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考古队经鉴定确认该遗址有农作物种子1245粒,其中包括541粒水稻和638粒水稻基盘;还从各时期炭化遗存中挑选出标本进行测年,发现该遗址稻作农业的出现可追溯至距今约5800年。据此可推断()A.长江中游农业生产的发展程度 B.中原地区农耕文明出现C.旧石器时代农业结构以稻为主 D.水利系统利于农业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考古队经鉴定确认该遗址有农作物种子1245粒,其中包括541粒水稻和638粒水稻基盘:还从各时期炭化遗存中挑选出标本进行测年,发现该遗址稻作农业的出现可追溯至距今约5800年”,可推断出屈家岭遗址已有稻作农业,这是长江中游农业生产的发展程度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原地区,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已经有水稻种植业,但无法推断出“新石器时代农业结构以稻为主”,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水利系统”,排除D项。故选A项。2.《论语》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孟子主张“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韩非认为“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这些言论()A.根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旨在实现富国强兵C.表明百家争鸣局面激烈 D.符合统治者的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反映了对百姓富足与君主富足关系的认识,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对财富分配的思考;孟子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也是针对当时社会分工和财富交换等经济现象提出的主张;韩非的“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是对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原因基于经济发展的一种认识。所以这些言论根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孔子的言论主要是从民本和财富分配的角度出发,并非旨在实现富国强兵,而孟子的话更多是关于社会经济交换和资源分配的思想,不是直接为了富国强兵,排除B项;这些言论本身并没有体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激烈程度,它们只是诸子思想中的一部分经济方面的观点,排除C项;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当时不一定完全符合统治者的需要,因为当时很多统治者更倾向于加强君权和富国强兵等直接目的;孟子的思想在一些方面也与部分君主的专制统治需求不完全契合;韩非的思想虽然被部分统治者采用,但这几个言论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都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A项。3.春秋时期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彰显水德之始,更改了历法,以夏历十月为岁首,规定新年朝贺从十月初一开始,衣服、旌旗、符节都用黑色。秦始皇此举旨在()A.革新社会风俗 B.加强中央集权 C.削弱地方势力 D.促进文化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至秦朝时期(中国)。据材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彰显水德之始,更改了历法……衣服、旌旗、符节都用黑色”可知,秦始皇实施的这一系列措施有利于统一文化和社会风俗,强化中央权威,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这些措施只是统一文化与社会风俗的手段,强化政治威严才是目的,排除A、D项;这些措施并不能直接削弱地方势力,排除C项。故选B项。4.西汉建立之初,司法上逐步废止了“族诛”“连坐”和“五刑”(五种肉刑),取而代之的是“城旦”(修城墙)、“为舂”(舂米)、“伐薪”等劳动改造。这说明汉初()A.提倡法家思想 B.强调外儒内法 C.注重教化百姓 D.实行休养生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汉初逐步废止了秦朝的重刑罚,取而代之的是劳动改造,说明汉初重视民本,实行休养生息,D项正确;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而非法家思想,排除A项;强调外儒内法是汉武帝时期的,而非汉初的,排除B项;教化是教育感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非材料的本质,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记载的是唐朝中后期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贸易的变化。能够解释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处概况《册府元龟》开元十七年(729年)正月庚戌,骨咄俟斤遣男骨都施来朝,献马二匹。授郎将,赐帛三十段《全唐文·敕突厥可汗书》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往者先可汗在日,每年纳马不过三四千匹,马既无多,物亦易办……此后将马来纳,必不可多,还如先可汗时,约有定准,来使交易《旧唐书·回纥传》自乾元(758—760年)之后,(回纥)屡遣使以马和市缯帛,仍岁来市,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动至数万马。其使候遣继留于鸿胪寺者非一,蕃得帛无厌A.政局动荡影响唐朝的民族政策 B.唐朝放宽了对边疆贸易的限制C.中原与边疆的经济互补性增强 D.安史之乱加速边疆贸易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开元年间,唐朝政府对突厥马匹的接纳和赏赐都有明确的规定,即有较为严格的贸易管理,但到了乾元年间,与回纥贸易规模显著扩大,且出现了“蕃得帛无厌”的情况,说明政府对边疆贸易的控制力度有所减弱,这种变化主要与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后政局的动荡和民族关系的变化有关,故选A项;据材料“蕃得帛无厌”可知,当时回纥对帛的需求不满足是因素之一,与唐朝放宽对边疆贸易的限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记载的是唐中后期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贸易的变化,经济互补性增强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安史之乱加速了边疆贸易的发展,非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6.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殿试时,宋高宗问以尊祖宗家法、守先王成宪、革当世弊政之道,考生王十朋在对策中旁征博引,反复劝高宗欲行祖宗之法,欲奸弊之尽革,不可不法《春秋》以揽权,深得皇帝欢心,被称赞“经学淹通”并定为第一。这反映出当时()A.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B.加强专制集权的需要C.程朱理学思想影响广泛 D.政治变革的风气浓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考生王十朋在对策中旁征博引,反复劝高宗欲行祖宗之法,欲奸弊之尽革,不可不法《春秋》以揽权,深得皇帝欢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高宗希望通过祖宗家法、揽权等方式来巩固统治,而王十朋的对策正好符合高宗加强专制集权的需求,所以高宗对其极为满意并将其定为第一,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科举考试地位提高的相关信息,整个事件主要围绕考生的对策内容与皇帝的喜好,与科举地位本身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程朱理学相关内容,无法得出程朱理学思想影响广泛的结论,排除C项;王十朋劝高宗行祖宗之法,是一种遵循旧法揽权巩固统治的方式,而非政治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有大量关于清代外国商船和贡船遇难获得救助的档案记载,如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九月十五日广东巡抚托恩多上奏反映,有瑞典商船遭风货沉,水手遇难,请求按照惯例抚恤救助。