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世纪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新世纪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新世纪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新世纪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新世纪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新世纪版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革命是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其旨在A.推动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B.推动中国革命道路由“城市为中心”向“农村为中心”转变C.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民族战争的胜利D.中国人民当前的革命任务是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2、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十四年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大地向前发展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和基本的经验,就是两件事:(一)在国内,唤起民众(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该文章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思想产生B.严格遵循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C.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准备D.阐明了团结盟国抗战的重要性3、明朝中后期,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这种新文学样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众消费观念变化B.雕版印刷技术改进C.佛教影响逐渐增强D.市民阶层日益扩大4、唐中期以后,散文(古文)的创作开始兴盛起来,入宋以后更趋繁荣。这些散文大多用词简练准确,句法严密,逻辑性很强。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B.官方哲学对佛道理论的吸收C.诗歌创作盛极而衰遭到抛弃D.重文抑武提高文人生活水准5、甘薯传入对中国粮食与人口增加影响极大,这种作物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科技图书记载其特性以及推广的情形。这部图书是A.B.C.D.6、顾炎武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认为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A.认为前人研究成果不可超越B.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C.强调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D.否定明代学术成果重视调查研究7、黄宗羲在《原法篇》中说到“后之君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而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本质上表明他A.反对宋明理学的束缚B.认识到帝王之法的弊端C.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反对满族统治汉族8、“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原有的幻梦破灭了,现实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进步,“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迭次兴起。材料所述的历史时期是A.甲午战争后的维新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前的思想论战时期C.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失败后的探索时期9、1926年6月,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特别提到,国民党的宣传工作很重视城市但忽略了农村。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这反映毛泽东A.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B.注意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C.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D.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11、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12、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4、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5、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6、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7、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12分)18、【古代农书与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农书是我国丰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了解农业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以下为部分农书一览表。时间书名主要内容先秦《管子·地员》《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对土壤、农时及耕作、栽培等农业技术的初步总结。西汉《记胜之书》记录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北魏《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其内容源自前代农书和作者的生产经验,尤其注重系统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知识。宋代陈旉《农书》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栽培技术的农书,依托于作者丰富的农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记述了土壤所宜以及积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技术。元代王祯《农书》综合性农书,其中《农器图谱》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明代《种树书》专门记述果树、蔬菜、花草栽培。《农政全书》传统农书集大成者,吸收了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农业科技,并记录了新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传统农书集大成者,吸收了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农业科技,并记录了新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摘编自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等材料二《耕田》:“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穙种,七月、八月犁稀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类同。”说明豆类作物的轮作,起到了绿肥作用。《大小麦》:“冬雨雪止,以物辄菌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对降雪的利用,具有防旱保墒的作用。——据《齐民要术》材料三《粪田之宜篇》:“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主张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以达到“地力常新壮”的目的,体现了“用类如用药”的思想。《善其根苗篇》:“今夫种谷,必先修治秧田大抵秧田爱往来活水,怕冷浆死水(水)浅深得宜乃善。”强调了秧田用水的重要性。——据陈旉《农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古代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的异同。(8分)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摘自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材料二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材料三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持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1)材料一中孙中山先生说“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这里所说的十三年前的革命是指哪次革命?这次革命最为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中的哪一主张?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孙中山先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如何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在新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革命实践?20、史料研习;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

(1)史料研习。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辑万里①,乃不僭位号,不传予孙,而剑为②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腰腰乎三代之馈意③,其治国常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④,米利坚和重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无恶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⑤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____结合1787年美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2)理论指导。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共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秩序,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新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理论来源

基本主张

实践过程

结果

孙中山

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建立中华民国,但未改变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性质

毛泽东

马列主义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3)社会调查。

调查历史见证人;了解北京市民对50年代新社会的感受。请参照示例,任选一个题目说明调查理由。

答题示例。

调查题目:1950—1952年农村土地改革。

调查理由:了解当时农村废除封建剥削关系;农民获得土地的感受。

调查题目①: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

调查题目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调查题目:(写出序号)____

调查理由:

(4)问题讨论。

日本;西欧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期。对这一时期这些国家经济繁荣的原因;有不同的认识角度。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事实加以概括。

角度l:经济因素。

角度2:政治因素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4题,共28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为1982、1990、1995、2000年全国青壮年文盲变化数据。

——据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选取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大事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上图所示为中国与西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学界形容这一时期的中国具有"超稳定结构"并处于"高水平停滞"时期,并据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西方来说,科学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都存在着适应性。也就是说,制度大于技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首先体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上。——据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准确概括作者观点,评析须态度鲜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注:赶上潮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注:赶上潮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陈寅恪《敦煌劫余录序》(1930)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示观点的一点或整体进行评析。(说明:运用3个具体史实,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中外史实均应列举,不能重复材料)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在探究工业文明因素的发育时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模式;即。

请据此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行探讨。(说明:就结构图中的要素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结构图中的要素进行补充,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达清晰。)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4题,共32分)25、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6、关注人;关注社会是东西方很多哲学家的主张,东方的孔子创立儒学,注重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西方古代希腊和近代欧洲更是关注人自身的发展。由此请回答:

(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儒学是怎样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的?

(2)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3)启蒙思想家进步主张的核心是什么?对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27、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28、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

(5)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依据材料“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可以看出主张团结其他阶级抗日,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民族战争的胜利,C正确;A是五四运动的意义,排除;BD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特征,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故选C。2、C【分析】【详解】

根据孙中山逝世的时间推断可知文章应该发表于1949年,因此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准备,故选C;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有本质不同,排除B;1949年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D。故选C。3、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朝的小说大量出版且畅销,重要原因就是市民阶层的兴起且日益壮大,故选择D选项;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商业气息浓郁,经济繁荣,民众有能力购买一些新的文学样式作品,并不代表消费观念变化,故排除A选项;新文学样式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是活字印刷术的普及,并非雕版印刷,故排除B选项;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在元朝属于正统思想,佛教影响不会逐渐加强,故排除C选项。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市民阶层的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需掌握明朝小说兴起的原因。4、B【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古代散文发展和官方哲学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A项表述正确,但无法说明材料中的现象,排除;根据材料所述,散文从唐代到宋代日趋繁荣,并且这些散文大多用词简练准确,句法严密,逻辑性很强,这主要是受到唐朝中后期以来儒佛道三教合一,进而形成理学影响下的结果,B项正确;C项从材料中无法说明,排除;材料是说散文发展状况和特点的,同文人生活水准无关,排除D。故选B。5、C【分析】《农政全书》记载了甘薯的特性以及推广的情形;《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均不涉及甘薯的特性以及推广问题,《本草纲目》不是农书,所以本题答案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对甘薯的记载是《农政全书》。6、C【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说明顾炎武强调学术研究的创新和独立思考,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的“必古人之所未及就”不符,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世致用的精神,故B项排除;顾炎武只是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发表看法,故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7、C【分析】【详解】

根据“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反对以一家之法取代天下之法,故C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宋明理学的束缚,排除A;B是材料反映的现象,排除;材料反映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无法体现反对满族统治汉族,排除D。8、C【分析】试题分析:维新运动主张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采取托古改制的方式,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前的论战突出在要不要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也不全面反对传统,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全盘肯定西方,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展开论战,与材料“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相符,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后,以国共十年对峙为主题,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9、C【分析】【详解】

材料反映了毛泽东认为要发挥农民的革命潜力,要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故选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革命武装”和“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问题,排除D。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10、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12、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4、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5、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6、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7、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12分)18、略

【分析】(1)

根据“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得出种类多,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先秦时就有总结农业技术经验的农书,说明源远流长;根据“对土壤;农时及耕作、栽培等农业技术的初步总结”总结农业生产经验;根据“其内容源自前代农书和作者的生产经验,尤其注重系统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知识”内容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根据“吸收了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农业科技,并记录了新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得出增加了西方农业科技成就。

