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论语·雍也》中,我们能看到传世文献中最早关于“儒”的讲法。孔子告诫子夏:“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君子求义,小人重利。孔子告诫子夏,做“儒”就要做成有君子品格的儒,以义为尚。可见这里的“儒”应该是表示一种职业身份。君子、小人是对从业者道德水平的评价。那么儒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呢?《说文解字》中讲:“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许慎认为“儒”是术士。所谓术士是指法术之士,和鬼神相结交,类似于巫婆、神汉、萨满、道士、和尚等。事实上“儒”字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我们能看到的原始的儒字。甲骨文中的儒字,“”,从大从水,大指人,人身上有水。金文中的儒字,“”,水在人上,水变成了雨字,演变成“需”,可以理解为沐浴濡身的样子。沐浴濡身为什么和儒有关系呢?沐浴濡身是敬鬼祭神的重要仪式,在与鬼神等结交前必须斋戒沐浴以示尊重。《礼记·儒行》中“儒有澡身而浴德”,《孟子·离娄》中也讲“斋戒沐浴则可以事上帝”。所以“儒”作为职业主要的任务是为人襄礼,祭祖事神,办理丧事。孔子三十岁,以知礼而闻名,曾经从事这种工作。“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帮助别人办理丧事,从未吃饱过。有人去世,作为襄礼的儒却大吃大喝,是无德的表现,孔子显然不会如此,并且他于当日不再唱歌。孔子是位音乐素养很高的人,弦乐不断,但当有人离世,身为襄礼,孔子心有戚戚焉,推己及人,不再歌咏。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多次提到一位人物,名为“子需”,其主要职责是为王室主持宾祭典礼,祭祀人鬼,也就是祖先,是商王武丁重要的臣属。根据徐中舒先生的考证,“子需”,在其氏族中的名字为“父辛”,因为从事“儒”这个职业而位高权重,所以职业的称谓取代了原有的名字,被称为“子需”。可见当时的“儒”还是有很高的地位。但到了春秋时期,儒的地位已经下降了,《礼记·儒行》讲到“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人们对从事“儒”这个职业的人轻慢无礼,并讽刺挖苦,直到“孔子至舍,哀公馆之,不敢以儒为戏”。也就是鲁哀公认可了孔子“儒”的身份后,人们才改变了对儒者的态度。可见,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儒”还是指处理丧葬等祭祀事务的神职人员,是术士之称。但至孔子始,儒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成为对孔子所开立学派的特称。我们现在使用“儒”字,已经不再将它与术士相关联,而更多意味着诗书礼乐等人文传统。(摘编自史怀刚《人文的世界·说“儒”释义》)材料二:在周代社会中,“胥”是极其重要的乡族基层官吏。《周礼·地官司徒》论闾胥之职称:“闾胥各掌其闾之政令。以岁时,各数其闾之众寡,辨其施舍。凡春秋之祭祀、役、政、丧、纪之数,聚众庶。既比则读法,书其勤敏任恤者。”由此可见,“胥”乃是在乡间主持礼乐、祭祀、行政、教育、文化的重要人物。孔子年轻时,正是从“胥”出身。《史记》记孔子幼时“年少好礼”,“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稍长,又尝为季氏族任小吏以及助祭和傧相。这正是孔子出身于“胥”这个阶层的确切证据。又孔子一生,以博学多知、诲人不倦著称于当世,而这又符合“胥”的另一个语义:“胥,有才智之称也。”《论语·宪问》记孔子言论谓:“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孔子一生事业,所务在“克己复礼”,“唯礼乐之用所先”。儒家之学,独传在六经六艺,而重点则在礼乐。胥是商周时的礼官、乐师,兼为传授六经六艺的教师。由此可见,孔子所创的儒家,所继承的其实正是古代“胥”的文化。所谓“儒”,实来自“胥”,亦即“需”。需在商代乃是一种礼官和祭师。而在周代则是礼官、乐官、祭师,又兼学师。在《周礼》中,需以近声字被假借作“胥”。而在春秋以后的文字变迁中,需增“人”旁,又书为儒。所以商代的需、周代的胥,就是春秋以后“儒”与“儒家”的前身。他们在社会中有特殊的地位。其职业的特殊使他们沿袭有特殊的装束,亦即所谓“儒冠、儒服”。其特征是“逢衣浅带,解果其冠”。即宽大恢宏的衣袍与崔嵬高耸的礼帽。同时,胥又是周代社会中广义的有才智之士,即知识分子的美称。所以春秋以后形成的诸子百家,凡有道术者,皆可在这一意义上称为“儒”,即“术士”。但是儒的本义则始终是礼乐之师。“儒以道得民”“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古之儒者,博学于六艺之文”,乃是正统意义上的“儒”。孔子所开创的以礼乐为教的儒家,正沿循着“儒”的这一语义发展而来。(摘编自何新《诸子的真相·儒的由来与演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子夏的告诫以及孔子帮助别人办理丧事时的表现,说明儒对从业者有道德要求。B.儒在殷商时地位崇高,春秋时却成为人们嘲弄的对象,直至孔子出现,才重新赢得人们的敬重。C.