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真题重组卷(一)-备战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同步期末真题汇编(解析版)_第1页
期末真题重组卷(一)-备战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同步期末真题汇编(解析版)_第2页
期末真题重组卷(一)-备战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同步期末真题汇编(解析版)_第3页
期末真题重组卷(一)-备战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同步期末真题汇编(解析版)_第4页
期末真题重组卷(一)-备战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同步期末真题汇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期末真题重组卷(一)(测试范围:《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2022·河北·魏县第五中学高二期末)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陶器主要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两大类。泥质红陶的器形主要为较精致的钵碗盆类,其纹饰与仰韶文化类似;夹砂灰陶多为大口、深腹、平底、外表粗糙、吸热效率较高的罐类。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红山文化(

)A.长途商贸的范围 B.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C.食物的加工技术 D.阶级分化的发展程度【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器可用于食物的加工,因此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红山文化食物的加工技术,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长途贸易,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阶级分化,排除D项。故选C项。2.(2022·河北·魏县第五中学高二期末)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或是积极培育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或是不断调整劳作方式以保障农业发展。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印第安人培养出了马铃薯、番茄和玉米 B.古希腊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C.随着古罗马的扩张,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D.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印第安人培养出了马铃薯、番茄和玉米,A项正确;两河流域的西亚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排除B项;随着古罗马的扩张,小农经济逐步破产,排除C项;春秋时期铁犁牛耕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3.(2022·湖南·衡阳县第四中学高二期末)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时,将水稻等作物带到美洲的海地、波多黎各等地。在随后的一两个世纪内,水稻种植逐渐扩展到美洲的其他地区。18世纪以后,北美的水稻种植业进入到黄金时期,稻米成为纯粹的经济作物。由此可见,水稻在北美的播种(

)A.为北美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B.提高了北美农业的集约化水平C.拓展了北美居民的饮食习惯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等,与题干“18世纪以后,北美的水稻种植业进入到黄金时期,稻米成为纯粹的经济作物”等相合,A项正确;集约化可理解为“集合要素优势、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单位效益的方式,题干未提及集约化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北美居民在水稻传入前后饮食结构的变化等信息,排除C项;“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是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4.(2022·浙江宁波·高二期末)清代乾嘉时期《鄞县志》记载:“御麦(玉米)俗呼六谷,土人谓五谷之外又一种也。”但据光绪时期《奉化县志》记载:“《鄞志》作六谷,……其说无据,盖陆乃陆地之陆(注:宁波方言中“六”和“陆”读音相同),此种多产于山,故名陆谷。”对这一争议理解最准确的是(

)A.需要实物史料的支持才能结束争议 B.方言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C.对玉米这一新作物的认识逐渐丰富 D.玉米传播路线不同导致称呼各异【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乾嘉时期和光绪时期,对玉米的认识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玉米的认识更进一步,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玉米认识的丰富,排除A项;“阻碍”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玉米传播路线,排除D项。故选C项。5.(2022·江西省广昌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四合一”储粮技术在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等奖。它是指综合运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测温、谷物冷却四项技术保管粮食的方法。这种储粮技术(

)A.得益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B.有效提升粮食安全储存和保鲜C.体现了中国科技独立研发能力 D.解决了我国粮食食品安全问题【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合一”储粮技术综合多种技术,可有效提升粮食安全储存和保鲜,B项正确;机械通风和谷物冷却技术产生于二战后,并非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排除A项;机械通风最先由美国人发明,谷物冷却的首创者是德国人,排除C项;“四合一”储粮技术提升了保管粮食的技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食品安全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6.(2022·江西省广昌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早在先秦时期,铁犁牛耕已经出现,秦汉以来,又创造了犁壁,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朝发明的曲辕犁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这说明(

)A.南方农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B.农业已经彻底摆脱了自然的束缚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已确立 D.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了农业发展【答案】D【详解】材料“唐朝发明的曲辕犁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反映的就是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了农业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南方农业的地位,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只是强调了铁犁牛耕,不能说明精耕细作的模式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7.(2022·江苏淮安·高二期末)如图为东汉牛耕图画像石拓片,画面最下一层为牛耕图。这一画像可以用来印证(

