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冀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冀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冀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冀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冀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冀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1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如图所示,置于通电螺线管内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是静止的,则线圈两端的磁极和电源的正负极分别是(

)

A.线圈右端为N

极,电源右端为正极B.线圈右端为N

极,电源右端为负极C.线圈右端为S

极,电源右端为正极D.线圈右端为S

极,电源右端为负极2、成语故事往往由历史事件演变而来,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破釜沉舟—项羽B.四面楚歌—楚庄王C.约法三章—刘邦D.卧薪尝胆—勾践3、两个实心物体a、b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2倍B.b的密度是a的密度的2倍C.a的密度是0.5×103kg/m3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4、弹簧秤下悬挂一条形磁铁;磁铁下方有一通电螺线管,如图所示,当电键S闭合且稳定后弹簧秤有-定的示数,为了使弹簧秤的示数减小,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滑片P向右滑动。

B.滑片P向左滑动。

C.减少线圈的匝数。

D.将电源的两极对调。

5、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响度大,“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B.音乐简谱:1=C|____3|____6|这里不同的数字代表了不同的音调高低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是为了阻断噪声传播。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要佩带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8、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

可以用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B.装置(b)

可以用来做验证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C.装置(c)

所示正在做的是托里拆利实验,实验时若玻璃管发生倾斜,则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不变D.装置(d)

可以判断乙杯中液体的密度比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小9、如图所示,凸透镜的应用事例中,所成像的性质完全相同的有()A.

投影仪放映B.

照相机拍照C.

放大镜观察物体D.

监控器摄像10、电动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关于电动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把套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B.前后刹车装置多次用到了杠杆C.电源指示灯用到了半导体材料D.电动机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1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均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A.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十楼至一楼上,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下降B.将空的集气瓶中放入正在燃烧的棉花,迅速将鸡蛋放到瓶口处,鸡蛋会被挤进瓶中C.用手指顶住杯底扎有的小孔,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也不掉;若将堵孔的手指拿开,水将和纸片都落下D.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会从管口流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B.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

C.棒击鼓面的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D.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小13、在家庭电路中,如果带有漏电保护器的总开关出现“跳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A.有人触电B.电路中出现短路C.电路中出现断路D.正在工作的电器总功率过大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垄脵

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煮;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炸,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垄脷

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

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

制作冻豆腐的过程经历了先______后______的物态变化.

垄脹

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______,使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15、______和______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冬天为了取暖,可以双手不停地搓擦,也可以向手上呵气,前者是靠______改变手的内能,后者是靠______改变手的内能.16、校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____的,要求学生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____现象而发生的伤害事故.17、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长达10年的科学探索,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开辟了电气化时代.图中的____图(选填“甲”或“乙”)就是研究该现象的实验情形.根据该现象,人们制成了____(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

18、据说,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这说明____可以传声;海上的渔民利用特殊的声音诱鱼,说明____能传声;声音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要____(快/慢).19、体育课上同学们进行爬杆比赛,质量为50kg

的小明以0.8m/s

的速度匀速爬直立的杆,在爬杆过程中,他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爬杆的功率是______W.(g=10N/漏K)

某汽车发动机输出功率为30kW

恰能以54km/h

匀速行驶5.4km

其间发动机共做功______J

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______N.

当汽车上坡时,只能保持36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此时汽车发动机牵引力为______N.

20、用一把学生使用的刻度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高度,共得五组数据如下:4.58cm4.56cm4.44cm4.58cm4.59cm.

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物体平均高度为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24分)21、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时暗处是积水.______(判断对错)22、“坐地日行八万里”属于地球自转现象.______(判断对错)23、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时暗处是积水.______(

判断对错)

24、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______(

判断对错)

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4题,共20分)25、有六只阻值均为10欧的电阻R和一只阻值未知的电阻R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当A,B两点间接上100伏的电压,这时安培表的读数为1安.试求这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

26、如图所示,已知电阻R1=6娄赂

通过R2

的电流强度I2=0.5A

通过R1

和R2

的电流强度之比为I1I2=23

求R2

的阻值和总电压U

.27、某同学旅游时,划船行在两山之间的湖面上.

