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02502
课程总学时/学分:36/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
业必修课一、教学目的和
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财政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掌握财政
学的一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分析财政学的基本理论,而且根
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能吸收财政学的部分前沿理论来解决我国政府部门经济
领域的现实问题,从而系统地掌握财政学的内容,增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O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财政学是理论性较强的应
用经济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埋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系统地阐
述、研究基本理论的同时,注意将理论运用于我国的实际;正确处理继承与
发展的关系。我国的财政学是具有中国国情及现代西方公共财政学相融合的
产物。在教学过程中,即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历史特色,乂要结合我国经济社
会实际进行创新与发展;正确处理引进与改造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
国外现代财政学中的新思路、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耍及时吸收,但要
从我国实际出发加以改造,使其与我国经济社会相适应。
二、教学基本要求
借鉴西方经济学与西方财政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经济、财政体制的
改革,完善有中国特色财政学。
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析思考分析问题能
力。课堂讲授采用提问和分析的方式,重点讲授学生似懂非懂的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自学和讨论,最后总结答疑。对于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重
点讲。
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化教学手段,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财政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财政的一般
涵义以及财政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便于历史地、全面地、发展地认识财
政与经济、财政与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财政运行的一般规律。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介绍财政的涵义、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的一
般特征。本章的教学难点是分析为什么财政是一个历史的经济的
范畴。
第一节财政及其
产生发展一、财政
的涵义
(一)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国家权力,以国
家为主体,对社会产品主要是社会剩余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动。它是
国家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和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二)如何理解财
政的概念二、财政
一词的由来
“财政”一词是外来词,来自日文汉字“财政”,而日文中的“财政”又译自西方
,是对“publicfinance"的翻译,并且翻译时参考了中文“财”和“政”的
涵义,中国自日本引入财政概念,涵义并没有发生变化,指的是政府的收支
活动。
三、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一)财政产生的条件
(二)财政的发展
四、财政是一个历史的经济的范畴
(一)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
(二)财政是一个
经济范畴第二节
财政的一
般特征一、财政分
配的国家主体性
(一)财政分配国家主体性的概念
(二)财政分配为什么具有国
家主体性二、财政分配的无偿
性
(一)财政分配无偿性的概念
(二)财政分配为什么具有无偿性
(三)财政分配的无偿性
是相对的三、财政分配的
强制性
(一)财政分配强制性的概念
(二)财政分配为什么具有强制性
(三)财政分配强制性也是相对的
第二章市场与公共财政(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私人需要是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
需要,它通常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向社会提供私人产品来满足;公共需要是社
会的共同需要,它往往通过政府财政机制配置资源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来满
足。掌握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概念、特征、提供方式,掌握市场失灵的概
念及表现,掌握公共财政的概念及特征,熟悉政府失灵的概念、表现、原因
及纠正,了解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耍性及我国公共财政的特征。
本章的教学重点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特征、市场失灵的概念与表现、公
共财政的概念及特征.
本章的教学难点为政府失灵的概念、表现
及纠正。第一节公共产品的一般概念
一、需要类型的划分
(一)私人需要的性质及满足途径
(二)公共需要的性质及
满足途径二、私人产品
(一)私人产品的概念
(二)私人产品的属性
1.可分割性
2.竞争性
3.排他性
三、公共产品
(一)公共产品的概念
(二)公共产品的属性
1.不可分割性
2.非竞争性
3.非
2.公共产品的供应结构不合理
3.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三)政府失灵的原因
1.利己动机
2.垄断地位
3.公共产品效用的获取和成本分担的分离
(四)政府失灵的纠正
1.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职能范围
2.发挥公众、舆论对政府的监督作用
3.加强法
制建设第
三节
公共财
政
一、公共财政的涵义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政府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
需要的经济行为。
(二)如何理解公共财
政的概念二、公共财政
的特征
(一)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二)非盈利的财政
(三)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
(四)法制
化的财政三
、我国的公
共财政
(一)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性
1.财政自身发展的要求
2.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
3.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二)我国公共财政的特征
1.由生产建设性财政转化过来的公共财政
2.与国有资产经营财政并存的公共财政
3.具有更强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公共财政
第三章财政职能(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财政职能理论是财政学基础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主要阐述
财政作为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所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功能。要求熟练掌握财政
