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一)_第1页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一)_第2页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一)_第3页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一)_第4页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儒学者,好惇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

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案贤圣之言,上下

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此言妄也。彼见孔子

为师圣人传道必授异才故谓之殊。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今谓之英杰,

古以为圣神,故谓七十子历世希有。使当今有孔子之师,则斯世学者,皆颜、

闵之徒也;使无孔子,则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何以验之?以学于孔子,

不能极问也。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不能辄形,宜问

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皋陶陈道帝舜之前,浅略未极。禹问难之,

浅言复深,略指复分。盖起问难此说激而深切、触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游之弦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自今案《论语》之文,孔子

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辞,弟子寡若子游之难,故孔子之言遂结不解。以七十子

不能难,世之儒生,不能实道是非也。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问难之道,

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教告,乃敢言也。苟有

不晓解之间,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

理?谓问孔子之言,难其不解之文,世间弘才大知生,能答问、解难之人,

必将贤吾世间难问之言是非。

(王充《论衡•卷九》)

材料二:

子芸武城①,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②对

日:“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

“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篇》)

[注]①武城: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论语・雍也》中说“子

游为武城宰”,即做那里的县长。②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

彼见孔子A为师B圣人传道C必授D异才E故谓之F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信师而是古”中“信”意思是“相信”,与《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

的“信”不同。

B.“用意详审”中“审”意思是“详细”,与《促织》中“审视,巨身修尾”的“审”

含义相同。

C.“不能尽解”中“解”意思是“理解”,与词语“解褐”和“解甲归田”中的“解”

含义相同。

D.“子之武城”中“之”意思是“到”,与《鸿门宴》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的“之”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充认为,圣贤们文中写的东西未必全都正确;匆忙中说的话也不能

都对,所以当今的学者才会追问和反驳先贤。

B.王充用七十弟子向孔子学习时不能追问责难孔子的事实反驳一般评论

者的观点,认为七十弟子未必胜过今天的儒生。

C.文本一作者以禹追问和责难皋陶为例,说明追问和责难能够让道理说

得更明白,讲得更深刻,强调问难的重要性。

D.子游用孔子以前说过的话反驳孔子,指出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能使君

子与小人各安其分。王充对子游持赞赏态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乜。前言戏之耳。”

5.王充强调问难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路日:"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日未仁乎?”子曰:“桓

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殉死,又相之。”子曰:“管

仲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若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

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或曰:“管仲俭乎?”子曰:“管子有三归,

2

官事不摄,焉得俭?”

(节选自《论语》,有改动)

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

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

必有所由兆。故齐之者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日竖习、

易牙、开方,而日管仲。何则?竖习、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

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欲四凶,有仲尼而后知云少正卯。彼桓公

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

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

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梃便

宜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

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

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候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成,犹

得为诸候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可,而尚有老成人焉。

吾观史鳍,以不能进遂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

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直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

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

以死哉?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有改劫)

6.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

故仲宜因A桓公B之问C举天下D之贤者E以自代F则仲虽死G而齐国未

为H无仲也。

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表示推测,与《师说》“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的用法及意义相

同。

B.治,太平,与《齐桓晋文之事》“奚暇治礼义哉”中的“治”意义相同。

C.“放四凶”中的“放”,与《屈原列传》“自令见放为"中的“放”意思相同。

3

D.不肖,文中指不贤明,也可指不才,品行不好,没有出息等,也可用

作谦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不为旧主殉死,而又效忠新主,是不仁的;而

孔子认为管仲仁,没有缺点。

B.苏淘对于齐国治理好的原因,更强调鲍叔的功劳;对于齐国祸乱的原

因,更强调管仲的过错,语出新奇。

C.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最强,且齐桓公的才能要胜过晋文公,

但晋国霸主地位却比齐国长久。

D.苏淘的《管仲论》,立论明确,逻辑严密,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等方法阐释见解,很有说服力。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

