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上)生物寒假作业(八)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3秋•聊城期末)转运蛋白是协助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膜组分,它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需与被转运物质结合,构象也会发生改变 B.通道蛋白不与被转运物质结合,对被转运物质不具有选择性 C.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速率远大于自由扩散 D.处于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中的细胞,葡萄糖可能通过不同的转运蛋白进入细胞2.(2024秋•邹城市校级期末)植物体内的多种有机酸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而后进入细胞质基质,再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进入液泡。当液泡中有机酸浓度达到一定水平,会借助H+的化学势能运出液泡进入降解柠檬酸途径(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机酸的产生部位主要是线粒体基质 B.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液体环境的pH C.H+进入液泡的过程伴随着载体蛋白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 D.H+进入液泡和柠檬酸运出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3.(2023秋•克拉玛依区校级期末)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胞吞、胞吞4.(2023秋•克拉玛依区校级期末)水通道蛋白对水有专一性,能使水分子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通道蛋白不能协助氨基酸进入细胞 B.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C.一种物质可能有多种跨膜运输方式 D.加入蛋白质抑制剂会提高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水分子的速率5.(2023秋•安康期末)盐穗木是广泛分布于新疆盐碱荒漠环境中的一种极端耐盐的灌木,其液泡膜上存在Na+﹣H+载体蛋白,它可利用液泡内外H+的浓度差将H+转运出液泡,同时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维持较高的Na+浓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液泡内Na+浓度降低有助于提高盐穗木的耐盐能力 B.液泡内外的H+浓度差是靠主动运输维持的 C.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Na+﹣H+载体蛋白的作用体现了液泡膜具有流动性6.(2023秋•克拉玛依区校级期末)如图表示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膜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a、b、c表示运输方式)。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若甲为O2,则甲的运输速率受能量的影响 B.若乙为K+,则连续转运会导致膜内外的K+浓度差增大 C.载体蛋白只参与协助扩散 D.甘油的运输方式为乙图所示的方式7.(2024秋•浙江月考)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以尿酸盐形式存在),尿酸盐在血液中含量过高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血液尿酸水平主要与图示四种转运蛋白GLUT9、URAT1、NPT1和ABCG2有关,其中GLUT9还可顺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GLUT9转运蛋白不具有专一性 B.四种转运蛋白均在游离型核糖体上合成 C.尿酸盐与转运蛋白结合,通过主动转运进出肾小管细胞 D.编码NPT1基因的功能增强性突变可降低痛风的风险8.(2024秋•博爱县校级月考)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I﹣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I﹣进入该细胞的驱动力由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提供,而该细胞中的Na+则通过钠钾泵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A.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I﹣ B.钠钾泵作为一种转运蛋白,不具有专一性 C.Na+运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时不消耗能量 D.Na+和I﹣还可以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9.(2024秋•阿城区校级月考)研究发现,在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根据培养液中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转运速率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SGLT1和GLUT2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均相同 B.在较低葡萄糖浓度下,载体GLUT2先达到饱和状态 C.葡萄糖浓度为60mM时,该细胞通过两种方式运输葡萄糖 D.由图可推测,小肠绒毛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大于amM10.(2023秋•安徽期末)质子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类特殊蛋白质,能利用催化ATP水解的能量来转运H+。H+﹣K+﹣ATP酶是位于胃壁细胞上的一种质子泵,它可通过自身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不断将胃壁细胞内的H+逆浓度运输到胃腔中,同时将K+运进胃壁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胃壁细胞对K+的转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B.该运输H+的过程体现了H+﹣K+﹣ATP酶具有催化作用 C.H+﹣K+﹣ATP酶将H+运出胃壁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H+﹣K+﹣ATP酶活性会影响胃腔中液体pH11.(2024秋•阿城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的叙述,错误的是()A.胞吞和胞吐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降解 C.乳汁中抗体的分泌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D.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摄取通常是先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12.(2023秋•芜湖期末)图1和图2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甲可表示氧气 B.图2中乙可表示氨基酸 C.图1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D.图2方式可以逆浓度运输物质二.解答题(共3小题)13.(2024秋•天河区校级期中)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是研究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最好材料。如图是猪的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曲线(O点对应的浓度为红细胞吸水涨破时的NaCl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涨破,内容物流出,其细胞膜又会重新封闭起来,这体现了细胞膜结构具有特点。根据图示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mmol•L⁻1的NaCl溶液中能保持正常形态。(2)分析题图,将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的NaCl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乙的吸水能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红细胞甲,原因是。(3)水通道蛋白位于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上,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提高水分子的运输效率。研究人员将猪的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现红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结合以上信息,推测其原因可能是。(4)初步研究发现,红细胞能快速吸水并涨破与其细胞膜上的CHIP28水通道蛋白有关,请以人工脂质体(可插入膜蛋白)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CHIP28蛋白的功能。(简要写出实验思路)。14.(2023秋•亭湖区校级期末)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选择性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常见的主动运输有ATP驱动泵(ATP直接提供能量)和协同转运(间接提供能量)两种类型。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细胞膜上的ATP驱动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它是由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经加工后,通过转移到细胞膜上的。(2)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会使ATP驱动泵发生磷酸化,导致其发生变化,从而驱动离子的跨膜运输。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持续增大时,ATP驱动泵转运离子的速率会。(3)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Na+﹣K+﹣ATP泵会将Na+运输到肠腔,以维持肠腔中高浓度的Na+。