的优化资源配置职能、公平收入分配职能及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概念、内容
及其实现方式。
本章教学的重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三大职能的概念
、内容。本章教学的难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的实
现。
第一节优化资源配
置职能一、优化资源
配置职能的涵义
(一)资源配置的三个层次
1.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
2.中观层次的资源配置
3.微观层次的资源配置
(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
财政通过自身的收支,引导资源流向,提供公共产品,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
配置优化的职责和功能。
二、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
(一)优化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保证资源在两大经济部门之间能有合适的
配置比例,以形成合理的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总量搭配
(二)优化中观层次的资源配置:优化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的资源
配置结构
(三)优化微观层次的资源配置:优化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的微观
资源配置行为
三、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
(-)优化宏观层次资源配置的实现
1.应本着“量出为入”原则筹集收入
2.应本着“量入为出”原则安排支出
(-)优化中观层次资源配置的实现
1.通过财政部门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按比例分配资金来优化公共经济部门
的资源配置结构
2.通过财政投资、参股或控股、补贴、税收等手段调节从私人经济部门角度
考察的中观资源配置
(三)优化微观层次资源配置的实现
1.通过财政支出项目的合理抉择来优化公共经济部门的微观资源配置行为
2.通过财政投资、补贴、税收、政府管制等手段优化从私人经济部门角度考
察的微观资源配置
第二节公平收入分
配职能一、公平收入
分配职能的涵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状况
1.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2.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3.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二)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
1.洛伦兹曲线
2.吉尼系数
(三)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概念
财政通过收入筹集和支出安排对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行调节,
使之符合社会成员所能接受的公平标准的职责和功能。
二、公平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一)公平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
(二)公平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
(三)公平产业、行业间的
收入分配三、财政公平收入
分配职能的实现
(-)财政实现公平收入分配职能所应遵循的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二)财政实现公平收入分配职能的途径
1.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实现收入的初次分配,通
过财政实现收入的再分配
2.财政公平收入分
配的手段第三节
稳定经济增长职
能
一、财政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涵义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1.市场可以实现经济增长
2.市场经济存在宏观经济的波动:经济总量失衡、经济结构失衡
(二)财政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概念
政府运用财政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的有机关联和相互影响,来调节和控制社
会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使之与社会供给相适应,促进经济增长过程持续稳定的职
责和功能。二、财政稳定经济增长职能的内容
(一)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实现经济总量平衡
1.解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问题
2.解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问题
(二)调节供求结构,实现经济结构平衡
1.解决消费不足投资过旺的问题
2.解决投资不足消费过旺
的问题三、稳定经济增
长职能的实现
(一)实现供求总量均衡的对策
1.通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实现
2.通过“自动稳定器”来实现
(二)实现供求结构均衡的对策
1.投资需求过旺时的对策
2.投资需求不足时的对策
第四章财政支出概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财政支出概述主要介绍财政支出的涵义与分类、规模与结
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等内容。要求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与结
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职,熟悉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等有关方面的情况,掌握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趋势及原因解释,熟练掌握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及
几种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方式、方法。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财政支出规模扩张原因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的因素。本章的教学难点是关于财政支出规模的规范分析。
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涵
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
的涵义
(-)财政支出的概念
(二)如何理解财政支
出的概念二、财政支出
的分类
(一)财政支出分类的意义
(二)财政支出分类的方法
1.按支出与生产的关系分类
2.按照支出用途分类
3.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4.按费用类别分类
5.按支出的级次分类
6.按支出是否需要资金使用者偿
还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涵义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概念:财政支出规模是指财政支出的数量,通常是在
一定时期内,如一年
(二)如何理解财政支出规
模的概念二、衡量财或支出
规模的指标
(一)绝对指标
(二)相对指标
三、财政支出规模的规范分析
(一)财政支出理想规模的概念:在此规模下,政府公共部门集中使用的资
源所产生的边际收益恰好等于由微观经济主体分散使用资源所达到的边际收
益。
(二)关于财政支出规模的
图形分析四、财政支出规模
的实证分析
(一)从时间的角度,从纵向分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用于公
