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物流与配送优化方案_第1页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物流与配送优化方案_第2页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物流与配送优化方案_第3页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物流与配送优化方案_第4页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物流与配送优化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物流与配送优化方案TOC\o"1-2"\h\u12117第一章智能物流与配送概述 211551.1物流与配送的定义 382511.2智能物流的发展趋势 3195781.3智能配送的技术基础 35622第二章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4106382.1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设计 4201162.2物流信息平台的技术选型 4287432.3物流信息平台的集成与对接 52125第三章仓储管理优化 5313693.1仓储布局与设计优化 581543.1.1仓储布局原则 5314933.1.2仓储布局优化策略 527163.1.3仓储设计优化 6126133.2仓储作业流程优化 6212363.2.1入库作业流程优化 6110333.2.2出库作业流程优化 6124173.2.3库存管理优化 6262243.3仓储信息化建设 6253723.3.1仓储管理系统 6324773.3.2仓储物联网技术 7283523.3.3仓储大数据分析 711348第四章运输管理优化 719974.1运输路线优化 7176504.2运输工具选择与调度 7149154.3运输成本控制 816834第五章配送中心建设与优化 8276195.1配送中心的功能定位 817525.2配送中心布局与设计 862395.3配送中心运营优化 929000第六章智能配送设备应用 9245746.1自动化分拣设备 94436.1.1振动分拣机 911136.1.2交叉带式分拣机 10288426.1.3分拣系统 1031116.2无人配送车辆 1085926.2.1地面无人车 10200096.2.2自动驾驶货车 10216486.2.3多功能无人配送车 10257826.3无人机配送 10128976.3.1城市配送 10221416.3.2农村配送 10277736.3.3灾难救援 1126226第七章供应链协同管理 11153337.1供应链协同理念 11194577.1.1概述 1169127.1.2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原则 11240597.2供应链信息共享 11151887.2.1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11199347.2.2信息共享的途径 11323027.2.3信息共享的挑战 12159737.3供应链协同优化策略 12121537.3.1供应链流程优化 1260167.3.2供应链风险管理 12318237.3.3供应链技术创新 1219238第八章绿色物流与配送 12110178.1绿色物流的定义与意义 1265578.1.1绿色物流的定义 1322648.1.2绿色物流的意义 1364508.2绿色物流配送模式 13248838.2.1集中式配送模式 1393318.2.2共同配送模式 13137228.2.3网络化配送模式 13111088.3绿色物流配送评价体系 13246968.3.1评价指标选取 1318738.3.2评价方法 1425656第九章智能物流与配送安全 14118089.1物流安全风险分析 14286059.1.1物流安全风险概述 14187769.1.2物流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14112309.2物流安全措施 1556879.2.1物流信息安全措施 15167999.2.2运输安全措施 15244519.2.3仓储安全措施 15182249.2.4配送安全措施 1699949.3物流安全监控与预警 16291909.3.1物流安全监控系统 169979.3.2物流安全预警机制 167809第十章智能物流与配送未来发展 16920310.1智能物流与配送的技术创新 1650910.2智能物流与配送的市场趋势 17465810.3智能物流与配送的政策环境 17第一章智能物流与配送概述1.1物流与配送的定义物流,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是指物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涵盖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物流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物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流动。配送,作为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根据客户需求,将物品从物流中心或仓库送达到客户手中的过程。配送具有地域性、时效性、灵活性等特点,是物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2智能物流的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逐渐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方向转型。以下是智能物流的发展趋势:(1)物流信息化: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传输、处理和应用,提高物流效率。(2)物流自动化:运用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如无人机、无人车、自动化仓库等,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物流作业效率。(3)物流网络化:通过物流网络布局优化,实现物流资源的高效配置,降低物流成本。(4)物流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物流业务的智能化决策和优化管理。(5)物流绿色化:推广绿色物流理念,优化物流流程,降低物流对环境的影响。1.3智能配送的技术基础智能配送作为智能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RFID等设备,实现物品与互联网的连接,实时监控物品状态。(2)大数据技术:对物流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配送提供决策支持。(3)云计算技术:实现物流资源的弹性伸缩和高效计算,提高配送效率。(4)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实现配送路径优化、订单处理自动化等功能。(5)无人驾驶技术:利用无人车、无人机等设备,实现高效、安全的配送服务。(6)区块链技术:构建去中心化的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配送的透明度和可信度。通过以上技术基础,智能配送有望实现物流配送效率的提升、成本降低、服务质量改善等目标,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二章物流信息平台建设2.1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设计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设计是构建高效、智能物流系统的关键环节。平台应具备基础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能够实时收集物流各环节的数据信息,如货物状态、运输位置、库存状况等,并进行有效的数据清洗、整理和分析。平台应提供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模块,实现物流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物流信息平台还应具备以下功能:1)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应支持物流信息的实时发布与共享,包括货物信息、运输资源、物流服务等,提高物流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2)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应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物流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物流企业提供决策支持。