已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其转运蛋白会依赖Na+浓度梯度提供的能量同时将Na+和葡萄糖运输到细胞内。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若抑制Na+﹣K+﹣ATP泵的活性,则小肠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会(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其原因是。(4)图甲中其基本骨架是,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越多。图甲的a~d的四个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首先需要识别对方,该过程主要与如图细胞膜上的(填字母)相关,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15.(2024秋•松江区期末)酸雨可导致土壤中可溶性铝含量增加,引起植物细胞内Al3+水平过高,诱导大量活性氧产生,损坏生物膜,造成核酸与蛋白质损伤,致使剪股颖等草坪植物受灾。图1为铝胁迫时,剪股颖根细胞通过合成并积累GABA进行调节的一种机制。(1)据图1,铝离子进入根细胞的方式是。(单选)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2)铝胁迫时,植物根部可能被抑制的过程有。(编号选填)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裂③细胞衰老④细胞死亡⑤细胞分化(3)据图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分泌后的苹果酸能阻止Al3+进入细胞B.苹果酸和柠檬酸在应对铝胁迫中起协同作用C.细胞通过调节苹果酸和柠檬酸应对铝胁迫的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D.GABA加入三羧酸循环可促进该细胞的光合作用(4)据图1,根细胞受铝胁迫时,GABA可以作为。(编号选填)①能源物质②结构成分③信息分子④遗传物质⑤碳链参与物质转化为探究外源GABA对铝胁迫下剪股颖的作用,设计四组实验,并测定各组剪股颖叶片的O2产生速率、叶绿素a含量、S0D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2,不同字母表示检测结果间有显著差异。SOD基因表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以将活性氧转化为氧气。(5)组②~④中,使用的溶剂是。(单选)A.全营养液B.蒸馏水C.无菌水D.土壤悬浊液(6)该实验中,测定叶绿素a含量的方法应是。(单选)A.层析法B.凝胶电泳C分光光度法D.PCR(7)SOD基因表达量的检测指标可以是。(多选)A.胞间的氧气浓度B.SOD基因的含量C.SOD基因的mRNA含量D.SOD含量(8)综合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剪股颖受铝胁迫时检出O2产生速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编号选填)①叶绿素a含量降低②光反应速率增加③活性氧增加④S0D基因表达增强(9)结合图1、图2及所学知识,阐述GABA缓解剪股颖受铝胁迫毒害的机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上)生物寒假作业(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DBDBBDACCC题号12答案A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3秋•聊城期末)转运蛋白是协助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膜组分,它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需与被转运物质结合,构象也会发生改变 B.通道蛋白不与被转运物质结合,对被转运物质不具有选择性 C.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速率远大于自由扩散 D.处于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中的细胞,葡萄糖可能通过不同的转运蛋白进入细胞【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正推法;物质跨膜运输;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作自由扩散,也叫简单扩散。如水分子、气体分子、脂溶性物质。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解答】解:A、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A正确;B、通道蛋白不与被转运物质结合,对被转运物质具有选择性。如水通道蛋白,只允许水分子通过,B错误;C、水分子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水分子更多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所以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速率远大于自由扩散,C正确;D、细胞膜上分布有很多种转运蛋白,处于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中的细胞,葡萄糖可能通过不同的转运蛋白进入细胞,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2024秋•邹城市校级期末)植物体内的多种有机酸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而后进入细胞质基质,再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进入液泡。当液泡中有机酸浓度达到一定水平,会借助H+的化学势能运出液泡进入降解柠檬酸途径(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机酸的产生部位主要是线粒体基质 B.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液体环境的pH C.H+进入液泡的过程伴随着载体蛋白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 D.H+进入液泡和柠檬酸运出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模式图;物质跨膜运输;解决问题能力.【答案】D【分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其中,协助扩散还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解答】解:A、有机酸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所以有机酸的产生部位主要是线粒体基质,A正确;B、液泡中有机酸会借助H+的化学势能运出液泡,所以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液体环境的pH,B正确;C、H+进入液泡借助于膜上的载体蛋白,通过消耗ATP,实现自身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C正确;D、H+进入液泡是主动运输的过程,柠檬酸运出液泡的过程依靠运输氢离子所产生的势能,也是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2023秋•克拉玛依区校级期末)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胞吞、胞吞【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对比分析法;物质跨膜运输.【答案】B【分析】1、小分子的物质运输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大分子物质运输方式是胞吐(内吞)和胞吐(外排),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2、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解答】解:免疫球蛋白的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有机物,其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根据题意“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葡萄糖”,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故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胞吞、主动运输,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胞吐和胞吐的物质运输方式的不同,对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胞吐和胞吐的物质运输方式的知识掌握是解题的基础.4.(2023秋•克拉玛依区校级期末)水通道蛋白对水有专一性,能使水分子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通道蛋白不能协助氨基酸进入细胞 B.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C.一种物质可能有多种跨膜运输方式 D.加入蛋白质抑制剂会提高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水分子的速率【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对比分析法;物质跨膜运输.【答案】D【分析】1、水跨膜不需要水通道蛋白的协助,只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2、水跨膜如果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则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解答】解:A、水通道蛋白只能运输水分子,不能协助氨基酸进入细胞内,A正确;B、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运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一种物质可能有多种跨膜运输方式,如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C正确;D、加入蛋白质抑制剂会降低水通道跨膜运输水分子的运输速率,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运输方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特点,属于中档题。5.(2023秋•安康期末)盐穗木是广泛分布于新疆盐碱荒漠环境中的一种极端耐盐的灌木,其液泡膜上存在Na+﹣H+载体蛋白,它可利用液泡内外H+的浓度差将H+转运出液泡,同时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维持较高的Na+浓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液泡内Na+浓度降低有助于提高盐穗木的耐盐能力 B.