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技术方案_第1页
新能源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技术方案_第2页
新能源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技术方案_第3页
新能源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技术方案_第4页
新能源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能源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技术方案TOC\o"1-2"\h\u8516第1章绪论 4230511.1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背景及意义 487341.1.1背景分析 4127711.1.2意义 419721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5217321.2.1国外研究现状 5182701.2.2国内研究现状 5204821.2.3发展趋势 523375第2章电动车续航里程影响因素分析 5147032.1电池功能对续航里程的影响 540712.1.1能量密度 6100182.1.2充放电效率 625522.1.3温度特性 6160212.1.4电池管理系统 6177482.2驱动电机对续航里程的影响 6203582.2.1电机效率 6289432.2.2功率密度 6147902.2.3转速范围 6201272.3车辆设计及轻量化对续航里程的影响 777562.3.1车辆空气动力学设计 7130652.3.2轮胎功能 777302.3.3轻量化 76482.3.4能量回收系统 715939第3章电池系统优化 75873.1电池选型与匹配 7318043.1.1电池类型选择 7310353.1.2电池单体及成组设计 7191963.1.3电池容量与电压匹配 781733.2电池管理系统优化 854193.2.1状态估计与健康管理 884933.2.2能量管理策略 887403.2.3故障诊断与安全保护 8142703.3电池热管理策略 8223073.3.1热管理系统设计 869833.3.2热管理控制策略 8243363.3.3热失控防护措施 815752第4章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改进 9218454.1驱动电机效率优化 987744.1.1电机结构优化 9134664.1.2电机冷却系统改进 9121814.1.3电机驱动策略调整 942104.2电机控制系统参数调整 93544.2.1控制器硬件优化 964444.2.2控制算法优化 9252014.2.3参数自适应调整 990614.3电机与电池的协同控制 10241094.3.1电机与电池的实时通信 10310024.3.2能量管理策略优化 10148344.3.3故障诊断与保护 1010305第五章车辆轻量化设计 10229755.1车身结构优化 10253975.1.1概述 10295585.1.2结构优化方法 10270005.2材料选择与应用 10197285.2.1概述 10255015.2.2高强度钢 11259645.2.3铝合金 11131355.2.4复合材料 1193815.3轻量化对续航里程的影响评估 112145.3.1概述 11225505.3.2影响因素分析 11229265.3.3评估方法 118047第6章智能能量管理策略 1138706.1能量回收系统优化 11234366.1.1电机发电效率提升 11177886.1.2制动能量回收策略 12299366.2预测功能量管理策略 12199666.2.1驾驶员行为模式识别 12161336.2.2车辆能量消耗预测 1282026.3车辆行驶模式优化 1298876.3.1经济性驾驶模式 1210566.3.2动力性驾驶模式 1234106.3.3车辆行驶模式自适应切换 1227727第7章空气动力学优化 121427.1车辆外形设计优化 1234247.1.1外形设计原则 13129717.1.2流线型设计 1397807.1.3迎风面积优化 1334027.2车底平整化设计 1338777.2.1车底结构优化 13122067.2.2车底气流导向 13147057.3车辆风阻系数降低技术 132587.3.1风阻系数影响因素 14181627.3.2优化措施 1432165第8章轮胎滚动阻力降低 14257848.1轮胎选型与匹配 14245568.1.1轮胎类型的选择 14100408.1.2轮胎规格匹配 1420568.1.3轮胎花纹设计 14238558.2轮胎气压监测与控制 14255738.2.1轮胎气压监测 14139358.2.2轮胎气压控制 14243878.3轮胎磨损对续航里程的影响 15179568.3.1轮胎磨损程度 15259448.3.2轮胎磨损均匀性 15257008.3.3轮胎维护与保养 152232第9章充电设施及充电策略优化 15207339.1快速充电技术 15192969.1.1快速充电技术概述 15189019.1.2快速充电技术对续航里程的影响 1541049.1.3国内外快速充电技术发展现状 1565099.1.4快速充电技术关键参数优化 15182259.2智能充电网络规划 1515959.2.1智能充电网络概述 15157589.2.2充电需求分析与预测 1545909.2.3充电设施布局优化策略 15242449.2.4智能充电网络与续航里程提升关系 15122639.3充电策略与续航里程的关系 1556779.3.1充电策略对续航里程的影响 1552279.3.2充电策略优化方法 1526739.3.3考虑充电策略的续航里程预测模型 1526409.3.4充电策略在提升续航里程中的应用案例 1621249.1快速充电技术 16274529.1.1本章首先介绍快速充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新能源电动车领域的应用。 16273149.1.2分析快速充电技术对电动车续航里程的提升作用,探讨其影响程度。 16303809.1.3梳理国内外在快速充电技术方面的发展状况,对比各项技术的优缺点。 16271669.1.4针对快速充电技术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充电速度和续航里程。 16262009.2智能充电网络规划 16225019.2.1概述智能充电网络的概念、构成及其在新能源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中的作用。 