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原理》课件1第6章_第1页
《电视原理》课件1第6章_第2页
《电视原理》课件1第6章_第3页
《电视原理》课件1第6章_第4页
《电视原理》课件1第6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数字电视信号的有线广播接收单元6.2数字电视信号的地面广播接收单元6.3数字电视信号的卫星广播接收单元6.4数字电视信号的条件接收

复习题

1.DVB-C有线传输系统

DVB-C有线传输系统的结构如图6.1所示,它可分为有线电视系统前端与综合解码接收机(IRD)两部分,其中核心部分与卫星传输系统基本相同,但调制系统采用QAM方式,主要采用64QAM,也可采用16QAM、32QAM、128QAM、256QAM,调制方式的具体选择应在系统容量与数据可靠性之间进行折中处理,传输信息量越高则抗干扰能力越低。6.1数字电视信号的有线广播接收单元图6.1DVB-C有线传输系统基本结构

1.DVB-T地面开路传输系统

DVB-T地面开路传输系统的结构如图6.2所示,由图6.2可见,视频、音频等信息的信源编码仍然采用MPEG-2标准,信道编码在数字电视地面开路传输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传输环境复杂,信道编码采用内外码相结合的双层纠错编码机制,而且增加了外码扰码与内码交织。6.2数字电视信号的地面广播接收单元图6.2DVB-T地面开路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2.VSB传输方案

采用VSB调制方式的数字电视传输方案如图6.3所示,分为发射机与接收机两部分。在发射机部分,将打包的图像与伴音数据先进行R-S编码、随后进行数据交织、网格编码、节目多路复用,再插入导频信号,其目的是便于接收端恢复系统时钟,最后进行VSB调制,并送入发射机中射频输出。接收机部分与发射机部分相反。图6.3VSB传输方案框图

3.COFDM传输方案

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数字电视传输领域被广为采用,它是宽带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已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4G)和宽带无线局域网的主流技术。

COFDM是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采用COFDM调制方式的数字电视传输方案如图6.4所示,分为发射机与接收机两部分。在发射机部分,将打包的图像与伴音数据先进行R-S编码、再经串并转换、16QAM调制、反向快速傅里叶变换,最后送入发射机中射频输出。接收机部分与发射机部分相反。图6.4COFDM传输方案框图卫星电视广播的特点是覆盖面广、质量较好,并且资源丰富,它是目前极为重要的通信手段,其发展趋势是直播至户(DTH),又称卫星直播服务。

DVB-S卫星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6.5所示,可见视频、音频、辅助数据与控制信息一同被放入固定长度打包的MPEG-2传输码流中,然后进行信道处理,在信道编码中采用外码与内码相结合的双层纠错编码机制,以实现更强的检错、纠错能力,最后进行QPSK调制,送入卫星传输信道。6.3数字电视信号的卫星广播接收单元图6.5DVB-S传输系统基本结构6.4.1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的原理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技术的基本原理如图6.6所示。

数字电视节目在播出前,首先要经过加扰处理,加扰过程是将复用后的传送流(TransportStream)与一个伪随机加扰序列进行模二加运算。这个伪随机序列的生成由控制字发生器提供的控制字(CW,ControlWord)确定,数字电视有条件接收的核心就是对控制字CW的传输进行控制。6.4数字电视信号的条件接收图6.6数字电视条件接入基本原理示意图6.4.2条件接收系统的组成

典型的条件接收系统由用户管理系统、节目信息管理系统、加密/解密系统、加扰/解扰系统等构成,其逻辑结构如图6.7所示。其中系统各部件之间通过相关接口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主要包括节目信息管理接口、用户管理系统接口、复用器接口、智能卡接口等。图6.7条件接收系统的逻辑结构图1.用户管理系统

用户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用户的管理,包括对用户信息、用户设备信息、用户预订信息、用户授权信息、财务信息等进行记录、处理、维护和管理。

2.节目信息管理系统

节目管理为即将播出的节目建立节目表。节目表包括频道、日期和时间安排,也包括要播出的各个节目的CA信息。

3.加扰/解扰系统加扰是为了保证传输安全对业务码流进行的特殊处理。

解码是加扰的逆过程,在用户接收端的解扰器中完成。

4.加密/解密系统在条件接收系统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加密单元;解密操作在接收机端进行。通常为了安全性,解密操作和接收机分离,在一个可分离的模块中进行(如智能卡),以利于增强系统的保密性。6.4.3条件接收系统的总体要求

1.全国条件接收系统标识

为了便于对全国条件接收系统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对全国条件接收系统标识号进行了定义,如表6.1所示。表6.1标识取值范围

2.基本要求

(1)基本功能。

(2)传输方式。

(3)语言。

(4)数据广播。

(5)交互应用。

3.节目信息管理要求

系统容量:条件接收系统能够支持足够多的频道或业务。

4.用户管理要求

5.应急广播要求

条件接收系统应满足与条件接收系统有关的应急广播要求。

6.智能卡要求

采用智能卡的接收机并不是惟一的形式,如果接收机采用智能卡,则应满足以下要求:

(1)条件接收系统使用符合GB/T16649的智能卡。

(2)条件接收系统能够提供智能卡与接收机之间的相互认证及配对,以保证智能卡使用其指定的接收机。

(3)全国范围内应使用统一的标识。

7.智能卡与接收机通信和安全认证

8.系统安全性要求

9.回传信道的需求

建立四传信道:条件接收系统可以建立与接收机的回传信道。

10.同密与多密

为解决多个条件接收系统的相互兼容性,可以采用同密或多密的解决方式。

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