共产品生产的资源量,即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呈扩张趋势。
(二)从空间的角度讲,从横向分析,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对指标
低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低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
五、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原因分析
(一)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二)皮考克和魏兹曼的“置换效应(替代效应)理论”的解释
1.内在因素的影响
2.外在因素的影响
(三)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的解释
1.经济发展阶段的早期
2.经济发展阶段的中期
3.经济发展阶段的成熟期
(四)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的解释
1.对进步部门和非进步部门的划分
2.工资率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保持一致
3,劳动力在两大部门间的移动
4.公共部门工资率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进而导致支出规模扩张
(五)公共选择学派“中间投票人定理
”的解释六、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的归结
(一)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的规模
2.经济发展的效益水平
3.经济体制的选择
4.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5.价格水平的变化
6.经济政策的选择
(二)政治因素
1.政局是否稳定
2.政府的行政效率
3.政治决策制度和规则的选择
(三)社会因素
1.人口规模和结构
2.社会环境状况
第三节财政支
出结构一、财政
支出结构的涵义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概念
(二)如何理解财政支出结构的概念
1.研究财政支出的结构必然涉及财政支出的分类
2.研究财政支出结构的目的在于揭示各类财政支出的相对重要性,探索各类
支出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
二、制约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
(一)政府的工作重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
(二)社会发展阶段
(三)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四)经济体制
第四节财政支
出效益一、财政
支出效益的涵义
(一)财政支出效益的概念:是指财政支出给社会带来的效益与其耗费成本
之间的对比关系。
(二)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效
益的概念二、成本一效益分
析法
(一)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的概念:对不同的财政支出计划,或同一财政支出
计划的不同支出方案的所费与所得进行评价,以选出最优支出计划或方案的
方法。
(二)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L考察影响成本、效益的因素
2.采用“影子价格”将每年的成本效益量化
3.将各年份的成本和效益折成现值
4.加总求出成本现值总额和效益现值总额
5.求出评价指标
(三)对成本效益分析法应如何评价
1成本效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相当
多的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都难以准确衡量而使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2成本效益分析法有助于克服只看到财政支出成本而看不到财政支出效益的
倾向,也有助于克服只看到财政支出效益而看不到财政支出成本的倾向。
三、最低费用选择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的概念: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财政支出方案或计
划的社会效益,只计算备选方案或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
标准的安排支出的方法。
(二)最低费用选择
法的步骤四、公共定
价法
(-)公共定价法的概念:政府通过对准公共产品确定供应价格,可以使社
会对准公共产品的消费达到有效率的状态,从而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方法。
(二)公共定价的政策选择
1.纯公共定价
2.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三)公共定价方法的选择
1.平均成本定价法
2.二部定价法
3.负荷定价法
五、政府采购制度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涵义
1.政府采购制度的概念
2.如何理解政府采购制度的概念
(二)构建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
1.政治意义
2.经济意义:第一,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因为规模购买本
身就降低采购成本;公开招标会迫使商家“薄利多绡”,采购者与供应商之间的“
和谋”型博弈变为供应商之间的“囚徒困境”型博弈;采购者捞取回扣的机会
大大减少。第二,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政府调节经济的总量和结
构。第三,有利于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三)政府采购制度基本框架的构建
1.建立政府采购的法律体系
2.建立政府采购主管机构
3.建立政府采购管理体制
4.选择合适的政府采购模式
5.建立政府采购仲裁机构
第五章财政购买性支出(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财政购买性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掌握财
政投资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概念,熟悉政府投资、基础性项目投资、公
益性项目投资、行政管理费支出、国防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等方面的具体内
容,熟练掌握事业发展支出的具体性质以及经费来源渠道。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政府投资支出的特点、范围及原则的确定及我国行政管理
费支出、国防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的优化。
第一节财政投
资性支出•、投
资与经济增长
(一)投资的概念:经济主体为了获取预期收益,投入一定数量的货币而不
断转化为资产的经济活动。
(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或说是第一推动力
1.为什么说投资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因为投资既可刺激需求,又可增加供给
2.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应注意的问题
3.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靠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
(三)投资的分类
1.按投资主体不同,分为政府部门投资和非政府部门投资
2.按投资是否与生产有直接联系,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3.按投资是否使资产存量增加,分为新增投资和重置投资
4.按投资所处的产业、领域的不同,分为竞争性项目投资、基础性项目投资
和公益性项目投资
5.按投资形成的资产形态的不同,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
6.按投资与扩大再生产类型的关系,分为内涵式投资和外延
式投资二、政府投资概述
(一)政府投资的涵义
1.政府投资的概念
2.如何理解政府投资的概念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的特点(与私人投资相比)
