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与智能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1页
自动化与智能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2页
自动化与智能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3页
自动化与智能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4页
自动化与智能控制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化与智能控制作业指导书TOC\o"1-2"\h\u15086第一章自动化基础理论 255611.1自动化系统概述 2193461.2自动化控制原理 315504第二章智能控制系统 4170012.1智能控制技术概述 4135872.2智能控制算法 425703第三章传感器与执行器 5175683.1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532683.1.1传感器概述 580953.1.2传感器原理 5297363.1.3传感器应用 588143.2执行器原理与应用 6231513.2.1执行器概述 6221763.2.2执行器原理 6285093.2.3执行器应用 620329第四章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6312104.1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6322974.2控制系统仿真技术 731515第五章信号处理与滤波 7267285.1信号处理基础 7124215.1.1信号的分类 8130125.1.2信号的表示 8153315.1.3信号的特性 8207265.2数字滤波器设计 882995.2.1滤波器类型 8265495.2.2滤波器设计方法 830155.2.3滤波器功能评估 98428第六章控制策略与应用 9204466.1经典控制策略 9247216.1.1PID控制 9235026.1.2模糊控制 941666.1.3状态反馈控制 9137646.2现代控制策略 972446.2.1鲁棒控制 10175626.2.2滑模控制 10218076.2.3适应控制 10285156.2.4智能控制 1017313第七章控制系统 1026327.1控制原理 10103347.1.1概述 108737.1.2控制器类型 10286947.1.3控制策略 1160407.2编程与调试 11255097.2.1编程方法 11220637.2.2编程语言 11243667.2.3调试方法 11133907.2.4调试注意事项 1228359第八章工业自动化系统 12131188.1工业自动化概述 12260808.2工业现场总线技术 1231448第九章网络化控制系统 13282999.1网络化控制基础 1341159.1.1网络化控制的概念 13144089.1.2网络化控制的关键技术 13207849.1.3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特点 13271509.2网络化控制应用 14276799.2.1工业自动化 14229419.2.2控制 14268849.2.4智能家居 14231339.2.5网络化控制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1429202第十章自动化与智能控制发展趋势 141853110.1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14283710.1.1网络化 142259510.1.2智能化 151596110.1.3集成化 151507310.1.4绿色化 151276510.2智能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152364810.2.1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 152838910.2.2强化学习与自适应控制 153272610.2.3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 151419610.2.4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16第一章自动化基础理论1.1自动化系统概述自动化系统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自动检测、自动处理和自动执行等手段,完成预定任务的技术系统。自动化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技等领域,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1)检测元件:用于检测被控对象的状态和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2)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元件提供的信号,进行逻辑判断和运算,控制指令。(3)执行机构:根据控制单元发出的指令,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操作,如电机、阀门等。(4)被控对象:受到自动化系统控制的设备或过程。自动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高效性:自动化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复杂任务,提高生产效率。(2)精确性:自动化系统具有高精度的检测和控制能力,保证产品质量。(3)可靠性:自动化系统采用冗余设计,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4)灵活性:自动化系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适应不同场景。1.2自动化控制原理自动化控制原理是自动化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反馈控制原理:反馈控制原理是指通过比较被控对象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对控制指令进行调整,使系统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反馈控制原理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形式。开环控制:控制器根据输入信号控制指令,但不考虑被控对象的实际输出。这种控制方式简单,但容易受到外部干扰,稳定性较差。闭环控制:控制器根据输入信号和被控对象的实际输出,控制指令。这种控制方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但需要引入反馈环节。(2)控制策略:控制策略是指为实现预定控制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方法。常见的控制策略有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等。比例控制:控制器输出与输入信号成比例,适用于线性系统。积分控制:控制器输出与输入信号的积分成比例,适用于消除静态误差。微分控制:控制器输出与输入信号的微分成比例,适用于抑制被控对象的快速变化。(3)控制器设计:控制器设计是根据控制策略和控制对象特性,设计合适的控制参数和结构。控制器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稳定性:控制器应使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时,仍能保持稳定运行。(2)快速性:控制器应使系统在短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3)精确性:控制器应使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尽可能小。(4)鲁棒性:控制器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第二章智能控制系统2.1智能控制技术概述智能控制技术是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分支,其核心思想是模拟人类智能行为,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有效控制。