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_第1页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_第2页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_第3页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_第4页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PAGE1PAGE1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省森林康养基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康养林评价、设施与设备、运行与管理及产品与服务条件。本标准适用于省范围内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管理及运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标准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37487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GB37488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37489.1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第1部分:总则GB50340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GB/T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6920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746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75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GB/T7485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7489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001.2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10001.3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3部分:客运货运符号GB/T10001.4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4部分:运动健身符号GB/T10001.5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5部分:购物符号GB/T10001.6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6部分:医疗保健符号GB/T10001.9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GB/T11892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T13195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GB/T15435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17775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005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337.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GB/T19095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7963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GB/T31383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CJJ/T13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DZ/T028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HJ482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4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505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506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HJ535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97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618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623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637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828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T84水质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LB/T012城市旅游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LB/T051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1721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958森林可持续状况评价导则LY/T2587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监测站点建设技术规范LY/T2790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LY/T2934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LY/T2935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导则LY/T3245中国森林认证自然保护地森林康养LYJ114-92林区公路路基设计规范NY/T396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7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森林康养Foresthealthcare以森林对人体的特殊功效为基础,以传统中医学与森林医学原理为理论支撑,以森林景观、森林环境、森林食品及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开展的以修身养性、调适机能、养颜健体、养生养老等为目的的活动。

森林康养基地Thecommunityofforesthealthcare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健康、生态环境优良,具有维持自身生态平衡,配备相应设施设备和专业服务人员,提供森林康养产品与服务,经省林业和草原局评定的森林康养综合服务经营主体。

康养林healthcareforest能够维持自身多样性和稳定性,并提供健康休养服务功能的森林。

森林健康foresthealth森林作为一个结构体,保持自身良好存在和更新并发挥必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的状态和能力,即森林生态系统健康。

森林康养师Foresthealthcaretherapist拥有林学、医学、心理学、养生学、运动学、老年学及健康管理等综合知识体系,为广大受众传递森林康养知识、提供森林康养服务的专业人员。