这可以印证清初()A.与瑞典等欧洲国家经济交流频繁 B.朝贡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C.已经有维护海上贸易秩序的政策 D.开放了广州一地为对外贸易口岸【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有瑞典商船遭风货沉,水手遇难,请求按照惯例抚恤救助”,可知清初通过海上救助来维护海上贸易秩序,C项正确;材料中只涉及瑞典商船遇难,不能说明与瑞典等欧洲国家经济交流频繁,排除A项;材料强调清朝前期已经有维护海上贸易秩序的政策,未强调朝贡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广州一地作为对外贸易口岸,排除D项。故选C项。8.1843年,中英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附有的《海关税则》中规定的进口货物的税率,比鸦片战争前降低了50%左右,有的甚至降低了90%。《海关税则》还规定,凡未列入本税则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这些规定()A.标志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C.严重违背英国自由贸易理论 D.增强了清朝的主权意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3年(中国)。据材料“《海关税则》中规定的进口货物的税率,比鸦片战争前降低了50%左右,有的甚至降低了90%。《海关税则》还规定,凡未列入本税则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说明中国关税大幅度降低,这便利了西方国家对华进行商品输出,B项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排除A项;中国关税大幅度降低,便利了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不违背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排除C项;中国关税大幅度降低表明清朝关税主权遭到侵犯,无法增强清朝主权意识,排除D项。故选B项。9.据下表可知,近代中国()时间主题代表文献或译作鸦片战争后了解世界《四洲志》《海国图志》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强求富《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等甲午战争后维新图强《中东战纪本末》《新学伪经考》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民主革命《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科学启蒙《天文歌略》《青年杂志》《地球韵言》等A.民主观念持续增强 B.儒家文化逐渐异化C.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D.社会性质不断加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这说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程度逐渐深化,C项正确;谋求变革封建制度、传播民主观念主要是在甲午战争后,“民主观念持续更新”的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强调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不断深化,未体现儒家思想的逐渐异化,排除B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不断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0.1921年,无锡唐骧庭等人集资建立丽新纺织厂,该厂通过商标注册、发现侵权行为、迅速处理纠纷及事后追踪等方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商标权保护体系。这反映了()A.民族企业权利意识增强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国家经济政策行之有效 D.商标是维权主要依据【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呈现了丽新公司其通过商标注册、发现侵权行为、迅速处理纠纷及事后追踪等方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商标权保护体系,对商标权形成系统保护,这可以反映出当时民族企业权利意识增强,A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19世纪末,“兴起”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由材料看不出国家经济政策对丽新公司的影响,无法得出“国家经济政策行之有效”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企业维权手段之间的比较,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商标成为维权主要手段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1.1933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开展“扩红突击”运动。毛泽东对时任于都县扩红突击队队长的刘英说:“你宣传的对象是农民,长篇大论不灵,学生腔也要不得,就是湖南人的腔也要变一变,要向江西老表学说话呐!”这表明“扩红”运动()A.有利于长征转危为安 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C.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D.壮大了敌后抗日力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中国)。材料中,1933年毛泽东要求扩红宣传要结合江西农民的具体情况,要符合农民实际,实事求是,这反映出“扩红突击”运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C项正确;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第一次革命统一战线属于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都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B项;情景材料处于土地革命时期,此时还没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C项。12.1941年5月,边区中央局提出《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要求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军民一致、军政团结、政治民主、经济上有办法、对全国有示范作用的先进地区。这一纲领()A.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萌发 B.调动军民积极投入百团大战C.有利于边区民主政治的发展 D.打破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据材料“1941年5月,边区中央局提出《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并结合所学可知,该纲领是领导下,为了进一步巩固边区,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坚持长期抗战、增进人民福祉为目的而制定的,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精神,并有利于敌后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发展,C项正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萌发于抗日战争时期,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百团大战在1940年展开,打破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事件是解放战争,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13.1947年底,毛泽东发文点评时局,指出:“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所以带着伟大性,是因为这个事变发生在一个拥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国家内,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 B.