1.投资主体的政府性
2.投资目的的非盈利性
3.投资资金来源的公共性(无偿性)
4.投资范围的广泛性
5.投资评价标准的社会性
6.在投资体系中所处地位的辅助性
7.投资调节机制的计划性
(三)影响政府投资的因素
1.经济体制
2.经济发展阶段
3.经济运行态势
4.经济结构状况
(四)政府投资的重要性
1.政府投资是替代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
2.政府投资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政府的直接调控手段
(五)政府投资领域的界定
1.政府投资领域界定的原则
2.政府投资领域界定的结果:政府应从事公益性项目投资和基础性项
目投资三、基础性项目投资
(一)基础性项目投资的概念
(二)基础性投资项目的范围
(三)基础性项目投资的特点(与公益性项目投资相比)
1.投资领域的生产经营性
2.投资数量的规模经济性
3.投资资金来源的多渠道性
4.投资循环过程的直接性
(四)基础性投资项目的筹资方式
1.我国基础性项目的筹资方式
2.其他国家基础性投资项目的筹
资方式四、公益性项目投资
(一)公益性项目投资的概念:指所形成的资产处于非生产经营领域的投资。
(二)公益性项目投资的范围:政府机构、立法机构、司法机构、社会团体
的投资;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单位的投资;城市维护和公益基础设施
投资。
(三)公益性项目投资的特点(和基础性投资项目相比)
1.投资领域的非生产经营性
2.投资资金使用的无偿性
3.投资循环的间接性
4.投资主体的唯一性
(四)公益性项目投资经济分析
1.公益性项目是政府投资应首先保证的领域
2.公益性项目投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相对困难第二节社会消费性支出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
(一)概念: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虽然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但二者的
区别在于前者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即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没有形成资产
的部分。
(二)经济分析
1.数量分析
2.性质分析
二、行政管理费支出
(一)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概念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
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
(二)内容:它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
外交支出。
(三)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地位
(四)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影响因素
1.经济总体增长水平和财政收支规模
2.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3.行政管理戏本身的使用效率
(五)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总量与结构
1.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总量
2.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的结构
(六)优化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的思路
1.通过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来设置机构配备人员
2.参照国际经验,对行政管理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规定一个具有法律效
力的指标
3.财政部门对行政管理费支出采用合理的
管理方法三、国防支出
(一)国防支出的概念: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的费用支出。
(二)国防支出的内容:国防费(人员费用和武器装备开支)国防科研费、民
兵建
设费、专项,程支出、其他支出。
(三)国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地位
(四)国防支出的经济分析
1.国防支出规模的扩张与收缩对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2.国防支出结构的调整对经济结构有重要影响
(五)国防支出的影响因素
1.政治因素: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
2.经济因素•:经济的规模和水平所决定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规模
3.地理因素:主要影响财政支出的结构
4.兵役制度
5.经费使用效率
(六)提高我国国防支出效率的思路
1.通过“计划J、方案、预算”制度合理安排国防支出的规模
2.调节国防支
出的结构四、
科教文卫支出
(一)科教文卫支出的概念
(二)科教文卫支出的经济性质
(三)科教文卫支出的资金来源
1.总的来说,财政安排科教文卫支出是向社会提供准公共产品,所以其资金
来源不应由财政全包下来。
2.具体而言:应通过分析准公共产品的具体属性来确定其资金来源,一是看
它是否排他;二是看它所具有的公共产品的属性的多少
(四)优化我国科教文卫支出的思路
I.逐步规范财政对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所需资金的供给范围,实现事业资金来
源渠道的多元化。必须明确哪类事业单位是应由财政保证资金供应的;哪类
事业单位是应推向市场,实现企业化管理的;哪类事业单位是应由财政提供
补助的
2.加强对科教文卫支出的管理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转移性支出,尤其是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体系中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社会保障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概
念、社会保障体系的沟成及税式支出的形式,熟悉财政补贴支出的基本知识
,熟悉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规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了解我
国财政补贴支出的状况及调整思路。
本章教学的重点是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及税式支出的基
本形式。本章教学的难点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财政补贴支出的调
整。
第一节社会
保障支出一、
社会保障的涵
义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
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丈利予以保障或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社
会分配机制或说是政府的经济行为。
(二)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概念
1.社会保障的主体是政府
2.社会保障的客体(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3.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并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4.社会保障赖以实现的手段是国民收入再分配
5.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不是
同一概念二、社会保障体系的构
成
(一)社会保险
(二)社会救济
(三)社会福利
(四)社会优抚
三、财政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
(一)各社会保障项目财政介入的程度不同
1.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主要由政府财政提供资金
2.社会保险项目财政介入的力度较弱