儒因为地位、职业特殊,商周以来,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装束:衣袍宽大恢宏,礼帽崔嵬高耸。D.儒也曾经是对知识分子的美称,春秋以后形成的诸子百家中的代表人物都可以称为儒。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古文字的字形推演以及前人考古成果的引用来考释“儒”的涵义。B.材料二从“近声假借”“文字变迁”的角度梳理了“需”“胥”与“儒”的关系。C.“儒”为“术士之称”,然而,材料一、材料二对“术士”的理解并不相同。D.从“需”到“胥”再到“儒”的发展变化可见古人在文字使用上有很大的灵活性。2.下列孔子的言论中,最能体现“儒”职业特点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C.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两则材料对“儒”内涵的演变有不同认识,请简要分析。4.《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根据材料,试找出能够证明这一学说的依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巨翅老人(节选)加西亚·马尔克斯雨下到第三天,佩拉约两口子在屋里打死了成堆的螃蟹。佩拉约只好穿过被雨水淹没的院子把它们扔到海里去,因为他刚刚出世的孩子发了一夜烧,他寻思都是这些螃蟹招来的晦气。①中午,光线十分微弱,佩拉约扔完螃蟹回到家里,模模糊糊地看见院子当中有一个什么东西在蠕动和呻吟。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无论怎么挣扎都站不起来。佩拉约被眼前可怕的情景吓坏了,赶紧跑去找他的女人埃利森达。他女人当时正把凉毛巾敷在生病孩子的头上,被佩拉约一把拉到院子中间。两个人惊愕地望着倒在地上的人。那人衣衫褴褛,口中的牙齿稀稀拉拉,他那像落汤鸡似的老态龙钟的样子显得格外可怜。身上那对大兀鹫翅膀又脏,羽毛又稀疏,一动不动地摊在泥水里。他们叫来了一位能掐会算的邻居来看看他。②“他是一个天使,”她告诉他们说,“我可以肯定,他是为你们的孩子来的。只是因为这个可怜的家伙太老了,结果被雨打落在地上。”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佩拉约家里捉到一个活脱脱的天使。整整一下午,佩拉约拿看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守着,临睡前还把他从泥水里拽出来,同母鸡一起关进铁丝编的鸡笼里。半夜,孩子醒了,烧退了,想吃东西了。于是两口子大发慈悲,决计把天使放走。但是,当他们趁着晨曦走到院子里的时候,看到左邻右舍全都聚集在鸡笼前逗天使玩儿。这帮人对天使毫无敬畏之心,竟还从铁丝网往里给他扔吃的东西,仿佛他不是什么神灵,倒是马戏团里的一只动物。这个耸人听闻的消息传开,惊动了贡萨加神父。他七点前赶到时,首先重温了一遍教义。③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这位全然不懂人间言行的老者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这证实了那东西并不懂得上帝使用的语言,也不知道问候上帝的使者。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他那副可怜的模样与高贵的天使毫无共同之处。于是神父离开了鸡笼,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捉住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个小时后,院子里便像熙熙攘攘的市场一般。于是埃利森达想了个好主意:把院子筑起围墙,收五分钱门票看天使。好奇的人们从老远的地方赶到这里。佩拉约和埃利森达雨提多高兴了,因为不到一个星期,家里所有的房间都堆满了钱,而等着朝圣的香客已经排得一眼望不到边了。这时,有人在村里搞了一个巡回展出,展出的是一个由于违背父母之命而变成蜘蛛的少女。看蜘蛛的门票不仅比看天使的门票便宜,而且允许观众就她的痛苦遭遇提出任何问题,还允许颠来倒去地观察她,好让所有的人都不怀疑这桩可怕的事实的真实性。这是一只可怕的意大利狼蛛,身体有一只绵羊大小,长着一个忧伤的少女的脑袋。④最叫人揪心的还不是她那离奇的外表,而是她原原本本地讲述她不幸经历时那种痛心疾首的表情。当她几乎还是一个小姑娘时,有一次她偷偷地溜出家门去参加一场舞会,当她跳了一宿舞从森林里回来的时候,突然一声炸雷劈裂长空。从裂缝中迸出一道可怕的闪电将她变成了蜘蛛。当那个变成蜘蛛的少女名声大噪的时候,而佩拉约家的院子就又变得像连下三天暴雨时那么冷清,空无一人,只有螃蟹在屋里到处爬。房东两口子对此毫不惋惜。他们用收的门票钱造了一幢两层的住宅,有阳台花园,门槛修得高高的。偶尔佩拉约两口子会用克辽林消毒水清洗鸡笼或熏点卫生香,但这并不是为了恭维天使,而是为了驱除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全家蔓延的恶臭。天使不仅熬过了那个严酷的冬天,而且随着春天的到来开始恢复了,在十二月份,他那布满阴郁的瞳仁又渐渐地变得明亮起来,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一天早上,埃利森达正在切洋葱片准备午饭,似乎觉得一阵海风吹开了阳台门的插销,刮进屋里。