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C.促进了中共联蒋抗日目标的实现 D.标志国民党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A项正确;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排除B项;抗日战争在1945年已经结束,排除C项;标志国民党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是渡江战役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14.1955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指示》中指出:“农民的学习组织应当和生产组织逐步地结合起来。”此后,农民在学习中融入了有关提高生产技术和强化机器使用的内容,将学习和生产统筹安排。据此可知()A.构建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C.推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据材料“农民在学习中融入了有关提高生产技术和机器使用内容,将学习和生产统筹安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指示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与构建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无关,也不能构建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排除D项。故选C项。15.1979年3月,河南省委下发的《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补充规定(试行草案)》指出,“基本核算单位在保证完成国家分配的粮、油、棉等主要农作物的总产量和征购任务指标的前提下,有权安排种植面积,决定增产措施”。由此可知()A.农村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型 B.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D.农业生产的经营自主权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1979年3月……基本核算单位在保证完成国家分配粮、油、棉等主要农作物的总产量和征购任务指标的前提下,有权安排种植面积,决定增产措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策略,规定首先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材料所述措施即体现了农业生产的经营自主权增强,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这时期农村经济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有所增强,不代表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并且这时期经济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材料所述时间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计划与市场关系还未得到理顺,排除C项。故选D项。16.1989年,我国实行承包制的国有企业中,有23%以上的企业实行了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即企业经营者和全体职工均缴纳一定数额的承包抵押金,若企业完不成承包合同规定的上缴国家利润额,就要以抵押金补足。这是因为我国()A.现代企业制度趋于完善 B.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C.国有企业股份制的建立 D.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9年(中国)。据材料“企业经营者和全体职工均缴纳一定数额的承包抵押金,若企业完不成承包合同规定的上缴国家利润额,就要以抵押金补足”可知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国企改革,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说明我国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B项正确;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我国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未涉及国有企业股份制的建立,排除C项;材料表明国企改革,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题干的现象,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中国古代的契约制度]材料一西周至春秋时期是传统社会契约制度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的契约称“约剂”,分为“大约剂”(“邦国约”)、“小约剂”(“万民约”)。从战国到西晋时期,契约主要用于民事范围,包括土地买卖、租佃、民间财物借贷等领域,该时期民事契约通常被称为“券”。东晋至五代时期,木“券”逐渐发展为纸“契”,增加了保人参与并承担代偿责任的约定;出现了契约套语,如“官有政法、人从私契”、“两面平章”等;政府开始干预民间契约行为,主要是征收交易税和发卖“印纸”。当时民间土地交易,当事人到官府交纳契税时,由官府在民间契约上加盖红色印章,这样的契约被称为“红契”。到了元明时代,“契”的范围逐渐被固定在具有处分重大财产、人身权益的协商场合,而作为民间物权关系的租佃文书、商业文书和社会管理的协议则多数命名为“约”。材料二明代财产契约行为的交易对象不仅包括耕地、林山、宅基、房屋等不动产,还包括车船、牲畜、粮食以及日用品等。可以说“明代民间社会民事契约行为无处不在”。明代地方官吏在解决民间户婚、田土等“细故”纠纷时,常把案发地的民间契约作为认定事实的事实依据。但涉及田地房屋需要征收契税的时候,明代法律明确规定“凡典卖田宅,不税契者,笞五十。仍追田宅价钱一半入官。不过割者,一亩至五亩,笞四十。……”对于违反社会纲常礼教、可能影响政府的政治稳定的民间契约行为,则予以否决。——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嘉露《明代民间契约习惯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契约制度进一步发展原因及影响。【答案】(1)特点:起源早、具有阶段性;契约制度更加规范化;官府加强了对契约制度的干预;主要用于民事范围,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原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前代契约制度奠定的基础;明朝政府的推动;民间社会组织中的“乡约”。影响: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巩固政府统治;丰富了国家治理的方式。【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周至春秋时期是传统社会契约制度的初创时期”可分析出起源早、具有阶段性;根据材料“逐渐发展为纸‘契’,增加了保人参与并承担代偿责任的约定”可分析出契约制度更加规范化;根据材料“政府开始干预民间契约行为”可分析出官府加强了对契约制度的干预;根据材料“范围逐渐被固定在具有处分重大财产、人身权益的协商场合”可分析出主要用于民事范围,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原因:结合明朝经济的发展可分析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前代契约制度奠定的基础;根据材料“明代地方官吏在解决民间户婚、田土等“细故”纠纷时,常把案发地的民间契约作为认定事实的事实依据”可分析出明朝政府的推动;根据材料“民间社会民事契约行为无处不在”可分析出民间社会组织中的“乡约”。