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1页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2页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3页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4页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练习一、单选题1.《长沙县志》载,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窜扑省城,城外民房皆成灰烬,普济堂亦全毁无存,致各孤贫男妇流离荡析,露处无依。经管理湖南军需局务即用道王加敏出积年薪赀,价买省城内渤潭寺后隙地创建斯堂(新普济堂)”。这段记载反映了(

)A.地方官员是晚清社会救济的主体 B.湖南成为太平军反复争夺的区域C.污名化农民运动影响其史料价值 D.太平天国运动冲击既有统治秩序2.《中法新约》签订过程中,中法两国反复交涉。条约汉译本先由法方译交,法方称译文“字句毫厘不差”。清政府核查后发现,多有“紧要关键”处“语意含混”,“无非利彼损我”,遂并未接受,坚持自行重译,随后条约由来华传教士丁韪良译出。这说明清政府(

)A.重视近代国际规则 B.外交决策权被传教士把持C.外交近代化的开始 D.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掣肘3.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后,立即出动14家银行筹资,启动了胶济铁路的建设,并要求5年内全部建成青岛至济南间的铁路。德国的举措旨在(

)A.商品输出、掠夺原料 B.掀起瓜分狂潮C.通过资本输出攫取更多利益 D.建立世界霸权4.如表反映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租界华人数量变化情况,导致这段时期上海租界华人数量骤变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1853年1860年1862年1865年人数约500人30万人最多曾达到70万人13.7万A.租界范围的扩大 B.农民运动的影响C.侵华战争的发生 D.洋务企业的开办5.郑观应曾指出:“今中国察呈大宪开办之公司,皆商民集股者亦为之局,其总办或由股份人公举,或由大宪札饬,皆二、三品大员,颁给关防,要以札副,全以官派行之。位尊而权重者,得以专擅其事;位卑而权轻者,相率而听命……试问外洋公司有此法乎?”这一言论折射出(

)A.早期现代化转型的艰巨 B.股份制企业成为社会主流C.商业改制成为新政重心 D.经济自强得到了广泛认可6.甲午战争惨败后,基于爱国之情而通过传统的乡土和师承等关系组织的维新团体,要求进行改革;一批地方督抚主张变法;与此同时,坐镇中央的光绪皇帝、李鸿藻、翁同龢、荣禄等也反思过往教训,认真思考变法大计。这反映出(

)A.社会各阶层已明晰国家落后的根源 B.维新思想冲击了晚清专制统治基础C.维新变革以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 D.民族危机促进国家意识进一步觉醒7.1870年出版的《墨余录》中记载了时人描写上海机器局的景象:“设立厂房,……巨机上架横梁,下置轮盘,绕以皮带,联于通力轮轴,轴置铁条,各缀铁球,以通蒸釜。”这表明该局(

)A.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B.能够实现创办企业的初衷C.是中国第一家近代企业D.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8.鸦片战争后的二三十年间,西方自然科学著作被陆续翻译到中国,这些译著表现出很强的本土化特征,如在译著中增加某些传统知识,沿用中国传统文字、记数方法,对于其中的科学术语,也尽最大可能地使用中国已有的表达,或者赋予其新的含义。这些译著(

)A.旨在宣扬变法维新 B.阻碍了西学传播C.是自大心态的体现 D.有助于民族自强9.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指出:“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辇毂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该传教士提及的战争(

)A.发生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败局引起台湾军民的抵抗C.促成了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 D.使列强开始深入中国内地10.在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不断加深,国家出路艰难探索的历程中,某一时期兴起了一股变革思潮并付诸实践。当时一些开明士绅和地方官员积极倡导,他们在地方上尝试革新教育制度,引入西方自然科学课程,同时对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方式进行改良,试图通过这种“中体西用”式的变革来振兴经济、挽救危局。但这些努力大多成效不佳,未能阻挡国家衰败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

)A.西方列强抵制变革深入B.变革缺乏群众基础C.封建制度制约变革推进D.民族资本难以支撑变革需求11.杨毓麟言:“咸同(1851-1875)以前,我湖南人碌碌无所轻重于天下,亦几不知有所谓对于天下之责任。知有所谓对于天下之责任者,当自洪杨之难始。”此处“洪杨之难”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白莲教大起义C.义和团运动 D.“东南互保”12.有学者认为: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发动一场战争,竟向中国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这一战争(

