的质量m金V金=V水=∴ρ金==故答案为:故答案为:(1)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