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植被与地理环境(解析版)_第1页
专题20-植被与地理环境(解析版)_第2页
专题20-植被与地理环境(解析版)_第3页
专题20-植被与地理环境(解析版)_第4页
专题20-植被与地理环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必刷题精练专题20植被与地理环境一、单选题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林木低矮、树枝虬曲呈丛生状态,身躯大幅度倾斜,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造成岳桦树枝条虬曲,身躯大幅度倾斜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贫瘠 B.风力强劲 C.气候严寒 D.地形陡峭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答案】1.B2.C【分析】1.由材料信息“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可知,岳桦林带分布海拔高,由于风力强劲,造成树木身躯大幅度倾斜,枝条虬曲,B正确。土壤贫瘠、气候严寒、地形陡峭和岳桦林该形态特征的形成无关,ACD错误。故选B。2.根据材料提示: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可知岳桦结实线与生长季长短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稳定,BD错误;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北坡冬季升温幅度大,导致林线快速上升,A错误,C正确。故选C。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与K岛植被恢复无关的地理条件是()A.水热充足 B.火山灰深厚 C.海洋面积广大 D.人类干扰少5.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 C.流水搬运 D.海浪堆积【答案】3.A4.C5.D【分析】3.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以推断,K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地处赤道附近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对应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4.K岛地处赤道附近,属于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适合植被恢复,A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该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深厚的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植被恢复,B不符合题意。海洋面积广大与植被恢复无关,C符合题意。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少有人类活动,人类干扰少,有利于植被恢复,D不符合题意。故选C。5.珊瑚生长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中,因此由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是海浪堆积而成的,与风化作用、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中国东部植被带南北跨越3个气候带,具备明显的热量梯度与水热组合梯度。植被地段的燕发和蒸腾统称为蒸散。植被蒸腾与蒸散的比值(T巸T)表征植被蒸腾对生态系统蒸散的贡献率,涉及植被蒸腾和蒸发两个过程,受环境因素及植被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图为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纬度蒸腾与蒸散比值(T/ET)。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依据图表,表述正确的是()A.T/ET随纬度升高而逐渐增大 B.T/ET随气候湿润度降低而增大C.T/ET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变小 D.蒸腾是蒸散耗水的主要途径7.造成南部T/ET偏低的原因可能是()A.常绿林植被群落演替速度慢 B.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C.林冠层截留蒸发比例较高 D.吸纳储存水分的能力弱8.推测中国东部森林生态系统T/ET值南北空间差异较小的季节()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6.D7.C8.B【分析】6.据图可知,T/ET随纬度升高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而不是逐渐增大,也有降低的,故A错。东北地区的东北部为湿润地区,而T/ET值高,故B错。T/ET值高受环境因素及植被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不是温度单独决定,故C错。T/ET值处于0.6~0.8范围内,表明植被蒸腾是森林生态系统蒸散耗水的主要途径,故D正确。7.南方常绿林水热条件好,植被生理活动旺盛,植被群落演替速度快,故A错。我国南方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并不是人类破坏植被导致的,故B错。南部林冠厚度大、结构复杂,吸纳储存水分的能力强,故D错。冠层截留蒸发量提高,削减了蒸腾对蒸散的贡献,故C正确。8.受热量梯度与水热组合梯度影响,夏季,南北植被带生态系统均进入植被旺盛生长期,因此样带整体T/ET值较高,空间差异缩小。其他季节,北方落叶林开始进入落叶期,用于蒸騰的叶面积减少,植被生理活动减弱,但南方常绿林仍保持较高的蒸腾潜力,故B正确,ACD错。枯枝落叶等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基础,其类型和数量对火强度、蔓延速度有较大影响。