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压力 压强 章节检测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二章压力 压强 章节检测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二章压力 压强 章节检测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二章压力 压强 章节检测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二章压力 压强 章节检测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压力压强章节检测一、单选题1.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的大小判断受力效果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2.如图所示,在密闭性很好的玻璃瓶里装一些水,取一段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让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把此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的过程中,玻璃管中液面将()A.上升 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3.一正方体浸没在水中,上表面与水面相平,关于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上、下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强,其中上表面受的压强较大B.它的上、下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两表面受的压力相等C.它的上表面受的压力向上,下表面受的压力向下D.它的下表面受的压强较大,下表面受的压力向上4.如图所示,小丽同学撑一把雨伞在雨中行走,当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得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B.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C.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压强大于下方D.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压强大于下方5.为改善地铁地下车站的通风状况,小明设计了抽气管道,利用地面横风实现自动抽气。为提高抽气效果,管道上方遮雨盖的形状应设计成下列图中的()A. B. C. D.6.目前,我国上市的新冠疫苗己达多个,据了解许多疫苗需在2~8℃的冰箱中保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注射器吸取疫苗液体的原理和用吸管喝牛奶的原理相同B.注射疫苗前,用酒精对皮肤消毒,因酒精升华吸热使皮肤感觉凉爽C.注射疫苗时选用的注射器针尖较细是为了减小压强D.打开冰箱时看到周围有“白雾”,这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汽化形成的7.两块规格都是“5cm×10cm×20cm”的同样长方体钢材a和b,若a对b的压强和压力分别用pa和Fa表示,互相垂直地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b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用pb和Fb表示。则()A.pa=pb;Fa=Fb B.pa=pb;Fa=Fb/2C.pa=pb/2;Fa=Fb/2 D.pa=2pb;Fa=Fb/28.著名的“木桶理论”(如图所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那么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A.木桶的粗细 B.木桶的轻重C.最短的一块木板 D.最长的一块木板9.实心圆柱体甲、乙分别竖放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均为2P0,若将甲叠放在乙上,对地面的压强为6P0。现将乙叠放在甲上,则甲对地面的压强为()A.3P0 B.4P0 C.9P0 D.12P010.叠人塔是一种二人以上层层叠成各种造型的游戏娱乐形式,也是一种高难度的杂技,目前世界纪录为9层人塔。图示为六人叠成的三层静态造型,假设每个人的重力、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均相等,下面两层五人的背部均呈水平状态,上面人的脚均踩在下面人背的正中间,则最底层三人从左到右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1∶2∶1 B.2∶1∶2 C.7∶10∶7 D.10∶7∶10二、填空题11.如图为一种登冰山用的冰爪,它可以套在登山者的鞋上,由于冰雪很滑,穿上冰爪可以(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冰爪做得非常锋利,是通过的方式(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使冰爪能很容易地插入冰雪中。12.如下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已知ρ水>ρ酒)其中a、b两点到液面的距离相同,a、c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同。(1)甲盛的是。(2)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选填“大”或“小”)(3)在a、b两点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选填“大”或“小”)13.现有6个相同的正立方体金属块,分别以图中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F甲:F乙=,压强之比p甲:p乙=。如果将乙放置方式中右边3个金属块取走,则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10N,如图甲放在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则它对桌面的压强p1为Pa;用水平力F1向右缓慢推动物体,使其一小部分露出桌面。在推动物体的过程中,物体对桌面的压力(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下同)。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如图乙,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2p1(选填“>”、“=”或“<”)。15.为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科在家中用质量可忽略的塑料瓶和海绵进行实验:测得瓶底面积为35厘米2,瓶盖面积为7厘米2,并将瓶子装满600毫升水,依次正放和倒放于海绵上(如图),ρ水=1.0×103kg/m3。(1)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1,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2,则p1p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需要从瓶子中倒出毫升水。三、实验探究题16.小刚同学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小刚使用海绵的好处是。(2)比较图b和图c可以得出:,压强越大。(3)通过观察图后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4)该实验中小刚用到的科学方法有。17.小乐在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完成了如下两个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1】小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将一个机翼模型穿在一根铁丝上,在铁丝的上、下端各挂一个弹簧秤,并用电风扇对着机翼模型吹风。实验时,机翼模型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于其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若发现;可说明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2)【实验2】小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A、B、C为三节直径不同的管子,三节管连接在一起,分别插入气体压强传感器(测量气体压强的装置)的探头,右端与吹风机的尾部相连。当用吹风机抽气时,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每节管子的气体总量相同,则A管内气体流速比C管内气体流速(选填“大”或“小”)。(3)三节管中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图线①反映的是(选填“A”“B”或“C”)管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第10s时,①②③三条图线开始出现下移,由此判断,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选填“增大”或“减小”)。18.离渠边不同距离处水流速度相等吗?小科想到顺水漂流的乒乓球速度与水流速度相等,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选一段流速稳定、宽为2米的水平水渠为实验场地,如图甲所示,在A1A2连线上,同一时间把11个乒乓球等间距地轻轻放入水中,并开始计时,t=5秒时测得实验数据如表:离渠中心线距离r/米00.200.400.600.801.00乒乓球移动距离s/米1.000.960.840.640.38几乎为0水流速度v/(米/秒)0.2000.1920.1680.1280.076几乎为0(1)分析数据可以得出。(2)为了得出v与r的定量关系,小科根据表中数据绘制v—r(2)图线如图乙所示,据此图可得到v与r的关系式是v=。(3)图丙是该段水渠的横截面示意图。假如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水下,则实验时图丙中同一深度的B、C两点处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BpC。(选填“>”“=”或“<”)。四、解答题19.“五一”假期间,爸爸带小明自驾外出旅游,回家后父亲要求小明完成以下科学问题,现在请你一起完成:已知:父亲质量60千克,小明质量40千克,轿车质量1.9吨(g=10牛/千克)(1)行驶过程中父亲要求小明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而造成伤害,小明发现安全带设计较宽,这是为了;(2)他们早上6点钟出发,到达景点的时间是7点30分,汽车路程表出发前为100km,到达景点时为220km,此次出游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3)如果在水平路面上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阻力是总重力的0.2倍,他们匀速行驶时的发动机牵引力是多少牛?(4)如果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他们行驶在水平路面上时,地面受到的压力是多少?压强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该实验是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该实验还采用了转换法: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解答】由图示的实验器材可知探究的问题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还采用了转换法,即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探究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故答案为:C。2.【答案】A【解析】【分析】(1)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当水柱静止时,大气压强、水柱压强和瓶内气体压强相互平衡,即p内=p大气+p水,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把此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的过程中,大气压强变小,根据公式p内=p大气+p水可知,水柱压强变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水柱的高度增大,即水柱上升,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3.【答案】D【解析】【解答】一正方体浸没在水中,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所以上表面没有受到水的压强。A错同样上表面也没有受到压力,B、C错。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小表面受到压强较大,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向上。所以选D.【分析】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以及浮力产生原因解决问题4.【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看准伞面向哪弯曲,找出伞的上下方的空气流速特点。【解答】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伞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空气通过上表面的流速大,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因为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伞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伞面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伞被向上“吸”。由上述可知选项A、C、D的说法都不正确。故答案为:B5.【答案】B【解析】【分析】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据此结合图中的遮雨盖的形状进行分析.【解答】只有当管道口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时,会有可能实现自动抽气,因此,遮雨盖的形状应符合靠近管道口的一面向外凸起,使空气流过时速度变快,压强变小,对照选项中的图片可知,图B符合要求.故答案为B.6.【答案】A【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判断;