(2)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10.请简要概括孔子和苏洵对管仲评价的异同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群而不党义

鲁论《卫灵》篇“群而不党”,集注“和以处众而不阿比”,君子处众之道,

诚如是矣。《论语》曰:“诗可以群。“曰:“鸟兽不可与同群。''此"群’’之义近

公也。曰:“人之过也,各亍其党。“曰:“君子不党。”此“党”之义近名也公

则为和为周在朝可以收同寅协恭之美在野可以释惊世骇俗之嫌。私则为流为

比,有其材则凭城据社而堪虞,无其遇则逐末随波而不恤。公私之间、群党

之义判然矣。君子之群而不党之由于器识学问亦静然矣。

由是以推,王导纵军于王敦,蔡邕铭恩于董卓,党矣而无所为群。贾生

羞伍夫绛侯,屈原被谗于靳尚,不党而亦不能群。所谓群而不党者,必如诸

葛孔明、陆敬舆、范仲淹诸君子,以集思广益而渊然,以融号崇正而毅然,

以激浊扬清而霭然,盖无其量者,不能群群矣。而识不足以自固,则又不能

不党,此其大较也。自此义不明,朝廷无以收群不群力之效,而朋党之祸遂

为世诟病。如唐之牛李、宋之洛蜀朔、明之东林,虽不可以一概论,然小人

之所以倾陷正士者,无所不至。而不能以群化党,使合乎人心之正、天理之

4

公,诸君子亦与有责焉。以为群,则君子与君子宜无不同,何以洛蜀朔之显

分门户?以为不党,则聚徒讲学,何必以诋讥朝政为能。非器识学问之兼至

者,盖不足以语此矣。

后之君子果以释党为心,而不以树党为事,则进而正色立朝,退而杜门

养晦。其在《礼》曰:“君子敬业乐群。”此君子之群也。其在《书》曰:“无

偏无党、4道荡荡。“此不党之君子所普为之也。否则意气未化,而声气助

之,至欲合群力为君国抗,此则天下之乱也。

(节选自《赵佩范集》,有删改)

1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党''之义A近私也B公则为和C为周D在朝E可以收同寅F协恭之美G

在野可以释H惊世骇俗之嫌。

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指光明的,与“唯昭质其犹未亏''的"昭",两者词义相同。

B.恶,指行恶事,与“非恶其声而然也''的“恶”,两者词义不相同。

C.牙B,指奸邪之人,“邪曲之害公也'’的“邪”表示品行K正的小人,两者

用法相同。

D.王道,指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对“王

道”的相关描述。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经据典,分析“群”“党”的不同内涵,阐明了集体与

个人、群与党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B.作者认为,王导、蔡邕、贾生、靳尚四人党而不群,是因为他们不是

器量见识与才学兼备的人,也不值得与他们谈群而不党。

C.作者认为唐代的牛李党争,宋代洛、蜀、朔三党分立以及明代东林党

等,都存在小人用卑劣的手段构陷排挤正直之士的情况。

D.作者认为像诸葛孔明、陆敬舆、范仲淹等人群而不党,真正达到了《礼

记》和《尚书》中所提出的“君子之群'’的境界。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此义不明,朝廷无以收群策群力之效,而朋党之祸遂为世诟病。

(2)后之君子果以释党为心,而不以树党为事,则进而正色立朝,退而杜

5

门养晦。

15.历史上的朋党之祸值得后人警惕,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党而不群”的

危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

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日:“十年多瓦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

僮;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节选自《论语•先进》)

材料二: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兔雄鸡,佩根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

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口门人请为弟子。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日:“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

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

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赛骏得过南子,慎诛出奔。及灵公

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日:“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

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贯麟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

之邑宰黄耳贵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者,而萧监

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於往。遇子羔卫城门,谓

子路日:“出公去矣,而门巳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日:“食

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费耳费,

震耳责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黄陵弗听。于是

子路欲燔台,菁联惧,乃下石乞、壶朦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日:“君

子死而乳不免。”遂结缨而死。

6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6.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