康养步道healthcaretrail以森林康养资源为依托,促进人体健康为目的,在森林康养基地内修建的用以开展调适机能、修身养性、康体健身、自然教育等森林康养活动的步道。资源条件一般情况下,基地开展康养活动区域海拔高度宜≤2800m。基地面积≥50hm²,且相对集中,符合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规定;基地界限清晰,权属无争议。基地内森林集中连片,森林覆盖率≥60%。基地内康养林质量符合本标准6.4的相关要求。能提供3种以上森林蔬菜、水果或其他生态食品。五感体验度评价平均分值达到≥15分,评价因子及赋分、评价分值计算参照附录A规定。基地周边具有的景观资源应有利于森林康养活动,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应达到GB/T18005的三级要求。环境条件基地选址应按DZ/T028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要求进行安全性评估,确保基地环境安全,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无疫源疫病传播风险,公众健康不受威胁。环境空气质量应达到表1要求,各项指标取样和检测方法按附录B执行(大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GB3095)二级标准)。空气细菌含量<200个/m3,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1000个/cm3以上。森林康养基地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序号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单位1二氧化硫(SO2)年平均20μg/m324小时平均501小时平均1502二氧化氮(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3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年平均40μg/m324小时平均504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年平均1524小时平均35声环境质量达到GB3096声环境质量Ⅱ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地表水质量应达到表2要求,各项指标取样和检测方法按附录B执行。森林康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指标(mg/L)项目浓度限值PH值(无量纲)6~9溶解氧≥饱和率90%(或7.5)化学需氧量≤15五日生化需氧≤3氨氮≤0.15砷≤0.1铅≤0.0汞≤0.00005镉≤0.0六价铬≤0.0氟化物≤1.0氰化物≤0.0石油类≤0.1粪大肠菌群(个/L)≤200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达到GB5749质量要求。土壤达到GB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森林小气候明显,全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天数≥150天,按GB/T27963中的3级(舒适)规定执行。基地远离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无工业技术发展带来的天然辐射,无有害人体健康的人工辐射,环境天然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水平符合GB18871相关规定。基地及其边界外延5km范围内无大气、水体、土壤、噪音、固废、农药、辐射、热污染及污染源。康养林评价评价原则以开展康养林资源详细调查为基础,按康养林的特性和相关环境进行分类、分级。通过定量评价,进行康养林质量和环境的综合性评定。应能反映康养林质量状况和环境特征,重点分析康养林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环境。评价分值康养林评价分值按指定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获得,满分值为100分。评价方法通过分别对康养林的质量评价因子和环境评价因子的各项指标评分值累加计算,获得质量评价和环境评价得分,两者得分之和为康养林的综合评价分值。评价指标和标准参照附录C执行。康养林质量评价起源以天然林为最佳,其次以经过近自然化改造的人工林为宜。自然度康养林自然度等级应达到GB/T26424规定的Ⅱ级及以上。龄组树龄以中成年树为主,近成熟林比例不少于40%,平均树高6m以上。郁闭度康养林应集中连片、成带连网,主要森林康养活动区郁闭度以0.4~0.7为宜。完整度康养林应具有乔木层和其他1~2个植被层,群落结构达到GB/T26424规定的复杂结构及以上。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物种及生境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等级达到HJ623规定的一般等级及以上,配置有保护和监测系统。森林健康无明显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树木生长发育良好,康养林达到健康等级的面积达80%以上,无不健康等级森林。具体参照DB11/T725森林健康经营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规程执行。森林景观森林景观异质性丰富,景色多样。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达到GB/T18005的三级及以上标准。康养林环境评价以下评价因子适用于森林康养基地内康养林所在区域的环境,基地整体环境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规定。康养林环境评价包括海拔、大气、地表水、土壤、声环境、空气细菌、负氧离子、植物精气八项评价因子,按评价因子确定评分值,各评价因子分值之和为康养林环境评价得分值(H)。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在800m~1500m之间为最佳。大气质量大气质量应达到GB3095规定的二级标准。地表水质量地表水质量应达到GB3838规定的Ⅱ类标准。土壤质量土壤质量应达到GB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以森林休闲为主的康养林声环境质量达到GB3096规定的1类标准,以森林疗养、森林养生、森林康复为主的康养林声环境质量达到GB3096规定的0类标准。空气细菌空气细菌含量应<200个/m3。负氧离子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应≥1500个/cm3。植物精气通常情况下,针叶林树种的植物精气含量高于阔叶林树种。以针叶林为主的康养林多用松、杉、柏类植物,以阔叶林为主的康养林多用樟科、木兰科等富含植物精气的乡土树种。适度运用芸香科、唇形科等芳香植物。推荐植物详见附录D。康养林质量等级评定评定分值计算按下式计算: N=M+H (SEQ自动公式编号\*ARABIC1)式中:N——康养林等级评定分值;M——康养林质量评价分值;H——康养林环境评价分值。评定分值组成质量评价分值70分,环境评价分值30分,总分100分。