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1分有多长”的实践活动,体验1分钟有多长。

2、知道1分二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3、发展运用画图等多种策略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比分小的单位一秒。

教学难点:

体会1秒有多长,知道分与秒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运动会上小明跑的.真快,跑100米只用了16秒,得第1名,小华用了17秒,得

第二名。

2、你知道你自己跑100米用多少时间吗?

3、我们这里用的时间单位是什么?你们觉得秒比分大还是小?

4、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时间的最小单位:秒(板书)

二、认识秒针

1、出示钟表:哪根是秒针?

2、观察分针与秒针的比赛,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交流:1分二()秒

4、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秒?

三、体会1秒

1、看秒针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

2、数数:数到60看走了几秒。就是几分?

3、同莫合作:

(1)做一次深呼吸用()秒

(2)由匕绳20下用()秒

(3)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秒

四、实际应用

1、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夏天午睡大纥1()

(2)小芳吃饭大蛇要25()

(3)脉搏跳10次用了8()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一说这时同学们在干什么?

出示各钟表同桌先互相说,然后交流。

3、趣味题:一人唱一首歌要用3分钟,5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让学生先猜测,然

后试一试验证。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分=60秒

乃秒=1分15秒

1时30秒=90秒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

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

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刊滇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

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

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

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

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

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1、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挎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

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

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

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

先教学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

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

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5、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

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6、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

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丰智力因

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

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1、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

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

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

探索的精神。

4、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5、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允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6、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8、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

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

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

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

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

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排列与组合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感知它们间的不同,且能

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通过相关的操作活动,能够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4、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及比较(类上行口对比)等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排列规律的过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顺序地来计算组合、排列

数,初步了解简单事物组合和排列的不同。

三、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衣服卡片、学生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和贝贝一起进入有趣的教学广角,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事先板书:

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创设情境

1、衣服搭配中的组合问题

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带贝贝去游乐园玩,既然是去游玩,就要穿得漂亮一些,贝贝遇到

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0艮(点击出示图片例1图(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电脑音问:这些衣

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①生猜

师:谁猜的对呢?(你们是不是猜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验证以下,同桌合作动手摆一

摆,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摆完后,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

纸表示出来。

展示成果并交流:

师:为了便于同学们表述,我们给这些衣服编上号。

反馈:让学生先反馈摆法,再反馈记录法。

评议。

师:他们的搭配方法中,有重复的吗,有遗漏的吗?他们再摆的时候,是怎样做到不

遗漏也不重复的呢?

师:简单的说,他们是先确定一件上装,然后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再确定T牛上

装,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很快就摆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这样的思考方法,非常的

----生:旬屿。

师:是啊,只要做到有序的思考,就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

师:然后他们按照摆法的顺序,用连线法进行了表示。你们也是用连线法表示的吗?

有没有不是的?其实,我们还可以编号组合来表示,如①A……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用连线法呢?

师理解了摆法,学会了连线法,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3=6可以改写为2x3=6)

算式中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2表示有2件上装,3表示每件下装有3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我们讨论的是先确定一件上装的情况,有没有,思考的角度和他们不一样的

同学?

(有,就让学生上来用连线法边说,边记录。)

(没有)谁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呢?

师:谁能一边说,一边用连线法表示出来?

师:看懂了,举手,好,他是先确定,……虽然思考角度不同,但因为思考有序,也

完整地得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早餐中的组合I,巨题

等贝贝穿好衣服,妈妈也为她准备好了丰富的早餐,(看练习纸),有哪几种饮料?哪

几种点心?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一种,一共有多少种选法呢?你能刚学会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吗?

Q)生尝试独立完成

(2)反馈谁想上来说给同学们听?

(3)评议

师:他按照这样的方法选一选,连一连,你们赞同吗?大家都赞同的方法,肯定都是

好方法,这种方法好在哪里呢?

(他是先确定一杯饮料,与3种不同的饮料进行搭配,再确定一杯饮料,与不同的点

心进行,这样,以此类推)

师小结:因为思考有序,所以做到了不遗漏,不重复,而且速度很快。

(4)会列式计算吗?每个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5)他是从饮料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有思考隹度和他不同的吗?(能换个角度思考

吗?)

(4)取一张饮料置放在练习纸上

师:如果再添1杯饮料,那有几种选法呢?

师:这么快,你们是怎样想的?

(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每种饮料都有3种搭配方法,所以4种饮料就有4x3=12种配方

法。)

师:啊,原来,用饮料的数量和点心的数量一生:相乘,就可以得到总的搭配数量。

同学们学出点门道来了,那我来考考你们,再增加1种点心呢?如果有5种饮料,6种点心呢?

3、3个数的排列问题

吃好了早餐,就让我们和贝贝一起出发吧?他们先来到游乐园做个数字游戏,(课件出

示)

用手势告诉我,你认为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3麒?