)A.推动地主阶级开启了“自强”运动 B.促使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D.直接促进民主共和高潮的到来13.李鸿章在《示儿文》一信中说:“(国人)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得到广泛传播B.中国社会发展的逐渐转型C.国人对救国道路的不断探索D.中体西用思想的社会价值14.1894年11月,日本驻英国临时代理公使在给外务相陆奥宗光的电文中说:“为感谢该社(英国中央通讯社)以前和今后的尽力服务,拨给了少许的资金。”“你能否批准我要求的款子,以开始从事报界行动,我已没有钱可用了。”日本此种行为的目的是(

)A.操纵舆论服务侵华战争 B.联合列强共同瓜分中国C.阻止列强干涉辽东问题 D.挑拨中国与英国的矛盾15.甲午战后,清政府将推动矿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开始尝试招揽洋商来华办矿。自1898年至1911年,清政府先后制定了六部矿务章程。其中,如何利用并限制洋商是这些章程关注的重要问题。这反映了当时(

)A.列强的资本输出得到满足B.政府固守“中体西用”思想C.近代化进程的艰难与曲折D.矿务事业健康发展得到保证16.在中国,《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只引起少数开明士人的关注,直至洋务运动时才又重回中国人的视野。……魏源对鸦片战争的经验总结,对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的详细介绍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仅促进了日本的“开国”进程,还影响了一大批明治维新思想家。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国图志》在晚清的影响远不及日本②晚清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新思想的传播③魏源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④洋务派成功实践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现在丁漕、课税、正供之外,添出厘金、捐输二款,百方罗掘、仍不足用。……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大宗货物皆免完厘。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馀万……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簿,不独有益厘饷也。……一切仿西法行之,或由官筹借资本,或劝远近富商凑股合立公司,开得若干,酌提一二分归官,其收效当在十年以后。——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材料二

洋务事业虽涉军工、民用相关行业,然其兴衰利弊多与倡导之人荣辱与共。以李鸿章一贯坚持的“官督商办”“官办”为例,严信厚、徐友兰等商人热识弊端:“上海织布局自光绪八年三月奉旨创办以来,几易人手,办理终不合法。皆由资本不丰,而官为经理,未能洞悉商情。是以屡更屡绌,迄无成效”。——摘编自庄和灏《清末洋务实业的创办歧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经济领域出现的挑战及李鸿章的应对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洋务实业采用官督商办模式的局限性。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二

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人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新闻馆以报时事常变。——洪仁玕《资政新篇》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所有制主张上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资政新篇》无法实施的主要原因。19.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

