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生物进化-高考生物十年高考全国卷真题考点分类训练(解析版)_第1页
考点10-生物进化-高考生物十年高考全国卷真题考点分类训练(解析版)_第2页
考点10-生物进化-高考生物十年高考全国卷真题考点分类训练(解析版)_第3页
考点10-生物进化-高考生物十年高考全国卷真题考点分类训练(解析版)_第4页
考点10-生物进化-高考生物十年高考全国卷真题考点分类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0生物进化1.(2018海南.24,2分)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B【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A正确;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B错误;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C正确;由于甲以乙为食.甲会对乙进行选择,因此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2.(2018年江苏卷4,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A【解析】群体中近亲个体携带相同基因的概率较高,故子代纯合体的比例较高,A正确;各种类型的突变均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生物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与原种间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种群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会发生改变的前提是种群数量足够大,个体间随机交配,D错误。3.(2018年江苏卷19,2分)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A项,由于农田的存在,减少了森林的覆盖面积,减少了松鼠的的活动范围,故A项错误。B项,生态通道有利于不同区域内的松鼠间进行基因的交流,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故B项正确。C项,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故C项错误。D项,松鼠的种群密度与林木密度有关,但不只取决于林木密度,还和天敌、气候、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木木密度相同,松鼠密度不一定相同,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4.(浙江2018年11月选考9,2分)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A. 共同祖先遗传 B.环境变化 C.长期人工选择D. 生物变异【答案】A【解析】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这体现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其主要原因是它们都由共同祖先遗传而来,A正确。而骨骼大小比例有所差异,是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环境中不断进化的结果。5.(2018年4月浙江卷,14)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答案】C【解析】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这种差异变得显著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可见,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AB正确;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为可遗传变异的范畴,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C错误;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的机会增加,进而通过繁殖,使有利变异在后代中积累,因此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D正确。故选:C。6.(2017江苏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答案】A【解析】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部分基因,A错误;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仍属于同一个物种,B正确;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这说明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D正确.故选:A。7.(2017年4月浙江卷,17)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变异的条件选项分析:C项,通过选择淘汰掉不抗药的个体,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故C项正确。A项,青菜虫先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故A项错误。B项,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故B项错误。D项,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8.(2016江苏1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杀虫剂可以识别并通过靶位点,进入昆虫细胞从而杀死昆虫,突变后,靶位点变为抗药靶位点,杀虫剂不能进入细胞,A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正确;野生型昆虫与pen基因突变型昆虫是同一物种,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9.(2016上海高考卷,综合题(一),9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图11显示太平洋某部分岛屿上几种鸟类的分布及迁移情况。图12显示其中的S鸟不同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与代数的关系,其中n代表种群的个体数。(1)图11显示,相对于X岛,Y岛上鸟的_______多样性减小。(2)S鸟有黑羽(AA)、杂羽(Aa)、灰羽(aa)三种表现型,当S鸟迁至Y岛后,在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统计发现灰羽个体只占1%,Y岛S鸟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估算Y岛S鸟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3)经过多个阶段的迁移,在各岛上发现源于S鸟的14种鸟,此类现象称为________。(4)据图12判断,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多选)。A.群体越小,某些基因消失的几率越大B.群体越小,种群基因越偏离原始种群C.群体越大,种群遗传多样性越易消失D.群体越大,种群纯合子越倾向于增加(5)除自然因素外,影响鸟类群体数量的人为因素有______(多选)。A.栖息地开发 B.烈性病毒的出现 C.栖息地污染D.栖息地因地震被岛屿化【答案】(1)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2)0.9标记重捕法(3)适应辐射(4)AB(5)AC【解析】(1)图1显示,相对于X岛,Y岛上鸟的种类和同一种鸟不同类型的种类减少,即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减小;(2)灰羽个体占1%,根据基因平衡定律,a基因的频率为0.1,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9,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一般用标志重捕法;(3)在各岛上发现源于S岛的适应不同环境的14种鸟,此类现象称为适应辐射;(4)当n=50时,a基因频率迅速下降至0,说明群体越小,某些基因消失的几率越大,n=25和n=50两种情况下,a基因频率快速上升或下降,说明群体越小,种群基因越偏离原始种群;(5)栖息地开发和栖息地污染属于人为因素,烈性病毒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栖息地因地震被岛屿化是自然原因造成的。10.(2021浙江高考卷(第一次),14)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答案】C【解析】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A错误;B、人工选择能培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也能形成新的类型、新的物种,B错误;C、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最后选育出新品种,C正确;D、由于同一物种不同种群所处的自然环境可能不同,故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D错误。故选C。11.(2021全国甲卷,31)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2)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__________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答案】避免自己没有食物,无法生存下去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赛达伯格湖)湖泊【解析】(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对捕食者而言,不会导致没有猎物可以捕食而饿死,无法生存下去;(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3)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得出能量流动特点。12.(2021广东卷,8)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15%、85% B.25%、75%C.35%、65% D.45%、55%【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兔种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FF)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ff)组成,故F的基因频率=F/(F+f)=(500×2)/(2000×2)=25%,f的基因频率=1-25%=75%,B正确。故选B13.(2021广东卷,10)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答案】C【解析】A、缺少天敌的环境中,孔雀鱼的斑点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由于孔雀鱼群体中斑点数多的雄性个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