液泡内外的H+浓度差是靠主动运输维持的 C.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Na+﹣H+载体蛋白的作用体现了液泡膜具有流动性【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模式图;物质跨膜运输.【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H+进入液泡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故跨膜方式为主动运输,则液泡内的细胞液中H+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说明H+运出液泡是顺浓度梯度,因此方式是协助扩散;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能将H+转运出液泡的同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转运到液泡内,说明Na+进入液泡的直接驱动力是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因此该过程Na+的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解答】解:A、Na+在液泡中的积累能使液泡内Na+浓度增大,细胞液渗透压增大,细胞吸水能力增强,进而提高拟南芥的耐盐碱能力,所以液泡内Na+浓度降低不能提高盐穗木的耐盐能力,A错误;B、H+进入液泡需要消耗能量,说明液泡内外的H+浓度差是靠主动运输维持的,B正确;C、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能将H+转运出液泡的同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转运到液泡内,说明Na+进入液泡的直接驱动力是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所以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D、Na+﹣H+载体蛋白的作用体现了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理解和比较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6.(2023秋•克拉玛依区校级期末)如图表示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膜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a、b、c表示运输方式)。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若甲为O2,则甲的运输速率受能量的影响 B.若乙为K+,则连续转运会导致膜内外的K+浓度差增大 C.载体蛋白只参与协助扩散 D.甘油的运输方式为乙图所示的方式【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模式图;物质跨膜运输;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由题图可知:运输甲物质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运输乙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运输丙物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解答】解:A、运输甲物质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若甲为O2,甲的运输速率不受能量的影响,A错误;B、运输乙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细胞内K+浓度高,连续转运会导致膜内外的K+浓度差增大,B正确;C、通道蛋白只参与协助扩散,载体蛋白参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C错误;D、运输乙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而甘油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出正确判断,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7.(2024秋•浙江月考)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以尿酸盐形式存在),尿酸盐在血液中含量过高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血液尿酸水平主要与图示四种转运蛋白GLUT9、URAT1、NPT1和ABCG2有关,其中GLUT9还可顺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GLUT9转运蛋白不具有专一性 B.四种转运蛋白均在游离型核糖体上合成 C.尿酸盐与转运蛋白结合,通过主动转运进出肾小管细胞 D.编码NPT1基因的功能增强性突变可降低痛风的风险【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模式图;材料分析题;物质跨膜运输;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解答】解:A、GLUT9蛋白可以转运尿酸盐和葡萄糖,但不能转运其他物质,故可以体现出专一性,A错误;B、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通常是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因为它们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然后被插入细胞膜,而游离型核糖体主要合成细胞质内的蛋白质,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和题图分析,尿酸盐进出肾小管细胞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C错误;D、根据题图分析可知,NPT1可以转运出尿酸盐,如果功能增强性突变,会提高了尿酸盐的排出效率,则会降低血液中尿酸的浓度,从而降低痛风的风险,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8.(2024秋•博爱县校级月考)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I﹣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I﹣进入该细胞的驱动力由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提供,而该细胞中的Na+则通过钠钾泵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A.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I﹣ B.钠钾泵作为一种转运蛋白,不具有专一性 C.Na+运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时不消耗能量 D.Na+和I﹣还可以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正推法;物质跨膜运输.【答案】A【分析】1、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需要转运蛋白;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2、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解答】解:A、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需要消耗由Na+浓度梯度所产生的势能,是主动运输,A正确;B、钠钾泵作为一种转运蛋白,具有专一性,B错误;C、细胞中的Na+则通过钠钾泵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从题干中看不出,Na+和Γ还可以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和分析题意的能力,难度适中。9.(2024秋•阿城区校级月考)研究发现,在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根据培养液中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转运速率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SGLT1和GLUT2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均相同 B.在较低葡萄糖浓度下,载体GLUT2先达到饱和状态 C.葡萄糖浓度为60mM时,该细胞通过两种方式运输葡萄糖 D.由图可推测,小肠绒毛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大于amM【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坐标曲线图;物质跨膜运输;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分析题文及题图: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由图可知,协助扩散发生的同时,主动运输也在发生。只不过很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就达到饱和,高浓度情况下,需要依赖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提高吸收速率,主要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主动运输方式的3倍。【解答】解:A、SGLT1和GLUT2都是转运葡萄糖的载体,但二者转运葡萄糖的方式不同,说明二者的功能有差异,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可推测,组成SGLT1和GLUT2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应该有差异,A错误;B、结合图示可知,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速率最先达到最大值,即主动运输的载体SGLT1先达到饱和状态,B错误;C、由题图可知,葡萄糖浓度为60mM时,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既有协助扩散也有主动运输,C正确;D、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吸收速率,可见,小肠绒毛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小于amM,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及实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2023秋•安徽期末)质子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类特殊蛋白质,能利用催化ATP水解的能量来转运H+。