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散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第二年春天,袁隆平把这些种子播种到试验田里,期待收获有希望的新一代稻种。可是当秧苗长高之后,袁隆平发现,它们高的高,矮的矮,成熟得也很不一致,迟的迟,早的早,没有哪一蔸的性状超过它们的前代。(摘编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材料二:媒体融合背景下,典型人物通讯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新闻宣传形式和载体,要冲破博人眼球的新媒体产品的重重围堵,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从而实现亮眼、动心、吸引受众、撼动人心的目的,就需要记者用专业能力捕捉挖掘有故事的典型人物,并把握采访和写作两个环节,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典型人物的形象传递给受众。报道典型人物,既要把握人人皆有的共通情感,又要展示其“不凡人性”的光辉之处。建国以来,人物通讯不乏精品力作,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等,但是,更多的作品常常为了塑造而塑造,缺少了典型人物作为鲜活生命的生动性和立体性,忽略了其做出不平凡事的心理动因,这往往使得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甚微。“永远拥有一颗像儿童一样的好奇心,对事物的发展充满疑问,才能催生探究事物本质的激情。”唯有带着好奇心和新闻敏感性,新闻工作者才能不错过一个个好的新闻素材。当然,典型人物通讯要想在诸多新媒体产品中获取受众的关注度,并获得预期影响力,就需要从采访环节开始,更加用心地做足功课、列好提纲、观察揣摩、层层击破、捕捉被采访者身上的新闻点。每个新闻当事人的身上都会有若干亮点,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应分清主要与次要,矛盾冲突和发展趋向不是刻意求全,只要把典型人物的典型特点和最具新闻价值的闪光点说深说透就行。也就是说,在媒体背景下,对典型人物的采访更要注重深度和细节,“寻找人物自身、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环境的对立冲突关系。故事要有情节,情节就需要矛盾冲突,记者在采编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设置矛盾冲突”。此外,我国电视新闻界的前辈陈虻曾提出好的纪录片或电视节目需要“用结构深化主题”,于通讯稿而言亦如此。典型人物通讯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细节,借助语言还原出一个个场景。在具体的采写实践中,笔者形成了如下两点思考:其一,典型人物通讯的开篇要使受众有阅读下去的欲望。在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过程中,需要运用更多构思与技巧。其中,亮眼的标题和充满矛盾冲突的新闻事实的导语会让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获得成功的一半。其二,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过程是呈现事实、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典型人物报道过程中存在着人物形象“脸谱化”、报道方式说教化的问题,往往过多强调典型人物在国家与民族等宏大价值观层面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教化功能,形成了“高大全”的形象,却缺少生活化气息。为了避免说教,写作典型人物通讯时要善用细节,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并借助白描的写作手法,以简短的描写新闻事实的句子呈现典型人物的形象,最大程度上给典型人物“去脸谱化”,使其成为“他自己”。综上所述,媒体融合背景下,典型人物通讯采写更加考验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扎根一线,讲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做展现人性光辉的报道,才能真正实现正面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的目的。(摘编自梁璐《媒体融合背景下典型人物通讯的采写策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描写了袁隆平边教学边深入早稻试验田的场景,表现了他敏于发现、重视实践的科学素养。B.材料一记叙了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的过程,体现了研究起始阶段的欣喜和曲折。C.材料二重点探讨了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记者要使典型人物葆有其魅力需要采取的采写策略。D.材料二指出了典型人物通讯是主流媒体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彰显主流价值观的一种重要方式。(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建国初期,人物通讯作品都是为了塑造而塑造,没有体现典型人物生动和立体的一面,也忽略了其做出不平凡事的心理动因。B.记者带着好奇心和新闻敏感性,才能不错过好的新闻素材,写出的人物通讯就能实现亮眼、动心、吸引受众、撼动人心的目的。C.记者采访时要注重深度和细节,分清主次,把握矛盾冲突和发展趋向,力求把最典型人物的特点和最具新闻价值的闪光点呈现出来。D.为了最大程度上给典型人物“去脸谱化”,使其成为“他自己”,需要避免说教,善用细节,会用动词,并借助白描的写作手法。(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中“典型人物通讯的采写策略”的一项是A.《爬行的人也能顶天立地》以“致残—求知—帮扶—致富—脱贫”谋篇布局,讲述了王昭权靠双手养活了自己并带动全村致富的故事。B.《毛主席的好战士》以“风雨无阻坚持做好事”展现“好战士”雷锋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塑造其光辉的人物形象。C.《荒漠上,与草共生的英雄》运用“跪、爬、扒、冲”等词语,把不懈坚守的科尔沁沙地治沙英雄呈现在读者面前。D.《“冷热”盐湖不了情》标题充满人情味,回忆了油田科技创新功勋奖获得者吴世强一路攻坚克难的经历。(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5)材料二提到在人物通讯具体的采写实践中形成的两点思考,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过去,我们的角落是另一副模样:斑驳的墙,低矮的屋顶,屋顶挂满灰尘结成的网……铁子说这儿避风,克俭说这儿暖和。我呢?只想离窗户远一点,从那儿可以看见一所大学的楼房和好几家工厂的烟囱。这儿是整个“五七”生产组的技术角。清晨、晌午或傍晚,你会在一条幽深的小巷中看见我们。我们三个结队而行,最怕碰见天真稚气的孩子。“妈妈你看哟!”我们都低下头。“叔叔们受了伤,腿坏了,所以……”铁子把手摇车摇得飞快,我和克俭也想走快些,但是不行。“瘸子吗?”孩子问。母亲的巴掌像是打在我们心上。这最难办,孩子无知,母亲好心。我们忍着伤痛,付出比常人更大的气力,为的是独立,为的是回到正常人的行列里来,为的是用双手改变我们的形象——残废。我们有时哼着歌走在小巷深处:今天像往日一样/我流浪到深夜/我在黑暗中行走/闭上了我的两眼……春风乍起,吹绿柳条的时节,她来了。“我叫王雪,坐在这儿行吗?”她走进了我们的角落。“当然。”“只要你乐意。”“有什么不行的?”我们每人一句,都是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腔调。克俭在我耳边嘀咕了一句,不外乎“德性”“臭酸相儿”一类的评语。