(2)

异:根据“则麦耐旱,多实”“秧田用水”,结合所学可知,北方种植耐旱农作物小麦等为主,南方地区水田多,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根据“悉皆五、六月中穙种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类同”得出北方重视因地因时制宜,注重防旱保墒,根据“强调了秧田用水的重要性”得出南方重视秧田用水;根据“豆类作物的轮作”得出北方利用通过轮作达到施肥作用,根据“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得出南方重视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同:根据“起到了绿肥作用”“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概括得出都重视施肥;根据“对降雪的利用,具有防旱保墒的作用”“强调了秧田用水的重要性”,概括得出都重视农田用水的管理;还可从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为后世积累了经验等角度进阶回答。【解析】(1)种类多;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源远流长;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内容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增加了西方农业科技成就。

(2)异:种植耐旱农作物小麦等为主,南方地区水田多,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北方重视因地因时制宜,注重防旱保墒,南方重视秧田用水;北方利用通过轮作达到施肥作用,南方重视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同:都重视施肥;都重视农田用水的管理;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为后世积累了经验。19、略

【分析】【详解】

(1)革命:根据材料“摘自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主张:材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体现的是民生主义;办法:根据材料“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可归纳出是核心内容是平均地权;具体办法是核定地价。

(3)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实践如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等。【解析】(1)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3)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等。20、略

【分析】【详解】

这是一道历史学科内综合的试题;命题思路和呈现方式都不乏创新之意。本题。

共设四问;以历史学习的四种方法设置情境,出题设问,既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更考查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对学科内综合测试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第一,回应高中新课改倡导历史学习方法改革,分别用史料研习;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方法分别建构四个考查问题。第二,学科内容建构宏观,分别在上述学习方法渗透以近代以来中外政治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过程。第三,用原始资料、经典理论和表格资料等创设问题的新情境,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题方法立意和学术立意整合,确定的能力考查的知识载体内容是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中国近代为争取国家独立而进行的制度探索、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调整与发展。第一部分史料研习。考查美国政治制度,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找出核心内容写明序号,并结合所学阐释其创新关键。政治民主化进程是备考中重要专题,启蒙思想、三权分立、美国宪法、民主共和都应是考生熟知的内容,为引导考生从史料中走出来,问题设计了对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认识,借徐的话来引导学生分析美国民主制度性质及历史地位。答案很简洁,此问难度不大。

第二部分理论指导。考查考生在一定学科理论下认识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提供材料,要求完成相应表格。考查考生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此题难度较大。首先,能否抓住材料重心,围绕资产阶级共和国与人民共和国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不同道路去思考。其次,考生概括表格内容如基本主张、实践过程、结果等很难达到参考答案的要求。再次,在如何参照已给答案作答时,会发生诸多歧义。作为高中学生需要对这样的问题能进行明确、简洁的概括阐释。此部分蕴涵的能力考查和价值导向同等重要。本部分内容是教学、教材的重点,因此设定为学生得分的重点。

第三部分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能力考查的应有之意,也应成为历史学习方法的重要补充。提供答题示例,要求考生二题选一,调查北京市民对50年代新社会的感受。此题呈现方式有新意,考生亦不难操作,且考查的是重点主干知识。解答此题需注意三点:一要抓关键,围绕新社会的“新”字做文章。二要概念清,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经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切不可与建国初期的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措施混为一谈;第一届全国人大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宪法,要十分明确,注意不要与党的八大混淆。三要紧扣题,只写调查理由,无需写方法过程等其他内容。