3)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可整合金融机构资源,提供物流融资、保险等服务,降低物流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4)智能调度与优化:平台应具备智能调度功能,根据货物类型、运输距离、运输成本等因素,自动优化配送路线,提高运输效率。2.2物流信息平台的技术选型在物流信息平台的技术选型方面,应充分考虑平台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易用性。以下是一些建议性的技术选型:1)基础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如微服务架构,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可扩展性。2)数据库:选择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前端技术:采用前端框架,如React、Vue等,提高页面交互体验。4)后端技术:采用后端框架,如SpringBoot、Django等,简化开发流程,提高开发效率。5)大数据技术:运用大数据技术,如Hadoop、Spark等,对物流数据进行存储、计算和分析。6)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实现物流业务的智能化。2.3物流信息平台的集成与对接物流信息平台的集成与对接是保证平台与其他系统、设备、服务顺畅交互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性的集成与对接策略:1)接口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保证平台与其他系统、设备、服务之间的数据交换格式一致。2)数据交换协议:采用成熟的数据交换协议,如HTTP、FTP等,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系统对接:与第三方物流系统、金融机构、部门等建立数据对接,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4)设备接入:支持各类物流设备(如GPS定位设备、物联网传感器等)的接入,实现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5)服务整合:整合各类物流服务,如运输、仓储、配送等,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6)安全防护:加强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保证物流信息的安全。第三章仓储管理优化3.1仓储布局与设计优化3.1.1仓储布局原则仓储布局的优化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保证仓储区域内的人员、设备和货物的安全。(2)高效性原则:提高仓储空间的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3)灵活性原则:适应不同货物类型和业务需求,便于调整和扩展。3.1.2仓储布局优化策略(1)合理划分仓储区域:根据货物类型、业务需求等因素,合理划分仓储区域,实现精细化管理。(2)优化仓储通道设计:保证通道宽度适中,提高仓储作业效率。(3)货物存放方式优化:根据货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存放方式,如托盘、货架等。3.1.3仓储设计优化(1)仓储设施设计:根据货物特性,选用合适的仓储设施,如货架、搬运设备等。(2)仓储环境设计:改善仓储环境,提高仓储质量,如通风、照明、温湿度控制等。(3)仓储安全设计:加强仓储安全管理,预防发生,如防火、防盗、防潮等。3.2仓储作业流程优化3.2.1入库作业流程优化(1)货物验收:加强对货物验收环节的管控,保证货物质量。(2)货物上架:采用合理的上架策略,提高上架效率。(3)货物存储:合理规划存储区域,实现精细化管理。3.2.2出库作业流程优化(1)货物拣选:采用高效的拣选方式,提高拣选效率。(2)货物打包:保证货物打包质量,提高出库效率。(3)货物配送:合理规划配送路线,降低配送成本。3.2.3库存管理优化(1)库存预警:建立库存预警机制,及时调整库存策略。(2)库存周转: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3)库存分析:定期分析库存数据,优化库存结构。3.3仓储信息化建设3.3.1仓储管理系统(1)系统功能:包括库存管理、出入库管理、仓储作业管理等模块。(2)系统特点:易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3.3.2仓储物联网技术(1)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仓储环境,如温湿度、光照等。(2)射频识别技术:实现货物自动化识别和追踪。(3)移动终端技术:提高仓储作业效率,实现实时数据传输。3.3.3仓储大数据分析(1)数据采集:收集仓储作业、库存等数据。(2)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3)数据应用: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优化仓储管理策略。第四章运输管理优化4.1运输路线优化运输路线的优化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环节。为实现运输路线的优化,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1)充分了解货物特性,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针对不同类型的货物,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保证货物安全、快速地到达目的地。(2)运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实时监控货物在途情况。通过GPS、物联网等技术,实时了解货物位置、运输状态等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运输路线。(3)建立运输网络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结合企业实际业务需求,构建运输网络模型,运用运筹学、优化算法等方法,求解最优运输路线。(4)加强与其他物流环节的协同,实现整体优化。与仓储、装卸、配送等环节紧密结合,优化整个物流流程,降低整体运输成本。4.2运输工具选择与调度合理选择和调度运输工具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关键。以下策略可供企业参考:(1)根据货物特性、运输距离和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空运等。(2)优化运输工具配置,提高运输效率。通过合理调配运输工具,实现货物快速、高效地运输。(3)运用智能调度系统,实现运输工具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时了解运输工具的运行状态,优化调度策略。(4)加强运输工具的维护保养,保证运输安全。定期对运输工具进行检查、维修,保证其正常运行,降低故障风险。4.3运输成本控制运输成本控制是物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下措施有助于企业实现运输成本控制:(1)优化运输路线,降低运输距离和费用。通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2)提高运输工具利用率,降低空驶率。通过优化调度策略,提高运输工具利用率,降低空驶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3)加强运输管理,提高运输效率。通过改进运输组织方式、提高运输人员素质等措施,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4)利用优惠政策,降低运输成本。积极了解并利用国家和地方的优惠政策,降低运输成本。(5)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运输成本。与运输企业、物流公司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享受优惠政策,降低运输成本。第五章配送中心建设与优化5.1配送中心的功能定位配送中心作为智能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功能定位如下:(1)集中存储:配送中心应具备货物集中存储的能力,以满足各类货物的存储需求,降低物流成本。