H+﹣K+﹣ATP酶是位于胃壁细胞上的一种质子泵,它可通过自身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不断将胃壁细胞内的H+逆浓度运输到胃腔中,同时将K+运进胃壁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胃壁细胞对K+的转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B.该运输H+的过程体现了H+﹣K+﹣ATP酶具有催化作用 C.H+﹣K+﹣ATP酶将H+运出胃壁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H+﹣K+﹣ATP酶活性会影响胃腔中液体pH【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正推法;物质跨膜运输;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被动运输是指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方式,不消耗能量,可以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为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方式,该过程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解答】解:A、胃壁细胞对K+的转运过程属于主动运输,体现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B、H+﹣K+﹣ATP酶可以催化ATP水解为逆浓度运输H+供能,体现了H+﹣K+﹣ATP酶具有催化作用,B正确;C、H+运出细胞需要消耗ATP,需要借助质子泵,且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D、H+﹣K+﹣ATP酶能将H+逆浓度运输到胃腔中,H+﹣K+﹣ATP酶活性会影响胃腔中液体pH,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2024秋•阿城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的叙述,错误的是()A.胞吞和胞吐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降解 C.乳汁中抗体的分泌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D.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摄取通常是先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考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专题】正推法;物质跨膜运输;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吞或胞吐的方式运输的,胞吞和胞吐的生理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由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解答】解:A、胞吞和胞吐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即体现了其结构特点,A正确;B、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降解,B正确;C、乳汁中抗体的分泌过程是胞吐过程,胞吐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C错误;D、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摄取通常是先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此后发生膜融合等过程,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胞吞、胞吐的知识作出正确判断,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12.(2023秋•芜湖期末)图1和图2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甲可表示氧气 B.图2中乙可表示氨基酸 C.图1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D.图2方式可以逆浓度运输物质【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正推法;物质跨膜运输;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图1物质运输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且需要转运蛋白,为协助扩散;图2运输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解答】解:A、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图1物质运输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且需要转运蛋白,为协助扩散,A错误;B、图2运输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可以表示氨基酸,B正确;C、图1物质运输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且需要转运蛋白,为协助扩散,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C正确;D、图2中物质运输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能量,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的能力。二.解答题(共3小题)13.(2024秋•天河区校级期中)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是研究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最好材料。如图是猪的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曲线(O点对应的浓度为红细胞吸水涨破时的NaCl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涨破,内容物流出,其细胞膜又会重新封闭起来,这体现了细胞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特点。根据图示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150mmol•L⁻1的NaCl溶液中能保持正常形态。(2)分析题图,将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的NaCl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乙的吸水能力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红细胞甲,原因是红细胞乙所处NaCl溶液的浓度高,红细胞乙失水量多,细胞内渗透压较高,细胞吸水能力较强。(3)水通道蛋白位于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上,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提高水分子的运输效率。研究人员将猪的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现红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结合以上信息,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红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肝细胞的细胞膜上无水通道蛋白。(4)初步研究发现,红细胞能快速吸水并涨破与其细胞膜上的CHIP28水通道蛋白有关,请以人工脂质体(可插入膜蛋白)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CHIP28蛋白的功能。取适量的人工脂质体均分成甲乙两组,向甲组脂质体上插入CHIP28,乙组不作处理,再将两组脂质体分别置于清水中,观察两组脂质体是否吸水涨破(简要写出实验思路)。【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生物膜系统;物质跨膜运输;解决问题能力.【答案】(1)一定的流动性150(2)大于红细胞乙所处NaCl溶液的浓度高,红细胞乙失水量多,细胞内渗透压较高,细胞吸水能力较强(3)红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肝细胞的细胞膜上无水通道蛋白(4)取适量的人工脂质体均分成甲乙两组,向甲组脂质体上插入CHIP28,乙组不作处理,再将两组脂质体分别置于清水中,观察两组脂质体是否吸水涨破【分析】1、动物细胞失水与吸水的原理为渗透作用:(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形态不变。2、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具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3、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解答】解:(1)涨破的细胞又能重新封闭,说明组成细胞膜的分子能够运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据图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150mmol•L﹣1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为1.0,说明在浓度为150mmol•L﹣1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能保持正常形态。(2)将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的NaCl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二者的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均小于1,且乙的比值更小,说明红细胞乙的失水量多于红细胞甲的失水量,红细胞乙的细胞质渗透压高于红细胞甲的细胞质渗透压,所以红细胞乙的吸水能力大于红细胞甲的吸水能力。(3)题干中提到水通道蛋白位于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上,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提高水分子的运输效率,所以红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可能是红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肝细胞的细胞膜上无水通道蛋白。(4)以人工脂质体(可插入膜蛋白)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CHIP28蛋白的功能,则脂质体上是否插入CHIP28为自变量。