计划火烧是在人为控制下利用低强度火清理林间可燃物,降低林火发生几率。下表为模拟我国某林区火险期间计划火烧前、后森林燃烧情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类型计划火烧前计划火烧后火强度(千瓦/平方米)蔓延速度(米/分)树冠火发生比例火强度(千瓦/平方米)蔓延速度(米/分)树冠火发生比例常绿针叶林2688.04.10.13592515.33.90.1207落叶针叶林3451.85.20.24203171.34.90.2212阔叶林291.11.00.0018259.30.90.0015针阔混交林794.22.00.0021752.21.90.00189.该地最适宜实施计划火烧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0.该地落叶针叶林火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林间风力弱 B.树冠层较高 C.降水天数少 D.可燃物较多11.四个林区中最适宜实施计划火烧的是()A.武夷山林区 B.天山林区 C.大兴安岭林区 D.横断山林区【答案】9.C10.D11.C【分析】9.根据材料“人为控制下利用低强度火清理林间可燃物,降低林火发生几率”可知计划火烧的季节应该在林火高发期之前。根据材料该地拥有阔叶林、针叶林可以判断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春季气温回升快,经过秋冬季节的积累,枯枝落叶多,易形成难以控制的大面积山火,不符合计划火烧条件,A错。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林木属于枝叶繁盛期,枯枝落叶少,也不符合计划火烧条件,B错。秋季落叶林开始大面积形成枯枝落叶,再加上夏季降雨多,秋季林区内较湿润,容易控制火势,适宜实施计划火烧,C正确。冬季枯枝落叶多,降水少,林区空气干燥,再加上多大风,一旦发生林火不易控制,不符合计划火烧条件,D错。10.根据图文资料判断落叶针叶林的山火蔓延速度、树冠生火发生比例都比较高。而蔓延速度、树冠生火等现象都与枯枝落叶等可燃物的多少、林间风力的大小、树冠的高度有较大关联。针叶林落叶之后,林木疏朗,林间风力大,所以山火蔓延速度快,A错。树冠火发生比例高,说明树冠层容易受山火影响,树冠层较低,所以B错。降水属于气候要素,同一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小,不属于落叶针叶林独有的要素,所以C错。落叶针叶林属于落叶乔木,枯枝阔叶多且针叶林类林木含油脂多,易引发森林火灾。所以D正确。11.根据材料“枯枝落叶等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基础,其类型和数量对火强度、蔓延速度等有较大影响”得知引发森林山火的主要要素是枯枝落叶的积累量。武夷山区和横断山区主要以常绿林为主,枯枝落叶积累量较少,且降水多,不易发生山火。所以AD错。天山林区主要以针叶林为主,但是林区面积小,枯枝落叶积累量少,又位于天山北坡,温度低,不易引发山火,B错。大兴安岭林区主要为温带落叶针叶林,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多,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林区空气干燥,易产生森林火灾。所以C正确。土壤入渗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地表单位面积土壤的入渗水量。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热带原始季雨林的集中分布区域之一,近50年来橡胶产业的发展致使大面积结构复杂的热带原始季雨林被单一的橡胶林取代。读热带原始季雨林和橡胶林的土壤入渗率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西双版纳热带原始季雨林与橡胶林比较()A.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的含水量季节差异更大B.橡胶林土壤入渗能力大于热带原始季雨林C.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的含水量小于橡胶林D.橡胶林内生物种类比热带原始季雨林丰富13.西双版纳热带原始季雨林和橡胶林土壤入渗能力不同,主要是因为()A.微生物分解能力强弱 B.有机质含量的高低C.土壤质地的差异 D.不同林内温度不同14.西双版纳热带原始季雨林被单一的橡胶林取代,会导致()A.地质灾害增多 B.水土流失加剧 C.大气湿度增加 D.全球气候变暖【答案】12.A13.C14.B【分析】12.由土壤入渗率概念可知渗透系数越大,土壤的入渗水量越多,土壤含水量越多。读图可知,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入渗系数季节变化比橡胶林的大,即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的含水量季节差异更大,故A选项正确;热带原始季雨林的结构更加复杂,有草本、灌木、乔木等,土壤入渗能力大于橡胶林,故B选项错误;由图可知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渗透系数大于橡胶林,得知热带原始季雨林的土壤含水量大于橡胶林,故C选项错误;热带原始季雨林的结构复杂,橡胶林的结构单一,故热带原始季雨林内生物种类比橡胶林丰富,故D选项错误。故选A。13.热带原始林下土壤一般为沙质粘壤土,而人工橡胶林下土壤类型大部分为壤土、粘壤土,粒径相对较小,故热带原始季雨林土壤入渗能力强,所以主要是土壤质地的差异导致两者的土壤入渗能力差异,故C选项正确。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强弱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不是土壤的含水量,故A和B选项错误;温度对土壤的入渗水量的影响不大,故D选项错误。故选C。14.