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7.140.10CCSX55
3509福 建 省 宁 德 市 地 方 标 准DB3509/T022—2024柘高山茶 单栽培术规程Zherongmountainaltitudeswhitetea——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monoclonalcultivation2024-12-30发布 2025-03-01实施宁市市监督理局 发布DB3509/T022DB3509/T022—2024PAGE\*ROMANPAGE\*ROMANII目 次前言 II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茶园规划建设 1选址 1生态茶园建设 2茶园开垦 2茶园管理 2茶树种植 2施肥管理 2土壤管理 3树冠管理 3病虫草害防治 4防治原则 4生态调控 4农业防治 4物理防治 4生物防治 4化学防治 4茶叶采摘 4采摘原则 4采摘方法 4鲜叶管理 5附录A(资料性) 茶园套种绿肥 6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柘荣县茶叶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宁德市农业农村局归口。DB3509/T022DB3509/T022—2024PAGEPAGE1柘荣高山白茶 单株栽培技术规程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1767 茶树种苗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525 有机肥料NY884 生物有机肥NY/T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NY/T3442 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DB35/T1322 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柘荣高山白茶 Zherongmountainaltitudeswhitetea在柘荣县行政辖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海拔在500m以上茶园的适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特定工艺制成的具有独特品质的白茶产品。[来源:DB3509/T010—2023,3.1]单株种植 singleplantplanting选择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的适宜山地,经科学合理规划,按照相对稀疏、有利于茶树自然生长的种植空间布局而实施单株穴植的一种栽培管理模式。茶园规划建设选址选址条件50m区位条件宜选择坡度不大于25宜在4.5~6.0环境条件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生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建设的主体茶园工程、配套设施设备、生态建设等应符合DB35/T1322的规定。茶园开垦因地制宜开垦内倾式梯层,应注重生态保护,合理保护、保留原有植被。茶园管理茶树种植茶树品种11767规定的I、Ⅱ级标准。种植时间10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种植方式667m2200~4501.2m1.5m~2.0m1.2m,大行之间植株交叉排列。50cm×50cm。定植施肥管理施肥要求3442的规定,施用的商品有机肥料应符合NY/T525的规定,生物有机肥应符合NY884的要求。肥料用量100kg干茶,施纯氮12kg~15kg,氮磷钾肥比例1:(0.2~0.3):(0.3~0.4),总养分中来自有机肥的养分不少于30%。注:氮磷钾肥比例包括有机肥的养分用量计算。底肥cm左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按菜籽饼计)使用量为200kg/67m~300kg/67m2,配施磷、钾肥或茶树专用复合肥;宜结合秋冬季深耕时挖沟穴,施后及时覆土,或撒施后用旋耕机翻拌。追肥宜选用复合肥、速效氮肥或生物菌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追肥宜在春茶采摘前30d~40d施用,夏秋茶视情况施用。土壤管理春、夏茶结束后各进行一次浅耕除草;每年或隔年一次深耕,深度20cm~30cm。土壤覆盖套种绿肥树冠管理树冠培育当茶树主枝生长高度达40cmcm左右逐年进行打顶采,茶树总高度宜控制在1.5m~2.0m,形成骨干枝层次分明,树冠呈柱型或蘑菇型。合理修剪病虫草害防治防治原则生态调控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分批多次采摘、合理修剪、伏季休茶、中耕除草、耕翻晒垡、清洁田园、间作套种等措施,控制病虫草害。物理防治(其诱杀方法见DB35/T2182)。生物防治(具体操作方式见DB35/T2182)。