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0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在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有两部史书堪称“史学双壁”,其中编撰于宋代的是A.《史记》B.《史通》C.《资治通鉴》D.《文史通议》2、“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大昭寺之神圣,并不逊于布达拉宫。下列关于大昭寺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B.建筑特色兼有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C.坐北朝南,建筑平面呈凹字形D.建筑包括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佛堂3、荷马史诗之《奥德赛》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希腊军队对特洛亚城堡久攻不下,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想出木马计特洛伊人视木马为祭神奇物,把它拖进城里。夜间希腊兵将从木马肚中杀出,与城外的军队里应外合,攻陷特洛亚。希腊军队得胜班师,但奥德修斯因遭海神波塞冬忌恨,途中受阻,阅尽人间不同风俗,引出种种动人故事。据此可知,荷马史诗A.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与心理B.侧重于对军事才能的讴歌C.旨在宣扬正义的道德品质D.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4、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了A.理念论B.“中道”理论C.“三段论”D.“正名”主张5、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A.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B.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D.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6、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A.雨果B.巴尔扎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7、对于现今人们而言,长城已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它又有着巨大的价值。前后两个价值分别是指长城的()A.军事防御功能历史文化价值B.建筑艺术风格历史文化价值C.建筑艺术风格劳动群众结晶D.军事防御功能民族交融价值8、下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该表格反映出中华文化()

A.缺乏转型的根本动力B.维系了中国大一统局面C.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D.蕴含着明显的民族差异9、古希腊雅典为了追求艺术的崇高理想,常常放弃一些细节的精准,以达到美化效果;罗马则不放弃任何细节,人物雕像皱纹、眉骨、嘴角、眼袋,这是罗马人认为构成一件肖像真实性不可或缺的部分。古希腊雕塑风格的优雅、崇高和古罗马雕塑的务实求真的风格迥然不同,这主要源于()A.二者的地理条件迥异B.二者的艺术源头不同C.二者的政治体制差异D.二者的国情不尽相同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11、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的发展,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最集中于博平岭的东西两坡,该地区山峦起伏,地势陡峭,可耕地少,野兽出没,盗匪横行。

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如五凤楼,平面形式为“三堂两横”式,中轴线上为“三堂”,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尊长住所)。一楼之内—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有着“同居共财”的传统,共同享有楼内公共财产。许多土楼内还专设学堂,族人中有取得秀才以上科场功名者,都在祠堂前竖石笔一对,以示褒扬。

——摘编自林嘉书《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福建土楼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楼所体现的宗族特点。1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摘编自《世界遗产公约》材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遗产面临哪些威胁?并概括指出应如何保护世界遗产?

(2)据材料二指出;文化遗产具有怎样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3)综合上述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概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13、生产方式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材料一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西亚和希腊经济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对文明形态的影响。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古印欧人为追逐理想的放牧环境而迁徙。在迁徙时;一个部落内的所有成员集体行动,参加迁徙或战争雅利安人征服了古印度河流域的本土文明,并建立了以梵语为载体的印度文明;亚该亚人和多里安人入侵了希腊半岛,并建立了以古希腊语为载体的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人入侵了亚平宁半岛,并在半岛上建立了以拉丁语为载体的罗马文明。后来,罗马帝国几乎统一了整个欧洲,并将仍处于游牧状态的诸民族,如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挡在帝国的边境之外。

(1)根据材料;说明印欧人的迁移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印欧人的迁移产生了什么影响。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观点内容。

学者1

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学者2

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学者3

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者4

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摘编自耿昇《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1)依据材料一;指出任意两位学者的观点,概括史学界“丝绸之路”研究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利玛窦(左)与徐光启(右)儒服画像。

材料三大西洋陪臣利玛窦谨奏臣本国极远逖闻天朝声教文物用是离本国;航海而来缘音译未通,有同喑哑,僦居学习语言文字,淹留肇庆韶州二府十五年,颇知中国古先圣人之学,于凡经籍亦略诵记伏念堂堂天朝,方且招徕四夷,遂奋志径趋阙廷

——1601年利玛窦给明神宗的上疏(2)材料二、三是否足以证明“利玛窦推崇中华文化”这一观点?简要说明理由。(至少两点依据)1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现在《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现在19507年4月,该月上旬共有1955篇关于文物保护法规出台的公报。第二次峰值出现在5年1956月,台湾当局筹划“长期出借”文物至美国的举动引发政府、学者、群众的一致抗议,多篇文章与此相关。第三次峰值出现在2年1957月,当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关于会议的报道、发言、决议和倡导成为《人民日报》文化版面的“重头戏”。第四次峰值出现在9年月,当时第一次文物普查初见成果,该月有大量文章介绍新的考古成果。——摘编自胡岳枫《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物保护》1950材料二5195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1965次大会上,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公约草案文本。经多次讨论后,“海牙公约”及其协定书和实施条例于25年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和国际性公约。2019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该理事会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起初有107个国家参加,截至年已扩大列1931个国家。在它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等保护原则与方法。2005——摘编自陈洁《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演变(