(2)根据酒精消毒的原理判断;

(3)根据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判断;

(4)根据液化的知识判断。【解答】A.当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注射器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被压入针筒,这和吸管喝牛奶的原理相同,故A正确;

B.酒精消毒,其实利用的是酒精能够使蛋白质变性,故B错误;

C.注射疫苗时,针尖很细是因为受力面积小压强大,故C错误;

D.打开冰箱时看到周围有“白雾”,这是由于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故D错误。

故选A。7.【答案】B【解析】【分析】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根据公式比较压强的大小即可。【解答】设每块钢材的重力为G,

a对b的压力为:Fa=G;

a对b的压强为:;

b对桌面的压力为:Fb=2G;

b对桌面的压强为:;

那么压力之比:Fa:Fb=G:2G=1:2;

即;

那么压强之比:;

即pA=pb;

故选B。

8.【答案】C【解析】【分析】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的是水的深度,水的深度决定于短木板的长度。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决定压强大小的是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本题是液体的深度,而液体的深度决定于木板的长度,是短木板的长度,而不是长木板的长度。【解答】解:根据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深度,木桶里水的深度决定于短木板的长度。故答案为:C9.【答案】A【解析】【分析】设甲、乙底面积分别为S甲、S乙,甲、乙的重力分别为G甲、G乙,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大小,根据已知条件和公式分析作答。

【解答】设甲、乙底面积分别为S甲、S乙,甲、乙的重力分别为G甲、G乙,

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大小,

则由甲对地面的压强为:,则G甲=2p0S甲①

同理,乙对地面的压强为:,则G乙=2p0S乙②

将甲叠放在乙上,

乙对地面的压强为:③

将①②代入③可得:S甲=2S乙,

将乙叠放在甲上,

则甲对地面的压强为:,故A正确。

故选A。10.【答案】C【解析】【分析】六个人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力都是平衡的。用隔离法分别受力分析就可以知道最底层三人从左到右对地面的压力关系,由于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均相等,再利用P=F/S分析压强即可。

【解答】以上方三人为研究对象,设中间层两人每只脚受到的支持力为F,每个人的重力为G,因上方三人静止,所以有4F=3G,F=3/4G,即中间层每只脚对底层人的压力3/4G。

最底层左边的人对地面的压力F1=G+3/4G=7/4G

最底层正中间的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2=G+3/4G+3/4G=10/4G

最底层右边的人对地面的压力F3=G+3/4G=7/4G

因最底层每个人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均相等,所以由P=F/S可得压强之比等于压力之比,则最底层三人从左到右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1:P2:P3=F1:F2:F3=7/4G:10/4G:7/4G=7:10:7