)A.农民生活的富足 B.农耕文明的繁盛C.农业发展的状况 D.耕作制度的进步【答案】C【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画像石上呈现的牛耕图,可以用来印证农业发展的状况,C项正确;牛耕图与农民生活富足不符,排除A项;仅一幅牛耕图不能说明当时农耕文明的繁盛,排除B项;画像石上牛耕的画面不足以说明耕作制度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8.(2022·河北·魏县第五中学高二期末)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870年,洛克菲勒开始组建垄断组织一美孚石油公司。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A.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D.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答案】C【详解】两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制和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工厂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与电气化时代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9.(2022·河北·魏县第五中学高二期末)1820至1870年仅50年的时间内,亚洲GDP在世界总份额中的比例突降20个百分点,从59.2%跌至38.3%,相反欧美国家则从50年前的34.3%上升到55.5%。按人均GDP计算,1870年时,西欧人均财富占有率是亚洲人的4倍,亚洲人变成了欧洲人眼中的”病夫”。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工业革命开启了大裂变的新时代 B.工业革命加速了生产力的大发展C.世界经济的中心逐步转移到欧洲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答案】A【详解】1820至1870年是西方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欧洲经济快速发展,而亚洲地区却受制于传统经济,发展缓慢,在世界总份额中逐渐落后于西方,说明工业革命使得东西方的经济差距拉大,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生产力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欧洲人对亚洲的看法,而非经济中心转移,排除C项;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2·广东·罗定实验中学高二期末)2022年4月,第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丹东市组织30家企业“登云”参展,相继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进行了“屏对屏”商洽。这客观上说明(

)A.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 B.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 D.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交流【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第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企业“登云”参展,与外国“屏对屏”商洽,线上产品展示和在线洽谈交流的实现得益于网络等现代科技,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国民对电商的态度,不能得出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排除A项;“根本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互联网虽然获得了重大发展,但并未完全取代传统商务,排除C项。故选D项。11.(2022·江苏·常州市平陵高级中学高二期末)相关研究表明,葡萄与葡萄酒在唐宋诗词中最常作为指代西域或者丝路珍品的泛指意象,而在元诗中通常作为日常生活背景下有着鲜活生动面貌的具体形象。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元朝(

)A.陆上丝路商贸的不断扩大 B.经济重心南移的继续深入C.新航路开辟带来物种交流 D.长期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葡萄与葡萄酒从唐宋时期丝绸之路上的珍品,变为元朝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主要是因为陆上丝路商贸的不断扩大,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的继续深入与西域珍品数量增多不符,排除B项;元朝时期,新航路尚未开辟,排除C项;对外开放政策并非葡萄与葡萄酒在元朝增多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2.(2022·福建莆田·高二期末)《夏书》记载:“关石和钧,王府则有。”石、钧都是度量衡规制。夏墟考古中也发现有陶、骨等制成的规格等级强严的量器和少量青铜制成的量器。这表明夏朝(

)A.小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B.史书记载与事实完全一致C.着力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D.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答案】C【详解】《夏书》记载提到度量衡规制,夏墟考古发现规格等级强严的量器和少量青铜制成的量器,说明夏朝重视规范市场交易行为,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排除A项;B项表述太绝对,排除;没有和世界其它地区比较,不能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3.(2022·广东清远·高二期末)1784年,美国政府首次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赴中国进行贸易,这次航行为美国人带来了不小的利润。此后,美国多次突破英国的经济封锁,派商船来华进行贸易。美国此举(

)A.有利于中国放弃海禁政策B.旨在探索太平洋的新航路C.推动了全球贸易网的发展D.使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后横渡太平洋,发展与中国的贸易,这丰富了太平洋贸易航线的线路,使全球贸易网得到一定的发展,C项正确;鸦片战争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美国此举并未使中国改变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探索横穿太平洋的新航线并不是美国政府的目的,排除B项;当时中国在对外正当贸易中,总体上处于顺差,排除D项。故选C项。14.(2022·陕西渭南·高二期末)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指出,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等国的贸易,同时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这体现了新中国(