(1)概括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特点。

(2)概述20世纪中后期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修昔底德全面继承并改进了希罗多德史学编纂方法,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认为是古代史家“如实直书”的典范,受到近现代史家的一致肯定和推崇。修昔底德面对丰富多样、可信度参差不齐的史料,提出了自己处理史料的原则:“在叙事方面,我绝不是一拿到什么材料就写下来,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观察就一定可靠。我所记载的,一部分是根据我亲身的经历,一部分是根据其他目击其事的人向我提供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确凿性,我总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方法检验过的。”对于时代久远的史料,修昔底德主要采取理性主义的态度,用其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质疑、批判,保留信史的成分。“在探究过去的时代而给出结论时,我认为很难相信每一个具体的细节。大多数人不用批判的方式去处理所有的传说——就是对那些和他们本国有关的传说,他们也是这样不加批判地接受的。”——徐松岩《修昔底德选用史料方法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昔底德史书编纂方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史书编写的因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加坡开始自治时;英国殖民者留下了初步具备一定制度文化水平的政治遗产,如林德宪法;议会民主制度、精英政治、法治等。由于文化和制度的惯性,这些具有现代性和民主性的因素被新加坡政府保留在自治后的政治体制内,并在实用理性主义的主导下与东亚儒家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新加坡有复杂的种族关系,有众多的宗教门派,有多种文化传统,有多种语言和教育,有这种错综复杂的社会体系中,要进行有效的社会整合和社会管理,一个超越国内任何一个阶级、种族和文化的“强政府”成为必然要求。在长期殖民统治下,新加坡经济结构呈现畸形态势。由于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为了尽快缩短现代化进程,赶超先进,新加坡不得不设法获得从经济结构中无法获得的推动力,这就是动员全民族的热情,搞各种社会运动来促进经济发展,而这只能由国家来进行。

——摘编自孙建红《新加坡软权威主义政府的“善政”之道》材料二李光耀在选择新加坡的政体和发展模式时;采取了一种务实主义立场,以我为主,唯我所需,不管何种发展方式和道路,只要有利于新加坡的发展;繁荣、公正和秩序就行,无惧他人说三道四。典型的是他拒绝了西式的民主,建立了一党独大、以行政为主导的政体,对内实行铁腕治理。学界将这一模式称作“软权威主义”或柔性家长制。它缺乏民主,但又不同于典型的独裁专制,因为它具有高素质而又廉洁高效的行政团队和严明的法治,这两点既使新加坡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效率,又维护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正。

——摘编自沈海平《“新加坡模式”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新加坡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新加坡模式”的主要特点,并进行简要的评价。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21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

发展状况。

春秋战国。

许多游戏活动孕育而生。《战国策》载:"临淄之中七其民无不吹字;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火、六博、踏鞠者。”文中所提到的“斗鸡”“走犬”“六博”“踏鞠"等都是当时社会上非常盛行的游戏活动。

西汉前期。

体育;游戏和娱乐活动十分盛行。“文景之治”时期;有些地方出现了“里有俗,党有场,康庄驰逐,穷巷蹋鞠"的热闹景象。民间下棋也蔚然成风,至于骑竹马、荡秋千、放风筝,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六朝时期。

七月十五孟兰盆会的出现为后来逐渐形成的中元节放河灯游戏奠定了基础。炼丹术的盛行促使了火药的发明;从而为放爆竹游戏的广泛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北人南迁使打秋千;踩高跷等游戏传到了江南等地,斗百草游戏也从荆楚一带传播到其他区域。

唐宋时期。

各种娱乐活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许多传统游戏;诸如荡秋千;放风筝、疏鞠、拔河、射箭、走马、游猎、丰草等,都在大江南北广为流行。而一些新兴的游戏,如马球、象棋、般子戏、叶子戏等也得到了迅速普及。

——据吕逸《中国古代儿童游戏研究》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取一个或多个历史时期,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文明的第一缕光出现在水土丰沛的大河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每年春季的河水泛滥给农田带来肥沃的淤泥,大约在公元前4300年,生活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北非的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水量充沛,土壤肥沃,有学者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馈赠”,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并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高度文明。