他大喊了一声,经过1.2s

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6s

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

设当时的气温为15隆忙.)

28、在实际生活中电池本身是有电阻的,因此,实际的电池可以等效为一个理想电源(

电压为E

恒定,电阻为0)

与一个电阻r

的串联(

图甲所示).

在如图乙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

外电路的电阻(

即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

为R

请你完成:

(1)

若已知EIr

求电源的输出功率PR(

即外电路电阻R

的功率)

(2)

若已知Er

请推导出电源的输出功率PR

跟电压表示数U

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并据此求出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大于r)

(3)

电源的效率娄脟

是指电源的输出功率和电源总功率之比.

电源的效率高意味着较小的体积或较高的可靠性,以及可以节约能源.

请求出(2)

中当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电源的效率.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4分)29、如图甲所示,两名同学分别用完全相同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绘制了a、b两杯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1)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____以便缩短加热时间.

(2)通过分析图象信息可知:此时大气压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3)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①____;②不断吸热.

(4)a、b两杯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是____.

(5)从开始加热到t0时刻,a、b两杯水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和Qb,则Qa____Q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0、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重5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画出它所受重力G和支持力F的示意图.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3)根据图丙中通电螺线管的N;S极,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极和“-”极.

(4)如图丁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点灯和开关正确接到电路中.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解:小磁针静止时N

极向右;因螺线管内部磁感线是由S

极指向N

极的,故螺线管左端为S

极,右端为N

极.

由安培定则可知;电源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

故选B.

根据小磁针的指向;螺线管内部磁感线由S

极指向N

极,由安培定则可判断出螺线管的NS

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安培定则,会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关系.【解析】B

2、B【分析】略

【解析】B3、A【分析】【分析】(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求出a、b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解析】【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当Va=Vb=2×10-3m3时,ma=4kg,mb=2kg;

则a、b的密度分别为:

ρa===2×103kg/m3;

ρb===1×103kg/m3;

所以ρa>ρb,且a物质的密度是b物质密度的2倍;故A正确,BC错误;

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所以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错误.

故选A.4、B【分析】

通过安培定则判断可知;电磁铁对条形磁铁有排斥作用,为使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应增大电磁铁的磁性,也就是使其电流增大,读图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左滑动,选项B符合题意;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线圈的匝数可减小电磁铁的磁性,弹簧秤示数会变大,故C错误;电源两极对调会使电磁铁吸引条形磁铁,弹簧秤示数变大,故D是错误的.

故选B.

【解析】【答案】条形磁铁本身的重力就可以使弹簧秤有示数;因此,首先要判断这一示数的根源,也就是电磁铁对条形磁铁是排斥还是吸引,利用安培定则可解决这一问题.再根据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改变电磁铁的磁性.

5、B【分析】解:A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的是回声。故B符合题意。

C;隔墙有耳;墙是固体,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2)

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

赫兹的声波。

(3)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音色、回声和声音的利用。同时要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特点。【解析】B

6、C【分析】解: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不同人说话时产生的声音,其音色一般不同;“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A正确;

B、1、2、3、4、5、6、7,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音乐简谱中,C|____3|____6|;有许多不同的数字,因此这些数字代表不同的音调。故B正确;

C;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C。

(1)区分音调和响度;就要看指的是声音大小还是声音高低,有时说声音高低是指大小的意思;不同的人说话其音色不同;

(2)首先明确,1、2、3、4、5、6、7、,对应的do、re;mi、fa、sol、la、si这个音阶;然后根据音调的定义解答;

(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和在声源处进行减弱。

(4)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依据事实区分判断。

本题考查声现象的基础知识点,包括音调响度的区分、声音传递能量和防治噪声的途径,是声学中的综合题目,是中考的热点难点。【解析】C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BD【分析】略【解析】BD

8、AC【分析】解:A

装置(a)

是压强计;可以用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故A正确;

B、装置(b)

可用称重法测出物体的浮力;同时借助量筒测出排水的体积,进而算出排水的重力,因此可用来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不能用来做验证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故B错误;

C;装置(c)

所示正在做的是托里拆利实验;实验时若玻璃管发生倾斜,则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不变,只是水银柱的长度会变长.