故答案为:C11.【答案】增大;减小受力面积;增大【解析】【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如图为一种登冰山用的冰爪,它可以套在登山者的鞋上,由于冰雪很滑,穿上冰爪可以增大摩擦力;

(2)冰爪做得非常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使冰爪能很容易地插入冰雪中。12.【答案】(1)水(2)大(3)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计算,最关键的是知道液体中某一点的深度指的是这一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而不是距离容器底的距离。

(1)水和酒精的质量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可以判断体积的大小;

(2)质量=体积密度,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大,体积越小,因为水的密度大,所以体积小的是水,故甲容器中盛的液体是水;

(2)容器是形状规则的相同容器,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下,水的体积和酒精体积一样,水的密度大,故水的质量大;

(3)容器是形状规则的相同容器,在a、b两点水平面以上,水的体积和酒精体积一样,水的密度大,水的质量大;而水和酒精的总质量一样,所以a、b两点水平面以下,水的质量比酒精小。13.【答案】1:1;2:3;不变【解析】【分析】(1)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之和,分析两种情况下金属块的总重力的大小关系即可;

(2)根据图片,求出甲、乙两种方式的接触面积之比,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压强之比;

(3)将右边的3个金属块移走后,分析压力和接触面积的变化,然后根据公式判断压强的变化情况。

【解答】(1)甲、乙两种情况下,它们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6个金属块的重力之和,即F甲=F乙=G总,那么它们的压力之比为:F甲:F乙=1:1;

(2)根据图片可知,它们的接触面积之比:S甲:S乙=3:2;根据公式可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3)如果将乙放置方式中右边3个金属块取走,压力和受力面积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根据公式可知,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将不变。

14.【答案】1000;不变;变大;=【解析】【分析】(1)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公式计算压强;

(2)根据压力和重力的关系判断压力是否改变,再根据压强公式判断对桌面压强的变化;

(3)上下粗细一致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强:,据此比较即可。

【解答】(1)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

(2)在推动物体的过程中,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因此保持不变。但是长方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变小了,根据公式可知,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变大了;

(3)根据公式p=ρgh可知,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只与密度和高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因此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与原来相等,即p2=p1。15.【答案】(1)等于(2)480【解析】【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将瓶子竖直倒置,水的密度、水的深度h不变,所以液体压强大小不变。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先求正放时的压强大小,再根据压强求出倒放时的压力大小,则可知倒放时水的重力,与原来的重力相减,即为应倒出水的重力,根据G=mg计算质量。

【解答】(1)瓶中装满水,将瓶子竖直倒置,水的密度、水的深度h不变,由液体压强公式p=pgh可知,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相等,

(2)V=600mL=6×10-4m3

这瓶水的质量为:m=V=1×103kg/m3×6×10-4m3=0.6kg。

这瓶水重为:G=mg=0.6kg×10N/kg=6N。

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为

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

倒放时水的重力G=F'=pS=1.7×103PaX7×10-4m2=1.2N

倒出的水的重力△G=G-G'=6N-1.2N=4.8N,

16.【答案】(1)海绵受力时形变会比较明显,使实验现象更明显(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3)b、d(4)控制变量法、转化法【解析】【分析】(1)如果用物体的形变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那么所选的物体受力后的形变必须明显;

(2)分析b和c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然后根据现象描述结论即可;

(3)根据结论可知,所选的实验中压力相等而受力面积不同;

(4)探究一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这就是控制变量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用与它相关的其它现象来反映,这就是转换法。【解答】(1)小刚使用海绵的好处是海绵受力时形变会比较明显,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2)b图和c图中受力面积相等,c的压力大,c中的海绵形变程度更大,得到: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3)b和d中压力相等,d的受力面积小,海面形变程度更大,因此:通过观察图b和d后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4)用海绵的形变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里运用了转换法;探究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时,保持压力相等,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海绵受力时形变会比较明显,使实验现象更明显;(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3)控制变量法、转换法17.【答案】(1)弹簧秤甲示数变小,弹簧秤乙示数变大(合理即可)(2)大(3)C;增大【解析】【分析】(1)当机翼保持静止状态时,它受到测力计向上的拉力、自身向下的重力和空气产生的托力。对于上面的测力计来说,根据G=F拉+F托可知,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对于下面的测力计来说,受到的向上的拉力增大,那么示数增大,这都说明空气产生的托力增大,即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2)根据V=SL=svt分析即可;

(3)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对A、B、C三处的压强大小进行排序,然后与丙图对照即可。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据此判断气体流速的变化。【解答】(1)实验时,机翼模型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于其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若发现弹簧秤甲示数变小,弹簧秤乙示数变大;可说明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2)根据V=SL=svt可知,当气体的流量相同时,气体的流速与横截面积成反比。因为SA<SB<SC,所以气体流速vA>vB>vC,即A管内气体流速比C管内气体流速大。

(3)根据(2)中分析可知,气体流速vA>vB>vC,那么气压pA<pB<pC,则图线①反映的是C。第10s时,①②③三条图线开始出现下移,说明气压变得更小,由此判断,三节管中气体的流速增大了。18.【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