根据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英国有色移民政策演变表。时期有色移民状况二战后初期英国人口问题委员会报告指出;战后英国每年需要移民1.4万人。

《1948年英国国籍法》颁布;获得独立的原英属殖民地公民获准允许进入英国并寻找就业机会。加勒比地区;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的体力劳动者大量进入英国。

《1948年英国国籍法》颁布;获得独立的原英属殖民地公民获准允许进入英国并寻找就业机会。加勒比地区;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的体力劳动者大量进入英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外交转向实行面向欧洲的现实主义政策。《1962年联邦移民法》规定英联邦范围内的各国公民;除非获得工作机会,否则不再有权在英国定居。前殖民地的大多数有色移民因学历较低受到限制。但随后的《1972年移民法》却规定欧共体成员国公民可以在没有工作许可证的情况下进入英国。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英国全面修改《国籍和移民条例》,严厉对待非法入境者,以保证那些可能和恐怖分子有关系的庇护中请人不会成功。

2002年起试行高技术移民项目。在试行的一年多时间里;成功接收了3万多名高技能移民申请。

2002年起试行高技术移民项目。在试行的一年多时间里;成功接收了3万多名高技能移民申请。

材料二在有色移民潮的冲击下,英国变成了一个有着庞大的亚裔和黑人社区的多种族国家。移民与本土居民的碰撞衍生出很多的社会问题,建立在资本扩张基础上的种族歧视、对资源有限性担忧而引发的移民忧虑、基于文化冲突的暴力事件等。英国的移民政策面临着限制与自由流动之间的艰难选择。——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鑫《《人生七年〉:战后英国有色移民政策演变》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二战后英国有色移民政策演变的认识。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2、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3、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4、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详解】

据所学可知两史书堪称“史学双壁”是《史记》和《资治通鉴》,《史记》是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所著,《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主持编写,故C正确;A不符题意;《史通》是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作者刘知几,唐朝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B错误;《文史通义》是清代学者章学诚创作的一部史学理论作品,D不符题意。2、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B项正确;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而不是大昭寺,A项错误;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东面西,而不是坐北朝南,C项错误;包括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佛堂的是西藏红宫,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3、A【分析】【详解】

材料反映了希腊军队依靠奥德修斯的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亚城,但奥德修斯却遭到海神的忌恨,而阅尽人间不同风俗,这一故事既描写了军队作战时的计谋和勇敢,也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复杂的人性与心理,故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战争之下复杂的人性,对讴歌军事才能、宣扬正义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BC;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而《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时期的文学作品,故排除D。4、B【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了“中道”理论,故选B;柏拉图提出理念论,排除A;亚里士多德提出“三段论”,属于逻辑学,排除C;孔子提出“正名”主张,排除D。

【点睛】5、B【分析】【详解】

题干中关于亚里士多德研究的领域涉及到了哲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等;说明其研究领域宽广;在各个研究领域里分别涉及到了“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等,可以看出他研究过程中非常注重客观实际,故选B。

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6、B【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依据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世纪”和文字“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可知此人评论的伟大作家应该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故答案选B,A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诗人,CD两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

考点: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批判现实主义文学7、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长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防御工程,起着防备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作用;就今天而言,长城军事防御的功能已经不符存在,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凸显,所以两个价值分别是指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和历史文化价值,A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BCD项与这“两个价值”对应有误,排除。故选A项。8、C【分析】【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戏剧、传统文学、民间工艺均内容丰富,说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C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中国戏剧、传统文学、民间工艺的内容,无法看出中华文化缺乏转型的根本动力,排除A项;“维系了中国大一统局面”的说法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中国戏剧、传统文学、民间工艺的内容丰富,不能体现民族差异,排除D项。故选C项。9、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雕塑等艺术强调展示理想的崇高和优雅,不重视细节的精准,罗马艺术则注重细节,特别强调务实求真,两者艺术风格的不同主要源于二国的政治、宗教、地理等国情不尽相同,影响了对美的理解和表达,D项正确;二者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别不大,并非导致其艺术风格迥异的关键因素,排除A项;罗马部分艺术源于希腊,艺术源头不同并非影响二者艺术风格的最主要因素,排除B项;二者的政治体制差异并非决定其艺术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11、略

【分析】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技术;经验和劳动力,使南方得到开发。材料第一段“该地区山峦起伏,地势陡峭,可耕地少”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野兽出没,盗匪横行”反映出兴建土楼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

