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主题复习(重庆)创新专题跨学科实践活动_第1页
中考化学主题复习(重庆)创新专题跨学科实践活动_第2页
中考化学主题复习(重庆)创新专题跨学科实践活动_第3页
中考化学主题复习(重庆)创新专题跨学科实践活动_第4页
中考化学主题复习(重庆)创新专题跨学科实践活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专题跨学科实践活动

所谓跨学科实践活动,就是基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具体任务或探究主题,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点、知识和方法进行实践探索,最终形成物化的产品,由此发展学生系统思维及核心素养。设置跨学科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现化学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的需要。跨学科实践活动内容活动目标解读(1)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通过对空气质量“检测站”的了解和实地考察,结合物理、地理、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相关知识,组装一个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并检测空气质量。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知道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绿色发展观跨学科实践活动内容活动目标解读(2)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通过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智慧,学习运用类比、推理、模型等思维方法认识原子的结构,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3)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学习并掌握净化水的相关知识与方法,设计简易净水器的制作方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利用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等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小组合作、协同完成创新制作简易净水器的乐趣。关注饮用水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跨学科实践活动内容活动目标解读(4)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通过经历家用制氧器的真实制作过程,了解制取氧气常见的化学反应原理和装置,体验综合应用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和工程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综合考虑使用环境和使用对象的特定需求,选择具体的技术与工程方法,完成简易供氧器的设计和制作,体会化学学科知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感受科技对保障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跨学科实践活动内容活动目标解读(5)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与转化,加深碳循环、碳中和相关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发展元素观、变化观等化学观念,进一步构建“可持续发展”

“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大概念。在真实情境中,参与解决社会性科学议题——“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强化社会责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跨学科实践活动内容活动目标解读(6)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资料,了解家用燃料的历史变迁,了解化石燃料在家庭当中的合理使用,知道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和材料使用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对家用燃料的选择与合理使用提出改进建议。主动践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跨学科实践活动内容活动目标解读(7)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垃圾分类是新时代最具热点的社会问题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垃圾分类的相关教育,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8)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通过对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学习,认识化学在解决与资源、能源、材料、环境、人类健康等相关问题中的作用,体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新能源的开发、材料的科学利用与新材料的研发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跨学科实践活动内容活动目标解读(9)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调查土壤酸碱性,了解植物正常生长环境及如何改良土壤的学习,知道在运用科学技术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形成应用元素观、变化观等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跨学科实践活动内容活动目标解读(10)调查我国航天科技领域中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应用通过我国神舟号系列载人航天飞船、国产C919大飞机等,了解我国航天的前沿科技,认识大飞机制作、航天飞船、航天服中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等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有效使用科学技术以及合作、协同创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1.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其范围是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分别对应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五级(重度污染)和六级(严重污染)。某日实践小组同学跟随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如图所示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检测本市的空气质量,记录数据如表(1mg=1000μg),请回答下列问题。AQIPM2.5μg/m3PM10μg/m3Xmg/m3二氧化氮μg/m3二氧化硫μg/m3臭氧μg/m35520600.75086(1)上述污染物中的X是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下同)。(2)该日该市空气污染物中含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3)该日该市空气质量属于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________________。一氧化碳臭氧良(或二级)

AQIPM2.5μg/m3PM10μg/m3Xmg/m3二氧化氮μg/m3二氧化硫μg/m3臭氧μg/m35520600.75086(4)请从上表中选择一种污染物并说明其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提出一条改善空气质量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合理即可)AQIPM2.5μg/m3PM10μg/m3Xmg/m3二氧化氮μg/m3二氧化硫μg/m3臭氧μg/m35520600.750862.原子究竟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认识原子的?科学家建立了怎样的结构模型?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一科学研究过程,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原子,树立正确的原子观,从中体会科学研究的真谛。活动过程:认识原子的构成。【任务1】了解原子的发现史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一百多年来,科学家通过实验与推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逐步揭开原子的构成。(1)1897年,____________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荷的电子,他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荷的物质,他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汤姆孙原子不显电性(或原子呈电中性)(2)1909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如图1),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已知:α粒子带正电)。由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原子核带正电荷B.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ABD【任务2】情境剧本:我心中的原子结构(3)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后,小英幻想自己变成了能进入原子中的粒子,写了如下短文:进入钠原子,我发现:a.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和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竟然那么小;c.电子在核外不同的区域高速运动,能量越高的电子离核越远;d.我数了数,质子和电子的数目居然是一样的;e.我试着去搬动它们,发现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都差不多;f.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时,钠原子的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小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文中有错误的一句是_______(填字母),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比电子大得多【活动总结】前期原子模型大都根据零星实验事实而提出,带有很大的猜测成分,而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基于可靠的实验,并且经过了实验的进一步验证,虽然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存在尖锐矛盾,但卢瑟福仍然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因为实验是理论的基石。这启示我们科学需要创新,创新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坚实的实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作为基础。3.进入夏季,多地易发生洪涝灾害,灾区自来水不能及时恢复供应,而作为生活用水的井水、河水又受到污染。如何能让灾区的居民们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项目活动一:水质检测及净化①日常水质检测可通过看(是否有难溶性杂质和色素)、闻(是否有异味)、查(煮沸后是否有沉淀)等方法来判断水质是否符合标准。②自来水生产流程: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1)沉降时一般会加入适量_______作混凝剂,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吸附时所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流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3)煮沸后出现较多沉淀,说明水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明矾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较快沉降活性炭杀菌消毒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项目活动二:自制简易净水器【制作材料】塑料瓶、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纱布、蓬松棉等。(4)请利用上述材料,在右图虚线框中画出设计的自制净水器的简图,并标出各关键部分的名称。(5)通过自制净水器得到澄清透明的水,还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才能饮用。项目活动三:了解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查阅资料】直饮水机的工作流程图如图所示。(6)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而大分子无法通过,该过程相当于净水过程中的__________。杀菌消毒(或煮沸)过滤(7)活性炭滤芯在吸附颜色、异味的同时,也吸附重金属离子,如铜离子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二价汞离子____________。(8)热交换器内,冷热水管交替排列,开水管中开水温度降低,冷水管中冷水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冷水输送至电热开水器加热成开水,这样交替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2+Hg2+节约能源(合理即可)【项目总结】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饮用水安全有了进一步认识,同学们可以发挥创意,进一步改进自制净水器,增加更多的净化手段,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4.(2024·广州节选)学习小组进行水质调查时发现某池塘的水较浑浊,为此开展水质研究。【查阅资料】