(二)财政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
1.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
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改革
(一)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
度的对策第二节财政补贴
支出
一、财政补贴支出的涵义
(-)财政补贴支出的概念: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
社会目标,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拨付给企
业和个人的一
种政府再分配行为。
(二)如何理解财政补贴支出的概念
1.财政补贴是政府的一种无偿性给付,其与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性质截然相反
2.财政补贴的对象是特定的企业和个人
3.财政补贴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
要手段二、财政补贴的分类
(一)按补贴的对象不同,可分为企业补贴和个人(居民)补贴
(二)按补贴是否容易观察到感觉到,可分为明补和暗补
(三)按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的关系来分,可分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
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
(四)按补贴的形式(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可分为实物补贴和货币
补贴
(五)按财政补贴的支付主体不同,可分为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
财政补贴三、财政补贴支出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财政补贴支出的收入效应: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的补贴都可以增
加企业、个人的可支配收入。
(二)财政补贴支出的替代效应:如果财政补贴支出改变了相对价格体系,
则经济主体会增加价格较为优越的产品的购买量和生产量。
四、我国的财政补贴支出
(一)我国财政补贴支出的状况
1.财政补贴支出规模大
2.财政补贴支出结构不合理
(二)调整我国财政补贴支出的思路
1.正确认识财政补贴支出的作用
2.调整财政补贴支
出的对策第三节
税式支出
一、税式支出的涵义
(一)税式支出的概念:由于政府根据特殊的法律条款的规定,给予特定类
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导致的收入损失。
(二)如何理解税式支
出的概念二、税式支出
的分类
1.照顾性税式支出
2.刺激性税
式支出三、
税式支出的
形式
(一)税收豁免
(二)纳税扣除
(三)税收抵免
(四)优惠税率
(五)延期纳税
(六)盈亏相抵
(七)加速折旧
(A)退税
第七章财政收入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财政收入的筹集是财政支出安排的前提,因而是财政工作
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熟悉财政收入分类的方法、规
模与结构方面的知识,掌握财政收入的概念、财政收入的分类、影响财政收
入规模的因素,熟练掌握合理界定财政收入规模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影响收入
结构的因素,了解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的状况等。
本章教学的重点是财政收入分类的方法、影响收入规模的因素以及财政收入
结构的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教学的难点是财政收入规模的合
理界定。第一节财政收入的涵义和
分类
一、财政收入的涵义
(一)财政收入的概念: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采取各种形式所筹
集占有的一部分社会产品。
(二)如何理解财政收
入的概念二、财政收入
的分类
(一)财政收入分类的意义
1.总的来说,是把握财政收入分配的规律性,提高财政收入分配的效率
2.具体说,是把握财政收入结构的要求和加强收入管理,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要
求
(二)财政收入分类的方法
1.按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
2.按财政收入是来自境内还是境外:国内收入和国外收入
3.按财政收入管理权的归属: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4.按财政收入的稳定程度: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
5.按财政收入来源与所有制的关系:来自国有经济的财政收入和来自非国有
经济的财政收入
6.按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各产业的关系: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来自
第二
产业的收入和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
7.按财政收入来源地区的不同:来自东部地区的财政收入、来自中部地区的
财政收入和来自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
第二节财政收
入的规模一、财
政收入规模的涵
义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概念
(二)如何理解财政攻入规模的概念
1.从空间考察,财政攻入规模有不同的统计口径
2.从时间考察,财政收入规模是
一流量二、财政收入规模的衡
量指标
(-)绝对指标
(二)相对指标
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一)生产因素
1.生产的规模
2.生产的效益
3.生产的结构
(二)分配因素
1.分配政策
2.分配手段
(三)价格因素
1.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2.价格结构的影响
(四)政策因素
1.国内状况
2.国外状况
(五)社会囚素
1.社会发展阶段
2.人口状况
四、关于财政收入规模界定的理论分析
(一)合理界定财政攻入规模的重要性
1.财政收入规模的界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2.财政收入规模的界定影响收入公平分配
3.财政收入规模的界定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合理界定财政攻入规模的原则
1.效率原则
2.公平原则
(三)合理界定财政攻入规模的方法
1.基数法
2.零基预算法
五、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
(一)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的状况
1.从绝对量看
2.从相对量看
3.从增长趋势看
(二)原因分析
1.“放权让利”改革思路的结果
2.预算外资金规模膨胀的结果
3.财政收入管理存在严重漏洞的结果
(三)对策分析
1.清理乃至取消预算外资金
2.加强收入征管
第三节财政收
入结构一、财政
收入结构的涵义
(一)财政收入结构的概念:是指财政收入由哪几类收入构成,各类财政攻
入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
(二)如何理解财政攻入结构的概念
1.财政收入的结构和财政收入的分类密不可分,但二者又有明显区别
2.财政收入的结构和财政收入的总量也密不可分,结构总是总量下的结构,
而总量又是包含特定结构的总量,追求结构优化一般来说先要实现总量优化
二、财政收入结构的内容
(一)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
在传统体制下,利润上缴收入是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1983和1984年两步“
利改税”以后,税收收入成为主要的收入形式。这是我国财政收入结构的一大
变革,不仅是正确处理财政和国有企业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深化的结
果。
(二)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
在传统体制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国有经济,改革以来,国有经济所占比重