子路A为卫大夫B孔悝之邑宰C-WD乃与孔悝作乱E谋F入孔悝家G遂

与其徒H袭攻出公。

1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毋吾以也”中的“以”是“止”的意思,与“学不可以己”中的“己”意思相

同。

B.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

乘,古时四马一车为一乘。

C.“因门人请为弟子”中的“因”是“通过”的意思,与“因人之力而敝之”中

的“因”意思相同。

D.“闻之而驰往”中的“驰”是“奔跑、快跑”的意思,与“文武争驰,在君无

事''中的"驰''含义相同。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比孔子小九岁,他曾经欺侮过孔子,但后来却被孔子的人格所感

化并成为了孔子的学生C

B.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去向孔子辞行,孔子告诫他蒲邑勇武之士很多,

又难治理,应采用恭谨谦敬的仁政。

C.卫灵公去世后,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却不肯接受,他的

理由是太子虽然逃亡了,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

D.卫国变乱,子羔死了后,恰好有使者入城,子路跟随回到卫城,与作

乱者进行了面对面斗争C

1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2)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

7

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卷,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反,进,

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

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孽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注释]错,同“措”。

材料二:

孔子生鲁昌平乡限邑,宇仲尼。孔子为儿嬉戏,常陈蛆豆,设礼容。孔

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瓯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

于防焉。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

吾闻圣人之后,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年三十五,季平子得罪皆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

孙氏三家大攻昭公,昭公师败,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

景公。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

桓子嗣立。桓子嬖臣日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犯止之其秋

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

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

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英不受业焉。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日:“政在选臣。”季康

子问政,曰:“举直错(注)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

不欲,虽赏之不窃。”因史记作《春愁》,约其文辞而指博。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

8

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

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弟子及鲁人

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日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叁祠孔子家,而诸

儒亦讲礼于孔子冢。高皇帝过鲁,以木军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

政。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2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

阳虎欲逐A怀公山不犯B止之其秋C怀益骄阳虎D执怀E桓子怒阳虎F因

囚桓子G与盟H而释之

21.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与“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中的两

个"复”字意思相同。

B.“请事斯语矣”与“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中的两个“事''意思不同。

C.《春秋》本来是周王朝和当时各个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来特指孔子

编写的关于鲁国的编年史。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增减一字,都有微

言大义,后称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D.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用羊、

豕做祭品,叫“少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22.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尊崇礼仪。儿童时代,他就经常演习一些礼仪动作;母亲去世,

他在得知父亲的墓址后,才将母亲灵柩与之合葬。

B.孔子秉持正道。季桓子执政鲁国时,阳虎藐视君主;季桓子僭越礼法,

以致从大夫以下都不守正道,孔子因此而辞官。

C.孔子传承文化。他隐退时整理《诗》《书》《礼》《乐》,教授弟子;力

排众议,根据史官的记载资料删定《春秋》。

D.孔子指出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认为《诗经》,可以激发情志,可以

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

奉君王。

9

2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譬如平地,虽覆一第,进,吾往也。

(2)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24.在治国理政方面孔子有怎样的见解?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手之者。”

(《论语・雍也》)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乙】

孟子曰:“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簧而已矣。仁人无

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②也。”

(《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

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装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10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海之而已?。”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利。”

(《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书:指《尚书》,②杵: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

一种长杆兵器,③深造:高深的造诣。④资:积累。⑤原:同“源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B.必有我师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罩

C.一日奉之屠搴起,以刀劈狼首

D.是亦教诲之而己矣尔来二十有一年装

26.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一部书。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

深尸。

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

马鞭。

D.【甲】文”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

均为省略句。

2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

珍惜时间。

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

多,没有恒心。

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

习态度。

11

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

认为“仁”即“爱人”。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子与武城①,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②