铁子冷酷的目光在眼镜后面闪了几下,低下头去。这是一种防御,以攻为守式的防御。防御什么呢?春雨蒙蒙,天空里闪过一道电光,搅动了三颗枯萎的心。我们的角落从早到晚萦回着歌声:《菩提树》《命运》《茫茫大草原》……先是轻轻地哼,后是低声地唱。我偷眼去看王雪,发现铁子和克俭也在偷偷看她。王雪随着我们歌声的节奏轻轻晃着头,两个小辫一个弯了一个直,一个直了一个又弯。我们的歌声更响亮了:老人河,啊,老人河/你知道一切/但总是沉默……“你们干嘛光唱这些让人伤心的歌?”王雪忽然说。“你爱听什么?”克俭说。他的脸红了一下。王雪清了一下喉咙唱起来:我们一天到晚在一起把稻草晒干/她在那边我在这边/两人相距很近很近……王雪轻轻地唱,随着欢快的节拍摆着小辫。我们三个干脆停下了手里的活,愣愣地看着她,心中的防御工事已经拆除了,眼前出现了一泓春水,轻轻拍打着寂寥的堤岸。她长得多美!怎么说呢?她的心写在脸上,她看得起我们。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从早到晚在一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唱起那些欢乐的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都用长辈似的口吻和她说话:“王雪,晚上回家走大街,别走那些小胡同。”“王雪,你该学外语。事在人为,别怕难。”“王雪,不然你就学小提琴。只要下功夫,路是人走出来的。”“王雪,你就得这么对待生活,你和我们不一样。”……如今想来,真是一段珍贵的记忆。“我是说,王雪这下可以考大学了。”“真的!可她行么?”我的眼睛一亮:“对!你可以帮帮她的数学和物理。”“你可以帮帮她的语文,主要是作文。”“真的!”那天起,每天晚上,蟋蟀在门外“嚯嚯”地叫,我们的角落里亮着灯光。铁子和王雪趴在桌上,点呀线呀,log呀,sin呀,画呀,算呀。我呢?给她讲语法、主题、构思和“之乎者也”,还给她写了七八篇范文。唯有克俭一声不响地坐在门外,给我们一壶壶地烧开水,偶尔听见我们的笑声,他才探进头来羡慕似的笑笑。蓝色的火苗舔着壶底,发出“呜呜”的低吟,克俭的眼睛里有火光也有苦闷。我们说的他都不懂,他其实连小学都没有上完呀。我拄着拐杖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你家也许有点什么用得着的书吧?”他没有回答。他准因为帮不上王雪而心里难受呢。第二天,他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一本《绝对辨音力》,急急忙忙一瘸一拐地跑来交给王雪,竟连里面讲的是什么都没来得及看。那是一本外国小说。好心的王雪竭力表现出喜出望外的样子,说她特别爱看这样的书。多么恬静、柔和的灯光呀。那还是在童年,妈妈下班回来在我脖子上亲吻的时候,我看见过的。黑漆漆的四周为什么不能都点亮这样的灯光呢?王雪去考大学前有一夜,我们唱起了《灯光》:有位年轻的姑娘/送战士去打仗/他们黑夜里告别/在那台阶前……(摘编自史铁生《没有太阳的角落》)文本二: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更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且不去管它了罢。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文本一中“挂满灰尘结成的网”“春风乍起,吹绿柳条的时节”“春雨蒙蒙,天空里闪过一道电光”,几处环境描写都有这种作用。B.文本一通过描写在小巷中遇到好奇母子的细节,表现了“我们”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时想要快速逃离却无能为力的痛苦心情。C.文本一描写铁子辅导王雪学习,运用大量短句,“点呀线呀,log呀,sin呀,画呀,算呀”,简短而紧凑,表现出铁子用自身能力帮助王雪时的积极与热情。D.文本二写母亲来地坛找“我”,“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运用比喻描写细节,写出母亲的牵挂与深沉的爱。(2)文本一中多处引用歌词,下列对歌词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在黑暗中行走,闭上了我的两眼”表现出“我们”因残疾而得不到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的茫然与痛苦。B.“你知道一切,但总是沉默”体现出“我们”面对活泼的王雪,想卸下心理防御,又不敢主动示好的矛盾心情。C.“她在那边我在这边,两人相距很近很近”呼应着“我们”因王雪的热情和尊重,而逐渐打开心扉,接受她的友谊的转变。D.文本一最后《灯光》的歌词,承载着王雪赴考前“我们”内心的留恋不舍,以及对王雪前途一片光明的祝愿。(3)文本一以“没有太阳的角落”为标题,有何妙处?(4)史铁生的人生之路是一条不断与命运抗争的路,在这条路上,作者身边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助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1分)3.(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牟尼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塔开则岁丰人泰。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然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怀。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对应的标号写到答题卡上。凤翔法门寺A有护国真身塔B塔内C有释迦牟尼佛D指骨一节E三十年F一开塔G开则岁丰人泰。(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惑,指“有疑难问题”,与“惑而不从师”中的“惑”,词义用法相同。B.古文,指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与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古文”,含义相同。C.第,科举考试的等级,文中指进士科第,词义和“门第”“次第”的“第”都不相同。D.谥,谥号,韩愈的谥号为“文”,是对韩愈的高度褒善,后世常常称他作“韩文公”。(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以此倡导从师学习。B.韩愈虽然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但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智慧不及士大夫之族。这种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C.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他曾言辞激烈地反对王公士庶过分地追随佛教,因此触怒皇帝,直接被贬到江陵任掾曹。D.韩愈待人不因自己荣辱沉浮而态度有别。他年轻时与孟郊、张籍交好;在仕途通达时,仍跟往昔一样与他们交谈宴饮,论文作诗。(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②韩愈上忤尊听,然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5)柳宗元说:“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结合材料二概括能体现韩愈“不顾流俗”品格的具体事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③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①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②华颠:白头。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两句以“漏天”“乘船”极言秋雨之盛、积水之多,写出气候和居住条件的恶劣。B.