迅速下滑,但其缴纳的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却没有同比下降,形成了不
合理的财政收
入所有制结构,解决的办法是提高非国有经济的财政贡献率。
(三)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
农业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这是由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的。在我
国,农业不仅为财政直接提供收入,而且间接为财政提供收入。工业是财政
收入的主要来源。除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第三产业将为我国提供越来越多的
财政收入。
(四)财政收入的地区结构
我国财政收入大部分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是由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
平衡所导致的。要优化财政收入的地区结构,实现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应
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第八章税收原理(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渠道。通过本章的学习,要
求掌握税收、税制要素、税负转嫁、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原则、税收效应等基本
概念。了解税收效应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拉弗曲线的涵义及供求弹性影响
税收转嫁的分析方法.
本章教学的重点是税收的三大特征、税负转嫁的形式、一般规律以及拉弗曲
线的解释和说明。
本章教学的难点是商品供求弹性如何影响税负转嫁及税收效应分析
等内容。第一节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一、税收的涵义
(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国家的政治权
力,强制地、固定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而占有的一部分社会产品
O
(二)如何理解税收的概念
1.税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2.税收的主体是国家
3.税收的依据是
政治权力二、税
收的特征
(一)无偿性
1.无偿性的概念
2.税收为什么具有无偿性
3.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
(二)强制性
1.强制性的概念
2.税收为什么具有强制性
3.税收的强制性也是相对的
(三)固定性
1.固定性的概念
2.税收为什么要具有固定性
3.税收的固定性也是相对的
第二节税收术语(税制要素)与
税收分类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
1.概念:按照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纳税人不等于负税人
(二)课税对象
L概念:征税的目的物,课税对象和税源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
2.课税对象与税目
3.课税对象与课税标准(课税依据)
(三)税率
1.概念: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率
2.税率的类型
(四)起征点和免征额
1.起征点
2.免征额
二、税收的分类
(-)按课税对象性质的不同,税收可分为所得税、商品税和财产税三大类
,或分为所得税、财产税、商品税、资源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二)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三)按课税标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五)按税种的隶属关系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中央税
和地方税第三节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涵义
(一)税收原则的概念: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
(二)如何理解税收原
则的概念二、税收公平
原则
(一)税收公平原则的概念:指政府征税应做到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的行为
准则。前者指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纳税;后者指政府征税应做到“同等
情况,同等对
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二)判定情况相同还是不同的标准
1.受益原则
2.支付能
力原则三
、税收效
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的概念:指政府征税应做到既要有利于税收行政效率的
提高又能有助于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的行为准则。
(二)如何实现效率原则
1.行政效率原则的实现
2.经济效率原则的实现
四、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协调
(一)税收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税收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协调必须从整个税制和税收总政策来思考
(三)税收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协调必须向本国的具体情况和长远发展战略
结合起来第四节税负转嫁
一、税负转嫁的涵义
(-)税负转嫁的概念:指遭受税负冲击的经济主体,主要通过提高销售价
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其他主体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
(二)如何理解税负转嫁的概念
1.税负转嫁的起因是由于经济主体遭受了税负冲击,这里的税负冲击可能是
政府课税的结果,也可能本身就是税负转嫁的结果
2.税负转嫁往往借助商品交换过程,通过价格分配的形式来实现
3.税负转嫁和税负的归宿有必然联系
4.税负转嫁和逃避税有本质区别,它不减少税收收入
5.税负转嫁的实质是税收负担的
再分配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一)前转
(二)后转
(三)混转
(四)消转
(五)税收
资本化三、
税负转嫁的
分类
(-)按税负转嫁的实现程度,可分为全部转嫁和部分转嫁
(二)按税负转嫁所经过的环节的多少,可分为一次转嫁和多次转嫁
(三)按转嫁主体在税负转嫁链条中所处的地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初始转
嫁和继起转嫁
四、商品供求弹性如何影响
(一)需求弹性如何影响税收转嫁
1.需求弹性为无穷大时,需求者将不承受税收负担
2.需求弹性为零时,需求者将承受全部税收负担
3.需求弹性比较大时,需求者将承受小部分税收负担
4.需求弹性比较小时,需求者将承受大部分税收负担
(二)供给弹性如何影响税收转嫁
1.供给弹性为无穷大时,供给者将不承受税收负担
2.供给弹件为零时,供给者将承受全部税收负担
3.供给弹性比较大时,供给者将承受小部分税收负担
4.供给弹性比较小时,供给者将承受大部分税收负担
(三)商品供求弹性对税收转嫁实现程度的影响
1.如果商品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则需求者承受大部分税收负担,供给者
承受小部分税收负担,
2.如果商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则需求者承受小部分税收负担,供给者
承受人部分税收负担。
3.如果商品供求弹性相等,则需求者和供给者承受等额的税收
负担。五、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
(一)商品供求弹性影响税收转嫁
(二)课税范围影响税收转嫁:一般而言,课税范围越是狭窄,税负越是不
容易转嫁,反之,则容易转嫁。
(三)计税方法影响税收转嫁:一般而言,从价税转嫁较为容易;从量税转
嫁较为困难。
(四)是否与经济交易有关影响税收转嫁:一般而言,课税如果与经济交易
有关,则税负容易转嫁,反之,则不容易转嫁,