美国学者门德尔斯1969年首次提出原始工业化理论,1972年将其扩展为“主要分布在农村中的工业的迅速发展;它伴随着乡村经济的空间组织的变化”。中国明清江南工业是“超轻结构”,纺织业是明清江南工业中最大的部门,在对整个江南地区棉布产量的估算中,“明后期江南的棉布产量为5,000万匹,清中期为10,000万匹”。斜身式花机的出现大大改进了织机的性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工人操作的精确度,发展了纹络花样等工艺,此外棉布的染色技术也有提高。在棉纺织业中最重要的分工为织和纺两大工序的分离,手工业生产与农业的分离,家庭内部的分工。江南的松江、苏州、无锡发展为棉纺织基地。——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近代化》材料二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早期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清朝政府在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认识到实业建设的重要,随即开展了洋务运动。但总的说来,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明确的近代化意向,清朝中央政府更没有对近代化予以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中国早期现代化中至关重要的政府作用的发挥,基本上是由地方政府承担。在近代中国这种相当长的时间内,在施行现代化方面没有制度供给的状态下,地方现代化的能否启动和发展,一个主导因素就是地方当政者的主体认识如何。地方督抚们认识的提高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需要让地方督抚能获得必需的认识环境,从思想上突破传统的阻力。一些沿海地区由于较早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使置身其中的地方督抚有了较为便利的认知条件,而在此之外的广大地域,传统仍维系着自身的历史连续性和不可侵犯性。——摘编自戴鞍钢《督抚崛起与晚清政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督抚崛起与晚清政局”,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CBADADBC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CCACA1.D【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段记载描述了太平军攻打长沙的影响,以及地方官员王加敏为了救济受灾民众而自掏腰包重建普济堂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军攻打长沙并造成严重破坏,民众流离失所,救济机构需要重建,这显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对地方社会和统治秩序的巨大冲击,D项正确;记载中只提到王加敏出资重建普济堂以安置流离失所的民众,并不能推断出晚清救济行为都是由地方官员主导的,排除A项;材料里没有太平军反复争夺湖南的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这一记载本身主要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对当地的实际影响,并没有体现污名化农民运动对史料价值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2.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题干“紧要关键处‘语意含混’……并未接受”信息可知,清政府坚持自行重译的做法说明其重视条约文本的准确性,重视近代国际规则,A项正确;仅由来华传教士丁韪良参与条约的翻译工作这一点,并不能得出外交决策权被传教士把持的结论,排除B项;清政府外交近代化开始于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排除C项;清政府坚持自行重译,并非受天朝上国观念的掣肘,而是对条约翻译准确性的关注,对近代国际规则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A项。3.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7年(德国)。据题干“德国占领胶州湾后,立即出动14家银行筹资,启动了胶济铁路的建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列强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德国在中国建设胶济铁路,便于德国攫取更多利益。一方面可以通过铁路向中国市场倾销货物,打压民族产业;另一方面可以占领山东优良矿区,便利掠夺矿产资源,德国通过资本输出攫取更多利益,C项正确;德国在中国修建胶济铁路属于资本输出的表现,排除A项;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但材料中并未涉及对中国的瓜分情况,排除B项;德国建设胶济铁路旨在攫取更多利益,建立世界霸权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发生了农民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战火波及江浙地区,为躲避战火,地主士绅甚至普通百姓纷纷进入上海租界,导致租界人数猛增。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这些人又纷纷离开租界,导致1865年租界人数猛降,B项正确;租界范围的扩大会导致华人数量增长,但解释不了人数减少,排除A项;这一时期爆发的侵华战争主要是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天津、北京,并未以上海周边地区为主要战场,排除C项;洋务派在上海创办的洋务企业数量、规模有限,虽然因为雇工、经营等原因带来一些人口流入,但不足以导致如此巨大的人口增加,且也不能解释后期华人数量减少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5.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郑观应认为当时的官督商办企业过于依赖政府高官,缺乏现代企业应有的透明度和效率,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在早期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即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实现真正的现代化,A项正确;材料中提到了“商民集股者”,但这并不表明股份制已成为当时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且材料主旨不是“股份制”,而是公司管理上的集权和不透明,排除B项;郑观应的言论针对的是洋务运动中的官督商办企业,与“新政”无关,排除C项;“广泛认可”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6.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后(中国)。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日本逼迫其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甲午战争的惨败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致使有识之士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新出路,D正确;“社会各阶层”范围过大,且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统治,材料中的维新团体、主张变法的士大夫等阶层都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体制的核心,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维新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维新团体、地方督抚、皇帝及部分官员主张变法革新,无法代表社会各阶层人员,排除C项。故选D项。7.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中国)。据材料“巨机上架横梁,下置轮盘......以通蒸釜”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中上海机器局使用蒸汽机进行生产,是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A项正确;洋务企业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初衷,排除B项;据材料无法说明上海机器局是“第一家近代企业”,且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企业,排除C项;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是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8.D【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落后的局面,引进和翻译西方自然科学著作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实力,进而达到自强的目的,译著在本土化过程中,虽然使用了中国已有的表达,并结合了传统知识,但并没有阻碍西学的传播,反而是在文化融合中更易于被中国人接受,因此,这些译著有助于民族自强,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西方自然科学著作在翻译到中国过程中采用了本土化的表达,但没有涉及变法维新思想,排除A项;在翻译西方书籍过程中,采用了本土化的表达,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排除B项;翻译过程中采用本土化的表达,有利于传播西学,更适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并非自大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9.B【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推断题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辇毂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可知,该战争影响下,旅顺丢失,结合所学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但不愿做亡国奴的台湾军民对日本侵略进行了顽强的抵抗,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晚清时期,并不是北洋军阀时期,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政府重用汉族地主力量镇压太平军,湘淮系官僚集团因此崛起,同时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与材料中战争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使列强开始深入中国内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10.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一些开明士绅和地方官员积极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统治,他们发动了“自强”“求富”的洋务新政,但这场运动最终失败了。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C项正确;洋务运动虽然受到西方列强抵制,但不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制约变革推进,B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支持的,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制约变革推进,而非民族资本难以支撑变革需求,排除D项。故选C项。11.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1-1875(中国)。据题干“咸同以前,我湖南人碌碌无所轻重于天下知有所谓对天下之责任者,当自洪杨之难始”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洪杨之难”指的是洪秀全和杨秀清在1851—1864年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政府利用了地方团练力量,曾国藩的湘军获得了崛起的时机,而湘军的崛起开拓了湖南士人的国家视野和时代责任感,由此更多湖南人投身到近代化进程中去,因此“洪杨之难”是指太平天国运动,A项正确;白莲教大起义又称为川楚教乱或川楚白莲教起事,指清统治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等地以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与题干中1851-1875时间不符,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指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与题干中“洪杨之难”、1851-1875以前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所策划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与题干中“洪杨之难”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C【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发动一场战争,竟向中国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标志着列强侵华达到资本输出的新高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C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推动地主阶级开启了“自强”运动,排除A项;五四运动促使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B项;三民主义直接促进了民主共和高潮的到来,排除D项。故选C项。13.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李鸿章在信中强调:中国人之所以受人凌辱,是因为没有顺应世界发展工商业的潮流,当务之急,中国应该重视发展工商业。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这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选择的救国之路,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工商皆本的思想,但广泛传播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救国,结果以失败告终,没有完成中国社会的转型,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指利用西方技术维护中国传统的体制,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4.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年(日本)。根据材料“为感谢该社(英国中央通讯社)以前和今后的尽力服务,拨给了少许的资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驻英国临时代理公使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操纵报纸等舆论,以服务于战争,争取对日本有利局面,A项正确;瓜分中国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排除B项;此时还未签订《马关条约》,因此不会出现辽东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日本未挑拨中英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5.C【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至191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尝试招揽洋商来华办矿”和“制定了六部矿务章程……利用并限制洋商是这些章程关注的重要问题”可知,清政府缺少发展矿务的必要条件(资本、技术等),在引入洋商后,还需对洋商进行限制,减少洋商对中国的经济破坏,这体现出近代化进程的艰难与曲折,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清政府利用并限制洋商发展,而非满足列强的资本输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且该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时期的思想,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B项;矿务事业健康发展得到保证,其中“保证”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6.A【详解】本题是组合题。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只引起少数开明士人的关注,直至洋务运动时才又重回中国人的视野。……魏源对鸦片战争的经验总结,……促进了日本的‘开国’进程,还影响了一大批明治维新思想家”可知,《海国图志》开始并未受到中国人的重视,反而在日本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可见《海国图志》在晚清的影响远不及日本,①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海国图志》在晚清的影响远不及日本,主要还是因为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以及专制统治的阻碍,②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③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7.(1)挑战:财税不足用;不平等条约规定了对外国商品的低税率,便利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导致政府各种税收减少。措施:采取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创办工矿企业,与洋货争夺市场。(2)局限性:受封建官僚影响较大;具有封建性;资金不足;缺乏市场。【详解】(1)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现在丁漕、课税、正供之外,添出厘金、捐输二款,百方罗掘、仍不足用”,可得出财税不足用;据材料一“大宗货物皆免完厘。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馀万……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簿,不独有益厘饷也”,可得出不平等条约规定了对外国商品的低税率,便利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导致政府各种税收减少。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一切仿西法行之,或由官筹借资本,或劝远近富商凑股合立公司,开得若干,酌提一二分归官,其收效当在十年以后”,可得出