故C正确;

D、因为密度计漂浮,所以F赂隆=G

又F赂隆=娄脩脪潞gV脜脜=G

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录脳脜脜>V脪脪脜脜

所以液体的密度:娄脩脪脪>娄脩录脳

故D错误.

故选AC.

结合图片和对液体压强实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托里拆利实验和液体密度测量实验的了解;可直接做出解答.

本题的四幅图中所列出的四个实验是我们学习压强、浮力与密度时的三四个重要实验,是我们应该重点掌握的.【解析】AC

9、BD【分析】【分析】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来工作的;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U<f,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析】【解答】解:投影仪的镜头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光屏上不能接到像,在放大镜的另一侧,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电子监控器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其成像情况与照相机相似.

故选:BD.10、ABC【分析】解:

A;电动车的车把套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正确;

B;电动车的前后刹车装置多次用到了杠杆;故B正确;

C;半导体是指材料的导电能力界于金属与绝缘材料之间的材料;电源指示灯用到了半导体材料,故C正确;

D;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来工作的;故D错.

故选ABC.

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1)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电动的刹车装置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3)半导体是指材料的导电能力界于金属与绝缘材料之间的材料;

(4)根据电动机的制作原理判断.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增大摩擦的方法、半导体的作用、杠杆的应用、电动机工作原理的了解与掌握,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体现了学以致用,有意义!【解析】【答案】ABC11、BC【分析】【分析】(1)(1)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2)燃烧的棉花放入瓶内,当瓶内氧气消耗、空气密度减小,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外界大气压强把鸡蛋压入瓶内;

(3)(3)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存在压强作用;

(4)(4)从大气压与瓶内压强的关系角度进行考虑,瓶内封闭部分气体的压强++瓶内水的压强==大气压。

此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以及大气压的大小,属于综合性题目。【解答】A.拿着这个气压计从一楼爬到十楼的过程中,气压减小,液柱会在内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高,故A错误;B.将空的集气瓶中放入正在燃烧的棉花,迅速将鸡蛋放到瓶口处,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在外界大气压强作用下,鸡蛋会被挤进瓶中,故B符合题意;C.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粘”在杯口上,若将堵孔的手指拿开,大气压使水和纸片都落下,故C符合题意;D.一标准大气压大约是1.0隆脕101.0隆脕105PaPa它相当于10m10m高的水产生的压强;水槽液面上受到大气压的作用,饮料瓶内只有瓶中水产生的压强,大气压远大于瓶中的水产生的压强,所以水被大气压托着,不会流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C。

【解析】BC

12、AB【分析】略【解析】AB

13、ABD【分析】解:带有漏电保护器的总开关集成了断路器(

空气开关)

和漏电保护器的功能;对电路起到短路;过载(

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和漏电保护的作用.

所以当有人触电、电路中出现短路、家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时都会造成总开关出现“跳闸”现象.

故选ABD.

当电路中发生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导致电流过大时;空气开关会自动断开,切断电路;

漏电保护器是在有人触电和漏电时;能自动断开电路,对人身起保护作用的保护装置.

一说到“跳闸”,学生可能首先会想到是由于电路出现短路或家用电器总功率过大造成电流过大而出现的“跳闸”,忽视了漏电保护器的作用是当有漏电或人触电时,它也能自动断开电路.【解析】ABD

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沸点;凝固;熔化;液化放热;上;水汽化吸热【分析】解:垄脵

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是因为煮鸡蛋、玉米棒子需要温度低.

炸油条、麻花需要的温度高.

因为水的沸点低,而油的沸点高.

所以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

垄脷

冻豆腐的小孔是豆腐中的水遇冷凝固成冰;而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因此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垄脹

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会变成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

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从而造成上面的馒头先熟.

手沾水后;在遇到高温的馒头时,手上的水要汽化,水汽化时要吸热,这样可以避免手的烫伤.

故答案为:垄脵

沸点;垄脷

凝固;熔化;垄脹

液化放热;上;水汽化吸热.

垄脵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不同.