于是她从窗口探出头去,惊讶地看到天使正展翅欲飞。他十分笨拙,结果把菜地弄得一塌糊涂,那翅膀在阳光下一阵乱扑腾,差点儿没把棚子打翻。最后总算飞了起来。在看见他颤巍巍地扇动着老兀鹫翅膀飞过最后几家的房顶后,埃利森达为自己也为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一面切着葱头,一面盯着他。直到再也无法看见,因为这天使再也不会扰乱她的生活,而只是地平线上模模糊糊的一个小点了。(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述了连降大雨、螃蟹满地、瘟疫横行的潮湿、死寂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B.埃利森达望着巨翅老人,直到他消失不见,长出一口气,这一描写表现了埃利森达对老人离去感到轻松畅快的心理。C.贡萨加神父七点前赶到,首先重温一遍教义,又用拉丁语向老人问候,表现了神父的认真负责、善良谦卑。D.文中叙述了巨翅老人降落人间、最后飞离小镇等故事,同《百年孤独》一样,都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6.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中“蠕动”“呻吟”等动词的使用,让读者能真切地想象出一个痛苦的、落难的、行动不便的老人形象。B.第②句中“可以肯定”“为你们的孩子来的”等语句可推断巨翅老人虽然年老,但仍然想尽一个天使的职责。C.故事虽然荒诞,但第③句中这一细节描写给人一种真实感,这得益于文章描写逼真详尽,场景具体,情感表达真实。D.从第④句中可得知人们不再关注巨翅老人转而去关注蜘蛛少女仅仅因为少女来自人间,她的讲述表情更具真实性。7.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这一观点在老人身上得到体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刻画“孤独的巨翅老人”的。8.有人评价“小说魔幻的叙述中暗含冷峻的批判”,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节选自《管子·治国》,有删改)材料二: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倚,始不盛者终必衰。河间献王曰:“管子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谷者,国家所以昌炽,士女所以姣好,礼义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尚书》五福以富为始,子贡问为政,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晋文公见咎季,其庙傅于西墙,公曰:“孰处而西?”对曰:“君之老臣也。”公曰:“西益而宅。”对曰:“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其墙坏而不筑。”公曰:“何不筑?”对曰:“一日不稼,百日不食。”公出而告之仆,仆顿首于轸曰:“君之明,群臣之福也。”乃令于国曰:“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无夺农功。”(节选自《说苑·建本》,有删改)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为A末作奇巧B者C一日作而五D日食E农夫终岁之F作G不足以H自食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动词,称王,与《鸿门宴》“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相同。B.“与”,动词,结交,亲附。与《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意思相同。C.“而”同“尔”,与《促织》“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中的“而”用法相同。D.“顿首”在古代拜礼中是地位相等或平辈相交一种礼节,与“稽首”“叩首”一致。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认为治理国家要引导百姓从事农业,不能让田地荒芜。B.管仲说君王以“天”为贵,齐桓公抬头看天,说明他尚未理解管仲的意思。C.咎季墙坏不修,晋文公深受启发,下令不准滥修宫室,即使修建也不准妨碍农事。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要重视百姓,对于今天治理国家而言依然具有借鉴意义。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2)所谓天者,非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13.粮食问题自古就是关乎国家发展和政权稳固的根本问题,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这一观点体现在何处。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始闻秋风①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D.