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2022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宝山区2022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宝山区2022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宝山区2022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宝山区2022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练习卷第页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练习卷一、古诗文(24分)(一)默写与运用(8分)1.树树皆秋色,。(《野望》)2.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飞鸟相与还。(《饮酒》)4.地理课上,老师在给同学们介绍“海市蜃楼”的现象,很自然地引用了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一句。(二)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5—10题(16分)【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精卫填海发鸠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②。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③于东海。漳水④出焉,东流注于河。(选自《山海经》,有删改)【注释】①发鸠:山名,在今山西省境内。②其名自詨:自叫其名为“精卫”。③堙(yīn):填塞。④漳水:水名。5.【甲】文选自家学派的代表作《》一书。(2分)6.(1)下列各句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1分)A.指通豫南B.始一反焉C.汝之不惠D.河曲智叟亡以应(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1分)A.冀州之南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C.告之于帝D.常衔西山之木石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3分)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比较【甲】文中妻子、智叟两人与愚公的对话,完成下表:(4分)妻子智叟对愚公的称谓“①”“汝”认为移山的困难共同点②不同点无处放土石③对愚公移山的态度共同点反对不同点④嘲笑“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这两个故事,后来都演变为成语,常被人用来歌颂的精神品质。(2分)下列对两篇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刻画愚公形象,【乙】文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刻画精卫形象。B.【甲】文以二山高大开头,表现移山的困难,【乙】文以发鸠多木开头,为填海做铺垫。C.【甲】文以二神移山,来衬托愚公的诚心,【乙】文以漳水东流,侧面表现精卫的恒心。D.【甲】文采用叙述和描写,塑造愚公形象,【乙】文采用描写和议论,表现精卫精神。二、现代文(24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0分)苏州园林(节选)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xīncái),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自出(xīncái)(2分)对选文第②—⑤段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说明了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不对称的布局,使其具有自然之趣。B.第③段说明了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和桥梁的安排,使园林逼真如画。C.第④段说明了苏州园林中不同种类花树的栽种和修剪,使其具有画意。D.第⑤段说明了苏州园林中花墙和廊子的布置,使园林景致有远近层次。13.下面文字放入选文哪一段中合适?请简述理由。(5分)网师园轩南庭中有遗留下的一株古柏,为园中最古、最高的大树,树梢已枯,中侧枝垂挂干上,依然苍翠。严冬万木凋零之时观赏,更见其神韵。这段文字可放入选文第____段。理由是:(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4分)我的老师沈从文汪曾祺①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②沈先生教创作,除了给学生的作品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③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④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为了防止超重太多,节省邮费,他大都把原稿的纸边裁去,只剩下纸芯。这当然不大好看。但是抗战时期,百物昂贵,不能不打这点小算盘。⑤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他自己说他这种方式是“手工业方式”。他写了那么多作品,后来又写了很多大部头关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这种手工业方式搞出来的。⑥沈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课外比课堂上要大得多。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扉页上用淡墨签上“上官碧”的名字。谁借的什么书,什么时候借的,沈先生是从来不记得的。沈先生书多,而且很杂,除了一般的四部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的译本,社会学、人类学、黑格尔的《小逻辑》、弗洛伊德、亨利·詹姆斯、道教史、陶瓷史、《髹饰录》、《糖霜谱》……【甲】兼收并蓄,五花八门。这些书,沈先生大都认真读过。沈先生称自己的学问为“杂知识”。⑦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乙】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外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丙】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⑧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有删改)14.第⑥⑦段中三处省略号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丙】三处省略号用法一样,表示某些内容的省略。B.【甲】【乙】表示说话者语意未尽,【丙】表示某些内容的省略。C.【甲】【丙】都表示说话时的断续,【乙】表示某些内容的省略。D.【甲】表示某些内容的省略,【乙】【丙】两处都表示话题转换。15.作者在①—④段回忆了“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请依次概括。(4分)(1)沈先生给学生的作品写很长的读后感。(2)(3)16.请从“所忆内容”“人物形象”“作者情感”三个角度给第⑤段画线句写批注。(3分)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批注: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批注: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比较原文和改文,你认为哪一种结尾更妙?请简述理由。(5分)原文: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改文:沈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时间很长。一晃好多年了!三、综合运用(12分)A班举办《昆虫记》阅读分享会。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制作昆虫档案走进昆虫世界分享会前,同学们制作了昆虫档案卡,汇编成昆虫档案。请依据相关信息,将档案卡中空白处内容补填完整。(3分) 昆虫档案卡名称螳螂①“祷上帝”“修女袍”=2\*GB3②体形矫健,体色淡绿,薄翼修长,整个身躯一副安详状,头可转动③食性一切中不溜儿的昆虫爱好嗜肉,专吃活食特长动作灵敏,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捕捉到猎物寿命多为6—8个月繁殖产卵于阴暗干燥的环境【任务二】:讨论研究之道体会科学精神两位同学在分享会上就“法布尔的研究之道”展开讨论,请将对话补充完整。(2分)我学习到的法布尔先生的研究之道是实践出真知。他在探究蜜蜂到底会不会辨别方向这个问题时,将20只做好记号的蜜蜂带到二里半路外放出来,直到第二天共有17只回到了巢里。这样就得到了蜜蜂有辨别方向能力的结论。除了你说的这一点,我还想向他学习的研究之道是。他在探究塔蓝图拉毒蛛能否看得见东西这个问题时,不仅白天观看塔蓝图拉毒蛛的日常生活,而且晚上还倾听塔蓝图拉毒蛛外出散步的声音。【任务三】:摘录精妙语言品味诗性表达20.《昆虫记》是科普巨著,也是文学经典,分享会上还将就该书的文学性展开交流。下面是同学阅读过程中摘录的关于蟋蟀的语句。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A.当田野里青蓝色的薰衣草如同散发青烟的香炉,在迎风摇曳时,百灵鸟就不再歌唱了,人们只能听见蟋蟀仍在继续低声地唱着,仍在庄重地歌颂着。B.可我的蟋蟀们却是我的伴侣,它们使我感到了生命的颤动,而生命正是我们的灵魂。正因为如此,我才身子倚着迷迭香树篱,只是心不在焉地随意向天鹅座瞥上一眼,我的全部心思都集中在你们那小夜曲上了。我选的语句是:表达效果:【任务四】:即兴书写思考,感悟生活启示21.《昆虫记》的价值还在于用昆虫特性反观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状态、价值观念。回顾阅读过程中你最有感触的一种昆虫,参考示例,结合这一昆虫的行为表现、生活习性等,在分享会上谈谈你的生活启示,60字左右。(4分)示例:蝉,在树上的时间大约只有四五个星期。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它仍放声高歌。人也需要像蝉一样,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活在当下,活出自我。四、写作(40分)22.题目:我也很用心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202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练习参考答案一、古诗文(24分)(一)(8分,每题各2分)1.似曾相识燕归来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山气日夕佳4.长河落日圆(二)(16分)5.(2分,每空各1分)道《列子》6.(1)(1分)A(2)(1分)C7.(3分)这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重点字词:是、少、名)8.(4分,每空1分)①君②愚公的力量小③愚公年龄大④关心(疑惑)9.(2分)不怕困难,坚持不懈(迎难而上,持之以恒)10.(3分)D二、现代文(24分)(一)(10分)11.(2分)心裁12.(3分)A13.(5分)评价标准:放入段落正确(1分);文字内容概括(2分);阐述与段落的关系(2分)第⑤段(1分),理由是:这段文字介绍了网师园轩南庭中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