上片后三句写雨后天晴,又逢重阳佳节,作者心情大好,虽身处险峻之地,也要饮酒求醉。C.下片前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作者看到有老翁头戴黄菊,告诫他人不要取笑老翁。D.末三句用典,自然贴切,写自己的风流意趣与戏马台前赋诗骑射的古人比肩。(2)试比较本词下阕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在情感上的不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5.(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的“,”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2)在诗词中,酒往往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媒介。杜甫《登高》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酒的句子分别是“”和“”。(3)诗人苇岸曾说:“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登泰山记》中,姚鼐曾用“,”细致描绘了“英雄诞生”前的瑰丽画面。(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作者由梦境转入现实后颇感失落的句子是“,。”(5)秦观《鹊桥仙》中“,”两句,描写七夕相会时节的风光,表现出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7分)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钟扬是从未止步的“跨界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基础课程结束,17岁的钟扬选择转入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这个专业横跨“无线电”和“电子学”两大学科,需要敏锐的跨学科领悟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力,而这两点正是钟扬的特质,这种“跨界”的学科也给予他更宽广的想象和驰骋空间。然而钟扬自己也没有想到,学了无线电电子学,后来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那时的植物学界习惯于传统的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数量分类学嗤之以鼻。钟扬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从而自己的发展方向也迅速找到了——将无线电电子学的知识应用到分子生物学、进化和生态学的研究中。至今,像钟扬这样突破学科界限、耕耘交叉地带的学者仍属少数。更为难得的是,钟扬在科学追求的路上,没有放弃一直钟爱的诗歌创作。他的一颗“文艺心”填平了科学与文学之间的沟壑。他翻译的科普读物《大流感》,语言生动,广受欢迎。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钟扬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从而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B.钟扬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从而自己的发展方向也迅速找到了C.钟扬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而且自己的发展方向也迅速找到了D.钟扬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而且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2)结合文段,分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8分)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张秉贵22年来,没有对顾客发过一次火,红过一次脸,态度总是那么和蔼可亲。他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这才算我们对革命事业有了一点儿贡献。”为了当好顾客的参谋,他不知费了多少心血去熟悉自己柜台里的商品。几年来,他还自己花钱买了230多种糖果来品尝,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经过刻苦钻研,张秉贵的商品知识十分丰富,为群众服务也有更多的主动权了。遇到患肝炎的顾客,老张就介绍买糖分多、对治肝病有好处的水果糖;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糖;遇到消化不良的顾客,他又请顾客买柠檬糖和橘子糖……在售货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顾客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孩子一个样。(1)数量词用得好,能够起到强化语意的作用。请分析文中加点的“一次”和“一点儿”的表达效果。(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做到了对顾客一视同仁”,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①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的人。——波德莱尔②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③希望疫情结束以后,国家要给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向导,把高薪留给一线的科技人员,不要让年轻人一味地追求演艺明星,他们是强不了国的。——李兰娟读了上述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围绕“我的英雄观”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自选立意,自拟标题。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散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第二年春天,袁隆平把这些种子播种到试验田里,期待收获有希望的新一代稻种。可是当秧苗长高之后,袁隆平发现,它们高的高,矮的矮,成熟得也很不一致,迟的迟,早的早,没有哪一蔸的性状超过它们的前代。(摘编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材料二:媒体融合背景下,典型人物通讯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新闻宣传形式和载体,要冲破博人眼球的新媒体产品的重重围堵,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从而实现亮眼、动心、吸引受众、撼动人心的目的,就需要记者用专业能力捕捉挖掘有故事的典型人物,并把握采访和写作两个环节,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典型人物的形象传递给受众。报道典型人物,既要把握人人皆有的共通情感,又要展示其“不凡人性”的光辉之处。建国以来,人物通讯不乏精品力作,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等,但是,更多的作品常常为了塑造而塑造,缺少了典型人物作为鲜活生命的生动性和立体性,忽略了其做出不平凡事的心理动因,这往往使得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甚微。“永远拥有一颗像儿童一样的好奇心,对事物的发展充满疑问,才能催生探究事物本质的激情。”