尾联中的“君”指诗人,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15.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了较强的道德约束力。(2)《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3)李白《将进酒》中,“,”两句抒写万古寂寞之愁,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于过量吃糖所产生的诸多坏处,想必大家都A。因此,现代社会除了强调戒烟之外,戒“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然而,想要戒掉对糖的念想,也实在困难。怎么办?专家说了,糖难戒也不能都怪你,实在戒不掉就与之和解吧。糖是人类生长活动不可缺少的能量供给物质,(甲),就像车子跑起来需要加油一样。远古时期的人们,要想保证生命的延续就得尽可能多地获得“能量”,所以要不停地找东西吃。尽管当时还没有“糖”的概念,但是人们慢慢地从味蕾中总结出了经验——带“甜味”的食物似乎更“抗饿”。久而久之,就进化出品尝甜味的能力和对糖根深蒂固的青睐,并且牢牢地刻在了基因里。①虽经时间的淬炼,②依旧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这些基因。③从这个角度讲,④人喜欢吃糖并非什么“坏习惯”,⑤也把“甜”不可能轻易地戒掉。甜蜜的食物会刺激大脑中的神经元释放“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不得了,会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因此,(乙),大脑都会自动浮现上次吃糖时的那种美好体验,并且层层递进,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以鼓励下次继续吃糖、吃更多的糖。长此以往,无异于落下“甜瘾”:有事没事总想吃点或喝点甜的东西,而且吃得少了还不太满足。这就是“多巴胺抵抗”,类似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下,光靠意志力控制是很难长期坚持的。既然如此,与其跟自己过不去,还不如正确认识糖的利弊,按科学的方式吃糖。让大脑“B”,以前人们钟爱含糖饮料或糕点,现在就改掉这个习惯,换成别的食物,或者多参加户外运动。重复做这些会让大脑逐步加深印象,慢慢缓解对糖的依赖。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综合运用了哪些语气?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请将第三段中加点的内容改成整句。要求:准确表达,衔接自然,句式符合要求,不超过14个字。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22.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与自我抗争,经过痛苦的思想抗争,最终战胜自己,走向精神的复活;《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与命运抗争,历经艰辛,不甘沦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名有成就的作家;《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与自然抗争,遭遇各种鲨鱼的五次攻击,舍命相搏,精疲力竭,最终拖着一副鱼骨回到港口;《百年孤独》中,马孔多人民与失眠症抗争,用高度警醒和坚强毅力,为所有物品都贴满标签,最后却在梅尔基亚德斯的帮助下重拾记忆。故事主人公与自身命运或外界环境进行抗争,有的凭借艰苦的毅力找到了人生意义,有的拼尽全力却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但他们都为读者带来了精神力量。鲁迅曾说:“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抗争”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简析现代文阅读1.答案:B简析:原文“也就是鲁哀公认可了孔子‘儒’的身份后,人们才改变了对儒者的态度”,只是说人们对儒者的态度改变,而非“重新赢得人们的敬重”,该项表述不准确。2.答案:D简析:从“需在商代乃是一种礼官和祭师。而在周代则是礼官、乐官、祭师,又兼学师。在《周礼》中,需以近声字被假借作‘胥’。而在春秋以后的文字变迁中,需增‘人’旁,又书为儒”可知,“需”“胥”“儒”的发展反映了儒家发展演变的过程,并非体现古人文字使用的灵活性,该项理解错误。3.答案:D简析:根据材料中对“儒”的职业特点的阐述,“儒”强调礼乐,D项“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体现了对礼的遵循,最能体现“儒”的职业特点;A项强调仁与礼乐的关系;B项强调义;C项强调文质双修,均不如D项直接体现“儒”的职业特点。4.答案材料一:殷商时期,“儒”为术士,主要负责为人襄礼、祭祖事神、办理丧事,如甲骨卜辞中“子需”为王室主持宾祭典礼等。至孔子时,“儒”的含义发生转变,成为孔子所开立学派的特称,如今“儒”更多指代诗书礼乐等人文传统。