)A.对外贸易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B.国家工业建设的紧迫性和自主性C.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对外贸易体制 D.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封锁【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稳步发展同苏联等国的贸易,同时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可以看出当时新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不是工业建设,排除B项;当时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对外贸易体制,新中国才刚成立不久,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并没有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封锁,排除D项。故选A项。15.(2022·广东湛江·高二期末)据《唐会要·舆服上》记载:“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五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近者或有不守敕文,因循制造。自今以后,伏请禁断。”由此可知,唐朝(

)A.官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B.民居营造注重地理环境C.经济发展决定房屋建筑 D.国家政策影响房屋营造【答案】D【详解】据材料可知,唐朝对房屋建造有严格的等级规制,说明唐朝的房屋建造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官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排除A项;“地理环境”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政府行为影响房屋建筑,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6.(2022·浙江金华·高二期末)距今8000多年前的兴隆洼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遗址有百余座半地穴式房址,占地3万余平方米,主体部分被一圜状壕沟围绕。房址大多圆角方形,无门道,圆形灶炕居中,一些房址内还设炕穴,并有多例室内挖墓埋人的现象。下列项中,对该遗址解读正确的是()A.是我国旧石器时代群居生活的例证 B.该地居住形式后发展为干栏式民居C.为人们提供较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D.该地居民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兴隆洼遗址“有百余座半地穴式房址,占地3万余平方米,主体部分被一圜状壕沟围绕。房址大多圆角方形,无门道,圆形灶炕居中,一些房址内还设炕穴”,它为人们提供较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C项正确;兴隆洼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聚落遗址,排除A项;干栏式房屋是远古时代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考古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排除B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7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会使用磨制石器,会用耒耜和种植水稻,排除D项。故选C项。17.(2022·广东·罗定实验中学高二期末)晚清时期,国内东部沿海的开埠通商或铁路沿线城市皆以上海所在时区的时间为准。广大内陆地区与边疆地区仍使用各自的地方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市民时间观念普遍加强 B.中国近代化进程存在空间差异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海关主权意识得以显著的提升【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产生,一定程度上是近代中国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与国际社会的密切联系导致社会生产、生活节奏产生了对精确、协调、统一的社会公共时间的需要。根据材料可知,清末,我国东南沿海的各通商口岸或铁路沿线城市使用上海的区时,而广大内陆地区与边疆地区则使用自己的地方时,这说明近代中国各地的近代化程度不一致,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市民观念普遍增强,排除A项;材料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和海关主权没有关系,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8.(2022·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高二期末)1833年英国兴起城市公园运动,强烈建议为人口密集、居住条件恶劣的地区提供公共散步场所,以此改善下层人民的身心健康,但并未引起英国政府重视。到19世纪后半期,英国政府通过《开阔空地法案》,城市公园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该现象反映了当时英国A.城市治理能力有所提升 B.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C.城市无序扩张有所放缓 D.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33年英国兴起的旨在要求改善下层人民生活状况的城市公园运动并未引起英国政府重视;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英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文明下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日益提升,英国政府的城市治理能力也有所提升,到19世纪后半期,英国政府通过《开阔空地法案》,城市公园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城市无序扩张有所放缓”,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政府对城市公园运动的态度,“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9.(2022·湖南·衡阳县第四中学高二期末)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交通运输不断发展C.洲际物种交流的影响 D.政府均田成效显著【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粟主要种植于北方,稻米主要种植于南方,汉武帝和唐玄宗时期的国家政治中心都位于北方,汉唐太仓的储粮由单纯的粟到粟和稻米相结合,说明南方的稻米大量运输到北方,体现了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B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粟和稻不是洲际物种交流,排除C项;均田制的实施与农民选择种植粟还是稻无关,且唐高宗以后,均田制又逐渐被破坏,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土地还授实际上已不能实行,排除D项。故选B项。20.(2022·安徽黄山·高二期末)下面两幅图分别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图。图中元朝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原因是(