影响:结合所学,可从促进社会和谐、巩固统治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巩固政府统治;丰富了国家治理的方式。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代监察制度多继承宋、金旧制,但又有很多不同于前代的特点。元代建立了各地方监察道经行御史台的沟通而总诸于中央御史台的三级监察网;并完全扭转了宋代监察机关地位的下降之势,其监察官吏的品秩均有所提高。与宋代台官和谏官在组织上分属于两个系统不同,“元无谏官”,谏官之责由御史台兼而行之。对此,明清两朝袭而不废。元代还废除了以审判活动为主要职责的大理寺,形成了御史台直接监察刑部司法行政活动的局面。——摘编自王晓天《元代的监察制度述论》材料二194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一些人会经不起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摘编自陈东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强调反腐倡廉建设的原因。【答案】(1)特点:具有继承与创新性;监察机构整齐划一、自成系统;监察机关地位显著提高;台谏合一;监察机关司法权扩大等。影响:提高监察效率;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为后世监察制度奠定基础等。(2)原因: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即将成为执政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对于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保持党的良好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客观需要。【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元代监察制度多继承自宋、金旧制,但又有很多不同于前代的特点”可得出,具有继承与创新性;根据材料一“建立了各地方监察道经行御史台的沟通而总诸于中央御史台的三级监察网”可得出,监察机构整齐划一、自成系统;根据材料一“扭转了宋代监察机关地位的下降之势,其监察官吏的品秩均有所提高”及所学可得出,监察机关地位显著提高;根据材料一“谏官之责由御史台兼而行之”及所学可得出,台谏合一;根据材料一“废除了以审判活动为主要职责的大理寺,形成了御史台直接监察刑部司法行政活动的局面”及所学可得出,监察机关司法权扩大等。第二小问概括元代监察制度的影响:根据材料一“谏官之责由御史台兼而行之”结合所学可从监察效率的提升上得出,提高监察效率;根据材料一“元代建立了各地方监察道经行御史台的沟通而总诸于中央御史台的三级监察网”从稳定社会秩序角度可得出,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国家统一;根据材料一“元代还废除了以审判活动为主要职责的大理寺,形成了御史台直接监察刑部司法行政活动的局面”从加强集权角度可得出,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根据材料一“对此,明清两朝袭而不废”从对后世的影响角度可得出,为后世监察制度奠定基础等。【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原因:据材料二“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一些人会经不起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春,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即将成为执政党;根据材料二“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对于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根据材料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持党的良好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客观需要。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1年以后,留日学生开始大量翻译日本手工教育的著作,积极宣传、输入日本的手工教育经验,使“手工教育”一词逐渐为国人所知晓。1904年,清廷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初等小学之教授科目凡八,一修身、二读经、三中国文学、四算术、五历史、六地理、七格致、八体操,此为完全学科。视地方情形,尚可加图画、手工之一科目或二科目,凡加之科目,均为随意科目。”——摘编自邓金春《近代中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演变:历程、特征及启示》材料二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取代了自1958年以来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表述。198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对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内容、时间和组织安排、成绩考核等提出了明确要求。1986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草案)的说明》提出:“应当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适当进行劳动教育,使青少年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基础教育。”同年,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彭珮云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互相配合、互相渗透”。——摘编自张晖、魏晖《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历史变迁、演进逻辑与实践进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手工科”诞生的原因及其地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清末相比新中国劳动教育的变化及作用。【答案】(1)原因:国外经验的传入;教育改革的推动。地位:是基础必修科目的补充。(2)变化:坚持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成为基础科目之一;劳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有了更系统的课程设置规划。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适应不同产业需求的人才,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1901年以后,留日学生开始大量翻译日本手工教育的著作,积极宣传、输入日本的手工教育经验”可知,国外经验的传入;根据材料一“1904年,清廷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可知,教育改革的推动。第二小问地位,根据材料一“视地方情形,尚可加图画、手工之一科目或二科目,凡加之科目,均为随意科目”结合缩小知识可知,其地位是是基础必修科目的补充。【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持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成为基础科目之一;根据材料二“198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对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内容、时间和组织安排、成绩考核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可知,劳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有了更系统的课程设置规划。