材料二:“儒”源于“胥”“需”,在周代是礼官、乐官、祭师兼学师,如《周礼》中“胥”的职责体现了其在乡间主持礼乐、祭祀等事务的重要性。儒的本义是礼乐之师,孔子所开创的儒家继承了古代“胥”的文化,沿循着“儒”的这一语义发展而来。5.答案:C简析:神父重温教义、用拉丁语问候后,因老人不懂拉丁语便怀疑其作假,且告诫人们不要被天真蒙住眼睛,表现出神父的教条、虚伪,而非“认真负责、善良谦卑”,该项分析错误。6.答案:D简析:人们不再关注巨翅老人转而关注蜘蛛少女,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新奇事物的追逐和消遣心理,以及蜘蛛少女的故事更能满足他们的猎奇欲望,并非“仅仅因为少女来自人间,她的讲述表情更具真实性”,该项理解片面。7.答案外貌描写:如“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无论怎么挣扎都站不起来”等,细致地刻画了巨翅老人的悲惨、弱小、无助,暗示他的孤独处境。他人衬托:佩拉约夫妇将老人关在鸡笼、众人对老人的亵渎行为,衬托出老人不被理解和尊重,凸显其孤独。情节发展:老人从被发现、被囚禁利用到被冷落,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情节的推进展现了他的孤独。环境渲染:开篇描写的恶劣环境,如“雨下到第三天”“螃蟹满地”等,营造出压抑、孤寂的氛围,烘托出老人的孤独。8.答案手法运用:运用魔幻手法,如巨翅老人的形象、蜘蛛少女的故事等,增强了小说的荒诞感,借这些奇特形象和故事反衬现实世界的冷漠与扭曲。情节设置:离奇的情节如天使坠落人间却受尽屈辱、蜘蛛少女的悲惨遭遇等,揭示了小镇人们的愚昧、空虚和冷漠,批判了现实社会的病态。人物象征:巨翅老人象征善良、神圣,他的遭遇体现了现实对美好事物的压抑;佩拉约、贡萨加神父等人物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他们的行为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拉美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批判。文言文阅读9.答案:CEG简析:“为……者”表示“从事……的人”,“者”后应断开,故C处断开;“一日作而五日食”中“而”表并列,连接“一日作”和“五日食”,“食”后应断开,故E处断开;“农夫终岁之作”为主谓结构,“作”后应断开,故G处断开。10.答案:D简析:“顿首”与“稽首”“叩首”并不完全一致,“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多用于臣子对君王等场合;“叩首”也有不同的轻重程度和使用场景;“顿首”是地位相等或平辈相交的一种礼节,该项表述不准确。11.答案:C简析:原文是咎季隔壁的老臣墙坏不修,而不是咎季墙坏不修,该项理解错误。12.答案(1)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治理。(“是以”“为国”“富”各1分)(2)我所说的“天”不是苍苍莽莽无边无际的天;当君王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判断句1分,“以……为”1分,“君”1分)13.答案材料一:粮食是君王执政的根本大事、重大任务和治国之道,是吸引人民、开拓领土的关键,如“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治国之道也”“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等语句体现了这一观点。材料二: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君王不应干扰农时,要重视百姓的支持,如“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无夺农功”等语句表明了这一点。古代诗歌阅读14.答案:D简析:“为君扶病上高台”中“君”指秋风,诗人抱病登上高台是为了迎接秋风,表达对秋风的喜爱等情感,该项理解错误。15.答案首联:诗人将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与诗人的别后重逢,表达了对秋风归来的欣喜之情,同时也可能寄托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如“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营造出奇妙而情韵浓郁的意境。颔联:诗人从自身角度出发,五更听到秋风醒来,对镜感叹容颜衰老,流露出秋风依旧而人已老的怅惘之感,如“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颈联和尾联:诗人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兴,展现出豪迈进取的精神,尽管年老体衰仍渴望有所作为,迎着秋风登上高台,体现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如“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名篇名句默写16.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语言文字运用17.