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高考政治母题探究及变式训练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原卷版)【构建专题知识网络体系】——胸有成竹考向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母题探究】——融会贯通母题1.(2018•江苏高考)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母题2.(2018•北京高考)“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美。”作为传统茶具代表之一的紫砂壶,器型抱朴,有虚静之态,装饰典雅有韵致,加之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从2014年中国APEC峰会,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再到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外事活动中都能看到紫砂壶的身影。阅读材料,谈谈紫砂壶的文化价值。【变式训练】——举一反三1.(2016·天津高考)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015·福建高考)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3.(2015·广东高考)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4.(2013·课标卷Ⅱ)《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13·安徽高考)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12·天津高考)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7.(2012·海南高考)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母题探究】——融会贯通母题1.(2017·江苏高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变式训练】——举一反三1.(2015·江苏高考)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4·山东高考)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3.(2012·课标卷)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我国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②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③其实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美两国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竞争,有合作,也有分歧、对立甚至冲突。作为当今国际社会中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处理好两国的关系,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意义重大。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考向3中华文化的力量【母题探究】——融会贯通母题1.(2018•江苏高考)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变式训练】——举一反三1.(2013·江苏高考)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2.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①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②汉字历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材料一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实践的智慧和方案——世界各国一道共商、共建、共享,摒弃丛林法则,超越零和博弈,最终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的对话协商、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2017年3月17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理念顺应时代潮流,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中国智慧日益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怎样的中国智慧。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2018年的秋天,《中国诗词大会》走进东坡故里,在眉山进行百人团的海选活动。诗词大会眉山行,洪雅实小在行动。10月19日,洪雅县实验小学隆重举行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洪雅实小校园选拔赛的决赛。参加决赛的46名选手他们都是过关斩将、突破重围的诗词爱好者,经过班级初赛、年级复赛,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通过决赛的“同字诗句大连背”、“小组比拼‘飞花令’”、“‘飞花令’式大决战”三轮比拼,评选出25名选手,将代表洪雅实小参加10月29日洪雅赛区挺进眉山的选拔赛。此次活动,掀起了诗词文化的热潮,将引领全校师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提升素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唤醒传承文化基因的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中国诗词大会”已播出三季,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原创语言文化类品牌节目。同时有得到世界各国的爱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翻译(法语)岗位考试试卷及答案
- 《洮藏黑山羊》地方标准编制说明2025
- 新型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效能评估
- 2025年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硝化工艺上岗证考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 消费电子行业概况
- 2025年2月实习版主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 2025年PM10自动采样器及测定仪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智能压力发生器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实木类家具项目建议书
- 《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5年
- 清廉讲堂活动方案
- 家居落地活动方案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医保信息化建设应用法律法规试题
- 环境现场采样培训
- 2025年 汕头市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车辆伤害事故桌面功能演练方案、脚本
- XX公司年产10万吨阳极铜及5万吨铜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25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20学时题库及答案
- 财务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