唯有带着好奇心和新闻敏感性,新闻工作者才能不错过一个个好的新闻素材。当然,典型人物通讯要想在诸多新媒体产品中获取受众的关注度,并获得预期影响力,就需要从采访环节开始,更加用心地做足功课、列好提纲、观察揣摩、层层击破、捕捉被采访者身上的新闻点。每个新闻当事人的身上都会有若干亮点,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应分清主要与次要,矛盾冲突和发展趋向不是刻意求全,只要把典型人物的典型特点和最具新闻价值的闪光点说深说透就行。也就是说,在媒体背景下,对典型人物的采访更要注重深度和细节,“寻找人物自身、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环境的对立冲突关系。故事要有情节,情节就需要矛盾冲突,记者在采编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设置矛盾冲突”。此外,我国电视新闻界的前辈陈虻曾提出好的纪录片或电视节目需要“用结构深化主题”,于通讯稿而言亦如此。典型人物通讯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细节,借助语言还原出一个个场景。在具体的采写实践中,笔者形成了如下两点思考:其一,典型人物通讯的开篇要使受众有阅读下去的欲望。在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过程中,需要运用更多构思与技巧。其中,亮眼的标题和充满矛盾冲突的新闻事实的导语会让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获得成功的一半。其二,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过程是呈现事实、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典型人物报道过程中存在着人物形象“脸谱化”、报道方式说教化的问题,往往过多强调典型人物在国家与民族等宏大价值观层面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教化功能,形成了“高大全”的形象,却缺少生活化气息。为了避免说教,写作典型人物通讯时要善用细节,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并借助白描的写作手法,以简短的描写新闻事实的句子呈现典型人物的形象,最大程度上给典型人物“去脸谱化”,使其成为“他自己”。综上所述,媒体融合背景下,典型人物通讯采写更加考验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扎根一线,讲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做展现人性光辉的报道,才能真正实现正面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的目的。(摘编自梁璐《媒体融合背景下典型人物通讯的采写策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材料一描写了袁隆平边教学边深入早稻试验田的场景,表现了他敏于发现、重视实践的科学素养。B.材料一记叙了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的过程,体现了研究起始阶段的欣喜和曲折。C.材料二重点探讨了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记者要使典型人物葆有其魅力需要采取的采写策略。D.材料二指出了典型人物通讯是主流媒体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彰显主流价值观的一种重要方式。(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建国初期,人物通讯作品都是为了塑造而塑造,没有体现典型人物生动和立体的一面,也忽略了其做出不平凡事的心理动因。B.记者带着好奇心和新闻敏感性,才能不错过好的新闻素材,写出的人物通讯就能实现亮眼、动心、吸引受众、撼动人心的目的。C.记者采访时要注重深度和细节,分清主次,把握矛盾冲突和发展趋向,力求把最典型人物的特点和最具新闻价值的闪光点呈现出来。D.为了最大程度上给典型人物“去脸谱化”,使其成为“他自己”,需要避免说教,善用细节,会用动词,并借助白描的写作手法。(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中“典型人物通讯的采写策略”的一项是BA.《爬行的人也能顶天立地》以“致残—求知—帮扶—致富—脱贫”谋篇布局,讲述了王昭权靠双手养活了自己并带动全村致富的故事。B.《毛主席的好战士》以“风雨无阻坚持做好事”展现“好战士”雷锋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塑造其光辉的人物形象。C.《荒漠上,与草共生的英雄》运用“跪、爬、扒、冲”等词语,把不懈坚守的科尔沁沙地治沙英雄呈现在读者面前。D.《“冷热”盐湖不了情》标题充满人情味,回忆了油田科技创新功勋奖获得者吴世强一路攻坚克难的经历。(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5)材料二提到在人物通讯具体的采写实践中形成的两点思考,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解答】(1)B.“培育杂交稻的过程”错,在节选材料中并未提及“培育杂交稻”,只是写了袁隆平发现“一株奇特的稻禾”,并进行培育,结果“它们高的高,矮的矮,成熟得也很不一致,迟的迟,早的早,没有哪一蔸的性状超过它们的前代”。故选:B。(2)A.“人物通讯作品都是为了塑造而塑造”错,根据“更多的作品常常为了塑造而塑造”可知“都是为了”的说法过于绝对。B.“就能实现亮眼……的目的”错,说法过于绝对,根据“从而实现亮眼、动心、吸引受众、撼动人心的目的,就需要记者用专业能力捕捉挖掘有故事的典型人物,并把握采访和写作两个环节”可知,要实现这一目标,记者还得要具备专业能力和把握好采访、写作的环节。D.“需要避免说教”逻辑错误,“最大程度上给典型人物‘去脸谱化’,使其成为‘他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说教。故选:C。(3)材料中提到的“典型人物通讯的采写策略”共有以下四点:①做足功课,捕捉被采访者身上的新闻点;②深度采访,注重矛盾冲突和细节;③谋篇布局,讲究构思与技巧;④呈现事实,避免说教。A.《爬行的人也能顶天立地》强调谋篇布局,讲究构思与技巧。符合“典型人物通讯的采写策略”。B.《毛主席的好战士》强调“塑造光辉形象”,展现伟大一生,不会注意到细节,会形成“高大全”的形象,缺少生活气息形成“脸谱化”的人物形象。不符合“典型人物通讯的采写策略”。C.《荒漠上,与草共生的英雄》运用动词强调细节,人物有浓烈的生活化气息。符合“典型人物通讯的采写策略”。D.《“冷热”盐湖不了情》充满人情味的标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捕捉到了被采访者身上的新闻点。符合“典型人物通讯的采写策略”。故选:B。(4)材料二通过“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方式,详细阐述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对主流媒体典型人物通讯的要求和采写策略。根据“媒体融合背景下,典型人物通讯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新闻宣传形式和载体”“就需要记者用专业能力捕捉挖掘有故事的典型人物,并把握采访和写作两个环节”可知,第一段先总写媒体融合背景下要求对记者创作主流媒体典型人物通讯要具备“捕捉挖掘有故事的典型人物”“把握采访和写作两个环节”。根据“既要把握人人皆有的共通情感”“缺少了典型人物作为鲜活生命的生动性和立体性”可知,第二段强调在报道典型人物时既要把握共通情感,又要展示其生动性和立体性。根据“就需要从采访环节开始”可知,第三段从采访方面提出了具体采写策略。根据“典型人物通讯写作过程中”“在具体的采写实践中”可知,第四段从写作方面提出了具体采写策略。