第四部分问题讨论。问题讨论是认识历史问题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此问带有开放性,考生可任选经济或政治因素一个角度,来概括日本、西欧经济发展原因。答题时务必要审清题,要把握好时空观,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的日本、西欧,要把握好经济内容而非其他。本部分要求的分析超出政治制度影响的范畴,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二战后经济繁荣富强全面认识,有利于学生对中国在新的时代条件繁荣富强的思考借鉴。但从答案来看,无论经济因素还是政治因素角度,都不是那么纯粹的单一角度。【解析】(1)序号:②⑤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或创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2)。

理论来源

基本主张

实践过程

结果

孙中山

西方资产阶

级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

反对北洋军阀争取民主共和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3)①了解市民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感受。

②了解市民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社会主义的感受。

(4)角度1:它们都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拓展国际市场,推动经济高速发展。角度2:它们都进行了社会改革,缓和矛盾;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都得到美国扶持,全力进行经济建设。五、论述题(共4题,共28分)21、略

【分析】【详解】

根据“1982、1990、1995、2000年的全国青壮年文盲变化数据”可知,我国的青壮年文盲数不断下降。按照题意要求,结合所学选取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大事件予以阐述。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可拟定论题:20世纪80年代,国家把义务教育当做一项战略决策。党和政府重视义务教育,将其定位为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和培养合格公民的一项战略决策。20世纪80年代,通过立法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如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齡儿童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如发起“希望工程”。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也可以拟定论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发展科技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主要手段,而科技的发展要靠人才。为此,国家在1995年作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党和政府通过“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加大投入和加强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此战略的实施是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等等。【解析】示例。

论题:20世纪80年代,国家把义务教育当做一项战略决策。

阐述:党和政府重视义务教育,将其定位为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和培养合格公民的一项战略决策。

20世纪80年代,通过立法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如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齡儿童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如发起“希望工程”。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

示例2:

论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

阐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发展科技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主要手段,而科技的发展要靠人才。为此,国家在1995年作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党和政府通过“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加大投入和加强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此战路的实施是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首先体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上”可知作者的观点是15至19世纪,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首先体现为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关于这一观点可同意也可不同意,如不同意可从东西方科技发展差距拉大的时间;中国科技落后的表现及科技落后的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统治、僵化的科举取士制度、落后的封建剥削制度以及文字狱等)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点睛】【解析】示例。

观点∶15至19世纪;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首先体现为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

评析∶我不赞同这一观点。西方科技水平全面超过中国是在17世纪以后;而西方国家取得对中国的经济优势是在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中国经济的落后主要表现在自然经济仍居主体地位,商品化的手工生产虽有技术改进和规模提升,但远远没有达到工厂制下的机械化生产;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表现为科技著作的编纂,如《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仍停留在对感性经验的积累和整理上。近代中国经济和科技落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统治;僵化的科举取士制度、落后的封建剥削制度以及文字狱等都是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导致15至19世纪中国经济和科技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生产力发展的相对停滞,用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来作为近代早期中国落后的首要表现,具有一定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的评分标准)23、略

【分析】【详解】

材料的观点是层层递进的;学术需要适应时代,学术研究者研究时需要与时代同步。考生可以结合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进行分析。围绕材料的观点,进行论述,要求把史实写清楚。

【点睛】【解析】示例:观点:赞同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说明:时代发展与变化对历史研究需要新材料与新问题。汉初为了恢复经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后来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自汉武帝以后,历朝历代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近代以来,面对中国的变局,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救国图强之路,在学习器物和制度失败后,转而去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对儒家思想全面否定。在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下,一些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改革。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学术领域与其同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学术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相关。24、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据此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行探讨。依据图示信息可总结出“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及制度创新等因素对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的观点,然后结合洋务运动时期、甲午战争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具体史实,从国家政策、制度创新等角度进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达清晰。【解析】观点: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激励及制度创新等因素对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洋务运动时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和20世纪初的“新政”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说明:考生如能以其他因素加以论述;或者从社会生产力受阻;政策失误、旧制度的约束等角度来论述其对工业化进程的不利影响,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综上所述(言之有理即可)六、简答题(共4题,共32分)25、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主要围绕爱国必须革命、清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