①明矾溶于水生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②Al(OH)3胶体能溶于酸。③净水效果可用浊度去除率A表示,A值越大表示净水效果越好。【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明矾净水效果的因素【提出猜想】猜想a:一定范围内,明矾的用量越大,净水效果越好;猜想b:一定范围内,水样的酸性越强,净水效果越差。【实验准备】配制混凝剂溶液和稀硫酸。(1)用明矾配制100mL质量分数为1%的混凝剂溶液(密度取1.0g/cm3),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要____________。(2)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取1.8g/cm3)加水稀释配制100mL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密度取1.0g/cm3),需要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mL(结果保留1位小数)。玻璃棒5.6【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取该水样,按下列实验方案加入试剂后,充分搅拌,静置tmin,测定水样的浊度并计算得到浊度去除率,记录数据。实验序号水样体积/mL1%混凝剂溶液体积/mL9.8%硫酸体积/mL蒸馏水体积/mLtmin后浊度去除率Ⅰ2005.005.0A1Ⅱ200V107.5A2Ⅲ20000V2A3Ⅳ2005.02.03.0A4Ⅴ2005.05.00A5【数据分析,交流讨论】

(3)实验Ⅰ、Ⅱ、Ⅲ用于探究猜想a是否成立,则V1=_________,V2=________。(4)实验测得A1>A2>A3,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证明猜想b成立,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用A的大小关系表示)。(6)水样的酸性越强,净水效果越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0

一定范围内,明矾的用量越大,净水效果越好(或猜想a正确)

A4>A5

明矾溶于水生成的Al(OH)3胶体能溶于硫酸,吸附水中悬浮物的能力减小

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和产生气体的快慢洗气,使氧气具有一定的湿度【活动二】选择制氧剂实验一:过氧化氢小组设计了图2实验装置,用表中含过氧化氢质量相等的四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在集气瓶中加满水,锥形瓶中加入0.2gMnO2,注入溶液,记录并处理20min内数据如图3。(3)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④比③产氧量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浓度/%体积/mL①59.11②152.89③251.66④301.37堵住末端导管口,将注射器活塞拉动到一定位置,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置反应放出大量热,使反应物减少(合理即可)实验二:过碳酸钠往锥形瓶中加入1.4g过碳酸钠、0.2gMnO2和9.11mL水,待反应完全后收集到约159.1mL水(产生氧气的量与上表中试剂得到氧气的最大量相等)。其他试剂质量不变,再分别用不同体积的水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20min内数据如图4。(5)由图4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碳酸钠的产氧速率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活动三】制作供氧器(6)综合分析,选用过碳酸钠作制氧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学习小组利用身边物品自制了如图5的简易供氧器。与真实产品对比中,形成的观点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产氧和洗气装置组合不用一体化B.导管内部气体流向采用高进低出方式C.特定需求是选择制氧方法的重要依据D.制氧机要符合美学、工程、安全等标准便于携带,能持续平稳地提供氧气A6.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筑梦”活动小组开展了“低碳有我”的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活动一】调查碳循环(1)观察图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__(写一条即可)。光合作用(2)基于“碳循环”视角,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调查发现,我国的碳排放80%以上来自能源使用。要减少能源使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A.严禁使用化石燃料B.改进技术,提高能效C.捕集能源使用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处理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A【活动二】探究碳“捕捉”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用水和碱溶液“捕捉”二氧化碳。为比较“捕捉”效果,小组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a端连接气压传感器,测得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4)图2中,甲、乙、丙注射器内的试剂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x的数值为________;分析图3可知“捕捉”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