根据“综上所述……”“扎根一线,讲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做展现人性光辉的报道,才能真正实现正面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的目的”可知,第五段概括了前三段的内容,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希望。(5)“喜看稻菽千重浪”:在金黄稻田的掩映下,一抹身影悠然浮现。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引人入胜。人物出场,如诗如画,令人眼前一亮。而在第二段中,用“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设置了悬念,这不仅吸引了读者的目光,更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这篇典型人物通讯的开篇就使受众产生了阅读兴趣,有了阅读下去的欲望。在材料一中写袁隆平发现优良稻种过程时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绘,如“拍去”“掖着”“抚摸”等,这些生动的动词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点滴。而“屏气静神”“目光停留”等细节描写,更是如同电影镜头般细腻,调动了读者的感官,让他们仿佛置身于现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动词,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独特魅力,从而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高质量阅读体验。答案:(1)B(2)C(3)B(4)材料二先总写媒体融合背景下对主流媒体典型人物通讯的要求;接着强调报道典型人物既要把握共通情感,又要展示其生动性和立体性;然后从采访和写作两个方面提出具体采写策略;最后总结新闻工作者要扎根一线,做展现人性光辉的报道,以传播社会正能量。(5)①人物通讯的开篇要使受众有阅读兴趣。如主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第一段的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出场,让人眼前一亮;还有第二段的悬念设置,吸引阅读兴趣。②人物通讯主要是呈现事实、塑造人物形象,要善用细节,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如材料一中“拍去”“掖着”“抚摸”等动作描写和“屏气静神”“目光停留”等细节描写,还原了生活场景,调动受众感官,带来高质量的阅读体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过去,我们的角落是另一副模样:斑驳的墙,低矮的屋顶,屋顶挂满灰尘结成的网……铁子说这儿避风,克俭说这儿暖和。我呢?只想离窗户远一点,从那儿可以看见一所大学的楼房和好几家工厂的烟囱。这儿是整个“五七”生产组的技术角。清晨、晌午或傍晚,你会在一条幽深的小巷中看见我们。我们三个结队而行,最怕碰见天真稚气的孩子。“妈妈你看哟!”我们都低下头。“叔叔们受了伤,腿坏了,所以……”铁子把手摇车摇得飞快,我和克俭也想走快些,但是不行。“瘸子吗?”孩子问。母亲的巴掌像是打在我们心上。这最难办,孩子无知,母亲好心。我们忍着伤痛,付出比常人更大的气力,为的是独立,为的是回到正常人的行列里来,为的是用双手改变我们的形象——残废。我们有时哼着歌走在小巷深处:今天像往日一样/我流浪到深夜/我在黑暗中行走/闭上了我的两眼……春风乍起,吹绿柳条的时节,她来了。“我叫王雪,坐在这儿行吗?”她走进了我们的角落。“当然。”“只要你乐意。”“有什么不行的?”我们每人一句,都是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腔调。克俭在我耳边嘀咕了一句,不外乎“德性”“臭酸相儿”一类的评语。铁子冷酷的目光在眼镜后面闪了几下,低下头去。这是一种防御,以攻为守式的防御。防御什么呢?春雨蒙蒙,天空里闪过一道电光,搅动了三颗枯萎的心。我们的角落从早到晚萦回着歌声:《菩提树》《命运》《茫茫大草原》……先是轻轻地哼,后是低声地唱。我偷眼去看王雪,发现铁子和克俭也在偷偷看她。王雪随着我们歌声的节奏轻轻晃着头,两个小辫一个弯了一个直,一个直了一个又弯。我们的歌声更响亮了:老人河,啊,老人河/你知道一切/但总是沉默……“你们干嘛光唱这些让人伤心的歌?”王雪忽然说。“你爱听什么?”克俭说。他的脸红了一下。王雪清了一下喉咙唱起来:我们一天到晚在一起把稻草晒干/她在那边我在这边/两人相距很近很近……王雪轻轻地唱,随着欢快的节拍摆着小辫。我们三个干脆停下了手里的活,愣愣地看着她,心中的防御工事已经拆除了,眼前出现了一泓春水,轻轻拍打着寂寥的堤岸。她长得多美!怎么说呢?她的心写在脸上,她看得起我们。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从早到晚在一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唱起那些欢乐的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都用长辈似的口吻和她说话:“王雪,晚上回家走大街,别走那些小胡同。”“王雪,你该学外语。事在人为,别怕难。”“王雪,不然你就学小提琴。只要下功夫,路是人走出来的。”“王雪,你就得这么对待生活,你和我们不一样。”……如今想来,真是一段珍贵的记忆。“我是说,王雪这下可以考大学了。”“真的!可她行么?”我的眼睛一亮:“对!你可以帮帮她的数学和物理。”“你可以帮帮她的语文,主要是作文。”“真的!”那天起,每天晚上,蟋蟀在门外“嚯嚯”地叫,我们的角落里亮着灯光。铁子和王雪趴在桌上,点呀线呀,log呀,sin呀,画呀,算呀。我呢?给她讲语法、主题、构思和“之乎者也”,还给她写了七八篇范文。唯有克俭一声不响地坐在门外,给我们一壶壶地烧开水,偶尔听见我们的笑声,他才探进头来羡慕似的笑笑。蓝色的火苗舔着壶底,发出“呜呜”的低吟,克俭的眼睛里有火光也有苦闷。我们说的他都不懂,他其实连小学都没有上完呀。我拄着拐杖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你家也许有点什么用得着的书吧?”他没有回答。他准因为帮不上王雪而心里难受呢。第二天,他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一本《绝对辨音力》,急急忙忙一瘸一拐地跑来交给王雪,竟连里面讲的是什么都没来得及看。那是一本外国小说。好心的王雪竭力表现出喜出望外的样子,说她特别爱看这样的书。多么恬静、柔和的灯光呀。那还是在童年,妈妈下班回来在我脖子上亲吻的时候,我看见过的。黑漆漆的四周为什么不能都点亮这样的灯光呢?王雪去考大学前有一夜,我们唱起了《灯光》:有位年轻的姑娘/送战士去打仗/他们黑夜里告别/在那台阶前……(摘编自史铁生《没有太阳的角落》)文本二: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更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且不去管它了罢。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文本一中“挂满灰尘结成的网”“春风乍起,吹绿柳条的时节”“春雨蒙蒙,天空里闪过一道电光”,几处环境描写都有这种作用。B.文本一通过描写在小巷中遇到好奇母子的细节,表现了“我们”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时想要快速逃离却无能为力的痛苦心情。C.文本一描写铁子辅导王雪学习,运用大量短句,“点呀线呀,log呀,sin呀,画呀,算呀”,简短而紧凑,表现出铁子用自身能力帮助王雪时的积极与热情。D.文本二写母亲来地坛找“我”,“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运用比喻描写细节,写出母亲的牵挂与深沉的爱。(2)文本一中多处引用歌词,下列对歌词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A.“我在黑暗中行走,闭上了我的两眼”表现出“我们”因残疾而得不到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的茫然与痛苦。B.