(2)分拣配送:根据订单需求,对货物进行分拣、打包、配送,保证货物按时送达客户手中。(3)信息处理:配送中心应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对货物信息、订单信息等进行实时更新,提高物流效率。(4)增值服务:配送中心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增值服务,如货物包装、贴标、组装等,提升客户满意度。5.2配送中心布局与设计配送中心的布局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根据货物类型、存储要求等因素,合理划分库区,提高库房利用率。(2)流程优化:设计简洁明了的物流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作业效率。(3)设备配套:选用适合的物流设备,如货架、搬运设备、分拣设备等,提高作业效率。(4)信息化建设:加强配送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与物流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5)安全环保:注重配送中心的安全与环保,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及环境的保护。5.3配送中心运营优化配送中心的运营优化措施如下:(1)库存管理优化:通过合理的库存策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2)物流设备优化:定期检查、维护物流设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故障率。(3)作业流程优化:通过优化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4)人力资源优化: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5)信息化建设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6)客户服务优化:关注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客户满意度。通过上述措施,实现配送中心的运营优化,提高智能物流与配送的整体效率。第六章智能配送设备应用6.1自动化分拣设备科技的发展,自动化分拣设备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此类设备能够提高分拣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同时保证分拣准确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自动化分拣设备:6.1.1振动分拣机振动分拣机通过振动平台将物品进行分类,适用于小件物品的分拣。其工作原理是将物品放置在振动平台上,通过振动使物品按照设定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分拣。6.1.2交叉带式分拣机交叉带式分拣机采用交叉带输送方式,实现物品在输送过程中的自动分拣。其特点是分拣速度快、准确性高,适用于大量物品的分拣。6.1.3分拣系统分拣系统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将物品自动分配到指定位置。该系统具有高度智能化、灵活性强、适应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场景的分拣任务。6.2无人配送车辆无人配送车辆作为智能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配送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无人配送车辆:6.2.1地面无人车地面无人车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其适用于园区、社区等封闭场景的配送任务。6.2.2自动驾驶货车自动驾驶货车具备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能够在高速公路等开放场景中实现自动驾驶。其适用于长途货物运输,有效降低驾驶员疲劳程度。6.2.3多功能无人配送车多功能无人配送车集成了多种功能,如自动充电、人脸识别等,适用于城市、乡村等不同场景的配送任务。6.3无人机配送无人机配送作为一种新兴的配送方式,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成本较低等优点。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无人机配送应用场景:6.3.1城市配送在城市配送中,无人机可以快速穿梭于楼宇之间,将货物送达指定位置。其适用于紧急救援、药品配送等场景。6.3.2农村配送在农村配送中,无人机可以克服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问题,将物品送到偏远地区。其适用于农产品配送、快递服务等场景。6.3.3灾难救援在灾难救援中,无人机可以迅速抵达受灾区域,为救援人员提供物资支持。其适用于地震、洪水等紧急情况。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智能配送设备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具有广泛前景,有助于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满足日益增长的配送需求。第七章供应链协同管理7.1供应链协同理念7.1.1概述供应链协同管理是指在供应链各环节之间,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资源整合、流程协同和业务协作的一种管理理念。其核心在于打破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7.1.2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原则(1)互利共赢:供应链协同管理应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协同合作,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共赢。(2)信息透明:供应链协同管理要求各环节之间的信息透明,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和完整。(3)动态调整:供应链协同管理应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供应链各环节的需求。(4)持续优化:供应链协同管理应不断进行优化,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7.2供应链信息共享7.2.1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供应链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基础,对于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共享有助于各环节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库存状况、物流进度等信息,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7.2.2信息共享的途径(1)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2)数据接口对接:通过数据接口对接,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3)信息加密传输:为保证信息共享的安全性,采用加密传输技术,防止信息泄露。7.2.3信息共享的挑战(1)信息不对称: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信息共享不充分。(2)隐私保护: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如何保护供应链各环节的隐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3)技术瓶颈:供应链信息共享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支持,部分企业可能存在技术瓶颈。7.3供应链协同优化策略7.3.1供应链流程优化通过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和响应速度。