实验思路为:取适量的人工脂质体均分成甲乙两组,向甲组脂质体上插入CHIP28,乙组不作处理,再将两组脂质体分别置于清水中,观察两组脂质体是否吸水涨破。故答案为:(1)一定的流动性150(2)大于红细胞乙所处NaCl溶液的浓度高,红细胞乙失水量多,细胞内渗透压较高,细胞吸水能力较强(3)红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肝细胞的细胞膜上无水通道蛋白(4)取适量的人工脂质体均分成甲乙两组,向甲组脂质体上插入CHIP28,乙组不作处理,再将两组脂质体分别置于清水中,观察两组脂质体是否吸水涨破【点评】本题不仅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及水的跨膜运输方式的基本知识,还考查了利用图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较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14.(2023秋•亭湖区校级期末)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选择性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常见的主动运输有ATP驱动泵(ATP直接提供能量)和协同转运(间接提供能量)两种类型。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细胞膜上的ATP驱动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它是由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通过囊泡转移到细胞膜上的。(2)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会使ATP驱动泵发生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驱动离子的跨膜运输。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持续增大时,ATP驱动泵转运离子的速率会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3)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Na+﹣K+﹣ATP泵会将Na+运输到肠腔,以维持肠腔中高浓度的Na+。已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其转运蛋白会依赖Na+浓度梯度提供的能量同时将Na+和葡萄糖运输到细胞内。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若抑制Na+﹣K+﹣ATP泵的活性,则小肠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会降低(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其原因是Na+﹣K+﹣ATP泵的活性受到抑制会使Na+的运输减弱,导致肠腔的Na+浓度降低,从而影响葡萄糖运输时的能量供应。(4)图甲中其基本骨架是B(磷脂双分子层),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越多。图甲的a~d的四个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首先需要识别对方,该过程主要与如图细胞膜上的C(填字母)相关,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专题】正推法;生物膜系统;细胞器;物质跨膜运输;解决问题能力.【答案】(1)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囊泡(2)空间结构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3)降低Na+﹣K+﹣ATP泵的活性受到抑制会使Na+的运输减弱,导致肠腔的Na+浓度降低,从而影响葡萄糖运输时的能量供应(4)B(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bcd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分析】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解答】解:(1)ATP驱动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其合成和加工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质膜上的ATP驱动泵在核糖体合成,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通过囊泡运输到质膜上。(2)ATP驱动泵直接水解ATP释放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使ATP驱动泵磷酸化并伴随着能量的转移,ATP驱动泵被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从而驱动离子的跨膜运输。由于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持续增大时,一定范围内,能量供应增加,ATP驱动泵转运离子的速率会增加,但是ATP驱动泵数量有限,被转运的物质含量有限,速率增加到一定值后会保持相对稳定。(3)分析题意可知,转运蛋白同时将Na+和葡萄糖运输到细胞内,Na+浓度梯度为该过程提供了能量,若抑制Na+﹣K+﹣ATP泵的活动,则Na+运输受抑制,导致肠腔的Na+浓度降低,从而导致Na+浓度梯度降低,影响葡萄糖运输时的能量供应,进而导致葡萄糖的运输速率降低。(4)图甲(细胞膜)中其基本骨架是B磷脂双分子层,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越多。图甲的a~d的四个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顺浓度梯度的自由扩散)、c(借助通道蛋白运输的协助扩散)、d(借助载体蛋白运输的协助扩散)。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首先需要识别对方,该过程主要与图中细胞膜上的C(糖蛋白)相关,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故答案为:(1)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囊泡(2)空间结构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3)降低Na+﹣K+﹣ATP泵的活性受到抑制会使Na+的运输减弱,导致肠腔的Na+浓度降低,从而影响葡萄糖运输时的能量供应(4)B(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bcd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细胞器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正确作答。15.(2024秋•松江区期末)酸雨可导致土壤中可溶性铝含量增加,引起植物细胞内Al3+水平过高,诱导大量活性氧产生,损坏生物膜,造成核酸与蛋白质损伤,致使剪股颖等草坪植物受灾。图1为铝胁迫时,剪股颖根细胞通过合成并积累GABA进行调节的一种机制。(1)据图1,铝离子进入根细胞的方式是B。(单选)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2)铝胁迫时,植物根部可能被抑制的过程有①②⑤。(编号选填)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裂③细胞衰老④细胞死亡⑤细胞分化(3)据图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多选)A.分泌后的苹果酸能阻止Al3+进入细胞B.苹果酸和柠檬酸在应对铝胁迫中起协同作用C.细胞通过调节苹果酸和柠檬酸应对铝胁迫的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D.GABA加入三羧酸循环可促进该细胞的光合作用(4)据图1,根细胞受铝胁迫时,GABA可以作为①③⑤。(编号选填)①能源物质②结构成分③信息分子④遗传物质⑤碳链参与物质转化为探究外源GABA对铝胁迫下剪股颖的作用,设计四组实验,并测定各组剪股颖叶片的O2产生速率、叶绿素a含量、S0D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2,不同字母表示检测结果间有显著差异。SOD基因表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以将活性氧转化为氧气。(5)组②~④中,使用的溶剂是A。(单选)A.全营养液B.蒸馏水C.无菌水D.土壤悬浊液(6)该实验中,测定叶绿素a含量的方法应是C。(单选)A.层析法B.凝胶电泳C分光光度法D.PCR(7)SOD基因表达量的检测指标可以是CD。(多选)A.胞间的氧气浓度B.SOD基因的含量C.SOD基因的mRNA含量D.SOD含量(8)综合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剪股颖受铝胁迫时检出O2产生速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③。(编号选填)①叶绿素a含量降低②光反应速率增加③活性氧增加④S0D基因表达增强(9)结合图1、图2及所学知识,阐述GABA缓解剪股颖受铝胁迫毒害的机制。根细胞中的GABA可加入三羧酸循环,参与供能以抵抗铝胁迫,或转化为苹果酸、柠檬酸,并激活它们的外排,结合土壤中的铝离子,阻止其内流造成细胞损伤,保障根的正常生命活动,为植物体吸收必需的水和无机盐(叶肉细胞中的GABA促进SOD基因表达,提高SOD量,消除活性氧,缓解其对细胞结构和物质的损害,维持正常的细胞活动。由于活性氧的减少,类囊体膜的损坏减少,一定程度恢复了叶绿素a含量,促进光能吸收利用,弥补因铝胁迫导致的光合产物减少,保障植物的生长)【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实验设计原则;探究结论;物质跨膜运输;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答案】(1)B(2)①②⑤(3)ABC(4)①③⑤(5)A(6)C(7)CD(8)③(9)根细胞中的GABA可加入三羧酸循环,参与供能以抵抗铝胁迫,或转化为苹果酸、柠檬酸,并激活它们的外排,结合土壤中的铝离子,阻止其内流造成细胞损伤,保障根的正常生命活动,为植物体吸收必需的水和无机盐(叶肉细胞中的GABA促进SOD基因表达,提高SOD量,消除活性氧,缓解其对细胞结构和物质的损害,维持正常的细胞活动。由于活性氧的减少,类囊体膜的损坏减少,一定程度恢复了叶绿素a含量,促进光能吸收利用,弥补因铝胁迫导致的光合产物减少,保障植物的生长)【分析】1、分析图1:铝胁迫时,细胞通过合成并积累GABA调节苹果酸和柠檬酸的释放,分泌后的苹果酸、柠檬酸均可以结合Al3+,使得细胞外游离的Al3+减少,从而阻止Al3+进入细胞。2、分析图2:组②与组①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说明GABA处理基本不影响剪股颖的生理活动;组③与组①相比,氧气产生量显著增加,叶绿素a含量显著下降,而SOD相对表达量基本不变;组④与组③相比,氧气产生量有显著减少,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SOD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解答】解:(1)据图1分析可知,铝离子进入根细胞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且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因此其进入根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正确。