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二“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彭珮云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互相配合、互相渗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材料二“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助于培养适应不同产业需求的人才,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新中国外交在的领导下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其实践内容极为丰富,其经验启示十分宝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六大特点:一是始终坚决捍卫和有序拓展国家利益;二是始终追求和平外交政策,探索和平发展道路;三是顺应时代潮流、伸张国际正义和履行国际责任三位一体;四是坚持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五是外交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目标明确,涉台、涉藏、涉疆外交地位突出;六是新中国外交逐步走向全方位、全领域,外交制度、决策机制不断加强、规范和完善。——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外交的特点”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外交始终坚决捍卫和有序扩展国家利益。论述: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重点在于维护以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利益。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友好同盟关系,并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中国把周边安全利益的维护与世界和平的保护密切地联系起来,面对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蓄意扩大朝鲜战争的行为等形势,中国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抗美援朝战争的立足点是保家卫国,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新中国政权的政治安全。我国维护“一个中国”原则来与其他国家建交,比如中日建交前提就是日本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重点转为服务于中心工作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突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外交任务转而改变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世纪之交,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有利地促进了对外开放事业。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国际形势,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外交思想,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总之,新中国外交有利地维护国家利益,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任意从两个阶段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一是始终坚决捍卫和有序拓展国家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论题为“中国外交始终坚决捍卫和有序扩展国家利益”,关于阐释可从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和对国家主权的维护、改革开放后的无敌国外交政策及营造改革开放的环境、世纪之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对国内外形势的应对等角度进行分析,突出各阶段我国维护国家利益侧重点的变迁,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考古队经鉴定确认该遗址有农作物种子1245粒,其中包括541粒水稻和638粒水稻基盘;还从各时期炭化遗存中挑选出标本进行测年,发现该遗址稻作农业的出现可追溯至距今约5800年。据此可推断()A.长江中游农业生产的发展程度 B.中原地区农耕文明出现C.旧石器时代农业结构以稻为主 D.水利系统利于农业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考古队经鉴定确认该遗址有农作物种子1245粒,其中包括541粒水稻和638粒水稻基盘:还从各时期炭化遗存中挑选出标本进行测年,发现该遗址稻作农业的出现可追溯至距今约5800年”,可推断出屈家岭遗址已有稻作农业,这是长江中游农业生产的发展程度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原地区,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已经有水稻种植业,但无法推断出“新石器时代农业结构以稻为主”,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水利系统”,排除D项。故选A项。2.《论语》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孟子主张“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韩非认为“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这些言论()A.根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旨在实现富国强兵C.表明百家争鸣局面激烈 D.符合统治者的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反映了对百姓富足与君主富足关系的认识,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对财富分配的思考;孟子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也是针对当时社会分工和财富交换等经济现象提出的主张;韩非的“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是对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原因基于经济发展的一种认识。所以这些言论根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孔子的言论主要是从民本和财富分配的角度出发,并非旨在实现富国强兵,而孟子的话更多是关于社会经济交换和资源分配的思想,不是直接为了富国强兵,排除B项;这些言论本身并没有体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激烈程度,它们只是诸子思想中的一部分经济方面的观点,排除C项;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当时不一定完全符合统治者的需要,因为当时很多统治者更倾向于加强君权和富国强兵等直接目的;孟子的思想在一些方面也与部分君主的专制统治需求不完全契合;韩非的思想虽然被部分统治者采用,但这几个言论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都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A项。3.春秋时期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彰显水德之始,更改了历法,以夏历十月为岁首,规定新年朝贺从十月初一开始,衣服、旌旗、符节都用黑色。秦始皇此举旨在()A.革新社会风俗 B.加强中央集权 C.削弱地方势力 D.促进文化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至秦朝时期(中国)。据材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彰显水德之始,更改了历法……衣服、旌旗、符节都用黑色”可知,秦始皇实施的这一系列措施有利于统一文化和社会风俗,强化中央权威,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这些措施只是统一文化与社会风俗的手段,强化政治威严才是目的,排除A、D项;这些措施并不能直接削弱地方势力,排除C项。