具体措施包括:(1)整合供应链各环节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优化供应链物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3)优化供应链计划与调度,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7.3.2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对供应链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发觉潜在风险。(2)制定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3)加强供应链各环节的协作,提高风险应对能力。7.3.3供应链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关键因素。具体措施包括:(1)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供应链信息化水平。(2)开展供应链协同创新,推动供应链整体技术进步。(3)加强供应链人才培养,提高供应链创新能力。第八章绿色物流与配送8.1绿色物流的定义与意义8.1.1绿色物流的定义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以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物流效率,实现物流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物流方式。绿色物流强调在整个物流过程中,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环节,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8.1.2绿色物流的意义(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绿色物流通过优化物流过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2)减少环境污染:绿色物流通过减少运输、仓储等环节的能耗和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3)提升企业形象:实施绿色物流有助于提升企业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4)满足消费者需求: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的需求日益增长,实施绿色物流有助于满足消费者需求。8.2绿色物流配送模式8.2.1集中式配送模式集中式配送模式是指将多个物流节点集中到一个配送中心,通过统一调度和管理,实现物流配送的规模化、集约化。该模式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配送效率。8.2.2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是指多个企业或物流企业共同使用一个物流系统,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该模式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减少环境污染。8.2.3网络化配送模式网络化配送模式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物流配送信息的实时传递、共享和协同。该模式有助于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与环境的协调发展。8.3绿色物流配送评价体系8.3.1评价指标选取绿色物流配送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评价指标:(1)物流效率指标:如运输速度、配送准时率、配送成本等。(2)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如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处理率等。(3)环境污染指标:如能耗、排放量等。(4)客户满意度指标:如客户满意度、投诉率等。8.3.2评价方法绿色物流配送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层次分析法(AHP):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计算综合评价得分。(2)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利用线性规划方法,评价物流配送系统的相对效率。(3)模糊综合评价法: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4)灰色关联分析法:根据评价指标的关联度,评价物流配送系统的优劣。通过上述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绿色物流配送的效果,为物流企业改进配送模式、提高配送效率提供参考。第九章智能物流与配送安全9.1物流安全风险分析9.1.1物流安全风险概述在智能物流与配送系统中,物流安全风险是指可能对物流活动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物流系统运行不畅,影响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甚至造成经济损失。以下为物流安全风险的几个主要方面:(1)信息安全风险:物流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风险日益凸显。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等都可能导致物流信息丢失或被篡改。(2)运输安全风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通、货物损坏、自然灾害等因素,都会对物流安全造成威胁。(3)仓储安全风险:仓储环节中,火灾、盗窃、货物变质等风险因素可能导致货物损失。(4)配送安全风险:在配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货物丢失、配送延误等问题,都会影响物流安全。9.1.2物流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物流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是保障物流安全的基础。通过对物流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类和评估,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以下为物流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方法:(1)风险识别:采用专家调查、现场勘查、历史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梳理物流活动中的风险因素。(2)风险分类:根据风险性质,将物流安全风险分为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类别。(3)风险评估: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对物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9.2物流安全措施9.2.1物流信息安全措施为保证物流信息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防止黑客攻击。(2)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3)信息备份:定期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备份,以应对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的风险。9.2.2运输安全措施为降低运输安全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对运输车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车辆安全功能。(2)提高驾驶员素质:加强驾驶员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3)完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9.2.3仓储安全措施为保证仓储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1)防火措施:安装火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