(2)概括材料第二段第一;二句的信息;得出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据材料第二段第三句“一楼之内—般居住着一个家族”得出聚族而居的特点。材料中“同居共财”的传统反映出共同享有族产。材料最后一句反映出对教育的重视,兴办专门学堂对家族子弟进行教育。

考点: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解析】(1)人口南迁;南方开发;特殊的地理因素;安全自保的需要。

(2)尊崇儒家伦理;聚族而居;族产共享;兴办族学,重视教育。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建设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真实性和完整性回答。

(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和文化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回答。【解析】(1)威胁: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建设。保护:有关国家采取行动,国际社会集体性援助。

(2)价值: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

(3)认识: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特点:古代西亚农耕经济占主导;古代希腊工商业经济占重要地位(海外贸易发达)。

影响:两河流域形成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古代希腊形成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个部落内的所有成员集体行动,参加迁徙或战争”这一信息回答即可;

第(2)问,根据材料“建立了以梵语为载体的印度文明”“建立了以古希腊语为载体的古希腊文明”等信息回答即可。【解析】(1)集体行动。

(2)在世界不同地区建立了许多文明。15、略

【分析】【详解】

(1)观点:学者1:根据材料“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可知,丝路位置和路线多样;学者2:根据材料“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可以得出,丝路上交流的人员和功能繁多;学者3:根据材料“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可知,丝路发展的原因多样;学者4:根据材料“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可知,丝路功能多样。特点:根据材料中四种观点可以得出,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是多角度,开放的;从研究的侧重点来分析,多种观点,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存在多元多样性;从研究的内容分析,研究者之间既有争鸣,也有借鉴,百家争鸣促进了学术进步。

(2)观点:根据材料中利玛窦的事迹以及其上疏内容可知,虽然利玛窦的上疏和他的画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中华文明的态度,但仍不足以证明“利玛窦推崇中华文化”这一观点。理由:从不同角度分析,以利玛窦来中国的目的为切入点为例,利玛窦的上疏是第一手史料,但他上疏的目的是希望明神宗能够支持他的传教活动,为博取明神宗好感,对中华文明可能会多一些溢美之词。【解析】(1)观点:

学者1:丝路位置和路线多样;

学者2:丝路上交流的人员和功能繁多;

学者3:丝路发展的原因多样;

学者4:丝路功能多样。

特点: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是多角度;开放的;多种观点,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存在多元多样性;研究者之间既有争鸣,也有借鉴,百家争鸣促进了学术进步。

(2)观点:虽然利玛窦的上疏和他的画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中华文明的态度,但仍不足以证明“利玛窦推崇中华文化”这一观点。

理由:角度1:利玛窦的上疏是第一手史料;但他上疏的目的是希望明神宗能够支持他的传教活动,为博取明神宗好感,对中华文明可能会多一些溢美之词。

角度2:即使利玛窦上疏反映了他的真实想法;也是一个孤证,“孤证不立”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原则,还需其他相关的原始材料互相印证。

角度3:利玛窦儒服画像是艺术作品,其证明力有限。(两点依据)16、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可知;新闻媒体积极参与;根据材料“该月上旬共有4篇关于文物保护法规出台的公报”可知,重视法制建设;根据材料“台湾当局筹划‘长期出借’文物至美国的举动引发政府;学者、群众的一致抗议,多篇文章与此相关”可知,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根据材料“当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关于会议的报道、发言、决议和倡导成为《人民日报》文化版面的‘重头戏’”可知,政府占据主导地位。

(2)根据材料“195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5次大会上,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公约草案文本”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各国认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根据材料“经多次讨论后,‘海牙公约’及其协定书和实施条例于1954年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和国际性公约”可知,国际法的完善为遗产保护提供了保障;根据材料“196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该理事会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起初有25个国家参加,截至2019年已扩大列107个国家”可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加强了国际协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众传媒的发展。【解析】(1)特点:重视法制建设;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占据主导地位;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答出三点)

(2)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各国认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加强了国际协作:国际法的完善为遗产保护提供了保障;大众传媒的发展。(答出三点)17、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修昔底德全面继承并改进了希罗多德史学编纂方法”可知;昔底德史书编纂继承传统并改进;根据材料“对于时代久远的史料,修昔底德主要采取理性主义的态度”可知,修昔底德史书编纂蕴含理性精神;根据材料“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认为是古代史家“如实直书”的典范”可知,修昔底德史书编纂严谨求实,追求客观真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昔底德史书编纂有独特见解;有创新性。