(五)课税商品性质影响税收转嫁:一般而言,对生活必需品课税,税负容
易转嫁;对奢侈品的课税,税负不容易转嫁。
(六)市场结构影响税收转嫁: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结构可分为完全
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由前往后,税负转嫁越来越容易.
第五节税
收效应一、
税收效应的
涵义
(一)税收效应的概念:是指纳税人因政府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
面做
出的反映,或者理解为政府课税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二)如何理解税收效
应的概念二、税收对价
格的影响
(一)总的来说,政府课税以后,会出现两种价格:需求者购买商品支付的
价格和生产者出售商品实际得到的价格。
(二)具体而言,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大于或等于原均衡价格;生产者实际得
到的价格小于或等于原均衡价格。
三、税收对生产的影响(税收的生产者效应)
(一)税收对生产者的收入效应
1.概念:政府课税一般会影响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进而对企业的产量、
生产规模等生产经营决策产生影响。
2.内容
(二)税收对生产者的替代效应
1.概念:政府课税后,会使企业的相对收益率发生变化,从而使企业的用攻
益率相对高的行为取代收益率相对低的行为。
2.内容
四、税收对消费的影响
(一)税收对消费具有收入效应:政府课税会使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减少,进
而使消费者消费的各种消费品的数量都减少。
(二)税收对消贽具有替代效应:政府如果对一种消费品课税或课税重,而
对另外一种消费品不课税或课税轻时,消费者会用不课税或课税轻的消费品
的消费替代课税或课税重的消费品的消费。
五、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一)税收对投资的攻入效应:政府课税会使投资量增加或减少,但到底是
增加还是减少,则必须计算实际的投资收益率
(-)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政府如果对不同的投资项目采用高低不等的
税率,则企业或投资者会增加对低税项目的投资,而减少对高税项目的投
资
六、税收对储蓄的影响
(一)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政府课税会使用于储蓄的收入增加或减少,
具体是增加还是减少,则取决于政府具体课税行为的选择
(二)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政府如果对不同的储蓄手段课税不同,会使
储蓄者在不同的储蓄手段之间进行替代,如购买政府债券和向银行存款等
七、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政府课税会使劳动力的供给量增加或减
少,
这取决于课税后的实际工资水平与课税前的工资水平的对比关系
(二)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
1.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行业结构产生替代性影响
2.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素质结构产生替代性影响
3.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地区结构产生
深刻影响第六节税收与经济发展
一、关于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
(-)古典学派的观点
1.背景
2.具体内容:税收不过是维持“廉价政府”而取得收入的手段;税收影响资本积
累,是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二)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观点
L背景
2.具体内容:国家应发挥干预经济的作用,而税收不仅是收入筹集手段,还
是公平收入分配的手段。
(三)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1.背景
2.具体内容: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避免危机,保持经济发展,实施需求管
理政策的重要手段,既是经济本身的“自动稳定器”,又是政府可运用的“人为
稳定器”。
(四)供给学派的观点
1.背景
2.具体内容:需求管理政策不能解决经济的“滞胀”,必须实行供给管理政策,刺
激供给,主要手段就是减税。
二、拉弗曲线
(-)曲线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低税率也不一定就对应低收入,
因为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会妨碍投资
(二)取得同样多的攻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
(三)从理论上讲,最佳税率是存在的
第九章税收制度(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税收制度是国家课征税收的法律依据。一个国家税制是否
完善直接制约着税收原则和财政分配目标的实现。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
握税收制度的基本知设与商品课税、所得课*兑的基木特征。熟悉我国主要税
种的有关规定。了解我国税收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熟练掌握税收制度发展的
一般规律及我国1994召兑
制改革的情况。
本章教学的重点是增值税的类型、计征方法以
及优点。本章教学的难点我国1994年的税制
改革。
第一节税收
制度概述一、
税收制度的涵
义
(一)税收制度的概念: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O
(二)如何理解税收制度的概念
1.税收制度表现为一法律体系
2.税收制度和税收体系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的概念二、税收制度的类型
(一)单一税制
(二)复合税制
三、税收制度的发展
(一)以简单的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二)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三)以现代的直接税为主体的
税制结构四、不同国家税制结构
的差异
(一)发展中国家以间接税为主体税类,因为:
1.可以保证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取得足够的财政收入
2.间接税有利于提高效率,对投资和储蓄的影响较小
3.征管比较简单
(二)发达国家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类,因为:
1.取得足够的收入
2.较能体现公平原则
3.发达国家征管水平
也较高五、我国1994
年的税制改革
(一)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的背景
1.税制过于繁杂、陈旧,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
2.税负不公
3.分配关系不规范
4.不适应生产要素全面进入市场的要求
(二)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的原则: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
分权。
(三)改革的内容:
1.所得税类的改革:对内资企业开征企业所得税,对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继续
使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拟开征社会保险税。
2.流转税类的改革:开征消费税,推广增值税,取消产品税,调整营业税。
3.资源税类的调整:盐税并入资源税,扩大资源税的课征范围,开征土地增
值税,保留土地使用税和农业税。
4.财产税的调整
5.行为税的调整
(四)改革的结果:形成了以所得税和流转税为主体税类,以增值税和企'II,
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复合税制,基本适应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二节商品课税
一、商品课税的概念与特征
(一)商品课税的概念
(二)商品课税的特征
1.课征普遍
2.以商品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3.实行比例税率