)A.政治中心的转移 B.海上丝绸之路兴起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A【详解】通过观察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隋朝时以洛阳为中心,到元朝时截弯取直,大运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政治中心的东移,A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与大运河截弯取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中央集权的强化并非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原因,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21.(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二期末)1950年,中国的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五分之一,新疆、青海、宁夏和四川等内陆省份没有铁路。到1957年,全国铁路线长度翻了一番以上,这些内陆省份都有铁路通到中国其他地区。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重视 B.独立工业体系已建立C.铁路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 D.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里程不断增加,而且向内陆省份扩展,这一变化平衡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状况,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重视,A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才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铁路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没有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排除D项。故选A项。22.(2022·浙江绍兴·高二期末)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下列关于《黄帝内经》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成书于战国到西汉年间

②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③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

④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D【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到西汉年间,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①③D项正确;《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排除ABC项。故选D项。23.(2022·湖南衡阳·高二期末)东汉后期的70多年中,有疫病流行记载17次,且多数为连年的大疫病;唐初的60年间,仅有5次疫病记载,且蔓延范围较小;安史之乱后,疫病接连发生,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死者半”的大疫。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战争是疫病发生的根源 B.疫病流行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C.地理条件影响疫病传播速度 D.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疫病频发【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东汉后期的70多年中,有疫病流行记载17次,且多数为连年的大疫病”“安史之乱后,疫病接连发生,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死者半’的大疫”可知,东汉后期和安史之乱后,社会环境动荡,如战争频繁、流民迁徙等等,使得疫病大规模流行,因此,疫病流行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地理条件对疫病传播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疫病流行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4.(2022·辽宁·高二期末)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留英归来的伍连德奉命处理,他突破传统观念对病人尸体进行解剖,对感染者进行分级处理,同时对疫区严格封锁和管制,最终成功消灭东北疫情。这主要得益于(

)A.科学的防疫观念 B.良好的医学教育C.健全的医疗体系 D.强烈的爱国精神【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他突破传统观念对病人尸体进行解剖,对感染者进行分级处理,同时对疫区严格封锁和管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伍连德学习了西方的医学知识,在治疗病人时,有着科学的防疫观念,并最终消灭了疫情,A项正确;B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当时并没有健全的医疗体系,排除C项;D项并不是消灭疫情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25.(2022·天津·高二期末)下图为北京市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业务培训的情景,是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成就的缩影。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的是(