故选:B。(2)根据题干信息,铝胁迫时,会诱导大量活性氧产生,损坏生物膜,造成核酸与蛋白质损伤,可能引起细胞衰老、死亡,而细胞①生长、②分裂、⑤分化可能受到抑制,①②⑤正确。故选:①②⑤。(3)AB、据图1分析可知,分泌后的苹果酸、柠檬酸均可以结合Al3+,使得细胞外游离的Al3+减少,从而阻止Al3+进入细胞,苹果酸和柠檬酸在应对铝胁迫中起协同作用,A正确;C、铝胁迫时,细胞通过合成并积累GABA调节苹果酸和柠檬酸的释放,从而减少Al3+进入细胞,这一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C正确;D、GABA加入三羧酸循环可促进三羧酸循环过程产生α﹣酮戊二酸、苹果酸、柠檬酸,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D错误。故选:ABC。(4)据图1分析可知,根细胞受铝胁迫时,GABA可以作为①能源物质、③信息分子(图中虚线,激活苹果酸和柠檬酸的转运蛋白),也可以作为⑤碳链,参与物质转化(图中GABA→三羧酸循环),①③⑤正确。故选:①③⑤。(5)对照组使用全营养液,根据单一变量原则,组②~④中也应使用全营养液,A正确。故选:A。(6)分析柱形图坐标轴含义可知,该实验中需要定量测定叶绿素a的含量,因此使用的方法应是分光光度法,C正确。故选:C。(7)基因表达通常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产物分别为mRNA和相应的蛋白质,因此SOD基因表达量的检测指标可以是SOD基因的mRNA含量或SOD含量,CD正确。故选:CD。(8)分析柱形图可知,组②与组①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说明GABA处理基本不影响剪股颖的生理活动;组③与组①相比,氧气产生量显著增加,叶绿素a含量显著下降,而SOD相对表达量基本不变;组④与组③相比,氧气产生量有显著减少,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SOD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已知SOD基因表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以将活性氧转化为氧气,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剪股颖受铝胁迫时检出氧气产生速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活性氧增加,③正确。故选:③。(9)根据图1、图2,GABA能从改善植物根、叶功能上缓解铝胁迫毒害,具体的机制为:根细胞中的GABA可加入三羧酸循环,参与供能以抵抗铝胁迫,或转化为苹果酸、柠檬酸,并激活它们的外排,结合土壤中的铝离子,阻止其内流造成细胞损伤,保障根的正常生命活动,为植物体吸收必需的水和无机盐(叶肉细胞中的GABA促进SOD基因表达,提高SOD量,消除活性氧,缓解其对细胞结构和物质的损害,维持正常的细胞活动。由于活性氧的减少,类囊体膜的损坏减少,一定程度恢复了叶绿素a含量,促进光能吸收利用,弥补因铝胁迫导致的光合产物减少,保障植物的生长)。故答案为:(1)B(2)①②⑤(3)ABC(4)①③⑤(5)A(6)C(7)CD(8)③(9)根细胞中的GABA可加入三羧酸循环,参与供能以抵抗铝胁迫,或转化为苹果酸、柠檬酸,并激活它们的外排,结合土壤中的铝离子,阻止其内流造成细胞损伤,保障根的正常生命活动,为植物体吸收必需的水和无机盐(叶肉细胞中的GABA促进SOD基因表达,提高SOD量,消除活性氧,缓解其对细胞结构和物质的损害,维持正常的细胞活动。由于活性氧的减少,类囊体膜的损坏减少,一定程度恢复了叶绿素a含量,促进光能吸收利用,弥补因铝胁迫导致的光合产物减少,保障植物的生长)【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细胞代谢、基因表达等知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概念等知识内容,能够充分获取题中信息,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考点卡片1.细胞膜的功能【知识点的认识】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障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1)对于原始生命,膜的出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分隔开,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2)对于原生生物,如草履虫,它属于单细胞生物,它与外界环境的分界面也是细胞膜,由于细胞膜的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包括细胞膜控制作用的普遍性和控制作用的相对性两个方面,如下图所示: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靶细胞.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细胞.(3)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的间隙连接,在相邻细胞间形成孔道结构.【命题方向】实验室中用台盼蓝染色来判断细胞死活,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该实验所利用的细胞膜功能或特性是()A.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保护细胞内部结构C.流动性D.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有一定的流动性,选择透过性为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活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但死细胞会丧失选择透过性。解答:细胞膜能够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用台盼蓝染色,台盼蓝为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活细胞不吸收,死细胞膜失去了活性,丧失选择透过性功能,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才会被染成蓝色,所以该实验所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思路点拨】判定细胞死活的方法(1)染色排除法: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控制物质进出),从而判断出细胞的死活.(2)观察细胞是否流动:活的细胞由于不断进行代谢,细胞质是流动的,而死细胞的细胞质是不会流动的.(3)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会在高浓度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并在低浓度溶液中自动复原,而死的植物细胞不会发生这种现象.2.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知识点的认识】有关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①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②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通过对脂质进行提取和测定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③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④1970年,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⑤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命题方向】生物科学史蕴含着科学家的思维和智慧,关于细胞膜成分和结构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1895年欧文顿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膜B.1925年戈特和格伦德尔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呈暗—亮—暗的三层结构,认为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构成D.1970年科学家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分析:有关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①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②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通过对脂质进行提取和测定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③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④1970年,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⑤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解答:A、1895年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错误;B、1925年,戈特和格伦德尔通过实验,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这一结果表明: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必然排列成两层,B正确;C、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C错误;D、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方法,通过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关于细胞膜的实验探究:(1)细胞膜成分的实验探究①用溶脂剂处理细胞膜,膜被破坏,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脂质成分。②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膜被破坏,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2)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的实验探究可将大量的同种生物和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混合在一起,发现只有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能结合.