故选B项。4.西汉建立之初,司法上逐步废止了“族诛”“连坐”和“五刑”(五种肉刑),取而代之的是“城旦”(修城墙)、“为舂”(舂米)、“伐薪”等劳动改造。这说明汉初()A.提倡法家思想 B.强调外儒内法 C.注重教化百姓 D.实行休养生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汉初逐步废止了秦朝的重刑罚,取而代之的是劳动改造,说明汉初重视民本,实行休养生息,D项正确;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而非法家思想,排除A项;强调外儒内法是汉武帝时期的,而非汉初的,排除B项;教化是教育感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非材料的本质,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记载的是唐朝中后期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贸易的变化。能够解释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处概况《册府元龟》开元十七年(729年)正月庚戌,骨咄俟斤遣男骨都施来朝,献马二匹。授郎将,赐帛三十段《全唐文·敕突厥可汗书》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往者先可汗在日,每年纳马不过三四千匹,马既无多,物亦易办……此后将马来纳,必不可多,还如先可汗时,约有定准,来使交易《旧唐书·回纥传》自乾元(758—760年)之后,(回纥)屡遣使以马和市缯帛,仍岁来市,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动至数万马。其使候遣继留于鸿胪寺者非一,蕃得帛无厌A.政局动荡影响唐朝的民族政策 B.唐朝放宽了对边疆贸易的限制C.中原与边疆的经济互补性增强 D.安史之乱加速边疆贸易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开元年间,唐朝政府对突厥马匹的接纳和赏赐都有明确的规定,即有较为严格的贸易管理,但到了乾元年间,与回纥贸易规模显著扩大,且出现了“蕃得帛无厌”的情况,说明政府对边疆贸易的控制力度有所减弱,这种变化主要与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后政局的动荡和民族关系的变化有关,故选A项;据材料“蕃得帛无厌”可知,当时回纥对帛的需求不满足是因素之一,与唐朝放宽对边疆贸易的限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记载的是唐中后期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贸易的变化,经济互补性增强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安史之乱加速了边疆贸易的发展,非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6.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殿试时,宋高宗问以尊祖宗家法、守先王成宪、革当世弊政之道,考生王十朋在对策中旁征博引,反复劝高宗欲行祖宗之法,欲奸弊之尽革,不可不法《春秋》以揽权,深得皇帝欢心,被称赞“经学淹通”并定为第一。这反映出当时()A.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B.加强专制集权的需要C.程朱理学思想影响广泛 D.政治变革的风气浓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考生王十朋在对策中旁征博引,反复劝高宗欲行祖宗之法,欲奸弊之尽革,不可不法《春秋》以揽权,深得皇帝欢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高宗希望通过祖宗家法、揽权等方式来巩固统治,而王十朋的对策正好符合高宗加强专制集权的需求,所以高宗对其极为满意并将其定为第一,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科举考试地位提高的相关信息,整个事件主要围绕考生的对策内容与皇帝的喜好,与科举地位本身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程朱理学相关内容,无法得出程朱理学思想影响广泛的结论,排除C项;王十朋劝高宗行祖宗之法,是一种遵循旧法揽权巩固统治的方式,而非政治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有大量关于清代外国商船和贡船遇难获得救助的档案记载,如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九月十五日广东巡抚托恩多上奏反映,有瑞典商船遭风货沉,水手遇难,请求按照惯例抚恤救助。这可以印证清初()A.与瑞典等欧洲国家经济交流频繁 B.朝贡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C.已经有维护海上贸易秩序的政策 D.开放了广州一地为对外贸易口岸【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有瑞典商船遭风货沉,水手遇难,请求按照惯例抚恤救助”,可知清初通过海上救助来维护海上贸易秩序,C项正确;材料中只涉及瑞典商船遇难,不能说明与瑞典等欧洲国家经济交流频繁,排除A项;材料强调清朝前期已经有维护海上贸易秩序的政策,未强调朝贡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广州一地作为对外贸易口岸,排除D项。故选C项。8.1843年,中英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附有的《海关税则》中规定的进口货物的税率,比鸦片战争前降低了50%左右,有的甚至降低了90%。《海关税则》还规定,凡未列入本税则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这些规定()A.标志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C.严重违背英国自由贸易理论 D.增强了清朝的主权意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3年(中国)。据材料“《海关税则》中规定的进口货物的税率,比鸦片战争前降低了50%左右,有的甚至降低了90%。《海关税则》还规定,凡未列入本税则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说明中国关税大幅度降低,这便利了西方国家对华进行商品输出,B项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排除A项;中国关税大幅度降低,便利了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不违背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排除C项;中国关税大幅度降低表明清朝关税主权遭到侵犯,无法增强清朝主权意识,排除D项。故选B项。9.据下表可知,近代中国()时间主题代表文献或译作鸦片战争后了解世界《四洲志》《海国图志》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强求富《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等甲午战争后维新图强《中东战纪本末》《新学伪经考》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民主革命《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科学启蒙《天文歌略》《青年杂志》《地球韵言》等A.民主观念持续增强 B.儒家文化逐渐异化C.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D.社会性质不断加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这说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程度逐渐深化,C项正确;谋求变革封建制度、传播民主观念主要是在甲午战争后,“民主观念持续更新”的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强调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不断深化,未体现儒家思想的逐渐异化,排除B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不断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0.1921年,无锡唐骧庭等人集资建立丽新纺织厂,该厂通过商标注册、发现侵权行为、迅速处理纠纷及事后追踪等方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商标权保护体系。