)A.我国在规划免疫上取得巨大成就 B.我国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C.医院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 D.政府对城乡居民的健康教育加强【答案】B【详解】根据“北京市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业务培训的情景,是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成就的缩影”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我国的医疗体系的建立,B项正确;材料与规划免疫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而不是服务意识,排除C项;材料与健康教育无关,与医疗体系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大题,满分50分)26.(2022·江西省广昌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茶业起源于巴蜀地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茶业开始向长江中下游传播。汉魏六朝到唐初、茶业持续缓慢发展。唐朝,茶业生产空前发展,贸易日趋活跃,饮茶蔚然成风,茶学与茶文化形成,茶法初步建立起来。两宋,以北苑贡茶为代表的团饼茶制作技术和品饮艺术臻于极致,茶法体制与茶马贸易制度趋于成熟,茶业经济在国计民生中处于注目的地位,元明,制茶技术和茶业品类得到很大进步,传统茶文化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境界,清代,很多地区开辟了新的茶园,设立荼厂,雇工经营的手工作坊日益增多,茶法和茶马互市也继承了明制而有所改进,茶业大量向海外输出,在19世纪20年代,茶叶之输出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三,西方销纳茶量约7万英镑,亦悉数购自中国。——摘编自郭盂良《中国茶史》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市场需求激增,运输成本的降低,上海、福州、汉口逐步成为中国三大茶叶出口集散地,出口量进一步增长。1843年为17727750磅,到1860年增加到121388100磅。但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的茶叶出口贸易在受到了印度的激烈打击,中国茶叶出口渐趋衰退,“过去的10年中,由于印度和日本茶叶的竞争,中国茶的地位已经大有改变。15年前中国垄断着茶叶的生产,但是印度阿萨姆的茶叶种植正在萌芽时期,但是由于种植经验的增长以及在制茶方面采用了机器,印度茶叶种植逐年扩大,而现在茶叶输出增加之速度,已经严重地威胁了中国的前途”1877年中国出口茶叶市190万担,1889至1896年之前,总额进退于170万、180担之间,1897年至1916年减至140、150万担,而1918年,则更惨跌落至40万担。——摘编自闻云峰《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中国茶业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6分)【答案】(1)特点:秦汉到唐初,茶业持续缓慢发展;唐朝,茶业生产空前发展,茶学与茶文化形成;两宋茶业经济在国计民生中占重要地位;清朝茶叶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大宗;制茶技术不断进步。(2)变化:由出口贸易激增到渐趋衰退。原因:受到了印度和日本茶叶的竞争;印度种植经验的增长,采用机器制茶,种植面积扩大;中国制茶技术落后。【详解】(1)特点:根据“汉魏六朝到唐初、茶业持续缓慢发展”得出秦汉到唐初,茶业持续缓慢发展;根据“唐朝,茶业生产空前发展,贸易日趋活跃,饮茶蔚然成风,茶学与茶文化形成”得出唐朝,茶业生产空前发展,茶学与茶文化形成;根据“茶业经济在国计民生中处于注目的地位”得出两宋茶业经济在国计民生中占重要地位;根据“茶叶之输出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三”得出清朝茶叶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大宗;根据“制茶技术和茶业品类得到很大进步”得出制茶技术不断进步。(2)变化:根据“出口量进一步增长”“中国茶叶出口渐趋衰退”得出由出口贸易激增到渐趋衰退。原因:根据“由于印度和日本茶叶的竞争”得出受到了印度和日本茶叶的竞争;根据“由于种植经验的增长以及在制茶方面采用了机器,印度茶叶种植逐年扩大”得出印度种植经验的增长,采用机器制茶,种植面积扩大;还可从中国制茶技术落后等方面分析总结。27.(2022·江苏淮安·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摘自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材料二

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1949-2013)——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整理(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发展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6分)【答案】(1)特点:起步晚;外力作用下形成(受西方入侵的影响)出现于通商口岸;移植西方发展成果;发展艰难缓慢。(任答四点)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进程缓慢)政局动荡;西方列强的侵略。(2)趋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局部时期有所下降。因素:经济发展(工业化)政府政策;社会环境;民族独立等。【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可分析出起步晚;根据材料“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可分析出外力作用下形成(受西方入侵的影响)出现于通商口岸;根据材料“一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可分析出移植西方发展成果;根据材料“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可分析出发展艰难缓慢。(任答四点)原因:结合近代历史可分析出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进程缓慢)政局动荡;根据材料“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可分析出西方列强的侵略。(2)趋势:结合图表信息可分析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局部时期有所下降。因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经济发展(工业化)政府政策;结合城市化的发展可分析出社会环境;结合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可分析出民族独立等。28.(2022·江苏苏州·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比较(400—1998年)——【英】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知识,对图3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阐述有史实依据)(12分)【答案】示例:公元400年之后,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繁荣,人均GDP水平长期在西欧之上,到1300年左右,这状况发生了变化。此时的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各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均GDP开始超越中国。1800年左右,西欧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人均GDP加快增长,中国因为人口急剧增长等原因,人均GDP星下降趋势。中国与西欧差距逐渐拉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均GDP呈上升趋势。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人均GDP飞速增长,与西欧的差距逐渐缩小。【详解】阐述:根据材料给定的时间轴和中西方人均GDP变化曲线,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到人均GDP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时期中西方社会生产力发展情况及原因展开阐述,即公元400年之后,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繁荣,人均GDP水平长期在西欧之上,到1300年左右,这状况发生了变化。此时的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各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均GDP开始超越中国。1800年左右,西欧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人均GDP加快增长,中国因为人口急剧增长等原因,人均GDP星下降趋势。中国与西欧差距逐渐拉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均GDP呈上升趋势。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人均G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