质量等级评定按康养林评定分值划分为优质、良好、一般、较差、差五级:“优质”康养林:质量高、环境优,综合分值达到80-100分。应加强管理,制定保存和发展的措施。“良好”康养林:质量较高、环境良好,综合分值达到65-79分。应当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一般”康养林:质量、环境一般,综合分值达到45-64分。“较差”的康养林:质量、环境一般,综合分值达到30-45分。“差”的康养林:综合分值为0-30分,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以近自然森林方式经营,改善森林质量和环境。康养林评价等级划分评价等级优质良好一般较差差综合分值[80,100][65,80)[45,65)[30,45)[0,30)设施与设备基本要求设施建设应遵循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开发、集约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基地内现有设施进行改建,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设施建设应避开古树名木、野生动物活动场所及迁徙路线,尽量减少对野生动植物和森林环境的影响。设施建设应严格控制体量规模,使用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鼓励使用装配式建筑。设施风格、造型、色彩应与森林环境相协调,不得破坏基地原有景观和自然环境。建立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和维护制度,各类设施设备应定期清洁、及时维护与更新。康养康复康养康复设施规模、类型和布局,应按照功能定位和实际条件统筹安排,配置满足森林康养需要,有益身心健康的健身、养生、养老、疗养、体验、认知、休闲等各类设施。配置1处以上医疗卫生保健机构,配备森林康养相关的自助式医学检查设备和医学急救设备,具备治疗常见病和意外伤害应急救护的能力。充分利用基地周边医疗机构现有资源,形成资源共享联动机制。康养文化以森林康养知识和自然认知为主导方向,突出森林康养基地的功能和资源特点,根据不同形式的科普宣教方式设置生态小径、知识展板、康养标识、解说系统等,并配备相应的科普宣教设施设备。配置1处以上森林康养综合展示展览宣教中心。设置亲近自然的康体养身、自然教育、生态体验课堂。基础设施住宿设施住宿服务根据基地提供康养服务的容纳量,确定相应的床位数量。住宿设施的设置与建设应符合LB/T051的规定。餐饮设施根据基地实际需要,科学建设餐饮规模和布局,在康养人群集散地和较为集中的休憩点,设置餐饮服务设施。餐饮设施的设置与建设应符合LB/T051的规定。餐饮场所卫生条件应达到GB37487、37488、37489.1(第1部分:总则)规定的要求。交通设施建立完善的道路体系,形成基地内部交通网络。主干道应按LYJ114中规定的Ⅲ级道路标准执行。停车场布置应按GB51192的规定执行,规模应与基地的游客接待容量相适应。森林康养步道建设应符合本标准7.5的相关要求。管理服务设施设立康养服务中心、管理用房等综合服务设施,提供信息、咨询、健康检查、康养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等康养设施和服务功能。设施规模应与接待能力相匹配。设置与建设应符合GB/T31383的规定。配置2处以上中小型康养服务点,如瑜伽、按摩、SPA、茶道、传统中医养生、亲水和水疗点等。购物设施设立专门的森林康养产品购物场所。销售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的森林康养商品、森林生态食品和当地林副特产品等。环卫设施厕所设置应符合GB/T18973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应符合GB18918一级标准的A标准要求排放。垃圾分类收集应符合GB/T19095要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应符合GB16889要求;建筑垃圾处理应符合CJJ/T134要求;医疗垃圾处置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无障碍设施为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供无障碍服务。无障碍设施应符合GB50763第3项的要求;无障碍设施符号应符合GB/T10001.9的规定。其他配套设施康养服务中心、康养步道、康养服务点等主要区域均应覆盖无线4G以上网络或宽带网络,并设置基地监控系统。配备消防设施设备,建设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避险场所及设备。设置实时环境质量显示屏(温度、湿度、负离子浓度、紫外线强度、PM2.5、风速等指标)。基地出入口、边界、交叉路口、康养步道沿线、康养活动场地、康养专类园、配套康养设施、险要地段等均应设置标识设施。公共信息导向标识应符合GB/T10001.1、GB/T10001.2、GB/T10001.3、GB/T10001.4、GB/T10001.5和GB/T10001.6的规定,各类导向系统设计应符合LB/T012的规定。设施建设应符合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50340的要求。康养步道建设原则步道建设应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限,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条件下,步道及其附属设施应与自然充分融合,把生态与景观保护放在首位。按森林康养、森林体验、森林教育、森林游憩、森林休闲五大功能建设不同类型康养步道,满足不同康养参与者的需求。步道建设宜以现有林间步道、护林防火道和生产性道路等为基础,相关材料、施工工艺应易于施工建设、方便后期维护管理,并合理采用体现绿色、节能、低碳、环保要求的新材料。步道建设应选用防滑路面材料和安全技术工艺,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完善步道标识标牌系统、应急救助系统及监控等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保证步道使用安全,保障康养参与者人身安全。步道类型康复疗养步道康复疗养步道选址于植被丰富,植物精气、负氧离子浓度高的区域,步道建设及配套服务设置有利于调适机能及促进慢性病康复主要目的的实现,服务对象以康复患者、身心障碍类患者、老年人为主。保健养生步道保健养生步道选址于植被较丰富,景观多样,植物精气、负氧离子浓度较高的区域,步道建设及配套服务设置有利于健康养生、休闲放松及释放压力主要目的的实现,服务对象以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为主。自然教育步道自然教育步道选址于自然环境优美、植被良好,动植物品种丰富,适合开展自然知识科普教育的区域,步道建设及配套服务设置有利于观察、体验、教育主要目的的实现,服务对象以未成年人为主。线路布局现状调查参照LY/T2790,对新建步道和拟利用道路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步道穿越区域的自然资源、康养资源、设施条件、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现状等。详见附录E。穿越区域步道建设应统一选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段组织实施。