“你知道一切,但总是沉默”体现出“我们”面对活泼的王雪,想卸下心理防御,又不敢主动示好的矛盾心情。C.“她在那边我在这边,两人相距很近很近”呼应着“我们”因王雪的热情和尊重,而逐渐打开心扉,接受她的友谊的转变。D.文本一最后《灯光》的歌词,承载着王雪赴考前“我们”内心的留恋不舍,以及对王雪前途一片光明的祝愿。(3)文本一以“没有太阳的角落”为标题,有何妙处?(4)史铁生的人生之路是一条不断与命运抗争的路,在这条路上,作者身边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助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解答】(1)B.“好奇母子”“异样的眼光”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母亲的巴掌像是打在我们心上。这最难办,孩子无知,母亲好心”可知,“母亲”并未表现出对“我们”的好奇,“天真稚气的孩子”表现出的不是“异样的眼光”。故选:B。(2)D.“对王雪前途一片光明的祝愿”错误,由“王雪去考大学前有一夜”及“他们黑夜里告别/在那台阶前”可知,歌词表现的只是离别的不舍。故选:D。(3)从记述情节上来看,材料一第一段就指出:“没有太阳的角落”是整个“五七”生产组最不受人重视的技术角。起初我们在这里集合,后来走进了这个角落,一系列的事情都是在这个空间角落里发生的,结构上有贯穿全文的作用。从标题上来看,题目中的“没有太阳”能够与散文开头对角落“斑驳”“低矮”“挂满灰尘”的环境描写相呼应,这些色调暗淡的词语也隐喻了我们三人经受残疾后孤独落寞、不受人重视的生存常态。我们这个技术角是这样的:“过去,我们的角落是另一副模样:斑驳的墙,低矮的屋顶,屋顶挂满灰尘结成的网……铁子说这儿避风,克俭说这儿暖和。我呢?只想离窗户远一点,从那儿可以看见一所大学的楼房和好几家工厂的烟囱”。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清晨、晌午或傍晚,你会在一条幽深的小巷中看见我们。我们三个结队而行,最怕碰见天真稚气的孩子……我们忍着伤痛,付出比常人更大的气力,为的是独立,为的是回到正常人的行列里来,为的是用双手改变我们的形象——残废”。从主题上来看,“太阳”普照万物,给予希望,而题目里“没有太阳的角落”反衬出我们渴望受人重视,却不愿被人怜悯的独立人格,突出了我们由“拒人千里”到“热爱生活”的改变和自我救赎。一开始,王雪的到来,“我们每人一句,都是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腔调”。逐渐接触后,“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从早到晚在一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唱起那些欢乐的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都用长辈似的口吻和她说话”。从艺术效果上来看,“没有太阳的角落”是伤感的标题,与散文中有温暖的故事形成艺术反差,使文本具有文学张力,引起读者对人生遭受重创的人物命运的深思,表现作者对个体的生命关怀。(4)作答时,根据题干“作者身边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助力”的提示去筛选信息。友谊的助力:“铁子说这儿避风,克俭说这儿暖和”,我们三人就在这个角落互相鼓励,互相安慰。“我们忍着伤痛,付出比常人更大的气力,为的是独立,为的是回到正常人的行列里来,为的是用双手改变我们的形象——残废”。王雪的到来,如“春雨蒙蒙,天空里闪过一道电光,搅动了三颗枯萎的心”。“你们干嘛光唱这些让人伤心的歌?”“她的心写在脸上,她看得起我们”。她真诚的关心、热情的帮助,让“我们唱起那些欢乐的歌”。音乐和歌声的助力:“我们”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情感,并在歌声中得到精神慰藉与情感力量,找到人生的光亮。文章中多处引用歌词。“你知道一切,但总是沉默”体现出“我们”面对活泼的王雪,想卸下心理防御,又不敢主动示好的矛盾心情。“她在那边我在这边,两人相距很近很近”呼应着“我们”因王雪的热情和尊重,而逐渐打开心扉,接受她的友谊的转变。到最后“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从早到晚在一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唱起那些欢乐的歌”。母亲的助力:“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她对我的关心总是默默地。“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我从最初的倔强、痛苦,到一点点走出阴霾,在母亲走后,“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都离不开母亲的助力。答案:(1)B(2)D(3)①“没有太阳的角落”,是指三人在五七生产组工作的技术角,也是故事开展的主要空间,结构上有贯穿全文的作用。②“没有太阳”与开头对角落“斑驳”“低矮”“挂满灰尘”的环境描写相呼应,隐喻了“我们”三人经受残疾后孤独落寞、不受人重视的生存常态。③伤感的标题与温情的故事形成艺术反差,突出了“我们”渴望得到平等对待,却不愿被人怜悯的独立人格,以及“我们”由“拒人千里”到“热爱生活”的改变和自我救赎。④“没有太阳的角落”与文末的“灯光”形成对照,突出关爱与尊重对遭受重创的人生的作用,表现作者对个体的生命关怀,引发读者思考。(4)①友谊的助力。“我”与铁子、克俭三个残疾人互相支撑,抱团取暖,一起挣扎着寻找人生的道路;王雪用热情和尊重使“我们”不再自卑消沉,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音乐和歌声的助力。“我们”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情感,并在歌声中得到精神慰藉与情感力量,找到人生的光亮。③母亲的助力。母亲对我的爱与理解、面对艰难命运的坚忍意志,默默地影响着我,让我不断坚持与命运抗争,从不屈服。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1分)3.(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牟尼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塔开则岁丰人泰。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然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怀。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对应的标号写到答题卡上。凤翔法门寺A有护国真身塔B塔内C有释迦牟尼佛D指骨一节E三十年F一开塔G开则岁丰人泰。(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惑,指“有疑难问题”,与“惑而不从师”中的“惑”,词义用法相同。B.古文,指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与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古文”,含义相同。C.第,科举考试的等级,文中指进士科第,词义和“门第”“次第”的“第”都不相同。D.谥,谥号,韩愈的谥号为“文”,是对韩愈的高度褒善,后世常常称他作“韩文公”。(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韩愈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以此倡导从师学习。B.韩愈虽然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但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智慧不及士大夫之族。这种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C.