这反映了()A.民族企业权利意识增强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国家经济政策行之有效 D.商标是维权主要依据【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呈现了丽新公司其通过商标注册、发现侵权行为、迅速处理纠纷及事后追踪等方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商标权保护体系,对商标权形成系统保护,这可以反映出当时民族企业权利意识增强,A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19世纪末,“兴起”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由材料看不出国家经济政策对丽新公司的影响,无法得出“国家经济政策行之有效”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企业维权手段之间的比较,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商标成为维权主要手段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1.1933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开展“扩红突击”运动。毛泽东对时任于都县扩红突击队队长的刘英说:“你宣传的对象是农民,长篇大论不灵,学生腔也要不得,就是湖南人的腔也要变一变,要向江西老表学说话呐!”这表明“扩红”运动()A.有利于长征转危为安 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C.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D.壮大了敌后抗日力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中国)。材料中,1933年毛泽东要求扩红宣传要结合江西农民的具体情况,要符合农民实际,实事求是,这反映出“扩红突击”运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C项正确;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第一次革命统一战线属于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都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B项;情景材料处于土地革命时期,此时还没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C项。12.1941年5月,边区中央局提出《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要求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军民一致、军政团结、政治民主、经济上有办法、对全国有示范作用的先进地区。这一纲领()A.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萌发 B.调动军民积极投入百团大战C.有利于边区民主政治的发展 D.打破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据材料“1941年5月,边区中央局提出《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并结合所学可知,该纲领是领导下,为了进一步巩固边区,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坚持长期抗战、增进人民福祉为目的而制定的,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精神,并有利于敌后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发展,C项正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萌发于抗日战争时期,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百团大战在1940年展开,打破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事件是解放战争,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13.1947年底,毛泽东发文点评时局,指出:“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所以带着伟大性,是因为这个事变发生在一个拥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国家内,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 B.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C.促进了中共联蒋抗日目标的实现 D.标志国民党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A项正确;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排除B项;抗日战争在1945年已经结束,排除C项;标志国民党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是渡江战役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14.1955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指示》中指出:“农民的学习组织应当和生产组织逐步地结合起来。”此后,农民在学习中融入了有关提高生产技术和强化机器使用的内容,将学习和生产统筹安排。据此可知()A.构建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C.推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据材料“农民在学习中融入了有关提高生产技术和机器使用内容,将学习和生产统筹安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指示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与构建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无关,也不能构建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排除D项。故选C项。15.1979年3月,河南省委下发的《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补充规定(试行草案)》指出,“基本核算单位在保证完成国家分配的粮、油、棉等主要农作物的总产量和征购任务指标的前提下,有权安排种植面积,决定增产措施”。由此可知()A.农村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型 B.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D.农业生产的经营自主权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1979年3月……基本核算单位在保证完成国家分配粮、油、棉等主要农作物的总产量和征购任务指标的前提下,有权安排种植面积,决定增产措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策略,规定首先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材料所述措施即体现了农业生产的经营自主权增强,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这时期农村经济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有所增强,不代表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并且这时期经济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材料所述时间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计划与市场关系还未得到理顺,排除C项。故选D项。