智能控制技术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能够在不确定性、非线性、时变性等复杂环境下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专家控制系统: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对复杂问题进行求解和控制。(2)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和优化。(3)遗传算法控制系统:借鉴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和变异机制,实现对控制参数的优化。(4)模糊控制系统:通过模糊逻辑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信息,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5)混合智能控制系统:将多种智能控制方法相结合,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控制策略。2.2智能控制算法智能控制算法是智能控制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以下对几种常见的智能控制算法进行简要介绍:(1)专家控制算法:专家控制算法主要包括规则库、推理机和知识库三个部分。其中,规则库用于存储控制规则,推理机用于对输入信息进行推理,知识库用于存储领域知识。专家控制算法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实现对复杂问题的求解和控制。(2)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对系统的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常见的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包括反向传播(BP)算法、RadialBasisFunctionNetworks(RBFN)算法和SelfOrganizingMaps(SOM)算法等。(3)遗传算法控制算法:遗传算法控制算法借鉴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和变异机制,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遗传算法主要包括选择、交叉和变异三个操作,通过不断迭代,使控制参数逐渐逼近最优解。(4)模糊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通过模糊逻辑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信息,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模糊控制算法主要包括模糊规则库、模糊推理和模糊合成三个部分。常见的模糊控制算法有Mamdani型模糊控制器和Sugeno型模糊控制器等。(5)混合智能控制算法:混合智能控制算法将多种智能控制方法相结合,以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控制策略。例如,将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和模糊控制的模糊推理能力,提高控制系统的功能。第三章传感器与执行器3.1传感器原理与应用3.1.1传感器概述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装置。它是自动化与智能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的任务。传感器根据被测量的种类、测量范围、精度、输出信号形式等参数进行分类。3.1.2传感器原理传感器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原理、化学原理和生物原理等。物理原理主要利用物理量的变化来实现信息的感知和转换,如温度、压力、湿度、位移、速度等。化学原理主要利用化学反应来实现信息的感知和转换,如气体、离子、湿度等。生物原理主要利用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信息的感知和转换,如酶、抗体、受体等。3.1.3传感器应用传感器在自动化与智能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1)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和高效。(2)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传感器,如车辆检测器、红外传感器、摄像头等,用于实时监测交通状况,提供交通控制和管理依据。(3)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传感器,如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家居环境,保障家庭安全和生活舒适。3.2执行器原理与应用3.2.1执行器概述执行器是自动化与智能控制系统中的驱动装置,它根据控制信号的要求,对被控对象进行驱动和调节。执行器根据驱动方式、输出力、响应速度等参数进行分类。3.2.2执行器原理执行器的原理主要包括电磁原理、液压原理、气压原理和伺服原理等。电磁原理主要利用电磁场的作用来实现驱动,如电磁阀、电机等。液压原理主要利用液体压力来实现驱动,如液压缸、液压马达等。气压原理主要利用气体压力来实现驱动,如气缸、气动马达等。伺服原理主要利用反馈控制实现精确驱动,如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3.2.3执行器应用执行器在自动化与智能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1)工业中的执行器,如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用于驱动的关节,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2)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执行器,如电磁阀、气缸等,用于驱动各种机械装置,完成生产任务。(3)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执行器,如信号灯控制器、电动调节阀等,用于实现交通控制和管理。(4)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执行器,如电动窗帘、智能锁等,用于实现家居环境的自动调节。第四章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4.1控制系统建模方法控制系统建模是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数学建模和物理建模两种方法。数学建模是通过数学语言描述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及其内部关系的过程。常见的数学建模方法有传递函数法、状态空间法、差分方程法等。其中,传递函数法适用于线性时不变系统,状态空间法适用于线性时变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差分方程法适用于离散时间系统。物理建模是基于实际物理系统构建控制系统的模型。物理建模方法主要包括模拟电路建模、数字电路建模和混合建模等。模拟电路建模通过模拟电路元件搭建控制系统模型,数字电路建模通过数字逻辑元件实现控制系统模型,混合建模则结合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特点,实现更复杂的控制系统模型。4.2控制系统仿真技术控制系统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一种有效手段。控制系统仿真主要包括连续系统仿真、离散系统仿真和混合系统仿真。连续系统仿真主要针对线性时不变系统和线性时变系统。常见的连续系统仿真方法有欧拉法、龙格库塔法、亚当斯法等。这些方法通过离散化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求解系统在离散时间点的状态,从而实现对连续系统的仿真。离散系统仿真主要针对离散时间控制系统。常见的离散系统仿真方法有离散相似法、离散时间状态空间法等。这些方法通过求解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得到系统在离散时间点的状态和输出,从而实现对离散时间控制系统的仿真。混合系统仿真是指同时包含连续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控制系统仿真。混合系统仿真方法主要有混合时间域法、混合状态空间法等。这些方法结合了连续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仿真特点,能够有效处理混合系统的仿真问题。