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他曾言辞激烈地反对王公士庶过分地追随佛教,因此触怒皇帝,直接被贬到江陵任掾曹。D.韩愈待人不因自己荣辱沉浮而态度有别。他年轻时与孟郊、张籍交好;在仕途通达时,仍跟往昔一样与他们交谈宴饮,论文作诗。(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②韩愈上忤尊听,然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5)柳宗元说:“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结合材料二概括能体现韩愈“不顾流俗”品格的具体事例。【解答】(1)句意: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中收藏了释迦牟尼的手指骨一节,三十年开一次塔,开塔就会岁丰人泰。“护国真身塔”作“有”的宾语,动宾结构,意思完整,在其后B处断开;“释迦牟尼佛指骨一节”作“有”的宾语,动宾结构,意思完整,在其后E处断开;“开塔”为动宾结构,在宾语“塔”后G处断开;故在BEG三处断开。(2)A.“词义用法相同”错。“惑”,名词,疑难问题/动词,有疑难问题。句意: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疑难问题,却不跟老师学习。B.正确。C.正确。“第”,科举考试的等级,文中指进士科第;大宅院;次序。句意:不久韩愈考中进士科。/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一个接着一个,按一定的顺序。D.正确。故选A。(3)C.“后来就直接被贬到江陵任掾曹”错。原文“乃贬为潮州刺史”可知,言辞激烈地反对王公士庶过分地追随佛教,触怒皇帝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故选C。(4)①“众人”,古今异义,一般的人;“下”,比不上;“耻”,意动用法,以……为耻;“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而耻于师学”。译文: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②“忤”,触犯;“黜”,罢官;“岂”,难道。译文:韩愈触犯陛下,然而若不是心怀忠诚,不惧罢官责罚,难道能到这样的地步?(5)由原文“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可知,在谏官劝谏无果的情况下,韩愈写千字文,极力批判宫市的弊端,足见其“不顾流俗”品格。由原文“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可知,过分追随佛教影响极坏,韩愈上疏谏止王公士庶无度追随佛教,在当时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原文“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怀”中写,韩愈横眉冷对豪门贵族,提拔鼓励后进者,正体现了韩愈“不顾流俗”品格。答案:(1)BEG(2)A(3)C(4)①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②韩愈触犯陛下,然而若不是心怀忠诚,不惧罢官责罚,难道能到这样的地步?(5)①韩愈写千字文,极力批判宫市的弊端。②韩愈上疏谏止王公士庶无度追随佛教。③韩愈不理豪门贵族,却奖掖鼓励后进者。参考译文:材料一: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节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等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不久韩愈考中进士科。韩愈说话直率,没有什么刻意躲避和忌讳的,他的道德专一而正派,不擅于从事一些世俗的人情交际。德宗晚年时,政令由许多部门发出,宰相也不负责,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上书皇帝,也不被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连州的阳山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作掾曹。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中收藏了释迦牟尼的手指骨一节,三十年开一次塔,开塔就会岁丰人泰。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这件事。疏文奏上,宪宗非常恼怒。隔了一天,皇上将疏文出示给宰臣看,打算对韩愈处以极刑。裴度、崔群奏道:“韩愈触犯陛下,然而若不是心怀忠诚,不惧罢官责罚,难道能到这样的地步?乞求圣上稍赐宽容,来使别人敢于劝谏。”于是将他贬为潮州刺史。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两位还没有名气,也未曾显达,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终于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而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对后进则奖掖鼓励,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却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长庆四年十二月去世,时年五十七岁,追认韩愈为礼部尚书,谥号为“文”。(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③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①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②华颠:白头。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上片前两句以“漏天”“乘船”极言秋雨之盛、积水之多,写出气候和居住条件的恶劣。B.上片后三句写雨后天晴,又逢重阳佳节,作者心情大好,虽身处险峻之地,也要饮酒求醉。C.下片前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作者看到有老翁头戴黄菊,告诫他人不要取笑老翁。D.末三句用典,自然贴切,写自己的风流意趣与戏马台前赋诗骑射的古人比肩。(2)试比较本词下阕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在情感上的不同。【解答】(1)C.“作者看到有老翁头戴黄菊”理解错误,“老翁”是诗人自称,诗人借自己头戴黄菊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故选:C。(2)本词下阕,“莫笑老翁犹气岸”意思是请不要嘲笑我年纪大了,我的英雄气概依旧。“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是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全是自负口吻。最后三句“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抒发了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中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塑造出周瑜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的青年英雄形象,反观词人,被贬黄州,处境坎坷,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词人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形成对照,用周瑜年轻有为反衬自己功业无成,表达了苏轼有志报国却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答案:(1)C(2)①本词下阕黄庭坚表达了自己“风流”不逊于二谢的豪迈情怀,并以“白发簪花”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强调了自己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抒发了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②《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用年轻有为功业卓著的周瑜反衬早生华发功业无成的自己,抒发自己有志报国却壮怀难酬的感慨。