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知识点的认识】1、细胞膜的特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镶嵌其中.2、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细胞膜的结构如图所示:【命题方向】题型一:细胞膜的结构典例1:(2014•江苏模拟)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过程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无关B.b可表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C.①与细胞间识别和免疫密切相关D.②和③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分析:图中①为糖蛋白,②为磷脂分子,③为蛋白质,a为自由扩散,b为主动运输.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解答:A、a过程是自由扩散,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有关,故A错误;B、细胞分泌胰岛素方式为外排,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不是主动运输,故B错误;C、糖蛋白功能与细胞识别和信息交流有关,故C正确;D、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典例2: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A.S1=2S2B.S1>2S2C.S1<2S2D.S2<S1<2S2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因此将细胞膜的磷脂分子铺成单层的面积恰好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但由于口腔上皮细胞中除了细胞膜外,还要一些细胞器也具有膜结构,因此上皮细胞中的脂质铺成单程的面积大于细胞膜面积的2倍,故S1>2S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题型二:细胞膜的流动性典例2:下列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无关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B.核糖体上合成的解旋酶进入细胞核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D.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解答:A、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抗体为分泌蛋白,因此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有相关生物膜的融合,故A相关;B、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直接通过核孔,与生物膜无关,故B无关;C、质壁分离复原与渗透作用相关,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相关,故C相关;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发生细胞膜的分裂,与生物膜的流动性相关,故D相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流动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题型三:细胞膜特点和功能综合典例3: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猪、猴的红细胞收集到较为纯净的细胞膜进行研究,收集时要用到差速离心的方法B.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可推测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布C.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膜呈现暗一明一暗三层,说明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组成D.吞噬细胞起吞噬作用、水分子的跨膜运输都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分析:细胞膜制备:(1)选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其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2)原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胀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从而得到细胞膜.(3)方法:引流法或离心法.解答:A、实验室通常采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提取细胞膜的材料,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采用的方法是引流法和离心法,故A错误;B、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和疏水尾,而细胞膜的两侧都有水,因此推测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呈双层排列,故B正确;C、电镜下,细胞膜的暗一明一暗结构,说明细胞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故C错误;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思路点拨】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与细胞膜功能的关系(1)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和种类越多.(2)糖蛋白(也叫糖被)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3)正常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以此可以作为细胞是否癌变的指标之一.4.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考点归纳】概念:细胞器:细胞器是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微小构造。细胞器分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其中,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液泡只存在于植物细胞和低等动物,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另外,细胞核不是细胞器。注意: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基本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控制遗传和代谢。成熟的植物细胞内体积最大是液泡。1、细胞器的分类归纳按结构分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液泡、高尔基体、溶酶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光镜下可见的细胞器液泡、线粒体、叶绿体按分布来分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液泡、叶绿体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动植物细胞都有,但作用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按功能分能产生水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植物的高尔基体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与糖类合成有关的细胞器叶绿体、高尔基体与物质分解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溶酶体能复制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按特有成分分含DNA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含RNA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比较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不同点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有中心体低等植物有中心体,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相同点①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②细胞质中共有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3、细胞器的比较:(1)内质网:结构: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囊状结构,与细胞核靠近,附着多种酶类型粗面型内质网作用: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运输通道;加工蛋白质;与糖类、脂质的合成有关分布:植物、动物细胞(2)高尔基体:结构:单层膜结构,与内质网相同;分布:动物、植物细胞中;作用动物: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发送蛋白质(3)溶酶体:形态: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作用: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4)液泡:形态分布: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含细胞液;作用:①储存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②冬天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细胞液浓度增加,不易结冰冻坏植物);③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特征:中央大液泡为植物成熟细胞特有,中央大液泡的形成标志植物细胞成熟。(5)核糖体:形态分布: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内质网上(除红细胞外的所有细胞)成分:RNA和蛋白质;作用:①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②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作为膜蛋白、输出细胞质的蛋白质;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由细胞本身使用。