对日:“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芍于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篇》)

材料二:

世儒学者,好母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

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案贤圣之言,上下

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此言妄也。彼见孔

子为师圣人传道必接异才故谓之殊。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今谓之英杰,

古以为圣神,故谓七十子历世希有。使当今有孔子之师,则斯世学者,皆颜、

闵之徒也;使无孔子,则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何以验之?以学于孔子,

不能极问也。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不能辄形,宜问

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皋陶陈道帝舜之前,浅略未极。禹问难之,

浅言复深,略指复分。盖起问难此说激而深切、触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游之弦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自今案《论语》之文,孔子

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辞,弟子寡若子游之难,故孔子之言遂结不解。以七十子

不能难,世之懦生,不能实道是非也。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问难之道,

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救告,乃敢言也。苟有

不晚解之间,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

理L谓问孔子之言,难其不解之文,世间弘才大知生,能答问、解难之人,

必将贤吾世间难问之言是非。

(王充《论衡・卷九》)

【注】①武城.: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论语・雍也》中说“子

游为武城宰”,即做那里的县长。②子游:孔子学生,姓官名偃,字子游。

2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彼见孔子A为师B圣人C传道D必E授F异才G故谓之H殊。

3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之武城”中“之”意思是“往力与《鸿门宴》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的“之”含义相同。

B.孔子所说的“君子”主要是指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比如“君

子喻于义

C.“好信师而是古”中“信”意思是“相信”,与《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

弹”的“信”含义不同。

D.“不能尽解”中“解”意思是“解决”,与《师说》中“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解”

含义相同。

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游用孔子以前说过的话反驳孔子,指出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能使君

子与小人各安其分。王充不赞同子游的这一做法。

B.材料二以禹追问和责难皋陶为例,说明追问和责难能够让道理说得更

明白,讲得更深刻,强调问难的重要性。

C.王充用七十弟子向孔子学习时不能追问责难孔子的事实反驳一般评论

者的观点,认为七十弟子未必胜过今天的儒生。

D.王充所讲的道理,与“弟子不必不如师”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今天我

们读书做学问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2)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

33.王充强调问难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3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

子游,子复。

子贡问日:“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F亨,不辱君

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匏、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

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

之邦也,丘墓存海。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

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

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

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

“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乜亦私鲁矣。且大

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

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日:“此乃厚

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

喜其心,毋恶平号,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

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

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

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

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修其相。故日子

贡一出,石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3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对应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

位置。

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0也

3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丹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

14

字意思不相同。

3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

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

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

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

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

3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8.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

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

子游,子夏。

子贡问日:“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早岁,不辱君

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

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

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

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

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

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日:

“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口:“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已亦私鲁矣。且大

15

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

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厚

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借重器,以

喜其心,毋恶串号,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

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前•士锐兵弊乎齐,

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

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

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修其相。故日子

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3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下面的句子中用“尸标出

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

4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沼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

同。

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

字意思不相同。

4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

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仲仲。

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

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

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

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

4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16

43.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

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

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选自《论语・颜渊》《论语・为政》)

材料二:

殷汤遭夏桀无道残贼天下于是汤用伊尹行至圣之心。见桀无道虐行.故

伐夏放桀,而壬哆兴跃。革乱补弊,移风为俗,改制作新,海内毕贡,天下

承风。

纣为天下,残贼奢佚,不顾邦政。文王百里,见纣无道,诛杀无刑,赏

赐不当,文王以圣事纣,天下皆尽诚知其贤圣,从之,文王死九年,天下八

百诸侯,皆一旦会于孟津之上,不言同辞,不呼自来,尽知武王忠信,欲,

武王,与之伐纣。当是时,比干、箕子、微子尚在,武王贤之,未敢伐也,

还诸侯。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剂妊妇,残朝涉。武王见

贤臣已亡,乃朝天下,兴师伐纣,杀之。武王未下车,封匕干之墓,发太仓

之粟,以瞻天下,封微子于宋。

武王封弟姬旦为周公,使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当是之时,赏

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加于无罪;天下家给人足,禾麦茂美;使人以时,说

之以礼;上顺天地,泽及夷狄。于是管叔、蔡叔不知周公而谗之成王。周公

乃辞位出,巡狩于边一年。天暴风雨,日夜不休,五谷不树木尽偃。成

王大恐,乃发《金滕》之柜,察周公之册,知周公乃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

流涕而行。周公反国,天应之福,五谷皆生,树木皆起,天下皆实。

晋公子重耳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强者为君。文公为所侵暴,失

邦,奔于翟。惠公奔三月后得反国政,敬贤明法,率诸侯朝天子。于是诸侯

皆从,天子乃尊。

(摘编自《越绝吴内传第四》)

4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

案标号涂黑。

17

殷A汤B遭C夏D桀E无F道G残H贼I天J下长于匕是M汤N用。伊

P尹Q行R至S圣T之U心

4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指任用,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举先王之政”的“举”字意思不同。

B.王道指国君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和方法,“道”与《过秦论》“废先王

之道”的“道”意思相同。

C.易,指改变,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以乱易整”的“易噫思相同。

D.从,指跟随,与《鸿门宴》中“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从”字

意思不同。

4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汤重用伊尹,革除乱政,改变习俗,建立新法,以教化百姓;商纣

残暴狠毒,最终身死国灭。这两例说明了王朝兴衰在丁•人事的道理。

B.武王和文王一样品格高尚,获得了诸侯的拥护。他看重贤臣的力量,

一直等到纣王将身边贤臣全部处死,才召集天下诸侯,兴师讨伐纣王。

C.周公摄政,赏罚分明,爱惜民力,推行礼义,百姓生活安定;遭遇诬

告,就辞去高位避到边境。成王了解周公的高尚品德后连夜赶路迎回他。

D.晋文公未执政时,周天子势力弱小,诸侯混战不休,实力强大的凭武

力称霸天下。他执政后,诸侯听从他的号召,周天子的地位才得到尊重。

4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封弟姬旦为周公,使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

(2)惠公卒三月后得反国政,敬贤明法,率诸侯朝天子。

48.材料二中的为政举措,与材料一中的为政思想,有哪些契合之处?

18

答案及解析:

1.BCE2.C3.A4.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

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己。”5.①圣贤的言论和文章不一定全对;②遍问

和问难能让观点更深刻、道理更明白。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们看见孔子当这些人的老师,就认为圣人传授学说,一定要授给有特殊

才能的人,所以说这些人与众不同。

“孔子为师''主谓短语作“见''的宾语,B处断开;

“圣人传道”主谓宾结构完整,C处断开;

“故谓之殊”,“故”表结论,一般放在句首,R处断开。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相信/随意。句意:喜欢相信老师,推崇古人/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

个不停。

B.正确。句意:构思周密/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

C.错误。理解/脱下。句意:不能完全理解/脱去平民衣服/脱掉铠甲,回到乡村。

D.正确。句意:孔子到武城/项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当今的学者才会追问和反驳先贤”说法不当,文中说的是“时人不知难”“时人

不知问“,说的是当时的人。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二三子”,诸君,几个人,此处指学生们;“是”,正确,对的;“戏”,开玩笑。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

可知,圣贤的言论和文章不一定全对;

根据“盖起问难此说激而深切、触而著明也“可知,遍问和问难能让观点更深刻、

道理更明白。

1

参考译文:

文木一:

社会上的儒生学者,喜欢相信老师,推崇古人,认为圣人贤人说的都没有错,

专心致志地讲述和学习,不知道进行反驳和质问。圣贤下笔写文章,尽管构思周

密,还不能说完全正确,何况是匆忙中说的话,怎么能都对呢?不能全对,当时

的人却不懂得反驳;有的虽正确,但意思隐晦,难得明白,当时的人也不晓得去

追问。考察圣贤的说法,有很多自相违背;他们的文章,上下有很多互相矛盾。

当今的学者,却不知道这一点。

一般评论者都说:“孔子门下的学生,七十个弟子的才能,都胜过今天的儒

生。”这个说法很荒谬。他们看见孔子当这些人的老师,就认为圣人传授学说,

一定要授给有特殊才能的人,所以说这些人与众不同。其实,古人的才能,跟今

人的才能一样,今天称为“英杰”的,古人认为是“圣神”,所以说七十弟子是

历代少有的。假使现在有孔子这样的老师,那么当代的学者都是颜回、闵损之类

人物;假使当时没有孔子,那么七十弟子这些人,也跟今天的儒生一样。拿什么

来证明呢?用他们向孔子学习,不能追根问底这一点就可以证明。圣人的话,不

能完全理解;陈述的道理,不能立即领会透彻。不能立即领会透彻,就应该追问

下去搞清楚;不能完全理解,就应该提出疑问来彻底弄通它。当年皋陶在舜的面

前陈述治国的道理,说得肤浅粗略而不透彻。经过禹的追问和资难,原来肤浅的

话又深入了一步,粗略的意思才又更清楚了。大概由于这样追问和责难,才使睾

陶的话因受激发而说得更深刻,被触动而讲得更明白了。

孔子笑子游弹琴喝歌,子游引用孔子以前说过的话来反驳他。直到现在考察

《论语》的原文,孔子的言论中还有很多类似讥笑弹琴唱歌的文句,但他的弟子

中却很少有像子游那样敢辩驳的,所以孔子的话,始终有些像死结一样无法解开。

由于七十弟子不敢辩驳,现在的儒生,就不能切实讲清孔子言论的是非了。

凡做学问的方法,不在于有无才能,难就难在敢于反问老师核实道理,确定

是非。问难的方法,不一定要面对着圣人,赶在他活着的时候。现在解说圣人的

道理来教人的人,不一定要圣人教过的话才敢说。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追问责

难孔子,对道理有什么损害呢?果真有传授圣人学业的才智,反驳孔子的说法,

又有什么不合理呢?追问孔子的言论,反问不理解的词句,世上如果有才高留深

2

的人出现,而他们又是能回答问题解释疑难的人,一定会肯定我通过贵难追问讲

清是非的做法。

文本二:

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喝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道就能爱人,小人学习

了道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

是开个玩笑而已。”

6.CFG7.B8.A9.(1)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在成功之日完成,

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

(2)他们本来就是祸乱国家的人,但是重用他们的人是齐桓公。10.相同

点: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使齐国富民强,建立了不朽功绩,

不同点:孔子认为管仲不节俭;苏洵认为管仲不能举荐贤才,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管仲应该趁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

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

“因桓公之问"作"举''的状语,因状语较长,可在其后C处断开;

“举”的宾语是“天下之贤者”,“以”表目的的连词,连接“举”和“自代”,中间不断

开,其后F处断开;

“仲”作主语,“死”作谓语,主谓结构完整,其后G处断开。

故选CFGo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实词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我们大概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被异族统治)。/大

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B.“意义相同”错误。太平。,讲求。句意: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哪里还顾得

上讲求礼义呢。

C.正确。句意:有了舜这样的圣人,才知道流放四凶;/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D.正确。句意:它的君主虽不贤明。

故选B。

3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没有缺点”不正确,结合“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分析可知,孔子认

为管仲有不节俭的缺点。

故选Ao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非成于成之日''判断句,并不是在成功之日完成;“非”,不是;"由起”,

原因引起。

(2)“乱”,祸乱;“顾、但是;“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判断句。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观点的能力。

相同点:结合材料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和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分析可

知,二人都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使齐国富民强,建立了不朽功绩。

不同点:材料一“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表明孔子认为管仲不节俭;材

料二“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