16211819.2.2对充电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预测方法,为充电网络规划提供依据。 16115599.2.3提出一种充电设施布局优化策略,旨在提高充电网络的效率和覆盖范围。 16206789.2.4探讨智能充电网络规划与续航里程提升之间的内在联系。 16210599.3充电策略与续航里程的关系 16148309.3.1分析不同充电策略对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影响,为优化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16273889.3.2介绍充电策略优化的方法,包括模型构建和算法设计。 16231259.3.3建立考虑充电策略的续航里程预测模型,以提高预测准确性。 1652959.3.4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充电策略优化在提升新能源电动车续航里程方面的应用效果。 1623710第10章综合功能评估与优化 161210610.1续航里程模拟与预测 161882910.1.1模型构建 162019310.1.2数据收集与处理 172502010.1.3模拟与预测方法 17898510.2电动车综合功能测试与评价 17253310.2.1测试方法与指标 171913910.2.2测试数据收集与分析 17168410.2.3综合功能评价模型 173208210.3优化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估 172719110.3.1优化方案制定 1728310.3.2优化方案实施 172890410.3.3效果评估 17第1章绪论1.1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背景及意义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EV)因其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特性,逐渐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是衡量其功能的关键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的使用范围和用户体验。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仅可以拓宽电动汽车的应用领域,增加用户对电动汽车的信任和接受度,同时也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1.1.1背景分析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能效等优点,然而其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一直是制约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的瓶颈。目前市场上主流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大多在300500公里,与传统燃油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有效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已经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1.1.2意义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提高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2)缓解用户对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提高用户使用体验;(3)降低电动汽车对充电基础设施的依赖,减少充电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压力;(4)有利于电动汽车在更多应用场景中的推广,如长途运输、物流配送等。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在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升技术方面的研究较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池技术:研究新型电池材料、优化电池结构,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2)电机及控制系统:提高电机效率,优化控制系统策略,降低能量损耗;(3)轻量化技术:采用轻量化材料,优化车身结构,降低电动汽车自重;(4)空气动力学优化:改进车身造型,降低风阻系数,减少空气阻力。1.2.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在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升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电池技术:加大对新型电池材料、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投入,提高电池功能;(2)电机及控制系统:开展高效电机及控制策略研究,提高系统效率;(3)轻量化技术:发展轻量化材料,优化车身结构设计;(4)能量回收利用:研究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提高能量利用率。1.2.3发展趋势未来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升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1)电池技术:进一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发展固态电池、锂空气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2)电机及控制系统:持续优化电机设计,提高电机效率,发展高度集成的电机控制器;(3)轻量化技术:采用先进制造工艺,实现车身轻量化;(4)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结合自动驾驶技术,实现节能驾驶策略。