化学防治必要时可使用化学防控,按防治指标喷药防治;合理选用登记使用的农药品种,采用低容量喷雾。化学防治次数不超过2次/1276的规定。茶叶采摘采摘原则采摘方法应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茶果和老枝叶,采摘应提手采,不宜捋采和抓采。鲜叶管理DB3509/T022DB3509/T022—2024PAGEPAGE6德附 录 A德(资料性)茶园适宜绿肥特性及施用方法见表A.1。表A.1 绿肥简介及施用方法种名科别简介栽种季节鲜草供应时间施用方式圆叶决明豆科(2000)kg/667m2春播8~11月5月初可以播种,在8至9月直接翻压在茶行下作为肥料平托花生豆科(15~30)cm,有较强的耐荫能力,鲜草产量可达3000kg/667m2以上春播7~11月3月上旬至5月中旬都能播种,初花期即可收割利用。刈割鲜草履盖于茶园毛豆豆科一年生热带种,高(30~50)cm,喜温热、抗逆性强、耐旱、耐瘠、适应性较强、生育期短,茎叶生长快,于结荚期翻压肥效最佳夏播9~11月3月上旬至5月中旬都能播种,初花期即可收割利用。刈割鲜草履盖于茶园罗顿豆豆科匍匐型多年生亚热带型豆科牧草,耐酸,耐瘠薄,耐荫,自繁速度快;茎匍匐、细长、光滑无毛,鲜草产量可达4000kg/667m2春播7~11月5~12作覆盖物爬地兰豆科又名穗序木蓝,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植物,株高(15~40)cm;繁殖快、产量高、郁闭快,具有抗逆性强、耐旱耐涝、耐瘠耐酸、耐荫蔽、病虫害少和不缠绕主作物等特点,适合在梯壁种植春播5~12月播种期以4~6月为宜,在现蕾期或初花期收割,可割草翻压作绿肥,或作覆盖物紫云英豆科一年生热带种,株高(110~140)cm,茎较脆,苗期生长快,耐荫性较好,适应性广,鲜草量可达3700kg/667m2秋播1~5月在水资源丰富或具有灌溉条件茶园,可撒播绿肥紫云英,10月上、中旬播种,盛花期翻埋白三叶豆科多年生多级匍匐茎,草层高(30~45)cm,耐踏,耐寒、不耐高温,耐酸夏季地上部枯萎,鲜草量为2500kg/m2~4000kg/m2秋播3~5月秋播鲜草供应时间2~5月,在盛花期埋青效果好表A.1(续)种名科别简介栽种季节鲜草供应时间施用方式箭舌豌豆豆科耐旱性较强,遇到干旱天气生长缓慢,但能保持生机;也耐贫瘠,在新平整的土地上种植也能获得较好的收成;同时也耐寒,幼苗能忍受短期的霜冻,在-6℃的低温不会被冻伤;不耐渍,水分过多,影响根系活动,抑制根瘤生长秋播2~5月秋冬前播种,埋青可在4月上中旬盛花期翻埋苕子豆科苕子耐寒抗冻性较强,适合高海拔茶园种植。苕子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砂土、壤土、粘土都可以种植,自然高度为(40~60)cm,在盛花期埋青,产量高,质量也好秋播1~5月秋冬前播种,白三叶形成草苫后,应经常刈割利用,刈割鲜草履盖于茶园或间隔翻压油菜十字花科油菜比较抗旱,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50~60d鲜草产量可达(2000~3000)kg/667m2。其根系分泌物可增加土壤微生物和活化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秋播3~5月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产品包装设计标志服务合同
- 2025版金融理财产品销售报价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用地场地租赁合同补充协议规范
- 二零二五版车辆行驶安全责任协议及事故责任认定
- 二零二五版专业展览场地租赁合同详细条款
- 二零二五年度高科技产品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公约6
- 二零二五年度厂区装卸工劳动合同实施与人力资源规划合同
- 2025年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2025版跨境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场摊位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冷链配送】海鲜产品快递运输协议
- 中国肉类加工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2025年新疆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设备集中采购管理制度
- 高考数学专题-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常用方法(解析版)
- 私立幼儿园管理制度
- 2025上海纺织工业职工大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 电力现货市场基础知识
- 员工转岗培训管理制度
- 关于卫生院“十五五”发展规划(完整本)
- 放电缆劳务协议书
- 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考试复习题库(浓缩5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