译文: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蜀江之畔,畅饮狂欢。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赏析: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下三句是一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说重阳天霁,用“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鬼门关”这里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颇有几分傲兀之气。过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负口吻。这比前写纵饮就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最后三句是高潮。此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此处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下片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5.(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2)在诗词中,酒往往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媒介。杜甫《登高》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酒的句子分别是“潦倒新停浊酒杯”和“一尊还酹江月”。(3)诗人苇岸曾说:“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登泰山记》中,姚鼐曾用“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细致描绘了“英雄诞生”前的瑰丽画面。(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作者由梦境转入现实后颇感失落的句子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5)秦观《鹊桥仙》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句,描写七夕相会时节的风光,表现出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解答】故答案为:(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重点字:跬)(2)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酹)(3)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重点字:采)(4)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重点字:恍)(5)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重点字:逢)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7分)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钟扬是从未止步的“跨界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基础课程结束,17岁的钟扬选择转入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这个专业横跨“无线电”和“电子学”两大学科,需要敏锐的跨学科领悟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力,而这两点正是钟扬的特质,这种“跨界”的学科也给予他更宽广的想象和驰骋空间。然而钟扬自己也没有想到,学了无线电电子学,后来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那时的植物学界习惯于传统的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数量分类学嗤之以鼻。钟扬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从而自己的发展方向也迅速找到了——将无线电电子学的知识应用到分子生物学、进化和生态学的研究中。至今,像钟扬这样突破学科界限、耕耘交叉地带的学者仍属少数。更为难得的是,钟扬在科学追求的路上,没有放弃一直钟爱的诗歌创作。他的一颗“文艺心”填平了科学与文学之间的沟壑。他翻译的科普读物《大流感》,语言生动,广受欢迎。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A.钟扬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从而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B.钟扬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从而自己的发展方向也迅速找到了C.钟扬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而且自己的发展方向也迅速找到了D.钟扬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教育辅助机构劳动合同及教学质量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环保产品生产加工合作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塑料加工工厂承包生产与环保责任合同3篇
-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学习科学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灯光照明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高科技设备租赁担保服务合同3篇
- 2024民间借贷合同(自动放弃利息)
- 二零二五年影视制作项目投资合同正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影视制作借款合同示范文本2篇
- 2025年度餐饮股份合作开发项目合同3篇
- 金蝶云星辰初级考试题库
- 常见老年慢性病防治与护理课件整理
- 履约情况证明(共6篇)
-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设备机房出入登记表
-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含答案
- 医用冰箱温度登记表
- 零售学(第二版)第01章零售导论
- 口袋妖怪白金光图文攻略2周目
- 光伏发电站集中监控系统通信及数据标准
- 三年级下册生字组词(带拼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