谁想的是正确的呢?(都认为是6个,有哪6个呢?)仍旧以同桌为单位,按一定的

II质序摆一摆,然后把你摆的数记下来。

(1)同桌合作完成(2)交流(3)评议

师:有重复的吗,有遗漏的吗?有顺序吗?他是按怎样的顺序摆出来的呢?

师小结:他是先确定百位上的数,然后剩下的2个数摆在十位和个位,然后交换十位和

个位两个数的位置,就又得到了一个新的数,以此类推,得到了6个不同的三位数。

师:当他在确定百位上的数的时候,他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确定的?还可以按怎样的

顺序来确定呢?

师:他是先确定百位上的数,换个角度思考,也可以一生(略)师:看着这6个数,

你能列一个算式吗?说说想法。

师小结:每个数摆在百位,都可以有两个不同的3位数,3个数,就有3x2=6个不

同的三位数。

4、拍照中的排列问题

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数字游戏,可真有点累了,到开心屋去开心一下吧,这不,贝贝一

家三口经过装扮,变成了这三兄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开心时刻,当然要拍照留念,

他们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呢?为了方便记录,你们可以先给他们编编号。

(1)生尝试独立完成(2)反馈

5、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感受区别

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和贝贝一起解决了生活当中的4个问题,这第1个问题和第3个

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衣服的搭配问题和顺序无关,数字的排列和顺序有关。)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为什么开心?

(四)完成课堂作业

五、课后反思:

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已经可以通过观察猜

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

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套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所以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继续学习

排列与组合的内容。因为本课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所以我将本课的重点放

在向学生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上,

本次教学内容安排的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如在例1中安排的

是有关衣服的搭配问题,让学生找出不同的‘穿法,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用活动数字卡片找

出不同的两位数的活动;在例2中安排了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三位数的情景,在"做一做"中安

排了照相时的不同站位的活动。

由于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动手实践、同桌或小

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从而让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

排列数和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

如教学例1时,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好衣

服的小卡片),看看一共有几种穿法。接着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把各种穿法记录下来,学生都

用了连线的方法,所以我又简单地介绍了罗列法。之后把练习二十五中的早餐搭配问题做为了

巩固练习,并且做了修改,增添了1种饮料,将横向摆放改为纵向摆放,以此打破学生的思维

定势。在学生JII页利完成后,又了进行了加深,将饮料逐渐增加至5种,饮料逐渐增加至6种,

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渐抽象为抽象思维,从连线法抽象为计算法。又如教学例2时,也是让学

生先动手摆一摆,看看用三个数字卡片一共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接下来让每个小组进行汇报交流:你一共摆了几个三位数?你

是怎样摆的?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最后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不管是怎

样的摆放、排列,只要做到有顺序的记录,就可以保证不重不漏。

课程结束后,杨老师予以了细心的指点,在她的指点下,原本自己觉得混沌不开的地

方,就豁然清晰了。

1、课堂中没有完成课堂作业本,显然任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存在问题,经杨老师点拨后

顿悟: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名,如新授要引导到位,但练习在放手让孩子完成后,略微指导就过,

而我花了几乎与新授等同的时间,细究原因,还是老师的本位思想在作怪,没能充分相信学生

的接受能力。

2、教参要求,让学生初步理解例1与例2的区^,即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JI顺序

无关,但由于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以致于没能让学生经过讨论而匆匆指名说说就收场了,

所以很多学生其实是不理解的。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4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遇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

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彳撼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

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

进行小组奖励。

3、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四个维度。

4、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5、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席地式、双翼式:半圆式、秧田式、小组合作式:

等。

6、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7、教学模式指的是:.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的规

范的实践方式;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一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仕发展水平;

9、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

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0、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

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的发展

11、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

类。

12、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

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3、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4、”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

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C

15、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16、"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二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

平;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

17、教学模式指的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的规范的

实践方式;

18、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

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

二、辨别题(对的打V,错的打X,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都口同伴探究、交流、解决

问题。:(V:)

2、教学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或教师个案,也不是课堂实录,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

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情景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V:)

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x:):答:算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即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算法多样化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而是让学

生经历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的过程。

4、《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

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彼此独立的。:(x:)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

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

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5、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x:)

答:经历、体验、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6、“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x:)

情感与态度目标分为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有些是可以预设的,有些是不能预

设的。

7、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x:)

教学重点和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不是重点,有

些则是重点又是难点。

8、只要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X:)

自主学习和自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上面提到的是自学,开展自主学习,教师不仅要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更需要的是自主学习的空间。

9、秧田式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x:)

最大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间,缺点是,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

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10、案例主题一般以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来体现。(x:)

案例主题一般是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是案例的主题。另外,再

用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样作为副标题。

11、数学课程标准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

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知识。P2:(x):如果

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技能。

12、分析教材首先要研究课标,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分析某一课时教材时,

要对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这一课时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课时在本单元

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探究为主的课还是以传授为主

的课、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V:)

三、简答题

1、1、教师应培弄学生哪些方面的合作学习的技能?