第2章电动车续航里程影响因素分析2.1电池功能对续航里程的影响电池作为电动车的核心能量存储装置,其功能直接影响着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本节主要从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温度特性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分析其对续航里程的影响。2.1.1能量密度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电池所能存储的能量。能量密度越高,电池在相同质量或体积下存储的能量越多,从而有助于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2.1.2充放电效率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关系到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高效率的电池充放电过程能够减少能量损失,从而提高续航里程。2.1.3温度特性电池的工作温度对其功能有显著影响。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放电能力、内阻等参数均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续航里程。合理控制电池工作温度,有助于提高电动车的续航能力。2.1.4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负责监控电池的各项状态,实现对电池的充放电管理、温度管理、均衡管理等功能。优秀的BMS能够延长电池寿命,降低电池故障风险,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2.2驱动电机对续航里程的影响驱动电机作为电动车的动力输出装置,其功能对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节从电机效率、功率密度、转速范围等方面分析驱动电机对续航里程的影响。2.2.1电机效率电机效率是指电机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耗程度。高效电机能够降低能量损耗,提高续航里程。2.2.2功率密度电机功率密度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电机的输出功率。高功率密度电机在实现相同动力输出时,体积和质量更小,有助于减轻整车重量,提高续航里程。2.2.3转速范围驱动电机的转速范围决定了电动车的加速能力、爬坡能力等。宽转速范围的电机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工况,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续航里程。2.3车辆设计及轻量化对续航里程的影响车辆设计和轻量化是提高电动车续航里程的重要途径。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对续航里程的影响。2.3.1车辆空气动力学设计良好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可以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减少能量消耗,提高续航里程。2.3.2轮胎功能轮胎的滚动阻力、抓地力等功能参数对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有直接影响。选用低滚动阻力、高抓地力的轮胎,有助于提高续航里程。2.3.3轻量化轻量化是通过采用高强度材料、优化结构设计等手段,减轻车辆整体重量。轻量化可以有效降低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提高续航里程。2.3.4能量回收系统能量回收系统可以在电动车制动或减速时,将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到电池中。合理设计和优化能量回收系统,有助于提高电动车的续航能力。第3章电池系统优化3.1电池选型与匹配3.1.1电池类型选择目前新能源电动车主要采用的电池类型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池,其功能、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均有差异。因此,在进行电池选型时,应综合考虑车辆功能需求、成本预算及安全标准,选择适合的电池类型。3.1.2电池单体及成组设计电池单体作为电池系统的基础单元,其功能直接影响整个电池系统的表现。在电池单体设计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提高能量密度、降低内阻、延长循环寿命、提高安全功能。电池成组设计要考虑电池间的一致性、连接方式、散热功能等因素,以保证电池系统整体功能的稳定与可靠。3.1.3电池容量与电压匹配电池容量与电压的匹配是影响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关键因素。应根据车辆动力需求、使用场景及充电设施等因素,合理选择电池容量与电压等级。同时要考虑电池能量利用效率、充电时间、续航里程等指标,以实现电池功能与车辆需求的最佳匹配。3.2电池管理系统优化3.2.1状态估计与健康管理电池管理系统(BMS)应具备准确的状态估计功能,实时监测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温度、电压等参数,为电动车提供准确的续航里程预测。BMS还需对电池进行健康管理,预防电池老化、失效等问题,延长电池使用寿命。3.2.2能量管理策略BMS应根据电池状态、车辆动力需求、驾驶模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能量管理策略,实现电池能量的高效利用。能量管理策略包括电池充放电控制、功率分配、预充控制等,旨在提高续航里程,降低能耗。3.2.3故障诊断与安全保护BMS应具备故障诊断功能,对电池及系统部件进行实时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预警与处理。