(5)“碳封存”技术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某实验基地通过一定技术将二氧化碳压缩存入地下,实现二氧化碳的封存。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技术能够实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有间隔

H223kg【活动四】聚力助低碳(7)实现“碳中和”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中国已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如调整能源结构,开发使用新能源等,请写出一种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青少年也应积极助力低碳,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风能(合理即可)

随手关灯(合理即可)7.合理利用化石燃料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课题。某城市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并将逐步向理想燃料发展。(1)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以煤为燃料,煤是一种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它属于_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到70年代虽然仍以煤为主,但已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这样能使煤充分燃烧,请用化学知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不可再生“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目前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___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名称),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大甲烷

(4)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可制成乙醇汽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作为汽车燃料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ACD(5)下列对该城市燃料使用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蜂窝煤燃烧时排放出SO2和NO2等污染物B.我市燃料的使用经历图,说明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在逐步提高C.管道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含碳量比罐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高D.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ABD(6)天然气是该城市家庭的主要生活燃料。天然气开采后需经过除杂、添加无毒臭味剂、减压等处理后才能输送到市民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天然气减压后体积会膨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的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在甲、乙两图中,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如果报警器显示有天然气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A.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防止气体进一步泄漏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C.立即打开电动抽风机抽风,把泄漏的天然气尽快排出室外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甲AB

(7)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使用新能源(合理即可)8.回收2000斤的纸,可以挽救17棵20年树龄的大树;回收一个易拉罐,可以节省3小时的电视电力;一颗1号电池烂在泥土里,会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远失去利用价值……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正在严重侵蚀我们的生存环境,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避免“垃圾围城”的有效途径。项目活动一:了解垃圾的分类(1)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垃圾,请将它们进行分类,并将对应序号填在横线上。①废旧书本②矿泉水瓶③打碎的水银温度计④废旧电池⑤过期的面包⑥易拉罐⑦残枝落叶⑧用过的餐巾纸可回收垃圾:____________;厨余垃圾:________;有害垃圾:__________;其他垃圾:__________。①②⑥⑤③④

⑦⑧项目活动二:垃圾的回收利用【任务1】垃圾减量化

垃圾减量化一方面是垃圾直接减量,生活中你可以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另一方面是间接减量,即垃圾分类处理。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合理即可)【任务2】垃圾资源化(2)大多数易拉罐由镁铝合金制成,属于__________材料。废弃的易拉罐经过破碎、脱漆、打包、熔炼之后可再利用,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回收的餐厨垃圾通过厌氧发酵处理,可以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料。沼气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节约金属资源(或节省金属的制造成本)可再生能源

【任务3】垃圾无害化处理(4)垃圾焚烧发电,是将垃圾焚烧产生的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焚烧过程会产生氮氧化物、硫化氢、二氧化硫、二噁英等有害物质,请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有害物质经烟气净化系统净化后再排放到大气中。热SO2(合理即可)【项目总结】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变废为宝,有效利用资源。做好垃圾分类,让我们一起为地球多添一抹绿色!9.(2024·盐城)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Ⅰ.了解海水资源(1)海水中含钠总量约4×1013t,“钠”指的是_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2)海水中还含有KCl和MgSO4等物质,其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如图是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温度/℃2030406080100溶解度/gKCl34.037.040.045.551.156.7MgSO433.738.944.554.655.850.4元素①图中曲线________(填“甲”或“乙”)代表KCl的溶解度曲线。②40℃时将50gKCl固体加入100g水中,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150gKCl溶液。③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判断上述说法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④现有t3

℃时100gMgSO4饱和溶液,逐渐降温经t2

℃直至t1

℃,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甲不能正确先不变后减小Ⅱ.海水资源化利用(3)海水制镁。查找资料,提供两种提取金属镁的路径方案如图所示。方案1:方案2:结合地理位置,因地制宜,选择我市提取金属镁的最佳方案。你的选择是方案_______(填“1”或“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1原料来源丰富;无需高温,节约能源(合理即可)10.(2024·安徽)茶叶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园土壤的酸碱性会对茶叶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某兴趣小组测定了某地茶园土壤的酸碱性并提出改良方案。查阅资料:茶树最适宜生长在pH为5.0~5.5的土壤中。【任务一】测定土壤酸碱性(1)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测得上层清液的pH为4。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pH的操作是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玻璃棒蘸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对【任务二】调查土壤呈酸性的原因(2)经调查发现,长期过量施用一些氮肥是土壤呈酸性的原因之一。请写出一种氮肥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三】改良土壤酸碱性(3)牛牛同学认为将适量熟石灰加入土壤,可中和其酸性。写出熟石灰与酸(以硫酸为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4Cl(合理即可)

+2H2O(4)农业上常用白云石粉改良土壤酸碱性。为研究白云石粉掩埋深度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该小组在同一块土地的三个不同区域开展实验。50天后,测得等量白云石粉掩埋深度与土壤pH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你认为茶农将白云石粉掩埋的最适宜深度是______(填字母)。A.0~10cm

B.10~20cm

C.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