⑴学会勇于参与、与人为善

⑵学会倾听

⑶学会表达

⑷学会收集资料

⑸学会组织

⑹学会反思

2、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Q)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

(2)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教师与某学生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

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

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

(4)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等。

(5)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

度、动机、需要等。

3、举例说明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和非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

答: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指教学设计时预先列出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如:讲授圆

周率时介绍中国古代数学文明,激发学生爰国主义情感;非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指在教学

准备阶段不能确切设定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出现时机就应该加以落实的目标,如:学生出

色回答问题,老师及时矛以鼓励,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4、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是课前自问自答;

二是课前了解;

三是导入环节直接了解;

5、编制课时目标时一般要做到哪几点?

(1)内容全面;

(2)层次分明;

(3)要求适度;

(4)具体可测;

(5)因材而设。

6、讲授法教学应该注意什么?

①讲授的内容要具有思想性、科学性;

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性,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③讲授的语言要简洁、准确、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

④讲授中要运用启发式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⑤讲授的时间不宜过长,更不宜运用“满堂灌”式的讲授法。

7、练习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①: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

②: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

的坡度。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力。

③:练习要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

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练习要有反馈调节性,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适当调整练习。

⑤: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做什么练习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

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⑥:练习的份量要适中,做到质与量的兼顾。

⑦:练习设计要有弹性,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

获。

四、论述题

1、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

答: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

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可见,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教师的任务

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学教材。在对教材的处理方法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本地区的实

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教材。应当看到,教材凝结了众多编者

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课程标准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

和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开发课程资源绝不能忽视教材,

而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用好教材的前提。只有在真正弄懂弄通教

材的编写意图,对教学目标把握非常明确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创造性"地处理与整合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

师生间的交流启发,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开发各

种教材之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与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习中的生成提供良

好的平台。

2、新课改要不要教学模式?为什么?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模式应看做是实施教学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而作为一整套“方

法论体系",在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中,就应当包含着理念基础、教学目标和原则、教学程序、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若干内容。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从而才构成为一定的教学模式。它既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又呈现着动态开放的特征。:与新

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

有效互动。: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

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变革中的几种新的教学模式(一)

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

3、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

1、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评价意识

5、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4、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答:(1)应当是明确、具体和可感。学生可以不必为琢磨问题的内涵而费尽周折,可

以直接关注问题所导向的学习领域或学习空间。只有这样的问题,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直接切

入。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

(2)应当具有思考价值,即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历经真实的思

考,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组合进行苦苦思索、探究后,才能寻求到问题的结果;要适合学生的

思维水平,应当让绝大多数同学经过思考后都能解决问题,并且让那些学习基础和能力暂时较

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够不同层次地解决问题。(3)要关注"三维"目标

的全面达成。(4)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等等。

5、你认为写教学反思时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我认为写教学反思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教学定位问题。教学定位是否恰当,包括教学起点是否把握准,目标定位是正确、

恰当,教材合理的设计意图是否得以体现;(2)动态生成问题。新课程把教学看作是师生积极

互动的过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多了,对话也就多了,一系列教师意想不到的情

况出现自然也多了。面对这些生成的资源,教师需要从教学要求出发加以把握和利用,从而改

变教学的预期行为,重新建构教学过程;(3)教学设计问题。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包括:①教

学意图是否体现。实际教学过程和效果有时与教学设计的意图相一致,但难免产生两者不相统

一的情况,教学反思中捕捉这类事件,无疑有助于完善日后的教学积累教师自己的教学智慧。

②教学资源是否还需优化。即有没有更理想的教学资源代替设计中的教学资源。③教学的方式、

方法是否还需优化;(4)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教学总是有一定的目标指向的,总是要达到一定

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要求的。那么,教学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行为是不是

产生了预期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反思时需着重考虑的问题。

另外,要写好一份教学反思,还需注意:①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②:把

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

6、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第一,要创设一种

宽松、愉悦的民主学习空间,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空间中,学生的心态才能得以放松,思维才能

得以自由的施展,个性化的观点才有了生长的基础,问题的产生才有可能。第一,要致力于挑

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三,要

设置一定思维障碍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促使学生产生问题和提出问题。第四,要营造一种对

话、交流、质疑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对话、研讨成为可能。第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

提问技巧的培养。

(2)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横向上瞅

中的确有好坏优劣之分,然而对于学生自身来说,每一个问题都不得是其思考的结果,都不得

是他对自身的一种超越。学生的问题要么是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要么是他们孜孜以求后

的收获,要么是他们灵光闪现的惊喜发现。教师必须能够透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发现学生提

出这些问题的过程,才能理解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

问,正确分析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五、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1.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x2

2.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

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x(2+):②5.8x2.5:③x,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X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

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

考。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

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允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

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

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三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

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

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2、[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二在课的结尾,

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

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T立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

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

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

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

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

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

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

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

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3、案例描述

师:今天,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

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

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

板前列出算式:3.2+11.5=?)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口这个不同的?(学

生还可能列出11.5+3.2=?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

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

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小数相加时,为什么

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法的

算理。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

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

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

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

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

有什么不同了。

问题讨论

(1).:“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

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

有帮助?