采取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创办工矿企业,与洋货争夺市场。(2)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二“洋务事业虽涉军工、民用相关行业,然其兴衰利弊多与倡导之人荣辱与共”,可得出受封建官僚影响较大;据材料二“皆由资本不丰,而官为经理,未能洞悉商情。是以屡更屡绌,迄无成效”,可得出具有封建性;资金不足;缺乏市场。18.不同:《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起“圣库”的公有制;而《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主要原因: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利益,得不到农民阶级的支持;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和条件;严峻的战争形势使其无法实施。【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起公有制;据材料二信息可知,《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无法实施的主要原因是,它不是农民阶级运动的产物,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和条件;严峻的战争形势使其无法实施。19.(1)特点:以纺织业为代表;手工纺织业的产品增加,规模扩大;生产技术进步(或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生产工艺的发展)分工明确;出现专业化市镇。(任答4点)原因:经济中心在南方;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江南;棉花种植得到推广;商品经济发展。(2)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特点:主要发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中“纺织业是明清江南工业中最大的部门”可知,以纺织业为代表;根据“明后期江南的棉布产量为5,000万匹,清中期为10,000万匹”可知,手工纺织业的产品增加,规模扩大;根据材料“斜身式花机的出现大大改进了织机的性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工人操作的精确度,发展了纹络花样等工艺”“棉布的染色技术也有提高”可知,生产技术进步(或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生产工艺的发展);根据材料“织和纺两大工序的分离,手工业生产与农业的分离,家庭内部的分工”可知,分工明确;根据材料“江南的松江、苏州、无锡发展为棉纺织基地”可知,出现专业化市镇。原因:根据材料中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格局、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等方面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