(2)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史书编写的不确定因素多,比如作者的阶级立场、价值观;史料的选用,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还有时代变迁等等。【解析】(1)继承传统并改进;蕴含理性精神;严谨求实;追求客观真实;有独特见解;有创新性;

(2)时代变迁;史学家的立场、价值观;史料的选用、考证;历史研究方法;(4点)18、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一中信息“英国殖民者留下了初步具备一定制度文化水平的政治遗产”;“这些具有现代性和民主性的因素被新加坡政府保留在自治后的政治体制内;并在实用理性主义的主导下与东亚儒家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新加坡有复杂的种族关系,有众多的宗教门派,有多种文化传统,有多种语言和教育,有这种错综复杂的社会体系中,要进行有效的社会整合和社会管理”“在长期殖民统治下,新加坡经济结构呈现畸形态势”,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加坡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一个超越国内任何一个阶级;种族和文化的‘强政府’成为必然要求”和材料二信息“拒绝了西式的民主;建立了一党独大、以行政为主导的政体”“它具有高素质而又廉洁高效的行政团队和严明的法治”,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注意一分为二的进行评述,根据材料二信息“既使新加坡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效率,又维护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正”归纳指出“新加坡模式”的积极方面,再结合材料二信息“对内实行铁腕治理”“它缺乏民主”归纳指出“新加坡模式”的局限。

考点:现代化模式·“新加坡模式”·“新加坡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特点【解析】(1)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使新加坡深受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华人居多的社会现状又使新加坡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国内复杂的种族;宗教、文化等;需要强权政府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独立后面临的经济困难客观上要求政府担当起领导经济现代化的重任。

(2)特点:一党独大;政府权力高度集中(以行政为主导);政府廉洁高效;社会高度法治;

国家主导经济现代化。

评价:这一模式符合新加坡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但它缺乏民主,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四、论述题(共3题,共21分)19、略

【分析】【详解】

本题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许多游戏活动孕育而生”、“体育、游戏和娱乐活动十分盛行”、“七月十五孟兰盆会的出现为后来逐渐形成的中元节放河灯游戏奠定了基础。炼丹术的盛行促使了火药的发明,从而为放爆竹游戏的广泛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各种娱乐活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等信息可知,中国民间游戏不断传承演变,其历史源远流长。结合我国古代游戏出现的背景、原因和演变等信息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亦可。【解析】示例一观点:中国民间游戏不断传承演变;其历史源远流长。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格局中,许多游戏活动从生产劳动;宗教礼仪和军事训练中分化出来,逐渐独立和成形。西汉前期,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日渐增强,出现“文景之治”,体育、游戏等娱乐活动十分盛行。六朝时期,佛教、道教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长期战乱纷争和人口迁徙使得汉族内部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民俗发生了交融,民间游戏的传播交流加强。唐宋时期,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的繁荣促使规模庞大的市民阶层日渐形成,各种娱乐活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传统游戏在全国广为流行,一些新游戏得到迅速普及。

总之;大部分的民间传统游戏经过历朝历代的改制和完善,一直延续传承到今天。目前在我国,许多民间传统游戏仍然担负着娱乐休闲的文化功能,成为现代人社会娱乐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示例二观点:六朝时期;民间游戏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阐述:六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出现三教并立的现象。佛教和道教的一些仪式或活动推动了民间游戏的发展,例如佛教的盂兰盆会为后来中元节放河灯游戏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民间游戏的发展,例如火药的发明为放爆竹游戏的广泛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六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少数民族内迁加强了民族交融,一些游牧民族的游戏,例如骑马、射箭等在中原地区得到传播。北方的战乱导致中原人口的南迁,北方人民给江南等地带来了打秋千、踩高跷等游戏,推动了南方地区民间游戏的发展。六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的发展为江南地区民间游戏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综上所述,六朝时期民间游戏的发展是该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交融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20、略

【分析】【详解】

根据“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北非的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水量充沛,土壤肥沃,有学者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馈赠””等信息可概括得出观点为各区域人类的早期文明往往发源于大河流域。论述时可从大河流域在地理环境方面的优势进行理解。最后再进行总结可得出大河流域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往往成为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解析】观点:各区域人类的早期文明往往发源于大河流域。

论述:大河流域由于水量充沛;土壤肥沃,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人类早期,更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居住,由此决定了各区域人类最早的文明往往诞生在各大河流域。如西亚的两河流域,早在公元前4300年左右,生活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就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他们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其中有大量的“大麦”和“鱼”的文字,《吉尔伽美什》中著名的洪水故事,则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则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其莎草纸文书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他们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对后世历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大河流域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往往成为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21、略

【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有色移民政策是二战后英国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