同时BMS还需具备安全保护功能,如过充、过放、过温、短路等保护措施,保证电池及车辆安全。3.3电池热管理策略3.3.1热管理系统设计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过高的温度会影响电池功能及寿命。因此,热管理系统设计。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散热器、冷却液、风扇等部件,通过合理设计,实现电池温度的均匀分布,防止局部过热。3.3.2热管理控制策略热管理控制策略应根据电池状态、环境温度、驾驶模式等因素进行优化。在低温环境下,采用预热策略提高电池温度,保证电池功能;在高温环境下,通过散热策略降低电池温度,防止电池功能衰减。3.3.3热失控防护措施针对电池热失控的风险,热管理系统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如设置温度阈值、实现电池间隔离、采用主动冷却等。以降低热失控发生的概率,保障电池及车辆安全。第4章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改进4.1驱动电机效率优化4.1.1电机结构优化提高电机电磁设计的合理性,优化电磁场分布;采用新型高导磁材料,降低磁路损耗;减小电机转动惯量,降低机械损耗。4.1.2电机冷却系统改进优化电机冷却结构,提高散热效率;采用液冷或双冷却系统,降低电机工作温度;摸索新型冷却材料及冷却技术,提升电机冷却功能。4.1.3电机驱动策略调整优化电机驱动算法,提高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效率;采用分段式驱动策略,实现电机的高效运行;通过实时监测电机运行数据,调整驱动参数,使电机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4.2电机控制系统参数调整4.2.1控制器硬件优化升级控制器硬件,提高其处理速度和精度;选用高精度传感器,实现电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增加控制器冗余设计,提高系统可靠性。4.2.2控制算法优化采用先进控制算法,如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提高电机控制功能;优化PID参数,实现电机快速响应和稳定运行;引入智能控制策略,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提高电机控制的适应性和鲁棒性。4.2.3参数自适应调整根据电机运行状态,实时调整控制参数,实现电机高效运行;基于大数据分析,优化电机控制参数,提高系统功能;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预测电机运行状态,实现前瞻性参数调整。4.3电机与电池的协同控制4.3.1电机与电池的实时通信建立电机与电池的通信接口,实现实时数据交互;通过通信协议,实现电机与电池之间的信息共享;基于通信数据,调整电机控制策略,实现与电池的协同工作。4.3.2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综合考虑电机、电池功能,制定能量管理策略;实现电机与电池的高效能量分配,提高续航里程;针对不同驾驶模式,调整能量管理策略,满足不同驾驶需求。4.3.3故障诊断与保护实时监测电机与电池的运行状态,发觉潜在故障;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准确判断故障类型及位置;实施故障保护措施,保证电机与电池的安全运行。第五章车辆轻量化设计5.1车身结构优化5.1.1概述在新能源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的技术方案中,车身结构的优化是实现轻量化设计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及形貌优化,可以有效降低车身重量,提升续航能力。5.1.2结构优化方法(1)采用有限元分析(FEA)对车身结构进行模拟与计算,以实现应力集中区域的优化;(2)利用拓扑优化技术,在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对车身结构进行减重设计;(3)采用先进的成形工艺,如热冲压、激光焊接等,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车身重量。5.2材料选择与应用5.2.1概述在轻量化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合理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可以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实现车身重量的减轻。5.2.2高强度钢(1)高强度钢板的应用,可提高车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降低材料厚度,实现轻量化;(2)采用先进的调质处理工艺,提高高强度钢的成形功能和焊接功能。5.2.3铝合金(1)铝合金在车身中的应用,可显著降低车身重量,提高续航里程;(2)采用铝钢复合连接技术,解决铝合金与高强度钢的连接问题。5.2.4复合材料(1)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车身中的应用,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等优点,可大幅减轻车身重量;(2)开展复合材料成形工艺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5.3轻量化对续航里程的影响评估5.3.1概述轻量化设计对新能源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具有显著影响。本节通过对轻量化前后的续航里程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轻量化设计对续航能力的影响。5.3.2影响因素分析(1)轻量化设计降低车身重量,减少能耗,延长续航里程;(2)轻量化对车辆动力功能、安全功能的影响评估;(3)综合考虑轻量化与成本的平衡,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5.3.3评估方法(1)采用模拟仿真和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轻量化前后的续航里程进行对比分析;(2)建立续航里程预测模型,为轻量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3)开展多目标优化,实现轻量化与续航里程的协同提升。