现代控制系统仿真技术还包括基于模型的仿真、硬件在环仿真和实时仿真等。基于模型的仿真通过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硬件在环仿真将实际硬件与仿真模型相结合,验证控制系统的功能;实时仿真则要求仿真过程与实际系统运行时间同步,以满足实时控制需求。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掌握各种建模与仿真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分析控制系统功能,优化控制器设计,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五章信号处理与滤波5.1信号处理基础信号处理是自动化与智能控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对信号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利用。在信号处理中,信号通常被定义为随时间或空间变化的物理量,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5.1.1信号的分类信号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连续信号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连续变化的信号,如声音信号、温度信号等。离散信号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离散的信号,如数字信号、采样信号等。5.1.2信号的表示信号可以通过数学函数、图形或表格等方式进行表示。常见的信号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图形法和表格法。解析法是通过数学函数来描述信号的变化规律,图形法是通过坐标系中的曲线来表示信号的变化,表格法是通过数据表格来记录信号的取值。5.1.3信号的特性信号具有多个特性,包括幅度、频率、相位、能量和功率等。幅度表示信号的大小,频率表示信号变化的快慢,相位表示信号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起始位置,能量表示信号的能量含量,功率表示信号的平均功率。5.2数字滤波器设计数字滤波器是一种用于信号处理的算法,它通过对信号进行采样和运算,以滤除或增强信号中的特定频率成分。数字滤波器设计的目标是满足特定的滤波功能要求。5.2.1滤波器类型数字滤波器根据其滤波特性可以分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低通滤波器允许低频信号通过,滤除高频信号;高通滤波器允许高频信号通过,滤除低频信号;带通滤波器允许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滤除其他频率的信号;带阻滤波器则相反,它阻止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通过。5.2.2滤波器设计方法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模拟滤波器设计方法和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模拟滤波器设计方法包括巴特沃斯滤波器设计、切比雪夫滤波器设计和椭圆滤波器设计等。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包括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设计和无限冲激响应(IIR)滤波器设计。5.2.3滤波器功能评估滤波器功能评估是滤波器设计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滤波器功能评估指标包括通带纹波、阻带纹波、截止频率和过渡带宽度等。通带纹波表示通带内的信号幅度变化,阻带纹波表示阻带内的信号幅度变化,截止频率表示滤波器的频率响应从通带到阻带的过渡点,过渡带宽度表示滤波器从通带到阻带的频率范围。在设计数字滤波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滤波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和设计方法,并进行滤波器功能评估,以保证滤波器能够达到预期的滤波效果。第六章控制策略与应用6.1经典控制策略经典控制策略是自动化与智能控制领域的基础,主要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状态反馈控制等。以下对这些策略进行简要介绍。6.1.1PID控制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是工业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策略。它主要由比例(P)、积分(I)和微分(D)三个环节组成,通过对系统误差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得到控制量,从而调整系统输出,使其达到期望值。PID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鲁棒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多种工业控制场合。6.1.2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策略,它不依赖于精确的数学模型,而是通过模糊规则和推理方法对系统进行控制。模糊控制具有以下特点:自适应能力强、鲁棒性好、易于与其他控制策略结合等。在处理非线性、时变和不确定性系统时,模糊控制表现出较好的功能。6.1.3状态反馈控制状态反馈控制是一种基于系统状态信息的控制策略,它通过调整系统状态变量,使系统输出达到期望值。状态反馈控制具有以下优点:易于实现、调整参数少、系统功能稳定等。在工程实践中,状态反馈控制常用于多变量控制、最优控制等领域。6.2现代控制策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控制策略在自动化与智能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对几种典型的现代控制策略进行介绍。6.2.1鲁棒控制鲁棒控制是一种针对不确定性系统设计的控制策略,它主要研究如何设计控制器,使系统在面对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时,仍能保持稳定的功能。鲁棒控制主要包括H∞控制、μ综合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处理不确定性系统时,具有较强的鲁棒功能。6.2.2滑模控制滑模控制是一种基于系统状态切换的控制策略,它通过设计切换函数和控制器,使系统状态在切换面附近滑动,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滑模控制具有以下特点:对系统模型要求较低、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在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中,滑模控制表现出较好的功能。6.2.3适应控制适应控制是一种针对时变系统和不确定性系统设计的控制策略,它通过在线调整控制器参数,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功能。适应控制主要包括自校正控制、模型参考适应控制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处理时变系统和不确定性系统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6.2.4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控制策略,它主要包括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控制、进化算法控制等。智能控制具有以下特点:自适应能力强、鲁棒性好、易于与其他控制策略结合等。在处理高度非线性、时变和不确定性系统时,智能控制表现出较好的功能。第七章控制系统7.1控制原理7.1.1概述控制原理是研究如何使按照预定的轨迹和速度完成指定任务的方法。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器,它负责接收传感器信息、处理指令并输出控制信号,驱动执行器完成相应的动作。7.1.2控制器类型控制器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开环控制器:根据预设的指令进行控制,不依赖传感器信息进行反馈调整。(2)闭环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信息进行反馈调整,使实际运行轨迹与预定轨迹保持一致。