(21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安排了看书的环节,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31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案例分析(围绕上述问题分析)

4、案例《9加几》前半节课的教学过程:

1.创设9+5的情境,列出数学算式。

2.学生合作交流9+5二?

3上啜算法多样化,得出"凑十法"。

4.教师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的为单位,通过摆小棒计算9+6二

9+7=:9+4=:9+3=

笔者仔细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大多数小组同学先写出得数,再摆小

棒,有一个组的同学纯粹在玩小棒。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了弄清原因,于是我又出了

一些9加几的算式让学生口答,每人5题,抽测了十位同学,只有一人算错了1题。问他们

怎样算的,多数同学回答,想出来的,在幼儿园里就会算了。位数不少的同学能把“凑十法"

的过程说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思考题:1、摆小棒计算时学生为什么先写得数再摆小棒?

2、我们应如何对待书中所安排的动手操作?

案例分析:

5、设计一个你认为较理想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5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

以及三角形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一条高,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高。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

了解三角形特性和画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具准备: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三个头,尖尖角,其中奥妙真不少。(打一图形)

看来同学们很善于动脑,那三角形到底有哪些奥妙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画面:(屏幕出示)

从这些图片上你看到最多的图形是什么图形?(三角形)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这些部位

要做成三角形?

_、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1、三角形的定义。

(1)分类。

师: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眼睛最亮!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多媒体出示6个不

同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123457

生:只有图3、5、7是三角形,其他图形都不是三角形。

(2)概括定义。

师指图: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图形不是三角形?

生1:因为图1没有连起来。

生2:图3有一条边弯了,不是线段。

生3:图4是四边形,有四条边。

师:那你们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小组司学先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围成和组成那个词更准确?

师:谁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2: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谁还有不同的说法?

生3: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

形。)

(3)概括特征(各部分名称)

师:请仔细观察,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多媒体出示: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3个顶点。)

(4)字母表示。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

示成三角形ABc。

2、三角形的高。

(1)找相应的顶点和对边。

师指图:请大家仔细观察,A点的对边是哪条?(Be)B点的对边呢?(Ac)c点的

对边呢?(AB)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对口令游戏:好吗?比如老师说顶点A点,你们说出对边

Be;老师说对边Be,你们就说顶点Ae

(2)三角形的高。

①理解三角形高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现在有一只小蚂蚁想从A点向对边Be走,请同学们帮小蚂蚁想

一想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小蚂蚁走哪条最近?

生??

师:为什么你认为这条路最短?

生:垂直线段最短。

师: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师:这条垂直线段是从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的一条垂直线段,在这里它自一个特定的名称叫做三角形的高。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生??

师指图中另外的两条线段追问:这条是三角形的高吗?为什么?这条呢?(多媒体演

示把其余两条线段擦除。)

②画三角形的高。

师:大家还记得怎样画“垂线"吗?那么三角形的高又该怎样画?想不想试一试?请

同学们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三角形的高。

学生独立试着画高。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画三角形的高?生??

(3)延伸:认识三角形所有的.高。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高?

师:三角形另外两条高是怎样画的。(多媒体动态演示画三角形3条高的过程,让学生

进一步明确三角形的3条高。)

3、三角形的特性。

(1)引入:观察画面,发现问题。

师: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三角形的知识,那么三角形有什么作用?欣赏一组画面(多

媒体播放电线杆、自行车、篮球架等三角形应用的图片)

师: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真的吗?我们来做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2)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两位同学都轮流用手拉一拉,说一说有什么发现?生: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稳定。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回应"特性”的引入。

师:聪明的人类正是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创造出这些牢固、美观的物体,给我们的

生活带来了方便。希望同学们长大后,也当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设计出更牢固、更美观的物体。

(5)解决生活问题。

师:谁能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故事引入:一只小兔和一只小

猴在围管笆,小兔子坚持这样围,而小猴子唱持这样围。你们同意谁的做法,为什么?

师:我们怎么帮助小兔子使它的篱笆更牢固?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你还有什么诃题吗?

思考题:怎样把容易变形的四边形固定住?

四、练习题:

填空

1.由()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三角形有()条边X)个角,具有()

性。

2.从三角形的()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

(X

3.任意三角形都有()条高。

小法官

1、有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3、三角形可以作出三条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