步道全长70%以上路段应穿越森林,穿越处林分郁闭度应介于0.4~0.7之间。步道两侧树下净高应≥2.2m,具有良好的通视度。步道穿越区域的康养林环境条件符合本标准6.5的相关规定。步道应优先穿越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林分、森林景观多样区域,并充分利用湖、溪、沟、河景观特色,丰富沿途景观。步道不得穿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和遗产地中法律法规禁止穿越的区域。路线设置步道起点、终点应与森林康养基地内交通性道路有便捷联系。步道设置应顺应自然地形,有一定的起伏变化,曲直变化。步道以环形为宜,与康养体验设施和服务设施实现有效串联,统筹建设康养步道综合体系。步道设置坡向以阴坡、半阴坡、半阳坡为宜,并避开强光强风地段。步道应设置在电话信号覆盖区域。步道路线设置应易于救援队救援、救护,方便康养参与者从步道进行撤离。修建与维护步道修建步道的场地标高宜高于该段路面标高,避免地面径流冲刷。步道宽度宜为1.2m~2.0m,应尽量减少台阶设置。步道坡度≤7%。设置不同长度的步道,以步行时间30分钟到3小时为宜。步道路面采用落叶、木块、木片、细木屑、沙土等柔性材料及天然石板、砾石、卵石、碎砂石等自然材料,宜采用软底铺设,同时配合排水、防滑及边坡稳定设施。步道若为木栈道,应使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材修建,使用年限一般5至7年。步道若需架空铺设,架空高度应<80cm。采用石板、原木或竹子等天然材料架设。架空处路面宽度宜为1.2m~2.0m,并与相连路段保持一致。步道应根据需要设置围栏、安全警示标牌等隔离防护措施。步道中无障碍设施符合本标准7.4.7相关要求。步道维护定期对步道进行巡查,对于受损步道,及时维护,适度修复。生态与景观保护利用已有林间步道、护林防火道和生产性道路建设康养步道,避开野生动物迁徙通道,与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保持安全距离。保持步道沿线生态原貌,依山就势,尽量不进行地形改造。保持步道沿线景观原貌,不进行景观改造,不破坏景观完整性,不影响景观质量应考虑森林康养基地及局部场地可容纳量极限,与康养人员容量需求匹配。配套设施标识标牌设置完整标识标牌系统,包括步道说明、方向指示、服务设施、生态教育、警示牌等。标识标牌分类、设置位置及指示内容,详见附录F。标识标牌制作材料应以石材、木材等就地取材的天然材料为主,其尺寸、色彩等应做到醒目并与环境协调融洽。咨询服务与休息设施步道起点宜设置咨询服务点。步道沿线适当位置应设休息座椅。步道沿线设置休息点,点与点间隔1.5km~2.0km,应设置洗手台、饮用水设施。休息座椅与休息点应使用石材、木材、竹材修建,形态颜色应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健康检测设备根据步道类型,结合休息点设置健康检测设备。活动平台与避雨棚在步道沿线地质稳定、视野开阔、有景可观、便于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区域,设置活动平台,供康养参与者短暂停留,开展观景、冥想、健身或瑜伽等康养活动。步道沿线适当位置设置遮阳避雨设施,设施形态、色彩应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垃圾箱沿步道间隔100m设置分类垃圾箱,色彩、材质与环境协调并保持外观干净、整洁、不破损、不外溢,定期清理。其他设施步道沿线应急、监测等设施符合本标准7.4.8相关要求。运行与管理机构设置与人才培养管理机构设立森林康养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森林康养管理制度,包括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培训制度、考核制度与服务规范。人才培养建立健全骨干人员培养、培训机制、地方政府推动发展机制。编制培训体系,定期对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森林康养知识和技能。引进高层次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引进林业、园林、中医药、教育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康养科技支撑能力。森林康养师在以调节心理及身体机能、缓解慢性病、延缓衰老或减轻其他损伤为目的的森林康复疗养项目中需配备森林康养师。森林康养师需具备森林体验向导技能、心理学知识、与用户正确沟通所需的社会技巧以及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辅助临床观察的能力。社区参与鼓励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森林康养相关的住宿、餐饮、康养等服务产业,优先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培训和其他社会服务的机会。基地建设发展要与周边社区协调,促进共建共管,推动社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升级,实现利益共享。应急预案建立火灾、有害生物、暴雨、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防控体系,针对可能引起自然灾害的极端天气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制定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拥挤踩踏、防恐防暴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职责、工作程序和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应急防控演练。总体规划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总体规划,规划内容符合LY/T2935的要求,并通过森林康养管理机构组织的专家论证。在总体规划内容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做到多规合一。可持续经营策略形成森林康养业态与投融资、保险、养老、养生、康复、观光、度假、体育旅游等业态的产业联动。与本地旅游业、医疗业、绿色有机农业、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产品与服务森林康养产品针对不同的森林康养人群,设定森林康养目标,提供休闲、健身、养生、养老、疗养、认知、体验等不同类别的森林康养产品,开展与之适宜的活动、课程、节事等。构建具有明显地域特点和自身特色的森林康养产品,形成独具特色且有一定知名度的森林康养产品品牌。森林康复和疗养类型的产品,需经过临床医学科学论证。销售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的森林康养商品和当地特产。咨询服务设立森林康养咨询服务中心,为康养人群提供与森林康养相关的咨询辅导、预约、展示、应急医疗等综合性咨询服务。广告营销根据基地的森林康养项目特色,开展多种形式广告营销,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等,对森林康养产品进行宣传和销售。智慧平台建设“互联网+”的森林康养发展模式,建立康养大数据平台,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实现智慧型森林康养。