(3)智能控制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实现自主学习和自适应控制。7.1.3控制策略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位置控制:通过调整的关节角度,使其达到预定位置。(2)速度控制:通过调整的关节速度,使其达到预定速度。(3)力控制:通过调整的关节力矩,使其达到预定力矩。(4)混合控制:综合位置、速度和力控制,实现复杂任务的完成。7.2编程与调试7.2.1编程方法编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手动编程:通过操作控制器,手动输入指令和参数。(2)离线编程:在计算机上使用专业软件进行编程,执行任务的动作指令。(3)在线编程:在运行过程中,实时输入和调整指令和参数。7.2.2编程语言编程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1)专用语言:如RAPID、KRL等,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2)高级语言:如C/C、Python等,具有强大的功能,但学习难度较大。7.2.3调试方法调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手动调试:通过操作控制器,逐步调整指令和参数,观察运行情况。(2)自动调试: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调试,自动优化参数,使运行更加稳定。(3)智能调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等,实现参数的自适应调整。7.2.4调试注意事项(1)保证各关节和执行器正常工作,无损坏和松动现象。(2)根据实际任务需求,合理选择控制策略和参数。(3)在调试过程中,注意观察运行状态,及时调整参数,避免发生故障。(4)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保证调试过程顺利进行。第八章工业自动化系统8.1工业自动化概述工业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自动调节和优化管理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工业自动化系统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执行器根据控制指令对生产过程进行调节;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控制指令;通信设备则负责将控制指令传输到执行器。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监控软件、控制算法、数据库等。监控软件用于实时显示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便于操作人员监控和管理;控制算法根据生产需求,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控制指令;数据库用于存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和优化。8.2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工业现场总线技术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一种重要通信技术,它将各个分散的设备连接成一个网络,实现数据的高速、可靠传输。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实时性:工业现场总线技术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保证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受延迟。(2)可靠性:工业现场总线技术采用冗余设计,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3)抗干扰性: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下稳定运行。(4)易维护性:工业现场总线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和升级。常见的工业现场总线技术有:(1)CAN总线: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是一种高功能、高可靠性的通信总线,适用于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2)Profibus总线:过程现场总线(Profibus)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通信总线,具有较好的功能和稳定性。(3)Modbus总线:Modbus总线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4)EtherCAT总线: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EtherCAT)总线是一种高速、实时的以太网通信技术,适用于高功能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通过不断研究和开发新型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将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带来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第九章网络化控制系统9.1网络化控制基础9.1.1网络化控制的概念网络化控制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控制系统的各个环节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处理与共享。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核心是将控制算法、执行机构、传感器等分散的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分布式控制系统。9.1.2网络化控制的关键技术(1)网络通信技术:网络化控制系统中,信息的传输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常用的通信协议有TCP/IP、UDP、Modbus、CAN等。(2)实时操作系统:网络化控制系统需要实时处理大量的数据,实时操作系统可以保证任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3)分布式控制算法:分布式控制算法是实现网络化控制的核心。它将控制任务分散到各个节点,通过网络协调各个节点的控制策略。(4)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可以帮助设计者分析系统的功能,优化控制策略。9.1.3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特点(1)分布式结构:网络化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2)实时性:网络化控制系统可以实时处理数据,满足实时控制的需求。(3)信息共享:网络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提高系统的协同性。(4)灵活性和适应性:网络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配置,适应各种复杂的控制场景。9.2网络化控制应用9.2.1工业自动化网络化控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生产线上的各种设备通过工业以太网连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提高生产效率。9.2.2控制网络化控制在控制领域也有广泛应用。通过将多个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可以实现协同作业,提高工作效率。(9).2.3智能交通系统网络化控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将交通信号灯、监控摄像头等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对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