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现代文明模式与秩序的确立-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第13讲 现代文明模式与秩序的确立-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第13讲 现代文明模式与秩序的确立-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第13讲 现代文明模式与秩序的确立-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第13讲 现代文明模式与秩序的确立-两次世界大战时期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明模式与秩序的确立——两次世界大战时期高中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第13讲目录核心知识整合01重要概念解释02考点命题探究03课堂目录PART01重要概念解释重要概念解释委任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在国联监督下,按照国际法解决列强纠纷,避免了列强因私下瓜分而产生的国际冲突,有利于缓和世界局势,反映了时代的进步性。局限:国际化地解决殖民地统治问题,对殖民地来说未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英、法、美等帝固主义国家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1919—1920年,英法等国与战败国在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圣日尔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这些和约遂构成以《凡尔赛条约》为核心的凡尔赛体系。1921-1922年,美、英、日等国在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由英、法、美、意、日对战败国实行割地、赔款、限制军备,对战败国在欧洲、非洲、中东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进行再分配而剥夺殖民地的独立权利,排斥和反对苏俄,并建立国际联盟作为维护战后新秩序的工具。这个体系暂时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该体系彻底崩溃。重要概念解释苏维埃:即“代表会议”或“会议”,起源于1905年俄国革命。俄国1905年革命时出现过一种由罢工工人作为罢工委员会组织的代表会议,其简称便是“苏维埃”。十月革命:由广义和狭义之分。1917年俄国彼得格勒工人、士兵取得二月革命的胜利,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但是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主权并立的局面。由于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和平和面包的愿望,在列宁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11月(俄历10月)彼得格勒工人、士兵再次发动武装起义,最终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主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也是城市中心暴力革命的胜利,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鼓舞了被压迫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绥靖政策:现已专指姑息纵容侵略者,对它退让、妥协,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甚至本国人民的利益,以求避免战争的政策。20世纪30年代,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为首的绥靖主义者,为了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惜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他们对德国、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观望态度,对德国兼并奥地利、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一再纵容,甚至发展到伙同德、意法西斯签定《慕尼黑协定》,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法西斯德国就是在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雅尔塔体系:指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起止时间是1945—1991年,这一体系的核心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它结束了欧洲在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地位,雅尔塔体系为战后世界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它以苏联的解体为结束的标志。重要概念解释PART02核心知识整合阶段特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是两次世界大战、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时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也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时期。政治上,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冲击了世界秩序,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突出贡献,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取得巨大成果。核心知识整合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国际金融领域一度崩溃,国际金本位制走向崩溃。思想上,列宁主义形成,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反对暴力,向往和平,“非战主义”成为潮流;经济大危机后,凯恩斯主义代替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指导思想。考点命题探究知识点一多角度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

侵略性、非正义性

判断的标准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是贯穿在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分析战争的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与个别、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战争的起因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战争的进程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显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性质战争的结局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考点命题探究知识点二全面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1)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2)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等分崩离析,英法等国受到重创(3)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4)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考点命题探究科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1)飞艇、飞机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到重视,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战争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2)战争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思想观念战争使人们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情绪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指主张建立永久和平、反对一切战争的思想考点命题探究知识点三多角度认识国际联盟的建立

从出发点看美国的倡议迎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从进步性看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局限性看一方面,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没有参加,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国联沦为英法维护其霸权的工具,最终未能制止侵略,局部战争最终走向了世界大战考点命题探究知识点四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2)它的建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分赃不均,必然引起列强之间的矛盾。(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远东亚太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考点命题探究(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5)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考点命题探究知识点五全面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了胜利,这就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通过实践证明了列宁主义的正确性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从革命的道路看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考点命题探究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方式考点命题探究知识点六全面总结苏联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历史经验(1)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教训(1)从长远看,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实行计划管理的一种形式(2)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作用,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3)牺牲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4)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思想文化体制的僵化,产生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考点命题探究知识点七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种方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发展生产力,着眼点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结果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2)新经济政策是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3)斯大林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通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考点命题探究知识点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作用。(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4)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5)德国一直担心开战后东西两线作战,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祸水西纵”,也促进了世界大战的爆发。考点命题探究知识点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形成原因①根本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了威胁。②直接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变化,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基本特点①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②是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③同盟内部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合作始终是主流。考点命题探究(3)历史影响①改变了法西斯国家与被侵略国家的力量对比。②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胜利的信心。③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考点命题探究知识点十从人类文明演进角度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启示(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4)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5)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考点命题探究知识点十一雅尔塔体系的影响

国际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冷战局面开始出现国际形势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局限性该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实质是对其他国家主权和尊严的粗暴践踏和侵犯考点命题探究知识点十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链接选择性必修3)1.原因(1)现代化的推进。(2)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建立。2.表现: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1)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2)新加坡、韩国: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3)埃及: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的影响,复兴民族文化;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考点命题探究PART03考点命题探究角度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典例1】

(2021浙江卷,22)下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

)A.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B.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C.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D.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注:撤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考点命题探究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7—8月,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向前推进到马恩河一线(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故选D项;“决定”说法错误,战争从来不靠武器决定胜负,排除A项;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排除B项;在东线1914年德军进入俄国境内,但同时俄军也打败了奥军,深入奥地利境内,东西两线的战事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排除C项。考点命题探究【典例2】

三国同盟形成之初,德国曾向意大利许诺,将来由意大利接管英法的海外殖民地。1915年,英法秘密与意大利取得联系,表示如果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阵营,意大利可以获得奥匈帝国的大片领土。同年,意大利与英法签订《伦敦条约》,开始加入进攻同盟国的行列。这反映出(

)A.意大利外交的灵活性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C.殖民争夺的手段更新D.德意两国的利益冲突考点命题探究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德国和英法为拉拢意大利,随意划分殖民地和分割主权国家的领土,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意大利外交的灵活性,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出当时殖民争夺的手段更新,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英法与德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排除D项。考点命题探究角度二

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典例】

(2022湖南卷,14)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考点命题探究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学者认为布尔什维克党意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实现社会主义,因此这可以用来解释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D项正确;该观点认为布尔什维克党的做法有一定的历史因素,而非不符合实际,排除A项;该观点没有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排除B项;该观点能够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推行的原因,也就有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排除C项。考点命题探究角度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典例】

(2021天津卷,13)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军队实施的某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该军事行动达成的直接政治后果是(

)A.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轴心国集团的瓦解C.反法西斯战争根本转折完成D.联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