(规范性)

五感体验度评价森林环境对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的影响及森林食品对味觉的影响引起的生理效应对于参与森林康养人群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五感体验度评价因子及赋分五感体验度评价因子及赋分情况见表A.1。五感体验度评价因子及赋分评价因子赋分优良一般差视觉美誉度5~0543~21~0嗅觉舒适度5~0543~21~0听觉愉悦度5~0543~21~0触觉润柔度5~0543~21~0味觉鲜美度5~0543~21~0五感体验度评价分值计算 B=∑Fi (A.seqFuLuGSBH_1335462005531726161) P=∑Bi/N (A.seqFuLuGSBH_1335462005531726162)式中:F——1个体验评价者五感体验度各项评价因子评分值;B——1个体验评价者五感体验度总评分值;P——N(N≥5)个体验评价者五感体验度评价平均分值。

(资料性)

环境指标取样和检测方法取样方法环境空气取样按NY/T397执行。地表水取样按NY/T396执行。检测方法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按HJ482执行。二氧化氮的测定按GB/T15435执行。颗粒物的测定按HJ618执行。地表水PH值的测定按GB/T6920执行。溶解氧的测定按HJ506或GB/T7489执行。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按HJ828执行。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按HJ505执行。氨氮的测定按HJ535执行。砷的测定按GB/T7485执行。铅、镉的测定按GB/T7475执行。总汞的测定按HJ597执行。六价铬的测定按GB/T7467执行。氟化物的测定按HJ/T84执行。氰化物的测定按HJ484执行。石油类的测定按HJ637执行。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按GB/T5750执行。

