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知识点1义和团运动B1.义和团运动在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的口号是(

)A.“师夷长技”

B.“扶清灭洋”C.“变法图强”

D.“民主共和”C2.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民谣:“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A.盲目排外

B.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C.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D.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扶清灭洋,替天行道。”(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9世纪末;山东、直隶一带。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2)清政府利用义和团抗击外国侵略者,义和团迅速壮大。1900年夏,义和团发展到了哪里?京津地区。(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义和团运动的落后性。盲目排外;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自身带有迷信色彩等。C知识点2抗击八国联军4.(2021·山东济南市中区期末改编)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光辉一页。下列属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役是(

)A.天京保卫战

B.威海卫战役C.廊坊阻击战

D.黄海海战D5.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这一情形出现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D知识点3《辛丑条约》的签订6.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D7.(2020·北京平谷区二模)历史学习要做到论从史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B.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8.下面是创作于20世纪的漫画《小磨香油》,该漫画反映了(

)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D.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庚子国变记》载:8月14日,黎明,北京城破,夷兵从广渠门、朝阳门、东便门攻入,进驻郊坛。城中禁军溃散,空无一兵……16日,皇上从西直门逃出,日暮抵达昌平县贯市村。皇上和太后已整整一天粒米未进……10月26日,到达西安……材料二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1)材料一中的“庚子”指哪一年?“国变”是指哪一次战争?此次“国变”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2)材料二中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时间发生的哪一重大事件?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3)请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该事件签订的条约中,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的条款是:

;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的条款是:

;标志着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是: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4)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危害?《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1)主观因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客观因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近代清朝皇帝的两次出逃(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差别(1)《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禁止中国人居住而列强可以派兵驻扎,可以控制北京、天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下,毫无主权可言。(2)现在的使馆区是各国在华指定的进行外事活动的外交场所,主权归中国所有。D10.(2020·北京平谷区二模)太平天国、义和团的失败,和以往农民起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A.统治者的残酷镇压B.农民军内部分裂C.列强的疯狂进攻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11.中国近代史上,曾两次派兵攻入北京的国家是(

)A.美、日

B.英、法C.德、俄

D.英、德B1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烧圆明园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D13.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C.北京驻扎有外国军队D.北京东交民巷居住着许多北京居民A14.下列哪一项正确反映了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历史过程(

)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C.《天津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八国联军侵中国,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材料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道:“我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者,不赞成兀鹰把爪子伸到任何国家去。”“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和义和团站在一起。”“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他们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材料三如图(1)材料一中“八国联军侵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巨款”的数额是多少?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列强在华利益。白银4.5亿两。(2)材料一中的“辛丑年”指的是哪一年?这一年签订了什么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3)马克·吐温认为“义和团是爱国者”有何史实依据?马克·吐温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说出这番话?他为什么会站在这样的立场上?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受侵略的中国。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斗争,必然会得到世界上爱好和平的正义人士的同情和支持。(4)漫画一中身着清朝官服的人代表什么?这个人受到哪八国的羞辱?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漫画二的理解。清朝(或清政府)。英国、沙俄、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漫画二的寓意是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16.(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苦难中国,风雨晚清,国都京城,横遭浩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冲天火起——圆明园浩劫】材料一1860年,大火烧透了北京的天空,中西文明相结合的象征被付之一炬,只给百年后的世界留下了断壁残垣和不绝于书的愤怒。(1)材料一描述的是古都北京的哪场劫难?侵略者在疯狂焚掠的同时,还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反帝怒涛——义和团运动】材料二(义和团)各坛场均门前竖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庚子纪事》材料三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义和团宣传口号(2)列举一例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材料二、三反映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