需要的温度高就选择沸点高的液体,需要的温度低就选择沸点低的液体.

垄脷

要判断冻豆腐小孔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楚冻豆腐小孔的形成过程;豆腐冰冻时,水凝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当冻豆腐解冻时,冻结的冰熔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在上述过程中形成了冻豆腐的小孔;

垄脹

从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前后两种状态来结合物态变化的定义来确定是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然后再确定是吸热还是放热.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不同物质沸点的理解、熔化、凝固以及利用汽化、液化的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解析】沸点;凝固;熔化;液化放热;上;水汽化吸热15、做功;热传递;做功;热传递【分析】解:

要使一个物体的内能改变;可以采用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

冬天;将双手相互搓擦可使手感到暖和,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用热水袋也能使手暖和;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做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过程实际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解析】做功;热传递;做功;热传递16、略

【分析】【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2)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解析】【解答】解:(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

(2)每个座位都有安全带;要求学生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而飞出,造成二次伤害.

故答案为:运动;惯性.17、略

【分析】

在甲图中,闭合开关后,导体ab运动起来;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在乙图中,导体ab在磁场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说明电流中产生了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

故答案为:乙;发电机.

【解析】【答案】根据电磁感应的实质;磁生电,结合两个实验装置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18、固体|液体|快【分析】【解答】解:

人的耳朵听不到声音后;可以通过硬棒;牙齿等固体将声音传递到大脑中,这说明固体可以传声;诱鱼器发出声音,通过液体传播到鱼的耳朵里,鱼就被吸引了过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慢,在气体中最慢.

故答案为:固体;液体;快.

【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这两点内容,分析本题.19、500;400;1.08×107;2000;3000【分析】解:(1)

小明匀速爬杆;则受力平衡,即向上的摩擦力等于向下的重力,即F=mg=50kg隆脕10N/Kg=500N

(2)

爬杆的功率为:

P=Fv=500N隆脕0.8m/s=400W

(3)

汽车功率P=30kW=3隆脕104W

速度v1=54km/h=15m/s

由v=st

得汽车行驶时间:

t=sv1=5.4隆脕103m15m/s=3600s

汽车发动机做功:

W=Pt=3隆脕104W隆脕3600s=1.08隆脕107J

(4)

由P=Wt=Fst=Fv

得汽车的牵引力:

F1=Pv1=3隆脕104W15m/s=2000N

汽车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

阻力等于牵引力;则阻力f=F1=2000N

(5)

汽车上坡速度:v2=36km/h=10m/s

由P=Fv

得汽车的牵引力:

F2=Pv2=3隆脕104W10m/s=3000N

故答案为:5004001.08隆脕10720003000

(1)

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

(2)

由功率公式P=Fv

可得爬杆的功率.

(3)

已知速度与路程;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行驶时间,然后由W=Pt

可以求出汽车做的功;

(4)

汽车的功率P=Wt=Fst=Fv

由P=Fv

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牵引力;然后由平衡条件可以求出汽车受到的阻力;

(5)

利用P=Fv

计算上坡时牵引力.

物体运动时只要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受力一定平衡的,应改正一个错误的观点:有力才有运动;关于功与牵引力问题,应综合速度公式、功率公式解答.【解析】5004001.08隆脕10720003000

20、4.44cm4.58cm【分析】【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

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测量值误差最小。本题考查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平均值要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解答】由测量结果知;4.44cm

与其它测量结果偏差较大,所以此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物体的长度应该是L=4.58cm+4.56cm+4.58cm+4.59cm4隆脰4.58cm

故答案为:4.44cm4.58cm

【解析】4.44cm4.44cm4.58cm4.58cm四、判断题(共4题,共24分)21、√【分析】解:(1)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

(2)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

(3)如图;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

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

(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掌握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要误以为镜面反射就一定亮,漫反射就一定暗,感觉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解析】√22、√【分析】解:赤道的周长是40000千米;合计八万里,由于地球的自转,它的周期是一天24小时,即坐地日行八万里.