(规范性)

康养林评价康养林评价指标和标准指标类别分值评价因子分值评分标准质量评价70起源5天然林为5分;近自然化人工林为3分;人工纯林为2分。自然度5Ⅰ级为5分;Ⅱ级为4分;Ⅲ级为3分;Ⅳ级为2分;Ⅴ级为1分。龄组5近成熟林或成熟林为5分;中龄林为3分;幼龄林或过成熟林为1分。郁闭度5[0.5,0.7]为5分;[0.3,0.5)或(0.7,0.8]为3分;[0.1,0.3)或(0.8,1.0]为1分。完整度5完整结构为5分;复杂结构为3分;简单结构为1分。生物多样性15等级“高”的为15分;等级“中”的为12分;等级“一般”的为8分;等级“低”的为5分及以下。森林健康15等级“健康”[70,100]的为15分;等级“较健康”[60,70)的为10分;等级“亚健康”[40,60)的为5分;等级“不健康”[0,40)的为0分。森林景观15等级“一级”的为15分;等级“二级”的为12分;等级“三级”的为8分;等级“三级以下”的为3分及以下。环境评价30海拔高度3800~1500m为3分;1200~2000m为2分;<800或>2000m为1分。大气质量3等级“一级”的为3分;等级“二级”的为2分;等级“三级”的为1分。地表水质量3等级“Ⅰ类”的为3分;等级“Ⅱ类”的为2分;等级“Ⅲ类”及以下的为1分。土壤质量3等级“一级”的为3分;等级“二级”的为2分;等级“三级”的为1分。声环境质量30类的为3分;1、2类的为2分;3类及以下的为1分。空气细菌3≤200个/m3的为3分;200-500个/m3的为2分;>500个/m3的为1分。负氧离子6≥3000个/cm3的为6分;2000-2999个/cm3的为4分;1000-1999个/cm3的为3分;500-999个/cm3的为2分;<500个/cm3的为1分。植物精气6优势树种是针叶林的为6分,是阔叶林的为4分。合计100

(资料性)

康养林推荐植物康养林推荐植物见表D.1。康养林推荐植物类型植物名称拉丁名植物名称拉丁名乔木及亚乔木类马尾松Pinusmassoniana落叶松Larixgmelinii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白皮松Pinus

bungeana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红豆杉Taxuschinensis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云杉Piceaasperata柏木Cupressusfunebris香樟Cinnamomumcamphora银桂osmanthusfragrans银杏Ginkgobiloba国槐Sophora

japonica马褂木Liriodendronchinensis樱花Cerasus

yedoensis珙桐Davidiainvolucrata

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攀枝花Gossampinusmalabarica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杜仲Eucommiaulmoides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油樟Cinnamomumlongepaniculatum银木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黄樟Cinnamomumporrectum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

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楠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灌木类锦葵Malvasinensis杜鹃Rhododendronsutchuenense大黄栀子Gardeniasootepensis

茶Camelliasinensis胡颓子Elaeagnuspungens

悬钩子Rubuscorchorifolius箭竹Fargesiaspathacea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锦鸡儿Caraganasinica迎春Jasminumnudiflorum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大果冬青Ilexmacrocarpa七里香Murrayapaniculata黄荆Vitexnegundo地被类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车前草Plantgoasiatica蒲公英Herba

Taraxaci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玉簪Hostaplantaginea萱草Hemerocallis

fulva甘野菊Dendranthemalavandulifolium驱蚊草Pelargonium

graveolens葱兰Zephyranthescandida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薄荷Menthahaplacalyx鸢尾Iristectorum大百合Cardiocrinumgiganteum以上为推荐植物,康养林植物选择不限于以上植物种类。

(资料性)

康养步道现状调查现状调查类别见表E.1。步道现状调查类别表序号大类中类小类1图件专业图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图件,如地形图、航片、卫片等2自然资源气候条件温度、光照、降水、湿度、风、霜冻期等,其中应明确该地极端气候数据、雨季、雪线等水文条件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