答案:A处:一清二楚(心知肚明);B处:改弦更张简析:A处,根据语境,大家都清楚过量吃糖的坏处,“一清二楚”和“心知肚明”都表示清楚明白,可填入此处;B处,后文提到改掉习惯,换成别的食物或参加户外运动,意味着改变做法,“改弦更张”有改变方针、做法的意思,符合语境。18.答案:综合运用了疑问、陈述、祈使(或商量)语气。“怎么办?”以疑问语气引发读者对戒糖问题的思考;“专家说了,糖难戒也不能都怪你”用陈述语气,给人以安慰和解释;“实在戒不掉就与之和解吧”以祈使(或商量)语气,委婉地提出建议,语气亲切自然,易于读者接受。19.答案语句②改为:这些基因依旧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原句缺少主语,调整语序后使句子结构完整)语句⑤改为:也不可能轻易地把“甜”戒掉。(“把”字句中否定词位置不当,调整后符合语法规范)20.答案:甲处:人生存下去需要糖;乙处:每一次吃糖的时候(每次想起糖时/当下一次吃糖时)简析:甲处,根据后文“就像车子跑起来需要加油一样”,将糖比作车子的油,强调糖对人生存的重要性,所以可填“人生存下去需要糖”;乙处,后文说大脑会自动浮现上次吃糖的美好体验,所以此处应填与吃糖相关的时间状语,如“每一次吃糖的时候”“每次想起糖时”“当下一次吃糖时”等。21.答案:示例:正确识糖,科学吃糖。(或:识糖求全面,吃糖重科学。/用理性心态识糖,按科学方式吃糖。/理性爱糖,全面识糖,科学吃糖。)简析:整句要求句式整齐,结构相似。将“正确认识糖的利弊,按科学的方式吃糖”改为整句,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述,如强调正确认识和科学吃糖的并列关系、从认识和方式两个方面分别阐述等,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整句要求即可。作文1.立意参考抗争是面对困境时不屈的精神体现,它能激发人的潜能,让人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实现自我超越。抗争精神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推动着人类不断向前,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抗争不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乐观、勇敢的心态抗争,才能在风雨中坚守,迎接希望的曙光。2.写作思路开头部分:可以通过引用名言、讲述故事或描述现象等方式引出“抗争”的话题,然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抗争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中间部分:从个人角度,阐述抗争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如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通过抗争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可举例说明一些名人或身边人的经历。从社会层面,分析抗争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如历史上的社会变革、民权运动等都是人们抗争的结果,体现了抗争对社会公平正义、文明发展的推动。从国家和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的摄影作品使用许可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净水器绿色环保认证采购合同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分红合作协议范本(含IP授权)3篇
- 2025年度公司设立前股东合作协议书(含知识产权保护)3篇
- 2025年度公司股东间应急事件处理合作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产品物流配送优化合同版3篇
- 2025年度农机租赁与农业科研合作开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宅基地租赁及土地流转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原料供应合同版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婚庆服务市场区域保护竞业禁止合同2篇
- GB/T 13914-2013冲压件尺寸公差
- BB/T 0045-2021纸浆模塑制品工业品包装
- 《信息检索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 连退生产过程操作优化-质量预报监测及诊断
- 梅毒专题知识培训
- 小说阅读抓住矛盾冲突参考资料课件
- 简约企业报刊报纸设计排版word模板
-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登记表
- 大班科学活动 有害的噪音
- 建筑施工成品保护措施
- 鱼骨图PPT模板精品教案000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