16.1989年,我国实行承包制的国有企业中,有23%以上的企业实行了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即企业经营者和全体职工均缴纳一定数额的承包抵押金,若企业完不成承包合同规定的上缴国家利润额,就要以抵押金补足。这是因为我国()A.现代企业制度趋于完善 B.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C.国有企业股份制的建立 D.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9年(中国)。据材料“企业经营者和全体职工均缴纳一定数额的承包抵押金,若企业完不成承包合同规定的上缴国家利润额,就要以抵押金补足”可知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国企改革,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说明我国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B项正确;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我国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未涉及国有企业股份制的建立,排除C项;材料表明国企改革,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题干的现象,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中国古代的契约制度]材料一西周至春秋时期是传统社会契约制度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的契约称“约剂”,分为“大约剂”(“邦国约”)、“小约剂”(“万民约”)。从战国到西晋时期,契约主要用于民事范围,包括土地买卖、租佃、民间财物借贷等领域,该时期民事契约通常被称为“券”。东晋至五代时期,木“券”逐渐发展为纸“契”,增加了保人参与并承担代偿责任的约定;出现了契约套语,如“官有政法、人从私契”、“两面平章”等;政府开始干预民间契约行为,主要是征收交易税和发卖“印纸”。当时民间土地交易,当事人到官府交纳契税时,由官府在民间契约上加盖红色印章,这样的契约被称为“红契”。到了元明时代,“契”的范围逐渐被固定在具有处分重大财产、人身权益的协商场合,而作为民间物权关系的租佃文书、商业文书和社会管理的协议则多数命名为“约”。材料二明代财产契约行为的交易对象不仅包括耕地、林山、宅基、房屋等不动产,还包括车船、牲畜、粮食以及日用品等。可以说“明代民间社会民事契约行为无处不在”。明代地方官吏在解决民间户婚、田土等“细故”纠纷时,常把案发地的民间契约作为认定事实的事实依据。但涉及田地房屋需要征收契税的时候,明代法律明确规定“凡典卖田宅,不税契者,笞五十。仍追田宅价钱一半入官。不过割者,一亩至五亩,笞四十。……”对于违反社会纲常礼教、可能影响政府的政治稳定的民间契约行为,则予以否决。——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嘉露《明代民间契约习惯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契约制度进一步发展原因及影响。【答案】(1)特点:起源早、具有阶段性;契约制度更加规范化;官府加强了对契约制度的干预;主要用于民事范围,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原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前代契约制度奠定的基础;明朝政府的推动;民间社会组织中的“乡约”。影响: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巩固政府统治;丰富了国家治理的方式。【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周至春秋时期是传统社会契约制度的初创时期”可分析出起源早、具有阶段性;根据材料“逐渐发展为纸‘契’,增加了保人参与并承担代偿责任的约定”可分析出契约制度更加规范化;根据材料“政府开始干预民间契约行为”可分析出官府加强了对契约制度的干预;根据材料“范围逐渐被固定在具有处分重大财产、人身权益的协商场合”可分析出主要用于民事范围,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原因:结合明朝经济的发展可分析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前代契约制度奠定的基础;根据材料“明代地方官吏在解决民间户婚、田土等“细故”纠纷时,常把案发地的民间契约作为认定事实的事实依据”可分析出明朝政府的推动;根据材料“民间社会民事契约行为无处不在”可分析出民间社会组织中的“乡约”。影响:结合所学,可从促进社会和谐、巩固统治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巩固政府统治;丰富了国家治理的方式。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代监察制度多继承宋、金旧制,但又有很多不同于前代的特点。元代建立了各地方监察道经行御史台的沟通而总诸于中央御史台的三级监察网;并完全扭转了宋代监察机关地位的下降之势,其监察官吏的品秩均有所提高。与宋代台官和谏官在组织上分属于两个系统不同,“元无谏官”,谏官之责由御史台兼而行之。对此,明清两朝袭而不废。元代还废除了以审判活动为主要职责的大理寺,形成了御史台直接监察刑部司法行政活动的局面。——摘编自王晓天《元代的监察制度述论》材料二194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一些人会经不起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摘编自陈东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强调反腐倡廉建设的原因。【答案】(1)特点:具有继承与创新性;监察机构整齐划一、自成系统;监察机关地位显著提高;台谏合一;监察机关司法权扩大等。影响:提高监察效率;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为后世监察制度奠定基础等。(2)原因: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即将成为执政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对于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保持党的良好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客观需要。【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元代监察制度多继承自宋、金旧制,但又有很多不同于前代的特点”可得出,具有继承与创新性;根据材料一“建立了各地方监察道经行御史台的沟通而总诸于中央御史台的三级监察网”可得出,监察机构整齐划一、自成系统;根据材料一“扭转了宋代监察机关地位的下降之势,其监察官吏的品秩均有所提高”及所学可得出,监察机关地位显著提高;根据材料一“谏官之责由御史台兼而行之”及所学可得出,台谏合一;根据材料一“废除了以审判活动为主要职责的大理寺,形成了御史台直接监察刑部司法行政活动的局面”及所学可得出,监察机关司法权扩大等。第二小问概括元代监察制度的影响:根据材料一“谏官之责由御史台兼而行之”结合所学可从监察效率的提升上得出,提高监察效率;根据材料一“元代建立了各地方监察道经行御史台的沟通而总诸于中央御史台的三级监察网”从稳定社会秩序角度可得出,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国家统一;根据材料一“元代还废除了以审判活动为主要职责的大理寺,形成了御史台直接监察刑部司法行政活动的局面”从加强集权角度可得出,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根据材料一“对此,明清两朝袭而不废”从对后世的影响角度可得出,为后世监察制度奠定基础等。【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原因:据材料二“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一些人会经不起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春,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即将成为执政党;根据材料二“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对于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根据材料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