第6章智能能量管理策略6.1能量回收系统优化6.1.1电机发电效率提升在新能源电动车中,能量回收系统对于提高续航里程具有重要作用。本节主要从电机发电效率提升的角度,对能量回收系统进行优化。通过改进电机设计,提高电机转速范围,优化磁路结构,降低铜损和铁损,从而提升电机发电效率。6.1.2制动能量回收策略针对制动能量回收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制动需求、电池状态和电机状态的制动能量回收策略。通过实时监测车辆制动需求,结合电池和电机的状态,合理分配制动力,提高能量回收效率。6.2预测功能量管理策略6.2.1驾驶员行为模式识别通过采集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驾驶员行为模式进行识别。根据不同驾驶员行为模式,预测车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能量消耗,为能量管理策略提供依据。6.2.2车辆能量消耗预测结合车辆动力学模型、电机效率模型和电池模型,构建一种车辆能量消耗预测模型。通过实时采集车辆运行数据,预测车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能量消耗,为能量管理策略提供参考。6.3车辆行驶模式优化6.3.1经济性驾驶模式根据车辆能量消耗预测结果,制定一种经济性驾驶模式。通过调整电机输出功率、控制电池充放电策略,实现车辆在经济性驾驶模式下的运行,降低能量消耗。6.3.2动力性驾驶模式针对驾驶员对动力功能的需求,提出一种动力性驾驶模式。在保证动力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电机控制策略,实现能量消耗的最优化。6.3.3车辆行驶模式自适应切换结合驾驶员行为模式识别结果和车辆能量消耗预测,设计一种车辆行驶模式自适应切换策略。根据实际行驶需求,自动切换至最合适的行驶模式,实现能量管理策略的优化。第7章空气动力学优化7.1车辆外形设计优化7.1.1外形设计原则在新能源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的过程中,车辆外形设计起到了的作用。优化外形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降低空气阻力,减小车辆迎风面积,以及改善气流分离现象。7.1.2流线型设计流线型设计有助于减小空气阻力,提高车辆续航里程。本节将探讨以下流线型设计方法:(1)前保边缘倒圆角;(2)车身侧面采用平滑过渡的曲线;(3)尾部设计采用收缩形状,减小车辆后部涡流。7.1.3迎风面积优化减小迎风面积可以有效降低空气阻力。以下方法将有助于优化迎风面积:(1)降低车辆高度;(2)优化车辆宽高比;(3)采用低矮的前脸设计。7.2车底平整化设计7.2.1车底结构优化车底平整化设计有助于改善车底气流,降低空气阻力。以下方法将应用于车底结构优化:(1)采用封闭式车底;(2)减少车底突起和缝隙;(3)优化车底护板设计。7.2.2车底气流导向通过车底气流导向,提高气流速度,减小气流分离,降低空气阻力。以下措施将有助于车底气流导向:(1)设置车底导流板;(2)优化后扩散器设计;(3)采用可调节式气流引导装置。7.3车辆风阻系数降低技术7.3.1风阻系数影响因素分析车辆风阻系数的影响因素,包括车辆形状、迎风面积、气流分离等,为降低风阻系数提供依据。7.3.2优化措施以下措施将有助于降低车辆风阻系数:(1)优化车辆整体形状;(2)采用主动空气动力学技术;(3)应用轻质、高强度材料;(4)减小车辆表面粗糙度;(5)采用空气动力学套件。通过以上措施,新能源电动车的空气动力学功能将得到显著提升,进而提高续航里程。第8章轮胎滚动阻力降低8.1轮胎选型与匹配8.1.1轮胎类型的选择在选择轮胎时,应考虑轮胎的类型对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影响。新能源电动车轮胎主要分为两种:高功能轮胎和低滚动阻力轮胎。为了提高续航里程,本章推荐采用低滚动阻力轮胎。8.1.2轮胎规格匹配轮胎规格的匹配对降低滚动阻力具有重要意义。应选用与车辆制造商推荐规格相符的轮胎,以保证轮胎与车辆的功能、载重和速度等级相匹配。8.1.3轮胎花纹设计轮胎花纹的设计对滚动阻力有一定影响。合理设计轮胎花纹,可以在保证良好湿地抓地力的同时降低滚动阻力。8.2轮胎气压监测与控制8.2.1轮胎气压监测轮胎气压对滚动阻力有直接影响。应采用高精度的轮胎气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轮胎气压,保证轮胎在最佳气压状态下工作。8.2.2轮胎气压控制通过对轮胎气压进行实时控制,可以降低滚动阻力。可采用智能轮胎气压控制系统,根据车辆负载和行驶速度自动调整轮胎气压。8.3轮胎磨损对续航里程的影响8.3.1轮胎磨损程度轮胎磨损程度会影响滚动阻力。轮胎磨损,轮胎的滚动阻力会逐渐增加。因此,定期检查轮胎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轮胎,有助于降低滚动阻力,提高续航里程。8.3.2轮胎磨损均匀性轮胎磨损的均匀性对滚动阻力也有影响。不均匀的轮胎磨损会导致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额外的阻力。因此,应采取措施保证轮胎磨损的均匀性,如定期进行轮胎四轮定位、轮胎平衡等。8.3.3轮胎维护与保养定期进行轮胎的维护和保养,如检查轮胎气压、轮胎侧壁、轮胎花纹等,有助于降低滚动阻力,延长轮胎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新能源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第9章充电设施及充电策略优化9.1快速充电技术9.1.1快速充电技术概述9.1.2快速充电技术对续航里程的影响9.1.3国内外快速充电技术发展现状9.1.4快速充电技术关键参数优化9.2智能充电网络规划9.2.1智能充电网络概述9.2.2充电需求分析与预测9.2.3充电设施布局优化策略9.2.4智能充电网络与续航里程提升关系9.3充电策略与续航里程的关系9.3.1充电策略对续航里程的影响9.3.2充电策略优化方法9.3.3考虑充电策略的续航里程预测模型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