故答案为:√.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概况,属于基础题.【解析】√23、√【分析】解:(1)

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

(2)

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

(3)

如图;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

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隆脤

(1)

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

(2)

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掌握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不要误以为镜面反射就一定亮,漫反射就一定暗,感觉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解析】隆脤

24、√【分析】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故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

故答案为:隆脤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解析】隆脤

五、解答题(共4题,共20分)25、略

【分析】

R两端电压:UR0=IR=1A×10Ω=10V;

则通过R0电流IR0=

则后面并联电路总电流为1A+

横向并联电总阻值为=5Ω,电压为(1A+)5Ω=5V+

因此第一个竖着的电阻R上的电压为:(1A+)5Ω+10V=15V+通过的电流为:1.5A+

电路总电流:I=1A++1.5A+=2.5A+因该电流流经A;B相连的两个电阻R,所以:

UAB=(2.5A+)×2R+15V+=100V;

解得:R=10Ω,又UR0=10V,故IR0=1A;

则消耗的电功率为:P=UR0IR0=10W.

答:这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10W.

【解析】【答案】已知电流表的示数和电阻R阻值可以知道R两端电压和通过R的电流;从而可得到后面并联电路总电流;

根据并联电阻的特点可以计算出中间横向并联电阻的总阻值;结合后面并联电路总电流可以知道横向并联电阻两端电压;

由此可以得到第一个竖着的电阻R上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此时已经可以计算出电路总电流,再根据题意列出等式,计算出R的阻值,从而得到R消耗的电功率.

26、已知:I1:I2=2:3,I2=0.5A,R1=6Ω

求:R2;U

解:∵I1:I2=2:3;

∴R1:R2=3:2

又∵R1=6Ω

∴R2=4Ω

U=U2=I2R2=0.5A×4Ω=2V

答:R2的阻值为4Ω,电源电压为2V【分析】根据并联电路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求出R2

的阻值,再根据U=IR

求R2

两端电压,即为电源电压.【解析】已知:I1I2=23I2=0.5AR1=6娄赂

求:R2U

解:隆脽I1I2=23

隆脿R1R2=32

又隆脽R1=6娄赂

隆脿R2=4娄赂

U=U2=I2R2=0.5A隆脕4娄赂=2V

答:R2

的阻值为4娄赂

电源电压为2V

27、解:声音传播到第一个山的时间t1==0.6s;

∵v=

∴人到该山的距离s1=vt1=340m/s×0.6s=204m;

声音传到第二个山的时间t2==2.4s;

∴人到另一面山的距离s2=vt2=340m/s×2.4s=816m;

两山间的距离s=s1+s2=204m+816m=1020m;

答:两山相距为1020m.【分析】

先算出声音在两山之间传播所用的时间(

单程)

再根据速度公式v=st

就可算出两山之间的距离.

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求出声音传到峭壁的时间是本题的易错点,也是本题的难点.【解析】解:声音传播到第一个山的时间t1=1.2s2=0.6s

隆脽v=st

隆脿

人到该山的距离s1=vt1=340m/s隆脕0.6s=204m

声音传到第二个山的时间t2=1.2s+3.6s2=2.4s

隆脿

人到另一面山的距离s2=vt2=340m/s隆脕2.4s=816m

两山间的距离s=s1+s2=204m+816m=1020m

答:两山相距为1020m

.28、解:(1)电源电阻r两端电压:Ur=Ir;

电源电压:E=Ur+U;

电源总功率:P总=EI=(U+Ur)I=UI+UrI=UI+I2r;

电源输出功率:PR=UI=EI-I2r;

(2)电源电压:E=U+Ur=U+Ir;

电路电流:I=

电源输出功率:PR=UI=U×=-+

当U=时PR最大,为

(3)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U=

电源的效率:η×100%=×100%=×100%=×100%=50%;

答:(1)电源的输出功率PR(即外电路电阻R的功率)为EI-I2r;

(2)电源的输出功率PR跟电压表示数U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PR=UI=U×=-+当U=时PR最大,为

(3)当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电源的效率为50%.【分析】

(1)

根据欧姆定律与电功率公式可以求出电源的输出功率.

(2)

根据电源电压与电源电阻消耗的电压;外电路电压间的关系求出电路电流;然后求出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压U

间的关系,然后求出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