(6)中心体:分布: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如藻类);形态: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许多管状物组成)及周围物质组成;作用: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形成纺锤体。【命题方向】题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典例1: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行厌氧呼吸的细胞中没有线粒体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粒的分裂与中心体无关C.蛋白质合成后,需要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D.绿色植物体细胞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分析:真核细胞如人的骨骼肌细胞含有线粒体,在剧烈运动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蛋白质包括胞内蛋白和胞外蛋白,胞内蛋白合成后,一般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转运,胞外蛋白合成后,一般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转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在叶肉细胞。解答:A、人的骨骼肌细胞含有线粒体,在剧烈运动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错误;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粒的分裂与中心体无关,B正确;C、蛋白质包括胞内蛋白和胞外蛋白,胞内蛋白合成后,一般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转运,C错误;D、绿色植物主要是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含叶绿体的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线粒体、叶绿体和中心体等细胞器功能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思路点拨】名称形态结构成分功能线粒体大多椭球形外膜、内膜、嵴、基粒、基质蛋白质、磷脂、有氧呼吸酶、少量DNA和RNA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动力车间”叶绿体球形,椭球形外膜、内膜、类囊体、基粒、基质蛋白质、磷脂、光合作用的酶、色素、少量DNA和RNA光合作用的场所,“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游离于基质,附着在内质网,无膜结构蛋白质、RNA“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内质网网状单层膜蛋白质、磷脂等增大膜面积,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囊状单层膜蛋白质、磷脂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中心体“十”字形由两个中心粒构成,无膜结构微管蛋白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液泡泡状液泡膜、细胞液、单层膜蛋白质、磷脂、有机酸、生物碱、糖类、无机盐、色素等调节细胞内环境,使细胞保持一定渗透压,保持膨胀状态溶酶体囊状单层膜有多种水解酶“酶仓库”、“消化车间”会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植物的高尔基体;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分泌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合成分泌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内液:包括细胞内细胞质基质和液泡所含的全部液体;细胞液:液泡里所含的液体。5.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知识点的认识】一、胞吞和胞吐1、过程(1)胞吞:大分子物质→细胞膜内陷、分离(2)胞吐:大分子物质→细胞膜外凸、分离2、结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3、条件:二者都需要消耗能量.二、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1、物质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2、被动运输自由扩散3、辨析比较(1)渗透与扩散的比较扩散是指某些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动,可以是气体、溶剂分子,也可以是溶质分子;而渗透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渗透需要半透膜,是扩散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关系如下图所示.(2)影响被动运输的因素在被动运输中,物质运输的速率除取决于浓度差外,还与该物质分子的大小以及脂溶性有关.一般而言,分子越小、脂溶性越强,运输速率越大.对于协助扩散,还与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如图所示,自由扩散随外界物质浓度升高,运输速率可持续增大;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当超过一定限度时,随着外界物质浓度升高,运输速率不再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即具有载体饱和效应.点拨: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动力都是浓度差.2、二者都不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三、主动运输1、特点(1)逆浓度梯度运输;(2)需载体蛋白的协助;(3)需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2、影响因素(1)载体: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①不同物质的运输载体不同②载体具有饱和性: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已经达到饱和时,细胞吸收该载体的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浓度增大而增大.(2)能量:凡是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如图.(3)温度:温度可影响有关酶的活性和生物膜的流动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提醒】三种物质运输方式是小分子和离子的运输方式,不包括大分子物质;三种物质运输方式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运输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式(通道运输).【命题方向】题型一:胞吞和胞吐原理的考察典例1: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之一是胞吞,具体过程是:当物质吸附在细胞膜上时,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囊泡在移动的过程中在细胞内溶解消失,把物质留在细胞质内,或囊泡一直移动将物质交给液泡,以下对胞吞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B.这个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C.该过程用于吸收小分子物质D.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分析: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有: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其中小分子物质一般是运输小分子物质的方式,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吞或胞吐的方式运输的.胞吞和胞吐的生理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由细胞呼吸提供的ATP.解答:A、由题意知,该物质进入细胞是通过胞吞,其是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生理基础,不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A错误;B、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胞吞是吸收大分子物质的方式,C错误;D、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题型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典例2:科学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制出“瘦素穿肠蛋白”来治疗肥胖,通过口服能进入人体血液,可以减轻肥胖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航空车辆预防性保养及安全检查合同协议4篇
- 个人二手车买卖合同(2024版)2篇
- 事业单位聘用法律关系研究及协议范本(2024年修订)版
- 2025年度电梯安全拆除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承包工程结算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茶叶包装设计与品牌形象塑造承包协议4篇
- 临时工合同2024年续签版
- 2025年度厨具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协议2篇
- 2025年度充值卡充值服务合同范本4篇
- 2025版初中生日常行为管理及安全防护协议书4篇
- 七上-动点、动角问题12道好题-解析
- 2024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红色历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疾病演示课件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式计算(完整版)
- 2023中考地理真题(含解析)
-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月检查记录表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测试科学试题卷(含答案和答题卡)
- 高考英语词汇3500电子版
- 建院新闻社成立策划书
- JJF 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