地质灾害主要跟地壳运动、地形和降水有关,故A选项错误;热带原始季雨林下土壤水土流失并不严重,是因为雨林复杂的群落结构和良好的地表植被,截留大部分降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地表径流的侵蚀,但在橡胶林下,林下土壤无植被保护,且经常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会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故B选项正确;热带原始季拥有复杂的群落结构和良好的地表植被,大气湿度比单一的橡胶林大,故C选项错误;全球变暖主要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故D选项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为某国附属扇形岛屿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该岛石灰岩分布广泛,只有清澈的海水、温柔的海风和白色沙滩,无淡水。海岛上植被并不丰富,但棕榈树随处可见,岛上几乎没有其他生活设施,距离城市也相当遥远。材料二:棕榈树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寒,较耐阴,成品极耐旱,但不能抵受太大的昼夜温差。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轻盐碱,也耐一定的旱涝。(1)简析岛上植被不丰富,但棕榈树分布较多的原因。(2)简析该岛缺少淡水资源的原因。(3)有人建议该岛发展旅游业,请你对此提出反驳的理由。【答案】(1)由于该岛石灰岩广布,土壤水分不好;缺乏淡水资源,所以其他植物少。棕榈树树耐盐碱,耐干旱;同时当地纬度低,气温日较差较小,周围海域广阔,空气湿润温暖,岛屿有一定地形起伏,排水良好,一旦下雨也不会发生洪涝灾事,所以适合棕榈树生存。(2)岛屿面积小,有坡度,石灰岩广布,缺少大的地表径流或地表径流难以存留;或植被类型少,涵养水源能力弱。(3)岛屿缺少淡水资源,生态脆弱;离城市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岛屿面积小,接持能力有限;或容易造成生态破坏,污染海水。【分析】(1)根据材料“该岛石灰岩分布广泛,只有清澈的海水、温柔的海风和白色沙滩,无淡水”可知,由于该岛石灰岩广布,土层浅薄,土壤养分、水分少;缺乏淡水资源,植物生长困难,所以其他植物少。由材料“棕榈树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寒,较耐阴,成品极耐旱,但不能抵受太大的昼夜温差”可知,棕榈树耐盐碱,极耐干旱;据图可知,当地所处纬度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小;该地为海岛,周围海域广阔,空气湿润温暖,适合棕榈树分布;由材料“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轻盐碱,也耐一定的旱涝。”可知,该地为岛屿,有一定的地形起伏,因此排水良好,一旦下雨也不会发生洪涝灾事,所以适合棕榈树生存。(2)由图中经纬度可知,岛屿面积小,有坡度,地表水难以汇集;由材料“该岛石灰岩分布广泛”可知,石灰岩广布,地表水容易下渗。所以缺少大的地表径流或地表径流难以存留。由材料“海岛上植被并不丰富”可知,植被类型少,涵养水源能力低。(3)由材料“只有清澈的海水、温柔的海风和白色沙滩,无淡水”可知,岛屿缺少淡水资源,生态脆弱;由材料“岛上几乎没有其他生活设施,距离城市也相当遥远。”可知,离城市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岛屿面积小,接持能力有限;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旅游业容易造成生态破坏,污染海水。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上生物量是指植物的枝、叶、花等在土壤以上的生物量,其大小与地下水埋深和光照密切相关。下图示意塔里木河下游某河段某月总地上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的变化情况。(1)说出草本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增加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2)推测荒漠植被总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答案】(1)变化趋势:先增加后减少。原因:近河岸地区乔、灌木植物枝叶繁盛,林下的光照少,草本生物量少;随距河岸距离的增加,地下水埋深增大,乔、灌木植物减少,光照增多,草本生物量增加;随距离河岸的距离进一步增加,地下水埋深继续增大,草本植物也难以生存,草本生物量又减少。(2)时间分布:夏季多,冬季少。夏季冰川融水量大,地下水位高,且气温高,利于生物生长。空间分布:随距河道距离增大而减少。距河道越近,地下水埋深越浅,适合高大、茂密的乔、灌木等需水量大的植物生长。【分析】(1)读图可知,草本层在距河道100附近生物量很少,在300米到1100米处草本生物量较多,之后又几乎没有。所以草本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增加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距近河岸地区,地下水较丰富且埋藏浅,植物水资源较充足,乔、灌木植物枝叶繁盛,林下的光照少,草本生物量少;随距河岸距离的增加,地下水埋深增大,水资源相对减少,乔、灌木植物减少,光照增多,草本生物量增加;随距离河岸的距离进一步增加,地下水埋深继续增大,水资源缺乏,草本植物根系较短,难以生存,草本生物量又减少。(2)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可知,荒漠地区植被生长水源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川融水量大,地下水位高,且气温高,利于生物生长;冬季时高山冰雪不融化,水资源少,气温低,不利于生物生长,因此时间分布是夏季多,冬季少;结合图示可知,空间分布上,随距河道距离增大而减少。原因是荒漠地带植物的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距河道越近,地下水埋深越浅,适合高大、茂密的乔、灌木等需水量大的植物生长。距河道越远,水资源越缺乏,地下水埋藏越深,作物难以生长。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泰加林(寒温带针叶林)横贯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等高纬度地区,是地球上分布面积最辽阔的森林生态系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