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3200字_第1页
《论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3200字_第2页
《论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3200字_第3页
《论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3200字_第4页
《论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3200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暨提纲学号:姓名:专业:指导教师:论文题目:论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问题研究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从2013年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商标侵权保护领域以来,给商标权利人和审判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赔偿方式,但是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法院仍然鲜少采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赔偿依据作出判决,同时设定的最高三倍的赔偿倍数存在未能有效威慑侵权人行为的可能性。于是,2019年修正后的《商标法》将其第六十三条惩罚性赔偿倍数由原先设定的一至三倍增加为一至五倍,表明立法者层面试图通过增加商标侵权的违法成本的方式提升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但也从侧面反应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仍未走出“侵权人的行为泛滥,权利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困境。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数据,导致这种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了解具体情况后对症下药,才能探索出有助于在商标保护领域更好地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模式。并且,还要从立法者的意图出发,思考建立商标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初衷,结合我国商标侵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困境,提出切实可用的解决措施。二、该题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文明的建设也在逐渐提高。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一个热门话题,随着民法典的出台,这个内容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规范。《民法典》在其第一百七十九条中规定,除了承担民事责任的十一种方式之外,还于第二款明确表示“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那何为惩罚性赔偿?其实它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规定,通过法院判处的由侵害人向被侵害人支付超过实际损失的金额的一种损害赔偿。“惩罚”与“赔偿”是惩罚性赔偿概念的核心,设计该制度的初衷在于惩戒不法生产者与经营者,让其为自身违法行为买单之余付出额外的代价,所以它不同于民法奉行的补偿性赔偿制度的“填平原则”。从理论上来说,惩罚性赔偿和填平原则并不是形成一个金字塔的上下关系,是两个平行且各司其职的制度,二者的内涵和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目的在于对已经实施侵权行为的行为人进行惩罚,并对可能潜在的侵权行为人起到警示与震慑作用。由此可见,惩罚性赔偿已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民事责任。惩罚性判赔偿制度并非根源于中国本土,而是由法律移植而来,该项制度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将盗窃、抢夺或伤人等应由国家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归类为私人间的侵权行为。为制止这类侵权行为,被害人可以请求被盗物品价值的二至四倍作为损害赔偿。鉴于那时的警力资源十分受限,无法及时且有效地打击不同的违法犯罪行为,于是罗马法便推动实行这种惩罚性赔偿。这种高额的赔偿大大阻遏了上述的犯罪行为,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不难发现,古罗马帝国通过惩罚性赔偿制度可以达到替代刑事责任制度的目的,既为预防犯罪发挥了积极影响,又不会造成过于严苛的刑罚。虽然惩罚性赔偿制度肇端于古罗马等国,但我们现在所指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其实是在中世纪英国形成,之后美国将其视为普通法而继受。1993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标志着我国首次以特别法的形式确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这是中国民事责任立法以来的一项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法第49条规定了:“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该条款曾被誉为黄金条款,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开始实施以后,曾多次被运用于消费者维权行为之中。虽然2000年修正的《产品质量法》第44条里,有针对因产品存在缺陷而造成人身伤害赔偿做出规定,但主要限于补偿性赔偿,所以在《产品质量法》之中,并没有对现代意义上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作出详细的规制。2009年《食品安全法》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规定又似乎打破了这一僵局,该法明确规定了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之后又历经了2015年、2018年两次修改,为消费者增加了选择赔偿方式的权利并明确了最低数额,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规制又有了进一步的规制。三、选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创新之处随着科技、文化及经济发展,知识产权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完善知识产权领域相应的法律制度不仅是进一步规范了我国法律规定,也是保护我国科技、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武器。2013年,我国对《商标法》进行第三次修订,在本次修订工作中增设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并在知识产权领域予以运用。2021年3月,我国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并正式在实践中进行实施。《商标法》作为“先行先试”的知识产权部门法,对于其他领域对本制度的实施都起到了镜鉴作用。为能实现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双重目的——维护实质正义、威慑与预防侵权。笔者通过对我国司法实践中相关案例进行筛选分析,发现了在目前商标侵权案件司法实践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存在对构成要件理解不一致、赔偿基数难以准确计算、赔偿系数确认无确实依据等多个难点。后续通过域外调查等方式试发现针对以上问题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期能为推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趋于完善尽一份绵薄之力。四、内容提纲摘要一、引言二、商标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现状(一)商标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情况分析(二)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司法实践中适用率低三、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条款适用存在难点(一)程序保障不完善(二)实体条件不明晰(三)赔偿基础数额难以确定(四)赔偿基数的倍数确定困难四、商标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路径(一)惩罚性赔偿制度域外调查结果(二)构建惩罚性赔偿适用的程序保障机制(三)明确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实体条件(四)完善惩罚性赔偿数额的计算方式五、结语参考文献致谢五、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因受疫情原因影响,从线下图书馆获取相关资料存在困难,基于此,本文将从知网、维普、万方等网站线上查找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相关资料,以供分析。六、主要参考文献[1]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课题组,王欣美.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制度构建.《知识产权》,2020(05):40-54.[2]徐俊,叶明鑫.商标惩罚性赔偿法律适用要件的类型化研究.《知识产权》,2021(04):79-96.[3]刘军华,叶明鑫.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协调适用.《中国应用法学》,2021(01):115-131.[4]张红.恶意侵犯商标权之惩罚性赔偿.《法商研究》,2019,36(06):159-170.[5]倪朱亮.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金量定中的运用.《知识产权》,2021(07):24-38.[6]朱晓峰.论《民法典》对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控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11):62-77.[7]彭学龙,徐瑛晗.论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司法适用——兼评法释[2021]4号第1条.《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2,42(01):44-56.[8]张茗莉.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司法适用的完善路径——兼评“MOTR”案与“喜茶”案.《西南知识产权评论》,2021(01):166-185.[9]黄润生,曾国艳.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实证研究——以长三角司法典型案例为视角.《上海法学研究》.2021(14)长三角法学论坛文集.[10]王国柱.论商标故意侵权的体系化规制.《东方法学》,2020(05):140-150.[11]王利明.论我国民法典中侵害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规则.《政治与法律》,2019(08):95-105.李志军.国外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分析,《中国知识产权报》,2015(8).[12]苏志甫.论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目标、定位与司法适用.《中国应用法学》,2021(01):132-145.[13]陈建民、姜开锋.〈民法典〉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与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论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中主观要件的认定,《中华商标》,2020(8):16.[14]钱玉文、李安琪.论商标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以〈商标法〉第63条为中心,《知识产权》,2016(9):60-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