4.计征简便
二、商品税的主要税种
(一)增值税
1.增值税的概念
2.增值税的优点
3,增值税的类型
4.增值税的计征方法
5.我国增值税的规定
(二)消费税
1.概念
2.我国消费税的规定
(三)营业税
1.概念
2.我国的
具体规定
第三节
所得课
税
一、所得课税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二)特征
1.税负公平
2.课税有弹性
3.一般不存在重复课税问题
4.有利于维护国家权益
(三)功能
1.筹集收入
2.公平收入分配
3.调节经济
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
(一)企业所得税
1.概念
2.规定
(二)个人所得税
1.概念
2.规定
(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1.概念
2.规定
第四节
其他各税
一、财产
资源税
(一)概念
(二)特征
1.课税公平
2.具有促进社会节约的功能
3.课税不普遍,弹性差
(三)主要税种
1.资源税
2.土地增值税
3.农业税
4.遗产税
5.房产税
6.车
船
税
行
为
税
(一)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印花税
第十章国债(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国债基本理论和国债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
:国债的涵义、国债的分类、国债的功能、国债的规模和结构、国债的负担和
效应、国债的发行、流通、偿还等等。要求掌握国债的概念、分类及功能,熟
悉国债制度的有关规定。了解国债市场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分析国债规模
和结构的方法。
本章教学的重点是国债的概念、功能、特征。
本章教学的难点是国债规模、结构、效应及负
担分析。第一节国债概述
一、国债的涵义
(一)国债的概念:国债是国家的债务,在现代社会,它既是筹措财政资金
,弥补国库不足的手段,也是国家调节和控制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
(二)如何理解国债的概念
1.国债与私债相对应
2.国债是特殊的财政范畴,又是特殊的
信用范畴二、国债的分类
(-)以国债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内债和外债
(二)按举债的主体为标准:中央债和地方债
(三)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四)按发行性质为标准:自愿国债和强制国债
(五)按发行期限为标准: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
(六)按发行本位为标准:货币国债、实物国债、折实国债
(七)按照是否可以流通转让为标准:可转让国债和不可
转让国债三、国债的特征
(一)有偿性
1.有偿性的表现
2.为什么具有有偿性
3.有偿性是相对的
(二)自愿性
1.自愿性的表现
2.为什么具有自愿性
3.自愿性是相对的
(三)灵活性
1.灵活性的表现
2.为什么具有灵活性
3.灵活性
是相对的
四、国债
的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
(二)筹集建设资金
(三)调节经济运行
1.调节经济的总量
2.调节经济的结构
第二节国债的规
模与结构L、国债
的规模
(一)概念:国债规模是指国家负债的水平。
(二)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
1.反映国债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的指标
2.反映国债规模与财政支出关系的指标
3.反映外债规模的指标
(三)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
1.认购者的承受能力
2.政府的偿债能力
3.其他因素
二、国债的结构
(一)国债的应债主体结构
L制约因素:社会闲置资金在家庭、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分布状况
2.不同的应债主体结构对发行成本和货币流通量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一)国债的持有者结构
1.制约因素:国债的应债主体结构;国债的流通交易状况
2.不同的国债持有者结构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三)国债的期限结构
1.制约国债期限结构的因素
2.什么样的期限结构是合理的
(四)国债的利率结构
1.国债的期限结构制约着国债的利率结构
2.政府和认购者对利率的预期制约着国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结构
(五)币种结构
1.以不同外币作为计价标准的外债占总量的比重及相互关系
2.合理的币种结构必
须多元化第三节国
债的负担与效应一、
国债的负担
(一)国债负担的概念:
(二)国债负担的具体内容:
1.国债的国民经济负担,即国债的运行导致了国民经济总量的失衡和结构的
失衡,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国债的认购者负担:国债强制发行或者虽然是自愿发行但发行后给认购者
造成了损失。
3.国债的纳税人负担:国债的使用会带来收益,而国债的偿还会带来纳税人
负担,这两个过程联系起来考察,到底是否给纳税人带来负担,则应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主要取决于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和税制结构的对比关系。
4.国债的政府负担:政府因偿债而承受的压力。
(三)国债负担的代际转嫁
L概念:当代人使用国债收入,下代人承受国债负担,就会形成国债负担的
代际转嫁。
2.如何看待国债负担的代际转嫁
(四)李嘉图等价定理
1.概念:政府支出通过发行国债融资和通过税收融资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两
种方式对居民消费和资本形成的影响是无差别的。
2.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成立有严格假设条件,但现实中这些条件几乎不可
能具备二、国债的效应
(一)国债的资产效应
1.这与国债错觉相联系
2.人们持有国债时,认为自己的财富增加了,从而增加自己的消费和投资,
这就是国债的资产效应
(二)国债的需求效应
1.国债的需求效应体现为国债对需求的影响
2.分为对需求总量的影响和需求结构的影响
(三)国债的供给效应
1.国债的供给效应体现为国债对供给的影响
2.分为对供给总量的影响和供给结
构的影响第四节国债制度
一、国债制度的构成要素
二、国债的发行
(一)发行价格
(二)发行方法
1.公募法(直接和间接)
2.承受法
3.公卖法
4.交付法
(三)
发行市
场三、
国债的
流通
(一)国债的流通市场
1.证券交易所市场
2.场外柜台市场
(二)制约交易价格的因素
1.国债的名义价格
2.国债的利率
3.市场利率
(三)交易方式
1.柜台交易(代理买卖、自营买卖)
2.证券交
易所交易
四、国债
的偿还
(一)偿还的方法
1.比例偿还法
2.轮次偿还法
3.抽签偿还法
4.买销偿还法
(二)偿债资金来
源
1.预算盈余
2.预算列支
3.偿债基金
4.发行新债
第十一章政府预算(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下期末考拔高测试卷(2)(解析版)
- 公务员工作总结真情为民尽心尽力
- 水系催化剂创新-洞察分析
- 新材料在ESM中的应用前景-洞察分析
- 心悸疾病与中药配伍研究-洞察分析
- 图像分类与识别技术-洞察分析
- 细胞膜生物物理特性研究进展-洞察分析
- 印刷行业产业链整合-洞察分析
- 医疗器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洞察分析
- 信创产业风险防控-洞察分析
- 常见年宵花春节期间养护攻略
- 安全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 2021年河南学业水平考试 pyton操作题代码以及 Python基础知识点
-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夏天奔跑的声音(2022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人力资源许可证制度(服务流程、服务协议、收费标准、信息发布审查和投诉处理)
- 延期留用岗位协议书模板
- 借条的正规模板(2024版)
- 人教PEP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1-6单元单元检测试卷(含听力材料)
- 销售合同编号规则(2024版)
- 2024至2030年中国生活权益卡券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